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老人出书 家族出书 单位出书 教师出书
学生出书 自费出书 博客出书 其他出书
 
 

手机:13037972986

电话:0951-7895312 7895346

腾讯QQ在线客服

地址:银川市金凤区新昌西路132号银川当代文学艺术中心图书编著中心园

网址:http://www.csw66.com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书展示 > >> 信息详情

中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发布日期:2019-01-31 17:51:18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中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 黎明著. -- 沈阳 : 辽海出版社, 2018.12     
 ISBN 978-7-5451-5211-1
Ⅰ.① 中…Ⅱ.① 黎…Ⅲ ① 作文课—中小学—教学参考资料 Ⅳ.①G634.343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8)第302636号
 

 
                                                             游走在学习与写作之间(代序)
 
                               
       学习如揽胜江河湖泊,写作似泛舟溪流之间,写作是学习之一隅。由于高考的长期主导地位使然,于是乎教育不得不追求“全面发展”。然而,全面发展则容易导致全面平庸,这是不争的实事。而最令国人尴尬和悲哀的是,目前国人的国语根基竞不及英语深厚!试问:除个别精英从事了尖端科研领域外,众多凡夫俗子还有几人与微积分、外语为伍?倒是国语伴人终生。因此,学好汉语尤其夯实写作根基,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为分数而写作是一种功利,为真情而写作才是一种纯粹。写作,是一种修为,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思考,是一种交流,是一种沉浸,是一种情感渲泻,是一种人生历程的记录,更是一种使人生之树长青的精神食粮。
       写作,可以使心灵得到慰藉,把难以言表的情感记录下来,或与知已心领神会地交流,或用日记封尘在属于个人空间;可以使人理性地思考生活,选择最恰当的语言把生活的胴体呈现给他人;可以使自己的思想成就连同名字牢牢刻在历史的记忆中。写作,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却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可以使人大脑聪明,精神富有,使笑容灿烂,目光深邃,使岁月充实,生活阳光。闲暇时,泡一杯浓茶,坐在树荫下,让痛苦或欢乐尽情地泄于方格之中;夜静时,点上一枝烟,伴着窗棂皓月,把生活和人生敲进键盘。用写作代替喝酒打麻将,其乐趣不是神仙胜似神仙,悠哉乐哉!君不见,曹雪芹一梦红楼使世人为之“万艳同悲”,吴承恩只一个泼猴就诱发了多少孩子的奇思妙想,王维大漠一游竟带动了宁夏旅游业的逢勃发展。
       写作,即生活,但绝不是生活的复制。有人或搜肠刮肚,或埋怨生活太单调,那是因为我们读书不多,国语不精,生活浅薄,认识肤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识表象不明实质。其实,一个莞尔,一次捧腹,一个哽咽,一次痛哭,一次郊游,一场聚会,或日出日落,蜂飞蝶阵,都值得我们玩味,都是写作之餐的上好佐料。
        写作,文无定法,乃前人之精论。今虽写作技法众多,也不过是浅陋之说,画地为牢罢了。其实,文为情而发,无情之作充其量是无病呻吟而已。写作,应在“情”和“理”之间游走,有情方能感人,有理方能服人。
        写作,须做生活的有心人,即热爱生活,关注生活,思考生活。生活才是写作的不竭源泉。写作如登高,须不断攀登,对此,晚清一代宗师王国维融禅学、诗学与人生哲学为一体,作了最为精辟的阐述: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乃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乃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乃三境也。达到第三境界,便是“一览众山小”之境了。


                             目     录
 
第一章  绪言
第一节  解读课标
第二节  尴尬现状
第三节  教学策略
第二章  说话训练
第一节 训练原则
第二节 训练方法
第三章  片断训练
第一节  训练原则
第二节  训练方法
第三节  训练表达方式
第四章   描写训练
第一节  环境描写
第二节  场景描写
第三节  动作描写
第四节  语言描写
第五节  肖像描写
第六节  心理描写
第七节  叙清事件
第五章  审题拟题
第六章  首尾训练
第七章  构思训练
第一节  如何确定主旨
第二节  如何选择材料
第三节  如何组织结构
第四节  如何写具体
第五节  课堂实录举例
第八章  文体训练
第一节  怎样写人
第二节  怎样记事
第三节 怎样写好小事
第四节 怎样以小见大
第五节 怎样写说明文
第六节 怎样写议论文
第七节 怎样写景
第八节 怎样状物
第九节 怎样写游记
第十节 怎样写读(观)后感
 第九章  作文评价
第十章   附录:作者关于作文教学实践的论述
符录一:“五步活页作文训练法”课题实践
符录二:教学生“找米下锅”
附录三:让学生喜欢作文
附录四:一文多写,追求精细
附录五:浅谈作文教学中的“真”
附录六:作文教学评价浅说
附录七:中考前夕话写作
符录八:作文讲评课教学反思
后  记
 
 
 
 
 
 
 
 
 
第一章  绪言
 
第一节  解读课标
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学行动的纲。只有谙熟这个纲,才能在教学中不盲目、少走弯路,才能有效的指导教学。就像渔夫只有熟悉网的结构原理,反复训练撒网的方法,才能最大限度的把网撒开,捕到更多的鱼。如果教师对课标不熟或理解不透把握不准,教学就心中无底,无从下手。如果训练要求过高,就像摘果子一样,当够不着的时候,就失去了“摘果子”的兴趣,不要说实现训练的目标,连学习的心都死了;如果训练要求低了,就像养在粮仓里的鸟,因满足眼前的食物而丧失觅食的本领,学生总以为自己的水平已达到要求,从而原地踏步不思进取。所以,教学效率高低,首先决定于教师对课标的理解程度。
就作文而言,课标是按九年一贯整体设计的,在“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个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课标把第一学段称为“写话”,第二三学段称为“习作”,第四学段才称为“写作”。单从这个名称就不难看出,不仅各阶段的写作目标不同,而且呈阶梯状上升。
第一学段提出“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对话中学到的词语”,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重点放在培养写作兴趣和自信上,而没有要求写到什么程度,旨在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作。
第二学段提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力”,强调“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要求“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语句。”显然还停留在语句的表达上。
第三学段才过渡到要求具有初步的写作意识,指出“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要求“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并要求“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
第四学段则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并针对不同的文体提出不同的要求,“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像,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写作。
就写作字数而言,第一学段没有明确要求,也就是说能把话说通,把心中的意思说明白即可;第二学段只要求“每学年16次左右”的课内习作训练,不追求字数的多少;到第三学段才提出能写400字习作的要求,第四学段则明确提出每学年“不少于14次”的写作训练,且“在45分钟完成不少于500字”。
至此,我们当明白课标对各学段的要求非常明确具体。
 
第二节  尴尬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88.3%的教师认为作文很重要,认为作文不重要的为0;42.3%的老师认为学生写作文的态度是被动的,纯粹为了完成作业;57.2%的学生讨厌作文,61.3%的学生不愿意写作文。调查中听到教师是这样说的:“且不说我们对课标把握的不准确,单说从三年级开始的各类考试中,全都是不少于多少多少字的命题作文,教师不拔高作文训练要求,怎么应对考试?我们也清楚让三四年级的学生写那样的作文,根本就达不到,可还得写。解决的办法就是找大量的优秀作文让学生读,依葫芦画瓢的写,再就是临时抱佛脚——背作文。” 一句话,目前中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是,教师尴尬,学生发愁。下面我们就剖析一下中小学作文教学不理想,学生写作能力水平低的原因。
(一) 教师对课标的理解和把握不够准确
课程标准颁布有些年头了,但教师对课标的理解和把握尚不够准确,甚至根本就心中无数,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普遍存在。尽管教师每节课的教案上都写着教学的三维目标,可这个目标也不过是个摆设,要么大得不着边际,要么实际教学与目标大相径庭。这种现象小学有,中学也有,文科有,理科也有。试想,如果教师都不清楚每个时段的教学要求是什么,将达成怎样的教学目标,其教学就是盲目的。作文教学也不例外,缺少阶梯性训练,小学拔高了要求,中学没有了基础。曾见到有个学校给三四年级学生共同布置的征文题目是:以“爱国.诚信”为主题写一篇8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试问,这不是难为孩子吗?这篇作文给初中生高中生去写看看是什么反应?要不,让我们的中小学老师先写写,怎么样呢?我们的学生不会写作文、害怕写作文究竟是谁造成的?难怪教师从三年级就训练学生写《记一件事》,写《我的母亲》,到了中学还写《记一件事》、《我的母亲》,到头来一件事还是如同嚼蜡的流水帐,把“我的母亲”写成千人一面的大众母亲。
(二) 教师写作水平偏低
众所周知,在现实生活中,中小学语文教师谁都会讲阅读课,并且有的教师讲得绘声绘色,令学生侧耳倾听。但是一提写总结写论文就感到为难。这当然也不能怪他们,因为他们在中小学、师范、乃至大学学习时就没打好写作基础,加之到大学以后学的写作课又大多是空头理论,而没有写作的实践能力。故导致了目前一代又一代中小学语文教师写作教学水平较低、甚至根本不会写的现状。想想80年代倡导教师写下水文还真是个好办法。做为饱读诗书的教师只有“下水”,方知水的深浅,进而才会想办法带学生去试水。教师写下水文,即是现身说法,给学生做出榜样,提供写作的范例,也是取得指导主动权的过程。而不是只知道高高在上,想当然的出个题目:写吧!学生写不好或写不出来时还咬牙切齿地说:真笨!
(三)作文的重要性没有得到普遍重视。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普遍都认为,作文不像数理化、外语,短时间内难以见成效,即使再努力,作文也就70-80分,要想得高分,难上加难。其次是作文教学从属于语文教学,语文所涉及的内容众多,作文教学是其中一部分,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去讲解课文、完成教学任务,没有精力过多地光顾作文,每周二节奢侈的作文课还时不时被挤占。还有就是中高考制度的导向作用淡化了作文。在教师阅卷实际操作中主要是看学生所写作文书是否工整、字数大体上够不够、开头和结尾是否精彩。学生久而久之也寻到了这个规律,感觉作文写得好坏似乎也不怎么影响语文成绩,所以在考试前,从获奖作文选书上有选择地背几篇,以备考试之用。常此下去,作文教学自然就被师生轻视,作文的重要性只停留在表面上,没有真正得到大家的认可,致使作文教学成低效教学。
(四)作文教学观念陈旧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就仿佛当年的“北大荒”,犹如辽阔的从未开垦的“处女地”,教师是一般不教作文的。上作文课时,教师将作文题往黑板上一写,要求学生两节课写完。教学过程就算完了。“作文不需要教”这种观点的理论基础:
一是教师认为,千百年来,学生如何作文,先生是从来不教的。当年李白、吴承恩、曹雪芹、罗贯中没有老师教写作,不照样能写出绝世佳作。二是认为文无定法。如果过多给学生讲写作方法,就会把学生引入固定的死框框。岂不知这“文无定法”后面却“有规可循”的。三是认为只要多读书,学生自然就会作文。许多中小学教师都是这样告诉学生的,一些知名作家的写作能力来源于看课外书,多读多写。其实这样的教师却忽略了读写是两条道的实事。我们说,读与写是两种能力。读,是看别人怎么写,是信息输入;写,是进行自我表达,是信息输出。无论是大学生,还是中小学生,那么多成绩优秀的学生都在喊作文难,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掌握写作的方法。四是认为读写等同。有的教师告诉学生,“怎么想的就怎么说,怎么说的就怎么写”,“说和写是一回事”。这样的误导使学生写出的作文淡而无味。总之,“教师板书命题,只管让学生写”的现象普遍存在。其实,广大的中小学语文教师,没有一个不想把作文课教好,只是苦于不知该怎样教,或者虽然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摸索,但效果微乎其微。
(五)中小学作文教学脱节。
中小学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各自根据教材编排的内容教学,没有机会或者根本不去了解中小学作文衔接教学中应具有的共性,各行其事,不照顾全局,不统筹兼顾,因而教学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的教学方法。从调查结果来看,77.3%的小学生认为教师指导作文方法是反复讲解,辅以范例;67.5%的小学生认为老师重点讲的是语言表达,很少涉及表达技巧;41.9%的中学生认为教师指导作文的方法是讲解后写作,再讲解再写作,51.7%的同学认为老师重点讲表达技巧。归纳中小学作文训练的程序大体是“命题——审题——立意——选材——起草——誊写——批改——讲评”。教师一般结合范文或范例向学生传授写作知识,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模仿范例,基本上能写出一篇语句通顺、条理清晰的文章。这种教学方法把学生置于完全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只是一味的模仿,很少会变通,有的学生甚至干脆抄一篇作文交差,因为抄作文速度快,还能得高分。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对学生观察想象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训练,学生依赖性强,导致学生进入初一后,因教师不能再提供范文而不知如何下笔,学生作文水平何谈提高。
(六)作文评价盲目
作文评价盲目,说到底还是教师对课标理解把握不透所致。新课标对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要求是: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新课标更多关注学生的记叙能力,对表达方式没有具体要求。新课标对中学作文教学的要求是: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根据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根据这个要求,中小学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指导时侧重点也有所不同。调查结果表明,小学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导中,有56.2%注重的是语言表达,40.1%注重结构布局;而中学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导中,有40.3%的教师注重语言表达,35.5%的教师注重的是表达技巧。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小学教师主要指导学生在自己掌握的语言、文字、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叙写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人、事、景、物,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条理清晰地、具体、形象、生动地表述出来,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这样的文章就是一篇好文章,就能得高分。而中学阶段,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时,不但语言表达比小学要求更高,更重要的是行文技巧和表达技巧的训练,这对以前没有经过这方面专门训练的小学生来说,是很难达到的。因为小学作文的认知水平只停留在“写实”这一感性认识上,知道什么就写什么,中学则强调的是“写意”,它涉及了表达方式、表达技巧之类的抽象思维内容,这无疑是一个质的飞跃。因而小学生升入初中,再按小学作文的模式行文,其作品就会被初中教师以“平淡、乏味、毫无文采可言”而判为劣作,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刚进入初中就对作文感到茫然而无所适从,造成作文不但没进步,反而还不如小学水平的现象。
(七)阅读积累缺失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是吸收,习作是表达,材料的积累是写好文章的关键。学生阅读少,缺少必要的积淀,当然学生写作就会出现“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现象。语文教师虽然都要求学生读课外书,而且还设置了读书笔记本。而对学生而言,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已,随便从哪本书上抄上一段就完事,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积累。从调查数据来看,只有23.7%的学生经常阅读课外书,有57.1%的学生偶尔读读,而19.2%的学生根本不读;有15.6%的学生坚持写日记或读书笔记,66.3%的学生偶尔写写,18.1%的学生根本不写。从这些数据来看,很多学生对课外阅读不够重视,比较随意,只凭自己的兴趣,没有当做一项学习内容来对待。究其原因,是学生对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教师引导不到位。阅读的缺失,造成写作材料缺乏,从小学到初中反反复复就是那么几件事,事例陈旧,老套,要写新颖独特的内容,学生就无话可说了,自然就不愿写作了。
 
第三节  教学策略
    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加强和国际社会地位的提高,汉语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青睐,孔子学堂如雨后春笋在许多国家的大地上兴起,就像八十年代的英语一样火热。国人以此为骄傲。近年来,在许多国学专家和学者(包括一些人大代表)的呼吁下,汉语在各学科中的地位明显有所提高,中高考把语文能力考察置于第一位已成为趋势。清华大学等一些知名学校已把国学设为必修课。这不能不说是一方振奋剂。然而,做为汉语文化传人的我们,在所有学科中占用学时最多,却畏惧汉语学不好汉语,就连有些拿着金光闪闪的中文系毕业证的大学生,竟然为写一篇简单的文章而咬秃了笔头,实在是匪夷所思,更丢了祖先的面子。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尤其是从事汉语传承重任的教育工作者深思。
一、强化对写作的导向作用
今天,中高考及各类人才招聘考试都把语文放在第一位,这对教学者和学习者起着“指挥棒”的导向作用。因此,教师要准确把握并使用好这个无形“指挥棒”的调控作用。教学中,适当加大语文试卷中作文所占的比重,在同等分数下优先参考语文成绩,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重视写作的主观意识。另一方面,不妨在阅卷时,适当增加阅卷人数,对每名考生的作文认真阅读、严格按照评分标准打分,使真正优秀的与较差的作文拉开距离。以期引起学生的重视。
二、提高教师的写作水平
俗话说,师傅不高,教得徒弟趔腰。一个车技很差的教练员,又怎能教好学员开汽车呢?就像我们总埋怨学生字写得丑,可就是不看看教学生写字的老师字写得怎么样。所以,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教师首先要是写作的行家里手。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只有博览群书、下笔有神的教师,才能有底气的指导学生写作。
大凡在作文教学上有所建树的教师,他一定是个饱读诗书、汉语基础扎实、笔耕不辍的人。因此,加强教师写作水平的培训和提高,就显得非常重要。
首先要改变教学理念。除上前面谈到的教师要研读课标外,还要根据新课标树立作文教学的“大语文观”,摒弃“作文不需要教”的错误观念,以身作则地将学生导入写作之门。要深刻领会新课标对中小学作文的总体要求和阶段目标,从学校到老师,从学生到家长从思想上认识到作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清中小学作文教学的目的,要培养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恰当地表达思想情感,不能就作文而作文。给作文教学以应有的地位。
其次,为了尽快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写作水平,各级教师培训机构应站在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高度,采取有效措施,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分期分批培训教师。要建立长效的培训机制,加强教师的专业理论的培训,实践经验的操作,可以举办不同形式、不同类型的培训班或研讨活动,也可以利用网络这一先进设备,进行网上通识培训,将好的经验有针对性地推广,以此来打造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同时,教学研究人员要深入学校,和一线教师一起,根据各学段的不同要求,探索作文教学的新途径,编写出专门的作文训练、作文指导教材,明确作文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用以指导实践,使他们尽快地提高写作业务水平,保持与时俱进,更好的服务教学。
三、加大作文指导的方法研究
当前作文教学指导,主要是以教师点拨为主,总体上是按照“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的模式进行。教师指导时往往以范文为摹本,引导学生如何模仿,更有甚者干脆让学生硬背范文,应付考试。这种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能动作用,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发挥出来,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难以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学生厌恶恐惧作文的前提下,教师给学生讲什么写作要贴近生活,要写出真情实感呀,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空谈。因此我们要探索新的作文教学机制,这个机制应是以学生为本,教师要根据学生生活的特点,选取切合学生生活的话题,这样学生才能调动自己的生活储备,才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位教师在以《小灰兔》为题教学生写作时,用课件把多种形态的小灰兔照片、视频显示在多媒体屏幕上,这样指导学生观察:
师:小灰兔的尾巴是长还是短,大约多长,象什么样呢?
生:它很短,只有一寸来长、像一个灰色的小绒球似的在屁股上缀着。
师:小灰兔的眼睛象什么呢?
生:很黑,象玻璃球。
师:小灰兔吃草时有什么特点?
生:小灰兔的嘴唇很薄,吃的时候草是被牙齿拽了进去的。
……
如此获取材料之后,学生们兴奋地说:“老师,小灰兔我们能看得见、摸得着,原来写作文也不难么!”
作文作为课程表中的一门功课,同样需要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课标为纲,精心设计教法,逐步引导学生谴词说话,仔细观察,准确表达,审题构思,选材立意,切不可操之过急,急于求成。
随着学生写作入门,兴趣提高,还可以鼓励学生尝试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日记性练笔,写真人、叙真事、讲真话、抒真情。日记的最大特点是“自由”,学生倾吐心里想说的话,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上至国家大事,下至生活琐事,喜怒哀乐、经验教训得失,他们都会有所感悟、有所触动,及时把一天中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所言所行,择其主要内容记录。避免空话、套话、大话,或从书上东拼西凑,看不到学生真实的内心。这样鼓励学生自由作文,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流露自己的真情实感。既对学生人格的健全大有益处,又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崭新、自由翱翔的蓝天。
此外,还要注重形式多样的修改与点评。“文章不妨千遍改,一遍更比一遍精。”这句话道破了文章修改的重要性。学生写了文章,多么希望能得到老师在字、词、句方面的改正,在篇章结构方面的调整,在选材立意方面的肯定,也多么希望老师打个好评语,或批上几句肯定或鼓励的话语。可以说细致的修改和恰当的评点,能激发学生写作欲望。许多教师让学生自改自评、互改互评,甚至朗读点评都不失为好的做法。修改内容也应有的放矢。每一学习阶段修改内容各异,有时统一修改文题,有时修改开头……这样学生会有明确的认识和心里所得,渐渐地对写作文会有一个清晰的概念。现在大部分教室都安装了电子教学白板,教师还可以将典型的作文投在屏幕上,大家一起动笔修改。
四、重视阅读积累,丰富写作素材。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没有大量的阅读,写作就无从谈起。书本之于写作者,一如宝剑之于武士。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大量阅读有品质的书,才能开阔眼界、放大格局。
当然,阅读不能等同于写作,因为读书多的人不一定会写作,但能写作的人一定有深厚的阅读基础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这是许多作文成功的经验。现行的学生课本中大量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美文,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除了让学生学习文章内容之外,更应当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即要让学生在理解作者“写了什么”的同时,更要知道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学生在获得阅读体验的同时,又获得了写作知识。当然,光有课本内容还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要告诉学生眼光可以放高一些,可以看看名著,还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精典杂志,诸如《读者》《意林》之类,让学生从中选取一些文质兼美的美文来阅读,只要学生看得懂,就一定会有收获。
就读而言,也是有技巧有方法的。有些书走马观花知其大意则可,而有些书就需要牛吃草一样细嚼慢咽。读精典的书要有匠人精神和匠人情绪,时读时停,掩卷沉思,反复悟道。读书的意义在于思考,在于批判和建设,在于创新的重构,在于沉淀后的咀嚼和回味。
另外,一味地读书,如果不做笔记,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为好记性不如滥笔头,记写的过程也给学生留下了思考的空间。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摘抄,抄优美语句,抄哲理名言,抄自己最喜欢的语句,还可以让学生写写读书笔记,将自己阅读所得及时记录下来,这些都可以成为今后作文的良好素材。有了这些素材,学生写作犹“如鱼得水”,还愁写不出好文章?
培根在《论读书》中说:“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敏,写作则能使人精确。”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精神面貌自然会发生变化。他们会变得更自信,再也不会“谈写色变”了,写作积极性的大增,带来了成绩的提高。
当然,还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读书方法指导。借用培根的话应该是最好的解释:“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须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应当通读,细读,反复读。”“有的书可以请人代读,然后看他的笔记摘要就行了。但这只应限于不太重要的议论和质量粗劣的书。否则一本书将像已被蒸馏过的水,变得淡而无味了。”
如果有条件的话,学校甚至班级还可以创办一份由学生自己编辑的小报或刊物,择优发表学生作文,既能通过发表文章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鞭策其他学生奋起直追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自觉读写、评价他人作品的良好习惯。
               
                          第二章  说话训练
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不宜过多讲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应让他们悉心的关注生活,记录自己真实的感受。正如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让真实的作文在孩子的心灵里安营扎寨”,“我们就是要无技巧地教给孩子生活,也应该深情地,一直横亘到底地告诉他们,生活就是作文。”
低年级学生应重点以写话为主进行句子练习,旨在积累词汇,把话说通,追求表达生动、形象、准确,层次清楚。
有位老师这样训练学生:用“气球”说一句话,学生说“我有一个气球。”用“果然”写一句话,学生说“妈妈说明天要下雨,第二天果然下雨了。”这样平庸乏味的训练滞后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常此下去使学生形成了白开水式的思维习惯,是非常要不得的。
文章的内容是通过语言来表达的。语言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内容的传达。因此,语言是写作的极其重要的方面,非练扎实不可。  
如:“茶杯放在桌子上”这一句话,还可以怎样写?
同学们答道:“桌子上放着茶杯。”其实这两种写法都可以称为“信息语言”,而在写作中为了增强表达效果,我们可以使用“文学语言”,把这句话写成“茶杯在桌子上沉默”或“茶杯在桌子上燃烧”甚至“茶杯在桌子上跳跃”……
 
第一节    训练原则
一、 我口写我心
写作初期,不要对学生提过高的写作要求,本着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的原则,旨在把话说通顺。虽然没必要讲什么语法结构一类的东西,但还是要按照人们的表情达意习惯,指导孩子把想说的话说清楚。一般来说,说清楚一句话至少包括两部分:
谁?(主语)+怎么样了?(谓语)
如:妈妈上班了。天下雨了。书不见了。树开花了。
如果再具体点,就可以说:我的好妈妈天不亮就上班了。乌黑的天空下起大雨了。我最喜爱的小人书不知什么时候不见了。我家院子里的桃树终于绽放出粉红色花了。
二、准确表情达意
最基本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用词用语要准确。无论是叙事写景还是心理感受,都要真实准确。如描写天黑,根据黑的程度,就要用不同的词语。
有个同学写出这样的句子来:
“我赌气从家里跑出来。头顶上繁星浩瀚,如昼的月色把我的影子拉得好长好长,犹如我的心事一样。”看似很美的句子,却闹出了违背自然规律的笑话,满天星星怎么可能与如昼的月亮同时出现呢?
天刚擦黑或有月光的情况下不仿这样描写:
前方一片朦胧,村庄和树木依稀可见,偶尔有一个人急匆匆走过,想打听问路,却不知道怎么称呼对方。
天很黑的情况下不仿可以这样描写:
伸手不见五指,凭着直觉高一脚低一脚往前走。偶尔身边走过一个人,不禁让人毛发耸起,还没来得极开口问路,对方就消失了。
还有一些标志性词语的使用。如连词“的、地、得”中,“的”是连接名词和它的修饰语的标志,“地”是连接动词形容词和它的修饰成分的标志,“得”是连接动词形象词和它的补充成分的标志。学会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前面加上一些修饰限制成分,就能使句子表达形象生动。还如连词“和、与、及”对所连接的内容所表达的意思就明显有区别。因此,准确的表情达意,就是准确地使用词语。
三、追求个性化
这里的个性,有两层含义。一是笔下的人、景、物要富有个性化;二是作者的写作要有个性化。
这里重点说说第一种情况:作者笔下的他,就该是唯一的他,不是大众的他。我们常见到同学们把“我的妈妈”写成了大众的妈妈。每一个人就像一片树叶,看上去和别的树叶没什么不同,其实哲学家“世上没两片相同的树叶”说的就是事物的细微差别。描写一个人,如果都是“他长着一双大眼睛,高高的鼻子,小小的嘴吧”,这样的人遍地都是,甚至也可能是一个其它什么动物。所以,我们写人时,就不能写人们的共性,而是要通过细致观察抓住人物的个性,即不同于别人的独有的特点。个性才是我们要写的内容。我们看电影电视,为什么某个人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那是因为这个人只是他,而非别人,换句话说,就是独一无二的富有个性化的人。《羚羊木雕》中“我”把贵重的木雕送给好朋友万芳后,爸爸妈妈和奶奶都认为我做得不对,希望“我”把木雕要回来,但同一个意思他们三个人说话的内容、方式、语气完全不同。这就是个性化的语言。
记得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个经典的例子:
师:冰融化了会变成了什么?
学生有说水的,有说小溪的,教师都给予了肯定。
某生:变成了春天。
教师马上沉下脸来:真笨。(示意坐下不要再说)
这个孩子笨吗?多么富有诗意富有个性的语言啊,愣是被这位水平低劣的教师给抹杀了。令人叹惋唏嘘!
景物描写也一样,也要写出它的个性来。劣等的作者“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而高明的作者“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面对一棵古松,木匠思考它的实用价值,画家欣赏它的美学价值,考古学家研究它的生存变迁。对同一具体事物,不同人的思考就有差别。所以,同一个景,不同的作者,因写作目的、写作心境不同,描写也应有所不同。
四、靠近生活
中小学生“写作文就是编”的错误认识还是很普遍的。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作文教学,教师都要引导学生树立“写作即生活”的写作观。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身边的人、事、物,捕捉最难忘的镜头,最感兴趣的场面。当然,并不是身边真实的生活都可以写进作文中,这就要指导学生学会分析、筛选、取舍生活中的人或事,哪些可写,哪些可省略,怎样写,从哪个角度写。在平时的观察训练中,让学生经常写一些开头段、结尾段、外貌段、对话段、心理活动段、景物段等。写的多了,学生就能逐渐做到言之有物。总之,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集体活动中做个有心人 。当然,这是一个相当高的写作境界了。到了这个境界,就可以随心的从生活中发现挖掘写作的素材,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创作了。
 
第二节 训练方法
      说话和写作一样,都源于生活。但生活中语言和写作中的语言还是有区别的,书面语言需要对生活语言进行加工提练,甚至重组。可以说,说话训练贯串在整个语文学习过程中,并非只有写作课上才训练说话。训练说话的方法也非常多,下面仅举常见的几种形式。
一、 造句训练
造句是低年级段语文教学最常见最基础的训练方式。训练学生造句时,不仅把规定的词嵌进句子里,还应该力求表述完整,有真情实感。本章开篇举到的那种造句,就是低级阶段的训练,对提高学生说话能力实在意义不大。且看有位教师要求学生以“爱……爱……爱……”的句式说话,学生就写出了“我爱妈妈,爸爸爱车,爷爷爱钱。”的句子。简单的一句话,写出了孩子的内心世界,流露了天性的可爱,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感受。造句就要引导学生这样造。
二、 扩句训练
扩充句子,可使表达更形象更具体更严谨。如让学生用“气球”造句,学生会说“我有一个气球。”在这个通顺完整的句子基础上,如果继续训练学生扩展这个句子为“我有一个金黄色的气球。”“我有一个金黄色的气球,在天空中飘来飘去。”“金黄色的气球在天空中飘来飘去,好像一个快乐的孩子。”这样滚雪球似的训练,不仅使句子形象具体可感,还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三、 看图训练
看图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只要能想到的联系到的,尽可能让孩子天马行空去驰骋。教师切忌用一个固定的模式和思维把学生往自己预设的轨道上引导。比如,面对一副内小外大的多圆图案,孩子们众说纷云:有的说是水中的涟漪,有的说是太阳的光芒,有的说是一个深不可测的洞,有的说是鸟巢,甚至还想象到了水中的东西、太阳的温度、洞里的情形、鸟巢里的蛋……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杠杆,我就能撬动地球。”我们说,教师给孩子一个自由驰骋的想象空间,孩子就能在语言的太空里航行。
四、 即景训练
笔者上大学时,有一天上早操时,有个女同学突然说:“哎呀,贺兰山丢啦!”一语即出,全班同学都不约而同向远处看去,很久才回过味来。还有一次,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有个女同志喊道:“别挤啦,挤成相片啦!”顿时,车厢里安静下来了。在我一生的写作和教学生涯中,这些细节都很受启发。
孔子时代没有今天的课堂,也没有统一的教材,他的教学完全凭借自己的广博学识,看到什么讲什么,想到什么教什么,弟子问什么他答什么。孩子对什么都有好奇心,会有问不完的问题,教师当抓住机会进行说话练习。如有位老师看到园丁推着割草机在校园草地上割草,问大家“谁知道这是在干什么呢?”有个孩子脱口而出“给小草理发呢。”多么有趣的语言啊!再如,有位老师教育学生时说“同学们要刻苦学习,天上不会掉馅饼的。”有位同学马上接了茬“也许会掉呢。”在大家取笑之余,老师说:“哪咱们今天就以《如果天上掉馅饼》写一篇作文好不好?”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动笔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五、 仿句训练
很多发明创造都源于模仿。人类模仿鸟类发明了飞机,模仿鱼类发明了船,舞蹈动作更是对生活百态的模仿。写作也同样源于模仿,任何一位大作家学习写作之初也从模仿开始的。我们的学生从模仿说话到写句子,从模仿写片断到写完整的作文,最终具备了创作的能力。课本中选编的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都是学生模仿的最好范本。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模仿。课本上有这样的句子:“下课了,大家在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了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有位教师就布置学生仿写。学生就能仿写出下面的句子:“下课了,大家一起在柳树下做体操、踢毡子、玩老鹰捉小鸡,吸引来了许多小朋友,连音乐、体育老师也赶来看热闹,有趣极了。” 仿写多了,自然就积淀了写作的能力。仿写的确是一条极佳的学习捷径。有些教师对学生模仿别人文章的作法横加指责,甚至冠以“抄袭”“剽窃”的帽子,实在是大可不必。
六、 句式训练
无论是说话,还是写作,汉语表达不外乎五种表达方式,即记叙、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同一个意思,根据不同的需要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达效果就会不同。这个话题后面章节还会讲到,这里只做简要提示:
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新同学。(记叙)
那位个头不高皮肤黝黑扎着一束马尾辨的小姑娘是今天新来的同学。(描写)
今天新来的那位同学皮肤虽黑,但给我的印象却很可爱。(抒情)
今天新来的那位同学像是从非洲来的。(议论)
通过调整句子中的词序,使用不同的标点符号,同样会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
如有位老师针对课本中的一句话这样设计训练题:花叶子上出现了几个小虫,大家都认为不用治。可以怎么表达这个意思呢?看同学们是怎么说的:
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
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
叶子上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叶子上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七、感官训练
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是来自多方面的,可看,可听,可触,可嗅,可想。单用一种感官要么表述单调,要么表意不清,甚至无法表达。如描写花儿,可以用眼睛看到花的颜色,还可以用鼻子嗅嗅花的味道,还可以用手摸摸花叶的质地,还可以想象它开放时的姿态或发出的声音。这样描写出来的花儿就全方位的展现在读者面前了。当然,还有些事物看不见、听不到、也摸不着,我们还可以采用侧面表现的方法,借助别的事物去表达。如花开在水中央,无法湊到跟前去嗅它的味道,可以借助花上飞舞的蝴蝶蜜蜂来展示它的味道。再如描写风,摸不到抓不住,可以借助树枝、地上的纸片、炊烟甚至行人去表现它的大小程度。
总之,不论哪种训练方法,要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发挥群体智慧,你一言我一语各自表达,汇集起来,学生应该会写、且有话说。正所谓“众人找米,一人下锅”。
 
                         第三章  片断训练
片断练习对第二学段(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是最适合不过的了,它既是低年级字词句写话训练的归结,又是高年级篇章训练的基础。片段训练是作文训练的一种重要训练方法。段的训练扎实,就为篇的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张志公先生说:“几乎可以断言,能够写好一段,一定能写好一篇,反之,连一段话都说不利落,一整篇就必然更加夹缠不清了。”所以,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打好片段的基础,以顺利地向高年级篇的训练过渡。
教学中,把阅读课和指导学生片段结合起来。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是范文,教师要注意发挥课文“引路”和“示范”作用,引导学生从有关的讲读课文中,学习写作方法,然后再把学到的写作知识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让学生通过片段训练进一步领会并掌握这些方法。教师应鼓励学生仿照课文写作,掌握多种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
 
第一节  训练原则
一、要指导学生学会按顺序观察,有条理记叙
一般地讲,观察景物首先要确定观察点,按照从远到近(或由近及远)的顺序观察;观察静物采用先整体后部分,或按照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的顺序观察;观察动物采取从头到尾、从腹部到背部的顺序观察;房间陈设,按照防卫的顺序观察。让学生在习作时注意一段话句与句之间要衔接自然、条理清楚,写几段话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要指导学生观察时善于捕捉事物的特点
有的学生抓特点的能力较差,往往人云亦云,写出的片段千篇一律。因此,在观察时教师要让学生注意同类事物的比较,如这个文具盒和其他文具盒的比较;不同类事物的比较,如小猫和其他小动物的比较。学生找出了相同点和不同点,就能抓住事物的特点。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学会如何抓住重点,突出中心。在观察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地运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从多方面感知事物,以形成对事物完整的、全面的印象。
三、要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创造离不开想象,同样,作文也离不开想象。教学时,教师应努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例如,让学生仔细观察云朵的变化,并展开想象。学生写道:云朵像位魔法师,一会儿变成一朵晶莹的浪花,一会儿变成满身细鳞的美人鱼,一会儿变成一群骏马……
观察可帮助学生打开获得信息的窗户,想象则可帮助学生丰富观察的感受。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更清楚、更准确地抓住所观察事物的特点。如观察一尊母子雕像,可以让学生想象母亲可能对孩子说些什么,孩子又可能说些什么,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想象,但要注意想象的合理性,不要想那些与中心毫无关系的东西。同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可以运用比喻、夸张、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事物、环境,渲染气氛。
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观察是作文的基础,要使学生有内容可写,就需要教师把学生培养成“生活中的有心人”,这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增强对事物的敏感性,留心生活细节,用描述性的语言、片段形式反映。抓住生活中的各种细节,将看到的生活内容的丰富多彩用片断形式反映它,使学生取材面相当广泛。校园内外、旅游途中、街头巷尾、河岸路边都有可写之事;晨曦暮霭、人欢马叫、草萌花开、飞雪落雨可随时描绘;心花怒放、心旷神怡、悲哀伤痛、焦虑烦躁可信手拈来;逸闻传说、风土人情、突发事件、仪式庆典等可形象记述……总之,大千世界,万花纷呈,学生片断练习的素材取之不尽。
有位教师以《运动会一瞥》为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回忆学校运动会一些比赛场景,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章,把某运动员参加比赛时的动作描绘出来。
学生对自己的业余生活容易表达,在很短时间内就写出了下面的片段。
他半蹲在起跑线上,左脚尖顶住起跑线,右膝跪在跑道上,两手就像两根钉子插在地上。整个身体微微前倾,抬着头,目不转睛地盯向前方,那样子,就像一只展翅待飞的雄鹰。“预备……”随着这拖长的声音,他慢慢绷直右腿,仿佛是一张拉开了的弓。“啪!”那“箭”猛然射了出去。他飞快地跑着,像闪电,像受了惊吓的羚羊,像脱了缰的野马,奔跑着……跑了一段后,他的速度渐渐慢了,可是他仍然大幅度地挥摆着双手,努力向前跨着大步。离终点不远了,他猛地抬起头,闭上眼,咬紧牙关,拼命地冲向终点。“冲啊!”周围响起了狂热的呼喊。终点就在眼前了!只见他猛一低头,身体向前冲,那条终点绳挂在他的身上,如同一条荣耀的绶带。
学生用“蹲”、“顶”、“跪”、“倾”、“盯”、“绷”等动词,细致而逼真地刻画了运动员起跑前的预备动作。“展翅待飞的雄鹰”、“拉开了的弓”等一些比喻句的运用,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
片断训练的主导思想是从局部着眼,培养学生的“眼力”和“手力”,让他们用自己的笔随时写下“眼所见”“耳所闻”,从一点着眼,从小处着手,逐步提高,过渡到构思作文,得心应手。指导学生选取材料时,要引导他们多发现真善美的事物,多揭示社会的主流,以促进他们正确世界观的形成。千万不要被一些消极的负面影响所左右,而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五、 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写作活动是把思维活动用语言文字进行周密表达的活动。作文训练可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思维能力的发展又可以推动作文水平的提高。因此,进行片段训练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对场景的描绘,对事件的记述,对情感的抒发都是实实在在的。当这样启发学生:“当一件委屈之事或意想不到的喜讯降临到你头上时,你当时的感受怎样?”“当你和久别的亲朋相逢时,你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某剧情某场面为什么能使你潸然泪下?”“某事使你下了怎样的决心?……”这些所见所闻所感来源于生活,在学生心目中留下了至深的印象,学生自己写起来得心应手,翔实具体,可以使广大读者为之动容。
  
                         第二节  训练方法
片段训练也叫小练笔,是用简短的篇幅,表现一个生活片断,说明事物的一个方面等。片段训练有用时少、易被学生接受,篇幅短、易于教师批改,便于当堂反馈,及时交流,训练灵活,有针对性等优势。教学时,要追求片段训练真正达到轻负担、高效益的作用。如学生对某位老师或同学的新穿戴很感兴趣,教师可因势利导:他今天打扮得好看不?好看表现在哪些地方?学生会七嘴八舌的议论他的发型、眼镜、神态、衣服等,哪就让同学们《给XX人画像》。今天刮风了,今天下雪了……都可以带学生观察,老师引导学生从哪些方面观察,观察到的现象又怎么表达。
如,有位教师这样指导学生写《刮风了》:
师:你整体上是什么感受?
生:风很大。
      师:如果你现在没出来,别的同学回到教师告诉你“今天风很大”,你能感受到风究竟有多大、大到什么程度吗?
生:不能。
师:哪怎么才能让他人感受到风大的程度呢?
生:……(互相补充)
师:你刚出门时有什么反应?
生:推门时,像是被人从外面顶住了一样。一出门,一股寒气扑面而来,像小刀划在脸上一样,冷风从衣领衣袖直往里钻。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纸屑和塑料袋像风筝一样满天飞……枊树枝像跳舞一样扭动着枝条……小点的树似乎要被连根拔起……路上行人很少,偶尔过来一个人,也看不到街上他的的脸,都被包裹得严严实实,骑车的人把腰压得很低……
师:走近了看,还看到了什么?
生:行人的脸上、口罩上都蓄着一层白霜。
师:你听到了什么?
生:风呼叫着……像呼啸的车……像有心事的人痛苦的哼唱……
师:你闻到了什么味?
生:一股土腥味……还有北面食品加工厂的醋酸味……
师:此时,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凉在外面的衣服不知妈妈给收了没……爸爸在外打工,不知加衣服了没……记得东街上有个门面房的牌子快要掉下来了,会不会被风刮下来伤到行人……
  要求同学们把大家刚才看到的、听到的、嗅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就是一篇优美的短文。写作难吗?
百米冲刺、跳高、丢沙包、第一次洗衣服、妈妈切萝卜、考场上、我喜欢的小动物、教室飞来不速之客……信手拈来,都是可训练的内容。
片断训练方法手段很多,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让孩子有话可说
孩子们写作中最大的问题是没话可说。只要教师恰当点拨,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还是很多的。如:
1、少用成语。我们说成语故然可以使文章显得有文采,但也正是因为作文用了成语或成语用得太多,就成了作文写不长的罪魁祸首。成语使文章细节就没了,还不如让孩子老老实实把自己看到的感受都写出来。什么天高云淡、风和日丽、桃红柳绿、炯炯有神、心旷神怡……这些被用滥的成语还是少出现为妙。
比如,写春天的“风和日丽”,不妨启发学生:如果不用这个成语,风和日丽的天气是什么样子呢?学生就会这样写:“风儿拂过林梢,原本平静的湖面漾起了圈圈涟漪,湖边的柳树轻摇着身姿,我也忍不住张开双臂,任风抚过我的每一寸肌肤,暖暖的,痒痒的。”想办法用具体的句子替换掉别人用滥的成语,就能解决孩子作文写不长写不细的难题。
2、遇到“很”和“非常”时多想一想。学生习作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包括“很,非常”,教师要提醒孩子,遇到要写这几个字时不要轻易下笔,停下来想一想,是不是非要出现这个字眼?比如写热,别出现“很热”两个字,学会用其他的描写来体现热:骄阳似火,没有一丝风,树叶低垂毫无生气……文章自然就能写长。
3、不要轻易下结论。在写《我的母亲》这类作文时,学生最爱这样写“我的妈妈是个勤劳的人。”写一个先进典型人物时就是“他是个大好人。”“勤劳”、“大好人”这样的词一出现,不仅把自己的口封了,而且让读者一头雾水的感觉。妈妈的“勤劳”要让妈妈自己来表现,他的“好”也要让他自己来表现,而不是作者盖棺定论。人物通过言行表现出来,读者自然会下结论。如写妈妈勤劳,不妨这样写:我的眼睛还没睁开,就听见灶房里丁丁当当切菜的声音……为了能让我吃上及时饭,妈妈从田里回来,顾不上放下卷起的裤子,一头就扎进了灶房……一觉醒来,妈妈还在灯下缝补衣服……
4、写短句子。孩子容易在作文中写长句,而长句写不好就变成病句。事实上很多作家也是以写短句见长的,像沈从文、汪曾祺。老师要提醒孩子注意控制每句话的字数,建议把十几个字几十个字的长句改成只有三四五个字的短句,孩子们会发现这样的作文有语感会舒服很多。如某学生的原文:“高高的绿绿的草散发着诱人的清香。一根一根都看得那么清楚,很挺拔的样子。”经指导后改成:“草绿了,高了,散发着清香。一根一根,看得清清楚楚,很挺拔的样子。”是不是很有节奏感?
5、善于于标点符号。很多孩子不会用标点,习作中常只有逗号句号逗号句号,甚至逗号都没有,把老师读到断气为止。针对这个现象,有位教师提出“一段话里至少出现6个标点”的观点值得提倡。如,。?!……:“”这些标点让学生尝试用起来。经过几次训练后,你会发现孩子的惊人变化:意味深长的句子会写了、人物语言会加进去了,心理活动结合进去了,还会用反问句了,这些句子加进去后,文章当然生动起来。一位作家就曾用这种方法对自己作文写不好的孩子进行训练,收效明显,进步很快。
6、细化剖解句子。对跳高瞬间的描写原本只有几十字:“只见某某纵身一跳,一下子飞过横杆,新的校运会纪录诞生了!”不仿有条理地加上动作解剖:如何助跑、起跳、翻越、落地;加上联想;往届校运会有人挑战失败,平时如何一次次练习;还可以加上细节来充实,起跳前如何与同学们进行眼神交流,成功后同学如何向他祝贺……学会了这个技巧还怕考试写不出四五百字吗?(此例见本章第一节)
7、由短变长
很多学生的作文好象一个病人,只有皮和骨,没有一点血和肉。那么,怎样使你的文章,写得饱满,犹如一个生机勃勃,身体健壮的年轻人呢?其实,并不高深。只要在关键的地方,加添加“血肉”就能把短句变成长句。
下面先看个例子:         
我的奶奶是个老裁缝,每天都要做衣服,做得很好。她年龄很大。她很疼爱我。有时给我讲很好听的故事。冬天的一个晚上,那天很冷,她给我做棉衣。我穿着棉衣很高兴。奶奶也很开心。
下面我们就给上面的作文,添加“血肉”。
 第一
关于我们 | 出版流程 | 基本价格 | 新书展示 | 精品图书 | 版权转让 | 咨询回复 | 联系我们 |
宁ICP备20000515号-1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77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号:新出银字第061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641100227744848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