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老人出书 家族出书 单位出书 教师出书
学生出书 自费出书 博客出书 其他出书
 
 

手机:13037972986

电话:0951-7895312 7895346

腾讯QQ在线客服

地址:银川市金凤区新昌西路132号银川当代文学艺术中心图书编著中心园

网址:http://www.csw66.com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家动态 > >> 信息详情

冯骥才出版新书《一个古画乡的临终抢救》

发布日期:2013-02-13 12:02:00 

  近些年来,冯骥才一直都在为发掘、抢救、记录中国各地民间工艺美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奔波于各地。就在不久前,他出版了一本新书——《一个古画乡的临终抢救》。在这本书中,他对城镇化浪潮席卷之下的杨柳青历史上著名的画乡“南乡三十六村”进行了一项“临终抢救”,书中融入了他多年来的文化抢救积累的经验,动用“视觉人类学”与“口述史”的方法,对村中宫庄子的缸鱼艺人王学勤和南赵庄义成永画店进行最后一次文化打捞。

  一个著名画乡的“城镇化”伤痕

  这本书的主角是杨柳青历史上著名的画乡“南乡三十六村”,曾经是杨柳青年画的一半江山,是一片“家家能点染,户户善丹青”的神奇土地。而冯骥才是这个画乡衰亡的见证人,作为见证者,他既看到了农耕文明真正的活态,又眼见它们遭遇不幸慢慢消亡而无能为力。

  作为城镇化的目标,数月之内,这些画乡所有原住民都要搬出。不仅仅是家园不再,联通田畴的水洼也将被推得一马平川。“它失去的不仅仅是最后的文化生态,更重要的是连原有的记忆也将无处可寻。”冯骥才在他的田野笔记中悲痛地表示。作为城镇化带给民间文化遗产的新一轮破坏案例,冯骥才对其使用紧急抢救性的调查和存录。这种文化抢救的针对性极强,15年前,他曾经在天津老城和估衣街大举拆迁之前采用过。

  对于这次的紧急抢救,对于这一个案性质的事件,正如冯骥才在书的代序中所说:“这不是被动和无奈之举,而是一种积极的应对。对于历史生命,如果你不能延续它,你一定要记录它。因为,历史是养育今天的文明之母。如果我们没了历史文明——我们是谁?”

  农民年画“活化石”遭遇连锅端

  王学勤居住在西青区张窝镇宫庄子村,原本常年以耕作为生,在每年麦收之后画“缸鱼”。宫庄子的缸鱼,真率、火爆、浑厚,是杨柳青中的一种粗活,类似于中国画的写意,画法和效果经过一代又一代的集体认同,有着鲜明而独特的审美习惯。

  他的“十二色缸鱼”中的绿色中常常配一种俗名“鬼子蓝”的色精,蓝中有绿,特别抢跟,仿佛会“跳”出来。更可贵的是,他从没有离开自己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用老纸、老颜料、老工序、老画法,没有进入现代社会,一切都是纯粹的原生态。所以,冯骥才将他称作“农民年画的活化石”。自从发现王学勤后,冯骥才一直致力通过写文章和在对媒体的谈话中介绍他,并邀请他参加各种民艺和非遗活动,还将其列为中国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口述史的对象。可惜的是,王学勤还没乐上一阵子,他的家乃至整个村子便要被“连锅端”了。

  非遗保护或遭“连根拔起式”麻烦

  正如“临终抢救”这一医学用语所表达的涵义一样,文化遗产又遇到了新麻烦、甚至是大麻烦。冯骥才发现,之前纵入田野,通过发现和认定濒危遗产再将其整理好、保护好的方法开始不奏效了——因为城镇化开始了。“这对于非遗来说,无疑是一种连根拔、连锅端的‘断子绝孙式’的毁灭。”

  在冯骥才看来,“很多好的东西,只要后边加一个‘化’,就会成为一股风,并渐渐发展为飓风。如果官员的政绩诉求和资本的狂想再参与进来,城镇化就会加速和变味,甚至进入非理性。”

  据悉,这次长达3个多月的抢救行动,冯骥才和相关研究人员已拥有一份关于南赵庄义成永画店较为详尽的材料。这些材料有血有肉地填补了杨柳青画店史的空白;而在宫庄子一份古代契约书上发现能够见证该地画业明确的历史纪年,应是此次‘临终抢救’重要的文献性收获。

关于我们 | 出版流程 | 基本价格 | 新书展示 | 精品图书 | 版权转让 | 咨询回复 | 联系我们 |
宁ICP备20000515号-1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77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号:新出银字第061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641100227744848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