关闭
老人出书 家族出书 单位出书 教师出书
学生出书 自费出书 博客出书 其他出书
 
 

手机:13037972986

电话:0951-7895312 7895346

腾讯QQ在线客服

地址:银川市金凤区新昌西路132号银川当代文学艺术中心图书编著中心园

网址:http://www.csw66.com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书展示 > >> 信息详情

尕日莽 阿合莽

发布日期:2012-11-02 10:01:00 

                          

 

                                                                          

    
 
             再现历史的传奇(序)
 
 
 
                             ◎韩秋夫
 
 
 
  一部荷马的《伊里亚特》传希腊的攻打特洛伊城的事迹传诵于世,至今传为美谈。藏族的史诗《格萨尔王》和新疆的《江格尔》把各民族的文化推向历史的巅峰。史诗的作用就是要提高该民族的知名度,展示着该民族历史的经济、政治、文化及生活习俗的状况,成为该民族历史的一面镜子。
  众所周知,撒拉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更没有自己的史诗,撒拉族也没有像样的历史记载。往事一片空白,但撒拉族并不是没有历史,所谓历史在民间、在众口一词的口碑中,散为珠玑,而且是相当庞杂、纷繁,这给后来的族群的一部分人,以随意想象的空间,人云亦云,众说纷纭。值得提醒的是,在此之前,都是一些外民族的文人墨客,甚至一些传教士、旅游者、散客、探险家的散记中,对撒拉族作的零星介绍,这也是蜻蜓点水般从个别循化人的口中得来的话语,更没有详细的考证,理清杂芜。这些先入为见的传闻,其中有对这个民族现状的比较真实的描写,承认撒拉族是优秀的、剽悍的智慧的,也仅此而已。
  说到族源,其中不少微词,甚至有意无意的贬低、矮化,甚至加上龌龊不堪词汇,以致面目全非,又是三十本《古兰经》、白驼化石、万里东迁;又是窃牛、品行不正、心术猥琐等污秽不堪。而后来的本民族中的也有人,步其后尘,亦步亦趋的以外来传说的依据,旁征博引地大肆宣扬,挚动着主流意识,编造了一套小儿雌黄的低级谎言,大有颠覆这一黄金家族中的最后一裔之势。
  “墙来了……”
  这个影视游戏给我们提示了分析问题中常用运用的旁证法。
  “墙”的空洞提示着与之对应之物---- 人。
  在众说纷纭的背面,撩开一叶障目。在大量的史料中,特别是元史和世界史中,我们看到古代与我们民族相关的证据资料,那一震惊世界的蒙古人西侵的事件。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们美丽的家园,一瞬间变成了地狱,是地震、瘟疫、或是战争,而背井离乡。它无论怎样都是一个大背景,而不是儿戏般的只有十八户人或一百七十户人心术不正,或为咒语所驱动。优哉游哉地出家远行,万里东行,或跟着蒙古军,驮着《古兰经》在蒙古军的庇护下来到中国。
  在一些庄重的史料,在一些庄重的学者的笔下,是怎样描述这次事件的:
      
     “……人浪、人浪
        衣着褴褛、人头攒动的人浪
        涌向祁连山麓
        涌向黄河两岸
        孟达峡谷……
        是藏族人民
        敞开宽容的胸怀
        容纳了他们……”
  
  这似乎就是一个东迁的路线图。
  这正是那次举世闻名的蒙古军西侵的应有的回应,还有什么其他令人信服的动因吗?
  逃难的撒拉尔,或者叫胜利逃难的撒拉尔人呐!
  正当大家困惑不解的时候,撒拉族青年作者马忠同志,手捧着厚厚的一本叫“史诗”的诗稿,出现在苍茫民族历史的前台。
  这是一部真正的《史诗》,撒拉族终于有了自己的《史诗》。可以说,它与《格萨尔王》、《江格尔》,甚至和荷马史诗媲美。
  说它是撒拉族的《史诗》,因为它紧紧抓住了历史事件的真实性。令人信服的展示了事件发生的过程。
  它从花剌子模国的强盛富裕开始,说它怎样物丰民富,风景秀丽,人民安康,简直是幸福美满的人间天堂。
  但美景不长,天降下了异兆,这个异兆是骡子下驹叫做“艮良”开始的。谁都知道,天下的骡子是不生育的,骡子生驹是怪胎。与此同时,阿干罕的妻子生下了一对双胞胎,这就是尕日莽和阿合莽。于是展开了这异兆是福是祸的议论,制造了悬念,渲染了以后灾难的悲剧氛围。
  这是艺术,也是附含撒拉族的民间传说。
  作者巧妙地抓住了“艮良”凶悍和尕日莽兄弟英勇善战的双重前兆,使故事复杂的双向演绎的效果,具有传奇彩色。
紧接着是故事的应验。蒙古军的西侵,尕日莽兄弟的英勇顽抗。摩可末国王的错误决策,撒马尔罕等城市的相继毁灭,人民惨遭屠杀,尕日莽兄弟接受使命,驮着《古兰经》东行。展开了荷马史诗般悲喜交加的宏阔历史画卷,转入第二主题——万里东迁。
  说它是撒拉族《史诗》,它不光是真实地再现了历史的真实场面,而且是艺术的再现东迁的路线图。那些“姑师”、金札、明札对蒙古军西侵的恐慌场面,转而南下过嘉峪关、到张掖、银川、天水、又转到甘加滩、到奥土斯山、至到街子、、、、、。这个东迁的路线是符合历史的真实性的。
  这里我们不仅看到是东迁队伍和恶劣的自然条件之间的搏斗,而且异域的风光和奇特的风土人情,饱览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同时还熟知了霍去病和杨八姐的历史行踪。期间不乏误解和剑拔弩张的惊险场面,但终究是民族共庆“古尔邦”节的欢乐场景,共享酥油飘香、羊肉滚沸的节日气氛,融入祖国的人文情怀,是一幅流线的团结和谐的路线图。“化干戈为玉帛”是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这本长诗可以作为《史诗》而确立起来,除了它的真实的历史事实之外,它所达到的独特的艺术造诣,它对自然环境和人物心理的描写很到位,使人感到人和自然的和谐,而在语言和形象的塑造上向奇特和陌生领域拓展,可以看出作者独具匠心的功力,可以说是别致的,在形象的开掘上大胆地运用了反为正用的规律。
  比如:
        牛长上牙马长角
        骆驼屙核桃
        以及骡子下驹等等
        ……
   
  这样引发出奇异的景象,使不可能的事变成了可能的,增加了《史诗》的传奇彩色。
  总之,这是一部艺术上成熟的作品,具有历史资料的价值,同时也是撒拉族古代生活的画卷。在撒拉族历史文化的长廊里,闪烁着光辉的篇章。具有重要的史料和艺术的双重保存价值,无愧于作为撒拉族的东迁史诗,成为撒拉族的瑰宝
  故写了这么几句,以飨读者诸君赏析,权且作为序言吧!
      
                               2011年10月28日于循化
 
 
 
 
 
前 言
 
 
 
 
  
  撒拉族是全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大部分聚居于青海省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境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对撒拉民族进行了三次识别认定,根据本民族老人自称“撒拉尔”的称谓,于1953年被识别认定。并于1954年3月建立了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循化正式成为是全国唯一的撒拉族自治县,也成为撒拉族的故乡。
  撒拉族,只有自己民族的语言——撒拉语,而没有自己民族特有的文字。
  关于撒拉族来源的资料,主要依靠流传在本民族的口头传说。
  据民间传说,突厥乌古斯部撒鲁尔的后裔。传说撒鲁尔即乌古斯汗之孙,塔黑汗之长子。“撒鲁尔”意为“到处挥动剑和锤矛者”。
  因此,撒拉族人自称“撒拉尔”,简称“撒拉”而得名。
  元代后期,世居中亚撒马尔罕(今乌兹别克斯坦中部,曾经是花剌子模的首都)撒鲁尔部落的尕日莽、阿合莽兄弟二人,在成吉思汗征服撒马尔罕之后,逼迫他们东迁。他们率领族人长途跋涉,辗转迁徙到青海循化因骆驼失踪而定居下来。
  至今循化街子地区保留着为尕日莽和阿合莽建造的“拱北”。“拱北”附近一泓泉水称“骆驼泉”,是撒拉族祖先远途千徙而来的纪念。
  撒拉族信仰伊斯兰教,其先民从中亚迁居中国时带来了一部手抄本《古兰经》,并一起保存到今天,成为中国最古老的《古兰经》手抄本。
  关于对撒拉族的研究,现在队伍越来越庞大,研究的课题越来越多,从撒拉族的族源、语言、历史、人口、文化、教育到当今社会的经济繁荣状况,在《百年撒拉族研究文集》中许多民族学家和历史学家研究的非常透彻。
  对撒拉族的民间文学创作和民歌的搜集整理也都逐步编纂成册,诠释撒拉族民族的真谛。                        
  众所周知,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创造了熠熠生辉的英雄史诗。举世闻名的“三大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江格尔》和《玛纳斯》,而且我国南方尤其是西南地区的许多少数民族,如彝、哈尼、纳西、白、拉祜、傈僳、羌、普米、景颇、阿昌、德昂、傣、布依、水、苗、瑶、侗、土家、壮等少数民族中,都流传着本民族或本支系的创世史诗。
  史诗是一种古老的文学样式,在人类历史上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史诗不仅代表着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而且蕴含着丰富的信息资源,为研究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提供了宝贵信息。每一部宏伟的民族史诗,都是一座民间文化的宝库,是认识一个民族的百科全书,是“一个民族精神标本的展览馆”。一些史诗在形成为文字的文本以前,曾作为口头艺术长期流传。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本国本民族的史诗视作民族的精神和文化象征。
  我曾经在一篇网络文章里看到: ……一个有史诗的民族,它的史诗,就像一个健壮的初生婴儿那声响亮的哭叫一样,人们可以从中听(看)出他未来前程的远大;一个没有史诗的民族,它的没有史诗,就像一个羸弱的初生婴儿的微弱哭声一样,人们可以从中看出他未来文明前景的不容乐观。反过来说(“反证法”),一个历史壮观前程远大的现代民族,必然是个具有宏大史诗传统的民族。正因为如此,20世纪以来,当外国尤其西方史诗为中国人所知晓的时候,当中国人通过“反证法”发现自己是个没有史诗传统的民族的时候,中国知识分子们的恐慌是可想而知的:不是吗?中国国民和文化的劣根性,不是早在没有史诗传统这一“文化基因”中得到证明了吗?然而,扪心自问,中国人是无法接受自己是个没有史诗的民族的定论的。中国人坚信:自己内心,自古以来就装着一部史诗,自古以来,就奔涌着一股千古不灭的史诗激情。可是,为什么文献中就找不到呢?这实在是中华文明和文化的一大缺憾。”
  “史诗是一个民族精神与文化之根,思想与艺术之源。是我们民族灵魂永不枯竭的力量之泉。是一个民族永远的精神乐园,当一个民族文化中缺少史诗时,它往往会使一个人在幼年时很难滋生出对这个民族文化与文学的强烈的好奇与兴趣”。
  撒拉族也是中国五十六个少数民族之一,她虽然没有自己特有的文字,可是有许多源远流长的口头传说和祖祖辈辈流唱的民歌以及说不完的民间故事,谁都知道撒拉人,不管男女老少,不管识字与否,只要承认自己是撒拉人,都喜欢说故事,喜欢唱花儿,满腹都是民歌和英雄故事,可是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至到如今没有形成一部完整的撒拉族史诗。这成为我们撒拉族文学中的荒漠与冰原,也成为许多撒拉族人内心中的一种奢望。
  为了弥补撒拉族文学(少数民族文学中缺少撒拉族史诗)领域的空白,我想凭着自己对撒拉族的挚爱,凭着自己的心中涌起的责任与使命,不自量力地根据民间传说和有些学者研究的族源课题上进行整理和撰写了这部撒拉族史诗《尕日莽和阿合莽》。
  尕日莽和阿合莽是撒拉族的始祖,近八百年的撒拉族历史中,他俩鲜活的形象,征服了撒拉族每一个人的心灵,并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真实的传说故事,为撒拉族子孙后代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我通过这条较为合理的线索,把那些优美动人的故事情节贯串起来。
  从撒马尔罕原来的太平日子、成吉思汗攻打花喇子模国到尕日莽和阿合莽到达循化后形成一个特殊民族(撒拉族)的千辛万苦、坎坷经历的全部过程。 共有五部分,十二节、二千四百八十余行。通过仔细梳理,认真整合,使其成为系统而优美的撒拉族史诗。
  我希望将这部撒拉族史诗成为撒拉人的文化之根,民族之魂!虽然也许我的能力达不到这一目标与要求,但我愿为此作一探索与先驱,抛砖引玉,为其他才子文人闯出一条新路。
  我很想全身心地投入撒拉族史诗的创作工程中去,但又常常感到生活与工作的压力,感到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无奈。我想,只能集结文学界的力量,进一步延伸深度,挖掘潜力,创作出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撒拉族史诗,奉献给我们的撒拉民族,造福于撒拉民族的千秋万代,子子孙孙。
 
 
 
 
引 子
 
 
 
   
  传说尕日莽、阿合莽撒拉人的始祖,是古代西突厥乌古斯部撒鲁尔即乌古斯汗之孙,塔黑汗之长子,阿干罕的两个儿子。“撒鲁尔”意为“到处挥动剑和锤矛者”,据历史记载原住唐代中国境内,后西迁中亚。
  元代成吉思汗攻破撒马尔罕后,逼迫东返中国,居住在青海高原东部边缘,令人神往,巍峨的小积石山环绕四周,黄河奔流,碧绿农田,果林掩映,村庄错落,阡陌相连,鸟语花香,炊烟袅袅的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境内。
      
        (1)
 
   巍然屹立的积石山
   苍茫涌入天空
   万山之首的姿态
   审视历史的变迁
   刀刻斧凿的面容
   记载撼天震地的故事
   沉默中耸立
   激情中昂扬
   黑暗中颤抖
   沉寂中不眠的骨骼
   成为数万个抛下
   头颅者的榜样
   不愧为众山之巅
   昆仑山脉之灵魂
 
       (2)
 
   积石山下
   滔滔奔流的黄河
      从高原的雪地里走来
   在山壑间澎湃
   在岩石中拼挤
   千百年的风雨中
   始终不屈不饶
   把全身的力量
   投入到自己都
   难以改变的河道
   可是
      让人难以摸透
      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
   在撒拉族家园
   拐了第一道湾
   更让人难以想象
   经历了屈辱和践踏
   抛洒了黄河一样
   的泪水和热血
   积贫极弱任人蹂躏
   穿行茫茫草地和沙漠
   翻越皑皑雪山和河流
   扭转乾坤让世人惊叹
   近八百年的
   坎坷历程中
   黄河养育的撒拉人
      从低谷走向巅峰
      从没落走向辉煌     
             
                  (3)
                 
         黄河岸边的撒拉人 
         用民族独特的悟性 
         磨炼了自己顽强的性格
         把头颅抛进黄河时 
         展示一种精神外 
         竖起独特的旗帜 
         炫耀自己聪慧的风彩
                 
         传说毕竟是
         事实的依据
         毕竟传说是
         历史的记载
                 
         把语言做为文字时
         只有自己的民族
         才能读懂其中的奥秘
                 
         感恩真主的恩赐 
         借助黄河的灵光 
         祖先尕日莽和阿合莽   
         选择了山清水秀
         美丽富饶的绿色家园 
         从中历经与磨难的过程 
         在手抄本《古兰经》和
         骆驼的故事中得到启迪
 
 
关于我们 | 出版流程 | 基本价格 | 新书展示 | 精品图书 | 版权转让 | 咨询回复 | 联系我们 |
宁ICP备20000515号-1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77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号:新出银字第061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641100227744848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