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承认是老师
在此,我诚实地告诉读者三件事:第一,此刻在写序言时,作者还没有想好这本书的书名;第二,创业者可以多读书,个人觉得企业销量在1个亿之前,要用心研读这一本书;第三,此书的出版,将有可能影响并促进互联网创业类图书,朝着实战步骤和有效落地的方向发展。
一、编写此书为让你的企业更好地存活
这些年在全球化、“互联网+”的时代,我们推动“放管服”改革,也促进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3年多来,每天平均有4万个以上市场主体注册登记,那就相当于每年新增1000多万个就业岗位,能让大家有改变命运、获得纵向上升的平等机会。给书取用一个哗众取宠的书名,以及精美的封面设计,是需要时间的。作者认为一本书如同一味药,应当是有主治功效,书名倒在其次。我确认这是一本教中小微企业如何在后电商时代,利用互联网创业及创新的电商类书籍,但所写的又并不全是电商的那些事,因为创业者缺乏的是一个全面系统性的指导。作者愿意将自己二十几年来从业和创业经历做个总结,分享给仍然在路上苦苦坚持的创业者,给他们一些鼓励与支持,以此催化他们自身的灵感与智慧。
二、作者N年前做过论坛版主
1994年4月20日,我国中科院从美国接入了一条64K的国际互联网专线,这标志着互联网正式进入中国。而我在1995年做生产厂长的期间,办公桌上便有一台“386”电脑,那时中国境内仅开通了几个简陋的资讯类网站,那时百度、阿里和腾讯的掌门人都还没开始注册自己的互联网公司。还记得当年凭着自己对图片的PS处理,我曾任过中华网(www.china.com)幽默论坛的版主,当时那个版块在中华网上人气活跃度排名第一,那些年泡在“幽坛”中的成员,应当会记得有个网名为“革命尚未成功”的版主为他们带去过短暂的欢乐。可谁都不曾料到,2017年的11月11日,其中一家公司在互联网上的交易额就可达到1682亿元人民币。照这样发展下去,作者和你一样,也不知道移动互联、人工智能时代到底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
三、掌握拼拆步骤和流程用了十年
作者18岁那年就当上了制造厂长,而且一干就是十年,回想十年厂长生涯,自己只受益两点:第一是学会了电脑;第二搞懂了IE(工业工程)。做制造厂长需要掌握一些现场管理的技术,而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 简称IE)便是个整体系统优化的技术活,它不单是对某个局部生产环节的优化,而追求的是系统的整体效益。可IE同时重点面向微观管理,从时间研究、作业分析、动作和微动作分析到研究制定作业标准,确定劳动定额。当年作者所能达到的境界是:一个电子产品经过自己亲手分拆组装后,能精确计算出单个产品的加工费来。经我管理的工厂在1999年至2001年连续三年被评为深圳市龙岗区纳税第一大户。十年制造厂长生涯让我至今见到电子产品便有拆装研究的冲动,更可怕的是这种“拆装思维”后来转变为一种习惯,而这种习惯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坚持相信:任何事物的背后均有一定的逻辑原理,而只有掌握了这种原理,按照作业步骤,才能输出准确无误的结果。这里提及的“事物”,可以是任何一件有形的产品,也可以是一段经历和过程,例如人的成长、过激行为、业务交易、营销谈判等,这些都是可以分拆出步骤的,也许这便是佛家所讲的“因果”关系。
四、为弄懂营销又奔跑了十年
带着这种热衷于研究背后逻辑的习惯,我在2006年开始了自己的营销生涯。近十年先后在三个行业四家公司担任营销总监和总经理,分别是家电、玩具和弱电智能行业,中间还夹杂着两次短暂的创业。记得在家电行业任职营销总监,公司销售业绩从4300万元变为9700万元,仅用了八个月,期间未添一兵一卒,反倒还淘汰一名销售员。在玩具行业任职总经理时,将一家制造三无产品的玩具作坊,一年内运作到与中国玩具行业的最大上市企业洽谈收购。当然任职最长时间是弱电智能行业,行业权威媒体将我的照片刊登在杂志封面当成风云人物。或是作者曾编写了的中国弱电智能行业第一本营销类教材图书,又或是我首创的安防行业O2O平台,从零开始仅用了一年四个月,成功融资了亿元。我不敢沉浸迷恋这种种荣誉与虚名,因为只有自己知道,我掌握了中小企业发展之初的核心原理和分拆步骤,我想自己不应只属于某个行业,有责任和能力去承担更多的使命。
五、不愿教网络营销课程
2010年我便专职创办了自己的网络营销课程,授课对象为中小企业主,与业内一家知名的教育机构合作。当时在深圳能上台讲好网络营销的老师,算上我也不会超过五人。类似的教育机构少之又少,当时我课程的门票售价每张近万元,至今在网络上仍留有许多当年火爆的授课现场视频。在几乎所有人都看好前景时,我却在开过几场公开大课后离开了讲台,这一别就是五年。离开讲台的主要原因归纳起来有两条:一方面认为合作机构不够诚信,让学员交了高昂学费,听完三天两夜的课程,学员回企业后却同样茫然无法落地;另一方面认为自己没有多少成功案例,应当是没有资格站在讲台上教育他人的。于是近五年我扎根于弱电智能行业,五年内将两家民营企业,分别运营为中国安防十大品牌之一和广东省著名商标。
六、为残友创业重回讲台
2015年7月,在福建省三明市重回讲台。这的确是一次非常偶然的机会,正是这次特殊的授课经历让自己坚定地留在讲台上。那是一个缺少社会关注的特殊群体,我的学生全部是残障朋友。尽管去之前,主办方有过简略的介绍,但我仍然记得那天走进课室的瞬间,平生第一次面对如此之多的残友,当他们掌声响起时,我却强忍着泪水背过身去擦拭黑板。五年前站在讲台上讲网络营销课程,台下学员全是一副求知的眼神,而那天,我分明也能感受到台下学员与五年前一样的眼神,是的,电子商务也许会是他们最好的生存方式与出路。在给残友授课那一周,每日加班讲练,恨不得将平生所学全部灌进他们的脑中。其实与他们接触久了,你会发现,他们除行动有障碍外,诸多方面甚至比正常人更专心和有忍耐力,在此我呼吁全社会对这些朋友多些创业方面的支持与关爱。
七、不愿承认自己是老师
近两年来,随着“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许多人在讲台上故弄玄虚,到处是电商微商教程,将原本简易的互联网电商知识进行妖魔化,恰逢中小企业遭遇互联网转型危机,于是台下学员把电商课程当成企业的救命稻草。现在,我选择了从事教育训练。教育训练其实一直伴随着自己二十几年的从业历程,在企业内部当管理者,其公众演讲和训练部下是密不可分的,但我真的并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一名老师。我认为老师站在讲台上,便是一种责任,教书育人有如传道解惑,那是一份很神圣的职业。很早也知道教育培训界鱼龙混杂,总有些人将讲台当成神坛,把讲台当成捞金的工具。
八、题库改版后考获第一名
作为国家电子商务师新题库(2015年11月改版)以来首批备案颁证的电子商务师,(备注:第一期种子师资培训以福建省为试点,学员均为各高等院校博导、教授、校长级别,作者陈幼林获全班第一名的成绩,被选为“黄埔一期”班长)暂且不说良知或正义,我觉得自己有必要发出声音。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去帮助更多的中小企业家度过转型的迷茫,同时让更多的小微创业者,掌握企业在初创期的管理和营销技术。个人认为,中小微企业初创期的管理与上市企业管理方法肯定是不一样的,可众多创业者都在阅读着西方大师的著作,又或是效仿国内著名企业的管理模式。是的,中国教育训练行业目前缺少一套完整的创业体系,特别是近两年在移动互联网的催化下,图书馆还没有出现这样的电商创业步骤的教材读本,这便是我开始执笔撰写本书的愿望。
九、销量过亿前就照这本书做
这本书将创业者必经的过程分为八个阶段,分别是创业筹备、战略定位、网络建设、团队组建、领导进化、全网推广、渠道扩张和转型融合。从创业者的立项评估开始写起,文中会涉及中小企业转型、企业盈利模式、电商团队组建、目标分解与营销团队管理、互联网+思维、营销型网站基础、网络营销推广、电商SEO技巧、样板市场建立、网店及官方商城操练、电商与微商区别、解决线上与线下渠道冲突、陌拜就能成交、会议营销关键控制、市场渠道有效扩张等。作者在想,如果你企业年销售额还没有达到一个亿,那么请完全按照本书的步骤去做。二十几年的从业经历,我清楚了解中小微企业从初创到发展壮大的一个规律,但更多是我的习惯,利用IE手法分拆了这些规律,演变为了可执行的作业步骤。书中文字也许会有很多被认为是“术”的东西,但曾为营销总监出身的我认为:“术”到极致便是“道”。法无定法,目前能帮你把产品销售出去也许就是最好的方法。
将以上九点总结如下:18岁那年,南下深圳,做了十年厂长,然后做了十年营销,总共触网二十余年,这是全部的经历。接下来这些年,“老师”这个称谓将逼我前行,相信三人行必有我师,同时也相信高手就在民间,我定将虚心向每一位创业者学习。创业路上会历经异于常人的磨难,创业者是勇敢的,但要成为一名成功的创业者内心却是孤独的,我愿与您同行。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历史背景下,这本书包括并不只限于作者二十几年的企业运营的步骤,为了书中内容能融合这个时代,作者参阅了大量的资料文献,其中包括许多成功创业者的宝贵经验。我认为自己只是整合了众多中小企业者的智慧,整理成册,以此献给在路上的您。
好吧,书名就叫《让企业活得更好:大众创业八个时期的生存智慧》。
目录
第一章 创业筹备期
问问自己真的适合创业吗2
生意项目风险评估的标准7
解读“互联网+”国家战略11
创业者应具备互联网思维15
第二章 战略定位期
消费者行为理论决定企业战略20
什么是互联网的盈利模式25
移动互联时代企业如何定位28
如何在企业中应用“互联网+”33
跨界思维与互联网生态系统 37
第三章 网络建设期
如何制作一个营销型网站42
电商企业的关键词策略…54
搜索引擎潜规则与SEO技巧58
移动互联时代卖的是描述63
第四章 团队组建期
电商企业初创期团队配置70
独创的招聘与面试技巧77
电话七步教你招到合格人才82
销售团队组建的八大流程89
打造具有营销力的企业文化96
第五章 领导进化期
创业者如何带领业务团队102
创业者学会信任与授权106
营销团队的目标制定与分解110
创业团队如何“围捕”与分段作业117
营销管理:赛马原则与士气激励122
销售人员工作日志填写127
第六章 全网推广期
全网营销中SEO免费推广技术132
互联网之软文营销的撰写步骤140
中小微企业如何做视频营销146
互联网病毒营销的六种方式150
电商创业必学的百度营销155
做好博客与微博的粉丝营销166
网红直播+VR营销是种趋势174
第七章 渠道扩张期
开网店及官方商城运营步骤184
电商运营中的几组关键数据 192
中小企业如何做好微商197
如何用电话约到陌生客户…205
营销谈判:陌拜就能成交210
企业如何组织会议营销215
第八章 转型融合期
传统制造业如何与互联网融合224
如何解决线上与线下渠道冲突231
零售和服务行业如何转战互联网235
移动互联时代企业如何创新242
结束语:一本写创业步骤的书249
鸣谢:感恩一路同行251
问问自己真的适合创业吗
创业就是自己当老板。
六岁时开始放牛,村中老人指使我帮他们跑腿,记得内心并不情愿,但听到他们说“从小莫偷懒,长大当老板”这句话后,我会跑得飞快帮他们把牛牵过来。作者对于“老板”这个词汇的纳入期应当是在六岁,那时村中老人无形中给了我关于“老板”的定义:老板是不可以“偷懒”的。过去二十几年我还真不敢“偷懒”,现在也经营着自己的几家企业,但自身并没有找到多少做“老板”的快乐,责任倒是更大了。并不是每位读者都适合创业,个人认为创业者至少要从心态、能力、智慧三大方面去拷问自己。
一、创业者应具备什么样的心态
1.老板思维的心态
潮汕、福建、江浙一带当老板的很多,他们情愿在外摆个地摊也不愿意进工厂做员工,他们认为摆地摊大小也是个生意。作者同很多老板走得相对较近,了解他们的部分思维:老板会视目前的工作为终生事业,而员工则视目前的工作为赚钱手段,这是区别。在任何时候发生任何问题,老板要考虑的一定是全局,而员工只会考虑一城一池之得失。那么作为创业者有没有老板的境界和思维,能不能站在老板的角度去考虑和处理问题,能不能将一项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这都是创业者首先要去面对的一种心态。
2.积极主动的心态
每位创业者首先应是一位乐观主义者,没有满腔热情,不可能将梦想变为可能。创业者时刻需要保持高昂的战斗力,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不轻言放弃、在山穷水尽时突发灵感、在短暂的失败面前依然感觉到乐趣与价值的存在、在繁重的工作中依然保持充沛的精力。而这种激情源于强烈的个人兴趣,当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时,激情就会出现。一个人要保持激情有活力,主要取决于他的信念,也就是前面说的梦想。当梦想成为信念的时候,这种积极的情绪才是持久的。信念是心态的最高境界,你对生命的态度决定了生命对你的态度。
3.肯干务实的心态
公司之前有位司机朋友,我曾亲眼见他一个人在天桥上振臂高呼“我要成功”的口号,事后才知道最近他在看某位大师的“成功学”课程视频。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人内心好高骛远,口里念叨着要开公司、要创业,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创业愿景。甚至没有任何可执行落地的方案。如果你只有激情而没有具体的实施步骤,那么我建议你先学习,甚至可以先去与你梦想相关的公司工作一段时间,这也是验证你个人能力的最好机会。在适当时机,你将很容易就能够启动自己的项目,建立自己的创业团队。当然,你能力水平超群,便可以直接成为合伙人,成为公司股东,也等同于自己创业。
4.分享付出的心态
胸怀天下才能干大事业,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就在于他们成大事前,先不会考虑自身利益,这是源于一种分享付出的心态。世人都怕失去,没有人不想得到,何况有人说过一句话:做企业不盈利是不道德的行为。付出与盈利二者之间并不矛盾,创业的关键是要懂得先付出才有收获,这也是人生取舍的大课题。做企业与做人是一样的道理,不要计较眼前的得失。当你收获的时候,老天会把你的一切都还给你。创业路上,漫长艰辛,懂得对供应商分享付出,你必将收获良好的上游资源;对员工分享付出,你终将收获到心在一起的团队;对客户分享付出,你将获得相应的市场占比;对同行分享付出,你的企业必将受人尊敬,你终将会成为推动整个行业发展的贡献者。创业者需要有佛家宽容大度的智慧,时刻保持一种分享付出的心态,明白能够为世人服务的人生才是最有价值的人生。
5.信念坚定的心态
很多人在创业之初,空有想法与梦想,其他的什么都没有。但成功的创业者,他们有股信念,始终相信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他们不会对自己的想法存有疑问,否则,追随者也会产生疑问。一旦你创业,如果在你心中有一丝的疑问,你将很难组织出优秀的团队与你一起前进。对于创业者来说,做自己热爱的事业干起来肯定更有干劲。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意义、不值得去做,往往会保持冷嘲热讽,敷衍了事的态度。这不仅使得成功的几率很小,而且就算成功,他也不会觉得有多大的成就感。于是你要感染你的团队,如何将这种激情转移到团队身上,这是创业者需要克服的一大障碍。对于仅仅有激情和了解商业模式的创业者来说,他们还需要向人们阐述他们正在做什么,你必须像一个布道者一样,清晰地阐述你的梦想,你企业的价值所在,你需要向别人展现企业的信念,要让别人相信你这个创始人,相信你们的团队一定会成功,这便叫商业路演,在本书的后边会有详情的介绍。
二、创业者需训练五种能力
1.语言沟通能力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创业者需要和投资者、供应商、员工、客户、政府等进行交流与沟通。创始人必须要具备一定的交际与沟通能力,为了确保沟通的有效性,创业者还需要掌握一套有效的沟通技巧,让沟通的信息源被信息接收者接收得完整、理解得正确,防止误解。每位成功的企业家首先是一位好的演讲家,因为企业家的沟通能力可以表现为激励能力、谈判能力以及演讲能力。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影视剧中的场景:在团队遇到困难时,主角会来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唤起了民众的热情与斗志,然后不计较个人得失地奋力前冲,这其实是沟通的一种激励能力。学会与相关利益者的有效谈判,这种沟通或许可以拯救一个企业于死亡的边缘。沟通演讲是一种能力,可以有天赋,也可以经过后天培养而获得。
2.运营管理能力
每位成功的创业者都应是一个好的领导,必须具备相应的运营管理能力。运营主要体现在外部,追求从企业外部获取资源和建立影响,是扩张性的,关键要积极进取、抓住机会。领导对企业的运营能力主要包括商业模式盈利分析能力、目标市场调查能力、精准客户定位能力等。运营活动是将创业计划变成现实的手段,创业的成功在于把创新思路及计划付诸实践,最后转化为现实,运营能力是创业者实现自己创业梦想的一种手段。而管理能力是对企业内部而言的,主要包括战略管理能力、营销管理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等。管理能力主要强调对内部资源的整合和建立秩序,追求的是效率,是收敛性的,要谨慎稳妥、评估和控制风险。
3.团队驾驭能力
有人说过21世纪,人才最宝贵。移动互联网时代,对于一家初创型企业,团队组建越来越有难度。而这种难度前期主要体现在如何招聘、面试、培训;中期体现在如何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团队精神;后期主要体现在团队目标、业绩达成、市场份额。团队如同一个人,是需要成长的,而团队组建后的第一任领导人的特质会直接影响公司的企业文化。创始人需要谨小慎微对待自己的言行。驾驭团队的能力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不能与团队争功。成功的创业者需要铭记:企业的成功并非你个人的成功,而是团队的成功。找到优秀的人,给他们足够的信任,并承认他们的成功,永远不要与你的团队去争功。另一方面我们做企业的要能容人。最成功的创始人往往都能够在关键问题上吸纳别人的建议,然后作出正确的决定,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一个伟大的CEO会从不同的角度征求意见,然后处理收集的信息,最终作出判断与决定。在众多相关的信息中,挑选出正确的信息,并及时作出决策,也是一种能力,当然最终不作出决策也是一种决策。
4.学习创新能力
创业者应当具备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个人知识系统要经常更新,只有装下新的知识,吸收别人的优点才会进步。移动互联时代,每天网上会产生过亿的海量信息在淘汰与更新,创业者应有以快捷、简便、有效的方式获取准确的知识、信息,并将它转化为自身能力的本事。在工作中,学习能力表现为积极地获取与工作有关的信息和知识,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和理解,从而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机会肯定是属于会学习的人。有句话说:成功代表过去,能力代表现在,而只有学习才能决定将来。从国家到企业,从团队到个人,都拼命地在学习。而创业不是一个有老路可走的过程,需要从其他的事物中总结经验,领悟其中的奥秘,举一反三,能否做到这些取决于创业者的创新能力。记住,只有创新才能令社会进步。做企业不要一味地模仿学习和拿来主义,很多时候,一家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会决定着企业未来。具体创新能力体现在商业模式、产品改良、营销手段、市场扩张、客户服务等方面。
5.风险抗压能力
很多创业者将自己定义为冒险家,其实创业是一种带有理性的冒险。成功的创业者与失败的创业者之间的差别就在于捕捉机会和规避风险的能力。创业者不是要万无一失地去做事情,而是要去尽量地规避风险获得高回报。创业有风险,创业期间还会受到很多挫折,创业成功率真的很低很低,这需要考验创业者的抗压能力。如果没有“大不了从头再来”的勇气,劝君最好不要创业。马云说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眼泪的人,而是含着眼泪依然奔跑的人。
在这个世界上,有种人一直活在过去,其最大的特点是拿原来拿昨天和今天来比较。沉浸在过去念念不忘,不能自拔,不堪回首。如果创业失败就跳楼上吊,要死不活的,那代表这种创业者不具备抗压能力。我们羡慕那些成功的创业者,但我们更钦佩那些创业失败后东山再起的英雄,很少有初次创业便大获成功的案例。在此特别提醒正想创业的读者,事先尽可能将创业风险,控制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围。为促进社会和谐,作者觉得创业风险评估很重要,为此在接下来的下一篇文章命题为《生意项目风险评估的标准》,请详细阅读。
三、创业成功靠的是智慧
1.创业者应当远见卓识
在移动互联网的今天,市场瞬息万变。我们也常说,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特别创业者要时刻站在时代的前沿去捕捉一切有利的机会。成功的企业家不仅仅在于能够看到潜在的机会,还能有能力在别人还模糊时看清楚市场模式,这里所讲的机会就在于别人看清楚生意模式之前。这种远见是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问题从总体上直接加以认识和把握,以一种高度简练、浓缩的方式洞察问题的实质,并迅速解决问题或对问题作出某种猜测的思维形式。优秀的企业家往往具有非凡的商业眼光,能看清楚事态发展的未来。建议创业者在快节奏的今天,工作再忙也要看看新闻,看看广告,看看法制节目,这些都能及时反映社会、反映市场情况,尽可能不要让自己和社会脱节。创业者应从宏观层面上去观察发生的事情,然后选择合适的方向进行投资创业,许多成功的创业者更是敢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2.创业者应有人格魅力
以前学生问我说企业文化是不是老板文化,这种描述尽管不太精准,但也不无道理。创业者是企业的灵魂,创业者的个人魅力决定着企业文化的走向,具体是指道德风范、知识修养、心理素质、仪表等综合方面。个人魅力是一种权力、职位之外的对他人的影响力、感染力和号召力的总和,它是领导者与员工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人格魅力一旦形成和塑造起来,能够让下属及团队信服和敬仰,在创业者的实践中会产生多方面的积极效应,为创业者建立良好的人缘奠定坚实的基础。只懂讲战略讲目标的管理者,一般只是表面上的领导人,优秀的创业者要能起到表率作用,愿意主动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员工更愿意追随一位有人格魅力的领导。
3.创业者应懂合作共赢
我们看“人”字的结构,一撇一捺组成了一个很奇特的支撑体,少了谁都会倒下。企业的任何的成长和前进都离不开人的支持,人是群居的组合。人的成长是从依赖走向独立,再从独立走向互赖的过程,最高的境界就是互赖,这里所讲的互赖便是共赢。小成功靠自己,大成功靠团队,创业者必须懂得合作共赢。每个人有他的价格和价值,价格是别人给的,但是价值是自己提升的。你希望自己值多少钱,就要让自己具备多少价值。与人合作共赢的基础就是你有多少能给别人的价值。以后评估一家企业成功与否,不是看创始人个人有多少财富,而是看这家企业造就了多少富翁。成就他人方能成就自己,创业者与人合作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取舍的智慧。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先谋定而后动。每个创业者都应提前审视自己,正确做出自我定位、找出差距并努力提升自己,直至具备必需的创业条件后再开始创业。开弓没有回头箭,有时创业是一辈子的事。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企业家,需要持久的创业激情,在逆境中依然保持高昂的战斗力、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不轻言放弃、在穷途末路时突发灵感、在短暂的失败面前依然感觉到乐趣与价值的存在、在繁重的工作中依然保持充沛的精力,当以上这些都俱全了,接下来便是做好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准备,祝你创业成功!
生意项目风险评估的标准
学术界并没有对创业风险作出很规范的定义,这是一种由于创业环境的不确定性、创业者的能力与实力的有限性,导致创业活动偏离预期目标的可能性及其后果。据2016年12月统计,我国创业成功率仅为5%,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更是不足1%,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甚远。笔者认为创业风险主要来源于四大方面。
1.项目领域研究不透彻
创业者仅凭个人兴趣所做的研究判断和市场潜力的商业判断之间是有距离的。当一个创业者最初证明一个特定的科学突破或技术突破可能成为商业产品基础时,他仅仅停留在自己满意的论证程度上,这一点在很多从事技术出身的创业者身上十分明显。在将预想的产品真正转化为商业化产品批量生产的过程中,这种程度的论证后来不可行了。一个真正在市场上流通的商品应当同时具备有效的性能、低廉的成本和高品质的质量,才能从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这需要大量复杂而且可能耗资巨大的研究工作,项目领域研究不透彻从而会形成巨大的创业风险,而且这种风险对企业是致命性的。
2.创业团队间缺乏信任磨合
创业者离不开团队组阁,一般在创业团队里会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人:一是技术专家;二是市场管理者。这两种人接受着不同的教育,对创业也会有不同的预期、信息来源和表达方式。技术专家知道哪些内容在科学上是有趣的,哪些内容在技术层上是可行的,哪些内容根本就是无法实现的。市场管理者通常比较了解将新产品引进市场的程序,但当涉及具体项目的技术部分时,他们不得不相信技术专家。如果技术专家和市场管理者之间不能充分信任对方,或者不能够进行有效的交流,那么这种风险将会变得更深,也将会为企业带来更大的风险。
3.资源评估太过于乐观
创业者的资源包括资金、人才、所需环境、社会关系等,资源与创业者之间的关系不言而喻。创业者若过于乐观评估现有的一切资源,却在创业过程中不能调动所需的资源,创业者将一筹莫展,创业也就无从谈起。如果创业者没有能力弥补相应的资源缺口,要么创业无法起步,要么在创业中受制于人。例如创业启动资金,创业者若对其生产成本没有足够的了解,并且未能够识别其是否有足够的市场,那么创业者只是在证明其构想的可行性,项目真正启动后,往往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构想实现商品化,从而给创业带来一定的风险。在此作者并非说创业者需要万事俱备才开始创业,因为很多成功的创业案例都是在创业途中获得越来越多资源支持的,凡事应有“预则立,不预则废”的想法,前期对资源评估的保守性,会减少创业者的风险。
4.企业管理缺落地步骤
很多项目在设计之初,创业者并不具备企业管理才能。创业者在进行创业活动时,主要分为三种:一是创业者利用某一新技术进行创业,他可能是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但却不一定具备专业的管理才能,从而形成管理风险;二是创业者往往有某种奇思妙想,可能是新的商业点子,但在战略规划上不具备出色的才能,或不擅长管理具体的事务,也会形成管理风险;三是有过大企业的管理经验,或是参与见证过大企业某项运营事务,但却不知道初创企业的精细管理与大企业的部门化管理有着巨大不同。所以创业者应首先明白:初创企业并非大企业的缩微版,照搬照抄或是部分模仿,都有可能给初创企业带来管理灾难。
创业者需要激情与坚持,在憧憬创业所带来的巨大价值时,要铭记风险与回报是相伴相随的。在创业成功率仅为5%的今天,创业风险会一路相随,我们只有了解创业途中会遇到什么样的风险,才能冷静地面对与规避。本章在此总结归纳了大量创业失败的案例,列举出了“创业十大风险”,给创业者以警示。
风险一:意识上的风险
很多成功的创业者,在他们创业之初便有很大的宏愿,他们创业只是为了搭一个平台或是做一件有益于社会的事情而已。而今天很多创业者,他们的创业意识是有风险的,意识上的风险是创业团队最内在的风险。这种风险来自于无形,却有强大的毁灭力。风险性较大的意识有:投机的心态、侥幸心理、试试看的心态、过分依赖他人、急于回本的心理等。
风险二:盲目立项的风险
大学生创业时如果缺乏前期市场调研和论证,只是凭自己的兴趣和想象来决定投资方向,甚至仅凭一时心血来潮做决定,一定会碰得头破血流。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初期一定要做好市场调研,在了解市场的基础上创业。一般来说,大学生创业者资金实力较弱,选择启动资金不多、人手配备要求不高的项目,从小本经营做起比较适宜。
风险三:资金风险
创业者应当知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资金风险在创业初期会一直伴随在创业者的左右,是否有足够的资金创办企业是创业者遇到的第一个问题。企业创办起来后,就必须考虑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企业的日常运作。对于初创企业来说,如果连续几个月入不敷出或者因为其他原因导致企业的现金流中断,都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威胁。相当多的企业会在创办初期因资金紧缺而严重影响业务的拓展,甚至错失商机而不得不关门大吉。
风险四:创业技能缺乏的风险
很多大学生创业者眼高手低,当创业计划转变为实际操作时,才发现自己根本不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创业无异于纸上谈兵。一方面,大学生应去企业打工或实习,积累相关的管理和营销经验;另一方面,积极参加创业培训,积累创业知识,接受专业指导,提高创业成功率。
风险五:企业运营管理的风险
创业失败者,基本上都是管理方面出了问题,其中包括:决策随意、信息不通、理念不清、患得患失、用人不当、忽视创新、急功近利、盲目跟风、意志薄弱等。特别是大学生知识单一、经验不足、资金实力和心理素质明显不足,更会增加在管理上的风险。一些大学生创业者虽然技术出类拔萃,但理财、营销、沟通、管理方面的能力普遍不足。要想创业成功,大学生创业者必须技术、经营两手抓,可从合伙创业、家庭创业或从虚拟店铺开始,锻炼创业能力,也可以聘用职业经理人负责企业的日常运作。
风险六:创业团队分歧的风险
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团队的力量,但事实上做好团队的协作并非易事,特别是与股权、利益相关联时,很多初创时很好的伙伴都会闹得不欢而散。初创企业在诞生或成长过程中最主要的力量来源一般都是创业团队,一个优秀的创业团队能使创业企业迅速地发展起来。但与此同时,风险也就蕴含在其中,团队的力量越大,产生的风险也就越大。一旦创业团队的核心成员在某些问题上产生分歧不能达到统一时,极有可能会对企业造成强烈的冲击。
风险七:市场竞争的风险
市场环境是变动的,随着时间空间的推移,企业间竞争会加剧。寻找“蓝海”是创业的良好开端,但并非所有的新创企业都能找到“蓝海”。更何况,“蓝海”也只是暂时的,所以竞争是必然的。如何面对竞争是每个企业都要随时考虑的事,而对新创企业更是如此。如果创业者选择的行业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领域,那么在创业之初极有可能受到同行的强烈排挤。一些大企业为了把小企业吞并或挤垮,常会采用低价销售的手段。对于大企业来说,由于规模效益或实力雄厚,短时间的降价并不会对它造成致命的伤害,而对初创企业则可能意味着彻底毁灭的危险。因此,考虑好如何应对来自同行的残酷竞争是创业企业生存的必要准备。
风险八:现有人才流失的风险
很多时某个行业的兴起,是一个个企业进行“裂变”的结果,如何有效稳定员工、激励员工是各大企业一直在研究的课题。一些研发、生产或经营性企业需要面向市场,大量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或业务队伍是这类企业成长的重要基础。防止专业人才及业务骨干流失应当是创业者时刻注意的问题,在那些依靠某种技术或专利创业的企业中,拥有或掌握这一关键技术的业务骨干的流失是创业失败的最主要风险源。而创业团队成员的分道扬镳,将会给初创企业带来无法估算的后果。
风险九:“卖点”不明的风险
一个企业、一件商品,都应当具有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也叫“卖点”。一个依赖别人的产品或市场来打天下的企业,是永远不会成长为优秀企业的。对于具有长远发展目标的创业者来说,他们的目标是不断地发展壮大企业,因此,企业是否具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最主要的风险。核心竞争力在创业之初可能不是最重要的问题,但要谋求长远的发展,就是最不可忽视的问题,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终究会被淘汰出局。
风险十:社会资源贫乏的风险
我们经常羡慕一些企业如何如何成功,但我们往往不知道这家企业背后错综复杂的社会资源,当然社会资源和背景都是可以创造与运作出来的。很多时候我们要知道企业创建、市场开拓、产品推介等工作都需要调动社会资源,而这对于一个初创企业的大学生来说,便显得尤其吃力了。所以大学生平时应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扩大自己人际交往的范围。创业前,可以先到相关行业领域工作一段时间,通过这个平台,为自己日后的创业积累相关人脉。但创业者应具备相应的职业素养,创业时不可以挖老东家的墙脚,这不仅是道德问题,更何况很多时客户认同的只是原有企业的产品和品牌,创业者应凭自己的双手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通过以上的介绍,每位创业者都应先评估自己的生意项目,在存在风险的关键点上做出调整,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风险其实是可控和可规避的。创业是一场持久战,即使创业失败也并不可耻,一家伟大的企业在初创时,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放眼望去,中国目前最成功的企业家,他们或多或少都经历过失败。而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持之以恒地改进与调整创业风险,便显得尤为重要。
解读“互联网+”国家战略
在信息时代,互联网已悄然无声地闯进了诸位的生活圈,更催生了人类社会最伟大、最深刻的一次技术和产业革命。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国家要制定“互联网+”战略。总理的工作报告对“互联网+”战略描述得相对简单:国家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国家已设立400亿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要整合筹措更多资金,为产业创新加油助力。
一、“互联网+”国家战略发展现状
1994年4月20日,中国开始接入国际互联网,中国经济的格局和产业版图就此发生了巨大改变,重视互联网已经是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共识。以美国为例,2015年2月13日,奥巴马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演讲时表示,互联网世界就像当年蛮荒时代的西部,美国政府应当成为那里的警长。可见,美国的互联网战略已升级到整个全球互联网空间的管理上。在被当作国家战略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之前,中国互联网行业受到政府的最高规格重视是几个月之前在乌镇举办的世界互联网大会(简称“乌镇峰会”),这是中国目前举办的最高规格的互联网大会,由中国互联网官方主管部门主办。中国召开乌镇峰会的一个主要考量就是,要主动争取互联网时代的世界话语权。
放眼全球,德国工业4.0,美国信息2.0蓬勃发展,致力于互联网智能化经济,每个国家甚至每个企业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与互联网相关的变革。而在我们国家,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概念,要求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后,“互联网+”才从一个浮于表面的网络热词摇身一变进入国家顶层设计,以战略形式指导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引领经济转型升级。“互联网+”移动化、泛在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已无可抵挡,把握“互联网+”战略核心是重要抓手,各行各业都应正确领悟互联网思维,掌握正确航向,抢占先机,力争实现弯道超车。
教育部主管的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发布的《微信社会经济影响力研究报告》显示,从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微信带动直接就业人数是192万,间接就业人数815万,共计1007万人。今年的主要经济预期目标压力更大: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按照总理的说法,随着服务业比重上升、小微企业增多和经济体量增大,这个7%左右的速度可以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其中,互联网至少能对于小微企业的增加有直接拉动作用。早在2013年,马云参加总理的经济座谈会时,就跟总理说,阿里巴巴2万多人,拉动了1000万人左右的就业。互联网行业的整体体量也已经到了政府难以忽视的规模。
据2016年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截至2016年6月,中国域名总数为3698万个,其中“.CN”域名总数为1950万个,占中国域名总数比例为52.7% ,中国网站总数为454万个。网上支付、互联网理财用户规模增长率分别为9.3%和12.3%。
在开展过互联网营销的企业中,35.5%通过移动互联网进行了营销推广,其中有21.9%的企业使用过付费推广。在各种移动营销推广方式中,微信营销推广最受企业欢迎,使用率达75.3% 。目前,微信营销推广主要有三种方式:微信朋友圈广告主要服务于财富500强企业,微信公众账号推广与微店运营则更适合中小微企业。此外,移动营销企业中建设移动官网的比例为52.7% 。
在云计算、物联网与大数据的认知与应用方面,从认知角度看,超过50%的企业对这三类新技术有所知晓;从应用角度看,超过10%的企业已经采用,或计划采用相关技术。有68.8%的企业听说过云服务,但仅有15.2%的企业使用过云服务;在另外53.6%听说过但没有使用过的企业中,也仅有25.8%的企业未来考虑使用云服务。
综合以上数据,可知“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时势所需,将为社会带来更多的红利,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二、解读“互联网+”对企业发展的三点重要意义
1.“互联网+”将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互联网+”将影响国家政策对企业的支持,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带来新的增长点。“互联网+”战略实施,国家对新兴互联网公司以及转型发展的传统企业、国有企业都在物质和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支持。这在很大程度上引导经济结构的调整,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聚焦在互联网产业,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也在想方设法乘互联网东风,延长自身产业链。现代社会随时随地网络约车、网上支付使得更多新鲜的事物被生产出来消费,从而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衍生社会财富,催生创新实业。
2.“互联网+”推动行业创新发展
互联网可以贯通各个行业,推动各行业的创新发展,促进各行业的升级和相互融合。互联网作为一张看不见、摸不着的巨网,可以将原本毫无关系的行业找到时间与空间的相通点,从而进行整合,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甚至可以培育新的经济群,为各行业注入活泉,引进清流。此外,“互联网+”战略使得互联网产业不断向工息化、智能化、集约化靠拢,优胜劣汰竞争将更加残酷,倒逼行业、企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落后营销方式和模式。
3.“互联网+”促进大众创业
“互联网+”战略从国家层面在社会营造创业氛围,为企业发展和社会变革创造良机。“互联网+”战略旗帜一挥,便有千军万马奔赴而去,在社会上形成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风气,给予企业发展更多的机遇和人才支持。“互联网+”在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环境保护、社会和谐等方面已发挥重要作用,其附属功能也借助互联网工具得到较大发挥。“互联网+”战略,在落实过程中,也会遇到盲目跟进的状况,但总体上为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奠定科学的理论指导基础。
三、“互联网+”国家战略实施中三大困境
在“互联网+”潮流涌进的巨浪下,不少亟待转型升级的传统企业、中小企业却被无情地拍死在沙滩上,这让很多信心满怀的企业家对“互联网+”无所适从,也因此产生诸多问题,阻碍了“互联网+”进程。只有正确认识目前所遇到的困境,才能避免陷入沼泽,成功落地。
1.互联网思维缺乏灵活度
“互联网”思维确是当今时代所需具备的,然而不是所有行业都适合于“互联网+” 。 “互联网+”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不能生搬硬套,需要企业自身有深层次的提升。很多企业会在不经意间决策失误,用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去包装自己,而没有实事求是地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和发展方向运营,这对企业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众所周知的“褚橙”,有人将其成功归因为互联网营销,实则不然,“褚橙”本身产品就追求卓越,其传统营销销量也十分可观。这告诉我们, “互联网+”不能把“二流”变成“一流” ,要想搭上“互联网+”这辆高速列车,企业首先要专心把自身产品和服务做好,根据自身特点进行资源整合,灵活运用互联网思维,形成系统、可行的“互联网+”创新道路。
2.“互联网+”经营模式缺乏系统方案
“互联网+”经营模式并无套路可循,而很多企业在转型发展中缺乏系统的经营方案,容易摸不准方向。所谓系统方案,应包括经营思路、营销策略、运行机制、管理制度等。这一系列的规则的制定都应围绕“互联网+”,用全新的战略武装头脑。但在实施过程中,往往达不到预期目标,用着互联网的工具,却在走落后营销的路子,这无疑是行不通的。唯有企业由内到外,制定系统方案来指导企业发展,才不会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3.难以在互联网大环境下准确定位
“互联网+”国家战略引导下,各类经营、营销模式横空出世,各类项目让人眼花缭乱,很多企业顾虑过多,缺乏发展方向的准确定位,便难以创造效益,成功转型。市场上流传着诸如“实体消亡论”的观点,进而导致很多企业转向电商,在电商领域碰壁之后,又转回做实体。折腾来折腾去,竟不知道路在何方了。实体经济在互联网领域也能立有一方土地,比如,H&M,GAP每年仍以15%的速度扩张实体零售店。可见,在“互联网+”大环境下应该冷静面对,理性运用互联网所提供的一切条件,增加效益。
对中国来说,互联网产业正成为国家战略型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明显拉动实体经济发展,深刻影响网民的学习、工作、生活和思想的方方面面,更重要的是它已经成为国际竞争和实现国家安全利益的制高点。无论哪个领域,对“互联网+”都有自己的定义和解读。综合来说就是指将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当中,整合和优化配置资源,提高实体经济生产力和创新能力,促进节支增效形成的依托互联网平台的经济发展新形态、新业态。而我国互联网发展战略一直滞后,至今没有从国家战略顶层对互联网发展进行全局性的长远规划、设计和布局,没有专门的互联网管理部门或机构,缺乏有效的内部治理和外部防范措施。另一方面,对国家互联网发展整体战略进行研究的文献较少。制定我国互联网发展战略已经迫在眉睫,同时研究中国互联网发展战略,对于维护网民利益,对于促进互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于维护国家信息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创业者应具备互联网思维
在2013年全球ICT论坛上,时任华为公司轮值CEO的胡厚昆说道:“在互联网的时代,传统企业遇到的最大挑战是基于互联网的颠覆性挑战。为了应对这种挑战,传统企业首先要做的是改变思想观念和商业理念。要敢于以终为始地站在未来看现在,发现更多的机会,而不是用今天的思维想象未来,仅仅看到威胁。”对于互联网思维的解释众说纷纭,在写本章节时,作者翻阅众多资料,找到这样的一条释义: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互联网思维将成为下一波商业浪潮中最关键的词汇。
一、互联网思维的五大特征
移动互联网正在成为现代社会真正的基础设施之一,就像电力和道路一样。互联网不仅仅是可以用来提高效率的工具,它是构建未来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基础设施,更重要的是,互联网思维应该成为我们一切商业思维的起点。经过笔者整理归纳,互联网思维应具备以下五大特征:
1.互联网思维起源于工业化思维
在18世纪60年代,由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的一种手摇纺纱机,在当时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率。珍妮机的发明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端,珍妮纺纱机从一项新技术到改变纺织行业,再到后来被定义为工业革命的肇始,影响东、西方经济格局,其跨度至少经历了几十年。一种技术从工具属性、从应用层面到社会生活,往往需要经历很长的过程。互联网也同样,但因为这种影响是滞后的,所以,我们就难免会处于身份的尴尬之中:旧制度和新时代在我们身上会形成观念的错位。越是以前成功的企业,转型越是艰难,这就是“创新者的窘境”。一个技术领先的企业在面临突破性技术时,会因为对原有生态系统的过度适应而面临失败。
2.互联网思维是一种民主化的思维
工业化时代的标准思维模式是:大规模生产、大规模销售和大规模传播,这三个大可以称为工业化时代企业经营的“三位一体”。但是互联网时代,这三个基础被解构了,主要有三点:第一,工业化时代稀缺的是资源和产品,资源和生产能力被当作企业的竞争力;第二,产品更多地是以信息的方式呈现的,渠道垄断很难实现;第三,媒介垄断被打破了,消费者同时成为媒介信息和内容的生产者和传播者,你再希望通过买通媒体单向度、广播式制造热门商品诱导消费行为的模式不成立了。这三个基础被解构以后,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权力发生了转变,消费者主权形成,所以说互联网思维变成了一种商业民主化的思维。
3.互联网思维是一种用户至上的思维
以前的企业也会讲用户至上、产品为王,但这种口号要么是自我标榜,要么真的是出于企业主的道德自律。但是在这个数字时代,在消费者主权的时代,用户至上是你不得不这样的行为,你得真心讨好用户。淘宝卖家“见面就是亲,有心就有爱”是真实的情绪,因为好评变成了有价值的资产。
4.互联网思维下的产品和服务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
在功能都能被满足的情况下,消费者的需求是分散的、个性化,购买行为的背后除了对功能的追求之外,产品变成了他们展示品味的方式。这样,消费者的需求就不像单纯的功能需求那样简单和直接,所以,对消费者需求的把握就是一个测试的过程,要求你的产品是一个精益和迭代的过程,根据需求反馈成长。小米手机每周迭代一次,微信第一年迭代就开发了44次,就是这个道理。
5.互联网思维下的产品自带了媒体属性
因为需求和品味相关联,也就是和人性相关联,所以,互联网思维下的产品就是极致性能加上强大的情感诉求。这两样东西都是会自动传播的。现在看到一些和互联网相关的企业,还在开新闻发布会,还在把“硬广”当制胜利器,都是互联网思维不充分的体现。企业在营销时要做到“产品会说话”,让消费者主动传播。
二、互联网思维的十种解读方式
许多传统企业对互联网思维的解读深度不一样,大致分为三种层次:第一层次,企业将互联网当成一种工具,用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第二层次,企业利用互联网改变运营流程,进行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第三层次,也是一种较深层次的解读,用互联网改造传统行业、商业模式和价值观创新。更多时候,作者认为,互联网思维可以从以下十大方面去解读:
1.用户思维。指对经营理念和消费者的理解。用户思维贯穿企业运营的始终,用户思维也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没有用户思维也就不可能领悟好其他思维。为什么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今天,用户思维是格外的重要?因为互联网消除了信息不对称,使得消费者掌握了更多的产品、价格、品牌方面的信息,互联网的存在使得市场竞争更为充分,市场由厂商主导转变为消费者主导,消费者“用脚投票”的作用更为明显,消费者主权时代真正到来。作为厂商,必须从市场定位、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乃至售后服务整个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建立起“以用户为中心”的企业文化,不能只是理解用户,而是要深度理解用户,只有深度理解用户才能生存。
2.简约思维。指对品牌和产品规划的理解。在用户思维的指导下,品牌和产品该如何规划?以往品牌厂商多习惯大而全,产品线显得冗长,产品包装也恨不得列上全部产品卖点。而苹果、小米这类互联网思维下的企业给人的感受往往是极简元素。简约思维就是指在产品规划和品牌定位上力求专注、简单,在产品设计上力求简洁、简约。
3.极致思维。指对产品和服务体验的理解。互联网时代的竞争非常残酷,只有产品和服务给消费者带来的体验足够好才可能真正地抓住用户,真正赢得人心,过剩的年代做不到极致,就很难在市场立足。
4.迭代思维。指对创新流程的理解。传统企业推出新品多有一个长达2~3年的新品上市周期,而互联网企业的产品开发采用迭代方式,在与用户不断地碰撞中把握用户需求,进而完善产品,让产品在用户参与中得以完善。传统企业做行业应用,厂商和用户最头疼的就是定制开发,所有的接入、功能的升级都在无休止地更改。都说每一个优秀的互联网产品背后都有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因为在移动互联网里面,产品经理和用户是没有必然的接触的,接触少,交流信息越少,迭代就慢,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是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5.流量思维。指对业务运营的理解。互联网企业都有很典型的流量思维,注意力稀缺导致众多互联网创业者们开始想尽办法去争夺注意力资源,而互联网产品最重要的就是流量,有了流量才能够以此为基础构建自己的商业模式,所以说互联网经济就是以吸引大众注意力为基础,去创造价值,然后转化成赢利。“流量即入口”“流量代表销量”“流量就是金钱”等理念推动着互联网企业流量为先的策略。
6.社会化思维。指对传播链、关系链的理解。社会化商业时代已经到来,企业面对的员工和用户都是以“网”的形式存在,所以企业经营必须要融入社会化思维。除了营销环节的社会化媒体营销,还有众包、众筹、社会化招聘等很多方式值得探索。
7.大数据思维。指对企业资产、核心竞争力的理解。大数据成为企业的核心资产,数据挖掘与分析成了企业的关键竞争力乃至核心竞争力。大数据思维同样贯穿在企业经营的整个价值链条。未来,传统企业的核心资产将变成企业的大数据系统。
8.平台思维。指对商业模式、组织模式的理解。BAT互联网三大巨头分别构建了搜索、社交、商务三个领域的生态体系,分别成为各自领域的平台组织。互联网的平台思维就是开放、共享、共赢的思维。打造多方共赢生态圈,不具备这种能力的要善于利用现有生态圈。让企业成为员工的平台,在企业内部打造“平台型组织”。
9.跨界思维。指的是对产业边界、创新的理解。互联网和新科技的发展,纯物理经济与纯虚拟经济开始融合,很多产业的边界变得模糊,互联网企业的触角已经无孔不入,掌握了用户和数据资产,将可以参与到跨界竞争中。
10.免费思维。很多互联网企业都是以免费、好的产品吸引到很多的用户,然后通过新的产品或服务给不同的用户,在此基础上再构建商业模式。比如360安全卫士、QQ用户等。互联网颠覆传统企业的常用做法就是在传统企业用来赚钱的领域免费,从而彻底把传统企业的客户群带走,继而转化成流量,然后再利用延伸价值链或增值服务来实现盈利。
最后,传统企业对互联网思维的解读应换一种角度,从结果的角度来解读,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产业的对接,会改变传统的商业模式。从结果看,大致会产生这么几个效应:长尾效应、免费效应、迭代效应和社交效应。互联网思维开放、互动的特性,将改变制造业的整个产业链。因此,用好互联网思维,制造业链条上的研发、生产、物流、市场、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都要顺势而变。对于传统企业而言,不要轻易尝试做平台,尤其是中小企业不应该一味地追求大而全、做大平台,而是应该集中自己的优势资源,发现自身产品或服务的独特性,瞄住精准的目标用户,发掘出用户的痛点,设计好针对用户痛点的极致产品,围绕产品打造核心用户群,并以此为据点快速地打造属于自己的一个品牌。
消费者行为理论决定企业战略
自2010年苹果iPhone 4和iPad发布以来,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等为代表的智能移动终端产业呈现井喷式增加。2011年,全球智能终端的出货量超过了PC。目前全球PC机用户只有11亿,而智能终端用户已达到55亿。移动互联网并不只是移动与互联网的简单相加,而是二者相融合的产物。在移动互联网中,运营商将提供基于个人身份的服务、基于个人位置的服务,并且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地创造内容,由过去的内容被动接受者变为了内容的主动创造者。通过它,我们不仅享受了随时随地的信息服务,而且还完成了很多颇具创意的商业行为。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它会加速改变我们的生活状态,改变我们的商业思维,改变互联网产业。
一、移动互联时代的消费者特点
根据中国央视的调查,人均6分半钟要看一次手机,每天至少150次,23% 的人没有手机会心慌,34% 的人起床第一件事是使用微信,手机和我们的生活已经达到了密不可分的地步。“人机合一”的关系将更加牢固。我们不仅置身在传统互联网中,而且已经被移动互联网“包围”。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移动互联网已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移动终端的迅速普及和推广,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随时随地参与内容创造和传播。另一方面,无线网络传输技术、通讯技术的进展,无线网络传输环境的改善等技术改善,也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提供了充分支持。可以说,终端体验技术、信息网络技术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