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老人出书 家族出书 单位出书 教师出书
学生出书 自费出书 博客出书 其他出书
 
 

手机:13037972986

电话:0951-7895312 7895346

腾讯QQ在线客服

地址:银川市金凤区新昌西路132号银川当代文学艺术中心图书编著中心园

网址:http://www.csw66.com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书展示 > >> 信息详情

童心探秘博物馆 : 幼儿走进博物馆活动的探索与研究

发布日期:2020-12-30 17:26:37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童心探秘博物馆 : 幼儿走进博物馆活动的探索与研
究 / 刘晓琴主编. -- 长春 :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20.12
    ISBN 978-7-5472-7397-5
 
 
    Ⅰ. ①趣… Ⅱ. ①聂… Ⅲ. ①课堂教学-教学研究-小学
Ⅳ. ①G622.42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20)第201471号


 
前 言
 
 
 
        水碓北里幼儿园位于朝阳文化休闲中心,毗邻朝阳公园、北京画院、图书城、朝阳教育分院,融合区域内文化和教育资源的优势及园所在长期发展中的积淀,凝练了“以水喻己”的水碓北里幼儿园精神——包容、坚韧、创新、奉献,确立了“人文创新、博学勤思、立美育人、和谐发展”的办园理念,形成了“艺术润养心灵,快乐自信成长”的办园特色。
        为深化园所发展、突出园所特色,我们不断深入挖掘地方丰富的文化资源,结合幼儿发展需要,进行园所特色课程建设。在此过程中,我们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提出的“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这一要求,打破园所界限,以“全面育人”理念为指导,充分利用博物馆及家长等社会资源,打造家、园、社会教育共同体,创新开展博物馆系列教育实践活动。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通过博物馆,可以“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
       我们基于当今时代背景,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开放性、综合性、文化性等特点,利用其中无法替代的丰富的文化资源、展品以及自然的体验环境,结合幼儿学习的方式,支持幼儿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引导幼儿通过多感官参与,实现自主探究、游戏学习,让幼儿获得知识经验的同时,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想品质。
自2013年以来,我园共带领927名家长与幼儿走进18座博物馆,共计开展了37次博物馆探秘之旅,打破家、园、社会的界限,实现资源共享,互融、互通、互动,充分挖掘了博物馆教育实践活动背后的教育功用、亲职教育、亲子教育以及促进幼儿发展的多重价值。在知识、技能之外,着重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突出幼儿的综合体验,为幼儿全面、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目 录


第一章 “初探”幼儿走进博物馆活动的意义与价值

 
 
1. “初识”博物馆,走进不一样的“幼儿园”  \  002
2.“初识”博物馆,走进不一样的“课堂”  \  007
3.“初识”博物馆,走进不一样的“视界”  \  027
 
第二章 “走进”幼儿博物馆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1.“快乐感知”幼儿园小班走进博物馆的探索与实践  \  045
1.1以小班幼儿发展特点为参考珍视幼儿生活趣味,找寻博物馆  \  045
1.2教师“探馆”精准定位找寻幼儿眼中的“展品”  \  051
1.3深研目标,寻巧妙办法,促学习计划落位  \  054
1.4幼儿园小班走进博物馆  \  059
1.5期望与思考  \  063
2.“千奇百怪”幼儿园中班走进博物馆的探索与实践  \  066
2.1以中班幼儿发展特点为参考珍视幼儿生活趣味,找寻博物馆  \  066
2.2教师“探馆”精准定位寻找幼儿眼中的“展品”  \  070
2.3深研目标,巧寻窍门办法,促学习计划落位   \  071
2.4幼儿园中班走进博物馆  \  077
2.5期望与思考  \  083
3.“探索求知”幼儿园大班走进博物馆的探索与实践  \  085
3.1以大班幼儿发展特点为参考珍视幼儿生活趣味,找寻博物馆  \  085
3.2教师“探馆”精准定位寻找幼儿眼中的“展品”  \  088
3.3深研目标,寻巧妙办法,促学习计划落位  \  089
3.4幼儿园大班走进博物馆  \  093
3.5期望与思考  \  096
 
第三章 “静悟”幼儿走进博物馆活动中教师成长

 
 
1.活动过程中的学习与思考  \  100
1.1 “一切源于幼儿的需要”选择博物馆的秘密  \  100
1.2理念与幼儿发展相结合,提升教师活动设计能力  \  102
1.3建立多途径沟通,提升教师活动组织能力  \  104
2.活动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  \  109
3.活动后期延伸与教育  \  111
3.1幼儿分享活动过程,教师总结优势及不足  \  111
3.2组织丰富的延伸活动,巩固核心经验  \  112
4.博物馆教学实践的组织与开展  \  113
4.1走进中国自然博物馆实践与活动  \  113
4.2走进北京汽车博物馆实践与活动  \  123
4.3走进海淀公共安全馆实践与活动  \  137
5.教师的成长与感悟  \  149
 
第四章 “世界”幼儿眼中博物馆的探索与学习

 
 
1.参观前幼儿的兴趣点与眼中的博物馆  \  155
1.1幼儿感兴趣的事物  \  155
1.2集体参观前幼儿对于博物馆的认识与看法  \  158
2.参观前准备中的幼儿成长  \  161
2.1制订实践方案能力的提升  \  161
2.2幼儿在博物馆中的探索  \  166
3.幼儿的收藏与分享  \  176
3.1“耳朵里的博物馆”  \  176
3.2“小小收藏家”  \  178
 
第五章 “桥梁”家园携手的博物馆活动

 
 
1.平等沟通铸观念传递的纽带  \  216
2.“牵小手,携大手”促家长与幼儿的关系  \  217
2.1博物馆中开展家庭教育的原因  \  217
2.2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目标  \  223
3.博物启发兴趣,智慧点亮生活  \  225
4.家园合作的建议及参考  \  234
4.1教师提升自身指导策略  \  234
4.2教师如何指导家长  \  238
4.3家长如何指导幼儿  \  247
4.4活动结束后  \  252
4.5共同成长  \  258
 
 
 
 
 
 
 
 
 
                                                            节   选
 
 
 
 
 
 
 
 
 

1.“初识”博物馆,走进不一样的“幼儿园”
 
现代社会将博物馆定义为征集、典藏、陈列人类文化遗产实物的场所。博物馆是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非营利性机构。[1]将物品陈列在展柜,直接展示于公众,人们置身实物中展开学习。博物馆中的学习采取形象化的方式,直观且具体地回顾历史、学习知识、感受文化、陶冶情操。近几年,博物馆的参观人数也在逐步上升。(见图1-1-2)

图 1-1-1


 
图 1-1-2(资料来源:国家文物局)
 
纵观历史我们发现,中世纪的博物馆还是以保存、研究文物为主要目的,内部展品仅对很少一部分人开放,因此,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几乎没有体现出来。到了18世纪末,法国将卢浮宫更改为共和国艺术博物馆,并面向社会开放,在此之后,博物馆便成为社会服务的机构,其教育职能也逐渐开始发展。1869年,美国首先出现了科技类博物馆(类似当今科技馆),目的在于利用博物馆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久而久之,整个社会也逐渐兴起利用博物馆普及科学知识的良好风气。20世纪以后,博物馆的教育职能不断扩大,逐渐成为具有教育价值的学习场所。博物馆面向整个社会,它的展览囊括了社会科学、政治、历史、经济、自然科学、艺术等诸多领域。可以说,博物馆的教育内容是多方面的,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可以从中挖掘许多有价值的教育契机,弥补了学校教育的局限性,成为社会的又一个教育系统。
人类自诞生以来,就在不断地创造文明。然而无论这些成就多么辉煌,它们终会随着时间齿轮的转动而消失,化为历史的烟尘。出生于21世纪的幼儿,他们该从何处了解人类造就的文明呢?博物馆则是当代人了解历史、感受寻找文明的踪迹、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
早在 2008 年,中共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就联合发布了《关于全国博物馆、 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中宣发[2008]2 号),提出“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符合世界文物展示业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完善我国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履行教育功能,有利于发挥博物馆和纪念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的社会价值,有利于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宣传推广”。
2015 年,国务院颁布了《博物馆条例》,这是中国博物馆行业第一个全国性法规文件,于2015年3月20日开始实施。 其中,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被提高到首位。据统计,截至 2014 年年末,我国博物馆总数达到了 3658 家,相比于 2013 年,增加了 185 家,并且还在呈持续增长的状态。(见图1-1-3)
在博物馆数量激增的同时,也引发其教育职能的进一步清晰。博物馆的教育职能是其三大基本功能之一,通过陈列展览,使人在参观、互动的过程中获取相关知识、经验,从而得到启发和教育。对教师来说,利用好博物馆这一资源,能全面提升教师理解与利用社会资源的能力,促进教师成长。对幼儿园来说,园内的课程内容难免受到环境等因素的局限,博物馆作为一种园外教育机构,能够补充幼儿园的活动内容,使教育更全面。博物馆是一个理想的学习场所,馆内丰富的展品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想象力。通过与博物馆的互动,能够提升幼儿包括发现信息、处理信息的独立探究能力,发展他们的动作、认知、语言、情感、道德、审美等多领域的能力,满足他们的各种发展需求。
 
图 1-1-3(资料来源:国家文物局)
综上所述,博物馆对学前教育有着巨大意义,我们应重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寓教于参观,寓教于博物馆活动,总体提升学前教育的教学质量。
 

2.“初识”博物馆,走进不一样的“课堂”
 
《美国幼儿园、家庭与博物馆的合作共育》[2]中,针对美国对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伊利诺伊州厄巴纳-香槟市的幼儿园进行间接观察,采取观察“物质痕迹”的方式,通过对幼儿园的《简介》《家长手册》《学年计划》《家长园地》《未来大事》等积累物进行测量,从而分析幼儿园、家庭与博物馆之间合作共育的具体措施。
观察过程中发现幼儿园通过日常多种途径向家长渗透博物馆相关信息,并利用一些直观通知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组织幼儿参观博物馆的安排,并鼓励家长利用休息时间带孩子到博物馆去,极力争取家长们的支持。这些举措不仅可以密切家园联系,还可以让家长们重视博物馆这一重要的社会教育资源。
美国许多博物馆会结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采取很多措施,组织丰富的馆内活动。例如,香槟奥芬儿童科学博物馆就表示:“我们的活动是儿童学习科学的有效方式,能够促进伊利诺伊州标准和学区课程的实现,发展儿童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我们为儿童提供的动手操作课程,是以有趣的、重要的科学问题为基础的。”该博物馆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组织了不同的探究活动。
通过对比研究我们发现,博物馆中进行的教学活动对于幼儿发展在以下方面会有突出体现:
1.文化基础
(1)科学精神
[问题意识]
 
图 1-2-1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探究的动力,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会有探索。一切探究活动都是源于对某种事物产生的思考、提出的问题。
博物馆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媒介之一,幼儿参观博物馆就是形成问题意识的过程。幼儿置身博物馆,看到新鲜的事物,萌生相关的问题,并在观察或提问中尝试探寻答案。
[好奇心]
 
图 1-2-2
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过“捡东西”的经历,可能是路边的一块石头,也可能是草丛中的一片落叶。孩子把它们当成宝捡回家,这便是他们心中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如果说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那么好奇心就是问题的起点。博物馆就是藏着人类好奇心的地方,对于幼儿是一种新的学习环境,其中丰富的展品能够激发幼儿对事物、对历史的好奇心,也包容着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
[想象力]
 
图 1-2-3
人类文明发展至今,改变、创造得越多,想象力发挥的作用就越大。历史上的发明创造与艺术创作都离不开想象力的加持。比如,著名的莱特兄弟由一只发条蝴蝶玩具产生对飞行器的想象,从而发明了飞机。
幼儿的发明创造亦离不开天马行空的想象。通过参观博物馆,幼儿对世界有了新的认知,并将这些已有的形象进行再加工,重新组合成新的形象。幼儿在原有经验上,将新鲜事物与旧事物之间构建新的联系,从而为创造提供新思路。
(2)人文底蕴
[自信心]
 
图 1-2-4
幼儿的探索始终伴随着收获。每一次对展品的疑问、探知都可以使幼儿收获阶段性的成就感, 在此基础上形成对自己的信心。[3]促使幼儿对后续活动产生强烈的参与愿望,能够积极地参与活动,主动探索。
[独立性]
 
图 1-2-5
博物馆蕴藏大量学习机会,幼儿作为学习主体进行参观活动,根据自己的认知独立采取决定、执行决定。博物馆的展品适合各个年龄段的幼儿,给予幼儿更多机会,让幼儿逐步脱离成人帮助,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与同伴交往合作]
对于学龄前幼儿来说,参观博物馆是一种社会行为,幼儿需要在成人引导下或同伴的配合下完成参观活动。幼儿愿意与他人实现共同的参观目标并为此而协调行动。成人应鼓励幼儿在博物馆活动中找到同伴,共同商讨参观计划,达成预期目的。
 
图 1-2-6
2.自主发展
(1)学会学习
[学习兴趣]
 
图 1-2-7
博物馆为幼儿搭建学习的平台,使幼儿探究世界的兴趣不断提升,建立广泛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基础,幼儿主动学习都是基于对事物的兴趣(求知欲),这里提及的学习不单指学习知识,还有对周围环境和周身事物的好奇心及探究欲望。
[观察力]
 
图 1-2-8
观察是幼儿认识世界、丰富认知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观察博物馆内的展品,幼儿可以从周围环境获取大量信息。提到观察,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用眼睛去看。其实,观察不光局限在用眼睛看,它是人们调动一切感官感知的过程,从而获得对事物具体而鲜明的印象。现代博物馆逐渐丰富的体验方式,增加了很多可以闻、可以听、可以触摸甚至可以身临其境的展示形式,为幼儿提供更丰富的参观环境(情境),便于幼儿进行观察,丰富他们对世界的认知。
[注意力]
 
图 1-2-9
学龄前儿童的注意力时间短,且容易受外界干扰,注意力不集中。参观博物馆本身就是一件需要幼儿注意力高度专注的行为。幼儿为了达成某一目的,能够做到一定时间内专注于博物馆中的展品、体验等,长此以往,他们的注意力会随自身经验的丰富和身心发展水平提高而提高。
博物馆的学习通常不是立竿见影的,幼儿用零星的时间关注博物馆内的展品,以点成线,以线汇面,学习的效果会在今后的不同阶段中呈现出来。
(2)健康生活
[热爱自然,珍爱生命]
 
图 1-2-10
学前幼儿最容易对生命产生兴趣,他们会经常提出与动植物或人类相关的问题。探索自然是幼儿认识世界感受生命的重要途径。科学认知类的博物馆包含大量与生命相关的展品,幼儿置身于远古至今的自然世界中,了解生命,感受生命,进而能够尊重生命,发现地球万物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密切联系,激发他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健全人格]
 
图 1-2-11
健全人格最简单的定义就是人格正常和谐的发展。不断进行博物馆学习,从性格、人格品质、责任感、情绪稳定性和思维开放性等五个维度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
[自我管理]
 
图 1-2-12
自我管理是人对自己的目标、思想、心理和行为的管理和约束。幼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拥有独立的人格。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管理的能力也逐渐成熟。在博物馆活动中,幼儿能够通过参观、团队合作、完成任务等行为逐渐提升自我管理意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3.社会参与
(1)责任担当
[团队意识]
 
图 1-2-13
幼儿的成长就是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学龄前幼儿的生活环境相对单一,大多是以家庭为主的小环境。幼儿园生活则是幼儿由小环境到大环境的过渡,参观博物馆自然是一种社会性行为。幼儿与同伴结对,在合作中形成团队意识,明确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履行自己的职责。其实团队意识的重要性,在于个人、团队力量的体现,每个人都要将自己融入集体,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作用。
[规则意识]
 
图 1-2-14
一个文明的社会,离不开规则对人们行为的规范。每一项社会活动都有需要遵守的规则,参观博物馆也有相应的规则,如:不大声喧哗、爱护展品等。通过参观博物馆的活动,可使幼儿明确社会生活中的规则,养成遵守规则的意识。
[任务意识]
 
图1-2-15
参观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种幼儿自发需要完成的“任务”。博物馆为幼儿提供完成任务的环境,幼儿为此做出积极的努力,有目的、有计划、有责任感地参观,从而形成任务意识。
[主动作为]
 
图 1-2-16
 幼儿的主动作为换言之就是幼儿在学习、生活中的主动性。在集体活动中的主动作为是一种责任担当的表现。幼儿能够在参观活动时主动承担任务,主动发起行动,明确自身在集体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2)实践创新
[制订探究方案]
 
图 1-2-17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指出,要学会学习,乐学善学,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制订学习计划是良好的学习方法之一。在参观博物馆前,幼儿自主制订博物馆探究方案,可以使探究活动更具有目的性,是一种有效的、必要的方式。不同年龄班的幼儿适用于不同的方案制订方式。
[创新思维]
 
图 1-2-18
基于博物馆探究活动,幼儿会在其中发散思维,做出有创新性的行为。图为幼儿参观中国美术馆后,自发地对画作进行的模仿游戏。
[勇于实践]
《纲要》中多次提道:“让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要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对幼儿而言,实践的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幼儿在博物馆活动前期制订计划,斟酌计划的可行性,敢于付诸实践,形成敢于尝试的意识,努力实现目标。
 
图1-2-19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美国的一些博物馆会向教师提供免费的预参观,教师提前进入博物馆,熟悉展品,为之后组织学生来参观做好充分准备。通过分析比对国外博物馆和幼儿园的结合方式,我们认为,开展博物馆教育课程前教师应首先丰富自己的相关知识,提前做好准备,并结合国内学前教育现状,设计符合中国幼儿的博物馆活动。
我园教师在每次博物馆正式活动前,会自发进行前期考察工作,对展品进行分析,哪些展品适宜幼儿参观,并初步设计参观路线、活动流程,为之后幼儿的活动开展打下基础。
作为专业的学前教育工作者,要更加明确学龄前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开展博物馆系列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摸索,形成一套相对成熟的“任务书”参观模式,以“任务”作为媒介,以幼儿作为探究主体,在博物馆探究中产生对世界的好奇,提出问题,产生探究的内在动力。教师根据幼儿的反馈生成系列活动,将博物馆参观活动与趣味性强的探索活动紧密结合,各取所长,设计出大量内容丰富的馆内活动,让幼儿与展品充分互动。这之中有教师集体组织的部分,也有幼儿独立探索的部分,还有亲子协作的部分,家园配合,形成合力,大大提高了幼儿博物馆活动的兴趣与参与度,真正发挥了博物馆的教育职能。
 

3.“初识”博物馆,走进不一样的“视界”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各有特点,大致可分为自主学习和他主学习。自主学习一般是指个体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学习,体现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一面。他主学习则与之相反,体现了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4]通过研究幼儿的学习方式,我们发现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对于幼儿发展方向的影响也是截然不同的:
1.社会历史类
社会历史类博物馆作用是多方面的,认识社会发展规律,以古鉴今,传递科学文化知识和对下一代的教育等,历史学的社会作用必须通过宣传教育手段得以实现。例如我园组织幼儿参观国家博物馆,孩子们通过参观,增加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深化对优秀传统道德在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中独特作用的认知。这种以实物例证向观众表达深刻内涵和传送信息的方式,生动直观,参与互动,会使青少年观众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补充。在参观邮票邮政博物馆时,由于与幼儿生活实际较疏远,这就需要教师给予一些前期经验的铺垫,帮助幼儿理解场馆里面的相关内容,这就体现出了另一种学习方式——“他主学习”。针对这种学习方式,在参观前期需要教师或家长帮助幼儿进行前期经验的梳理或铺垫,使幼儿在参观过程中对参观场馆内容有所了解。
 
图 1-3-1
 
图 1-3-2
2.科学认知类
不同于其他综合类博物馆,自然科学类博物馆侧重的是对科学知识进行普及以及进行科学教育,作为教育功能的延伸,自然科学类博物馆衍生品的开发也肩负了科普与科教的使命。本身就是具有某一价值的,再加上博物馆工作者对其搜集整理鉴定研究,才成为藏品,因此它也蕴含了博物馆工作者的科学劳动。博物馆是科研事业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为科研工作者提供实物资料的基础研究对象。
 
 
图 1-3-3
 
 
图 1-3-4
3.文化艺术类
不仅通过展示实物,而且通过文字说明、照片或视频手段使观众对艺术的接受逐渐由实物转向与实物相关的文字、图片、画册。参观时幼儿可以将相同或不同时空、题材、形式、风格、流派的艺术品进行初步了解比较、鉴别,从而得出自己的细微感受。也可以把握整体与部分的紧密关系,体现局部的微妙与精彩。幼儿通过尝试制订出行计划,能够借助书籍、求助、协作等多种方式进行资料信息的收集与检索。根据已有经验进行猜想和提问制订参观计划,并能带着问题进行有计划的参观,用自己的方式验证猜想并记录,提高做事的计划性。
通过参观,能够对图书和生活情境中的文字符号感兴趣。参观中能够认真倾听讲解,通过倾听探究答案,提升幼儿倾听与表达的能力。能将自己所见所闻的事用图画、符号表现,通过语言、作品等多种方式与同伴进行分享,锻炼有意记忆及借图表达的能力。
 
图 1-3-5
 
图1-3-6
4.综合类
综合类博物馆综合展示地方自然、历史、革命史、艺术方面的藏品,是我们认识和了解地方自然、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博物馆的教育有其自主性与终身性。与传统学校教育相比,博物馆对幼儿教育具有绝对意义上的自主性。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博物馆汲取知识、拓展视野、激发创意。同时,博物馆提供的教育在时限上具有终身性的特点和无限性的优势,可以真正打造互动交换最频繁、最持久的“社会课堂”。
 
图 1-3-7
 
 
图 1-3-8
同时,博物馆的教育形式具有其开放性与多样性。提升幼儿学习兴趣的最佳途径是在完全自主、自由的状态下接受科学文化、道德礼仪等方面的教育与熏陶,而博物馆恰好提供了理想的场所。博物馆往往采取丰富多彩、不拘一格的形式,开展展览、参观、培训等教育活动,使受教者不受课堂教学形式的限制,也没有竞争、淘汰等外在压力,足以在开放的条件下完成自我学习和教育。
 
案例分享:
在参观警察博物馆中,幼儿们能通过自己的兴趣制订参观的计划,通过计划书的制订一下子就激发了孩子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孩子们开始不仅仅满足于自己制订计划书,开始对每次参观的任务手册产生了兴趣。孩子们通过自己制订参观小任务,对参观的内容更感兴趣,参观过程中更有目的性,更专注。
 
通过参观博物馆后,更能激发幼儿的自主学习兴趣,在参观的整体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幼儿自主学习,从而提升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比如在众多博物馆中,最贴近幼儿生活同时最能激发幼儿探究兴趣的,就是在自然博物馆。幼儿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生活经验,通过前期浏览场馆地图自主确定参观内容,这就很好地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在参观过程中,幼儿会随着参观的场馆内容找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同时在参观过程也会针对展品和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针对自己的疑问需要幼儿开动脑筋想办法通过多种方式找到答案,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幼儿的能动性、独立性的一面。
同样,参观过程中也需要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对幼儿进行引导,比如在参观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参观内容进行游戏化设计,帮助幼儿理解参观内容,激发幼儿的参观兴趣,而在整体参观结束后还需要教师或家长帮助幼儿梳理总结参观的内容,从而帮助幼儿获得参观收获。
 
 
 
 
 
 
 
 
 
博物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教育机构和文化基础设施,它社会功能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教育功能,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博物馆能够发挥其教育价值,博物馆也正在由收藏型逐渐转变为参观型。如何依据幼儿年龄特点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让幼儿能在参观博物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探究,从而喜欢上博物馆,陶冶幼儿的博物情操,成为幼儿园博物馆教育活动亟待解决的问题。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就是幼儿通过特有的方式与周围环境互动的过程,是幼儿主动探索周围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物质世界的过程。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是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去模仿、感知、探究,“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建构自己的理解与认识。[5]幼儿在与同伴之间相互交往而形成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充分利用小组学习方式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6]
3-6岁幼儿学习特点与学习方式

年龄段 学习特点 学习方式
3-4岁   模仿是3-4岁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模仿教师、同伴等周围的一切。模仿既是他们学习的动机,也是他们获得经验的过程。然而幼儿的模仿也并非简单复制,在模仿的过程中,也有自己的个性和情感的表达。(图2-0-1)   游戏一直被看作是学前期儿童最重要的活动形式,从具体的学习方式的角度概括说来,最适合幼儿的学习方式主要有三种:观察比较、操作体验及同伴合作。
1.观察比较
  从幼儿心理年龄特点看,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依靠表象来认识世界的。幼儿只有在对相似的事物进行细心的观察,并找出其异同的基础上,才能更准确地掌握不同事物的特点。
2.操作体验
  好奇、好动、好问是幼儿期典型的特点,操作是儿童摆弄物体并进行探究的过程;在操作探究的基础上,儿童会产生对事物的本质理解及相应的情感上的反应,而其中的情感上的反应就是体验(图2-0-3)
3.同伴合作
  幼儿在与同伴之间相互交往而形成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充分利用小组学习方式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4-5岁   目标化的活动区学习是实现中班教育目标的适宜途径,幼儿的活动范围扩大,活动积极性极大提高,注意力较小班更为持久,思维更加活跃积极;同伴交往能力开始发展,愿意与老师、同伴主动交流,对大家都喜欢的东西能分享;幼儿通过操作与探索获得相关的关键经验;活动中自觉、主动、深入思考、较为持久。
5-6岁   小组化的合作学习是5-6岁幼儿的学习方式,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对各种活动感兴趣,专注;主动发现问题,并通过多种方式尝试主动解决问题;思维活跃,积极主动;愿意交流;敢于大胆表达想法;能与同伴合作并积极互动;活动有持久性,从而获得经验的提升、发展。(图2-0-2)
 
 
图2-0-1          图2-0-2  
 
图2-0-3
博物馆教育活动以博物馆参观活动为基础,围绕着不同博物馆的不同主题,条理清晰地去呈现相关事物,让幼儿的探索有意义。对于教师来说,需要开阔自己的眼界,去寻找更加广阔的社会资源,在众多的博物馆中找到适合幼儿进行探索学习的资源。以幼儿兴趣为切入点,设计相关活动,让幼儿在参观的基础上进行探究,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架构相关概念和经验,在形成更加完整和全面的知识结构的同时不断健全人格。对于家长来说,也需转变观念,博物馆并不是成人世界的“专属活动”,博物馆的参观并非以知识获取为导向,幼儿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也是感受博大精深的文化、深入观察、静心欣赏,形成积极探究意识的过程。
那到底选择什么样的博物馆是适合幼儿参观的博物馆呢?是盲目选择,还是仅凭成人的判断?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设计了一个简单的调查问卷(图2-0-4),了解幼儿的兴趣与需要,经统计,对北京汽车博物馆、自然博物馆和海淀公共安全馆感兴趣的幼儿人数最多。因此,接下来我们将以北京汽车博物馆、自然博物馆和海淀安全博物馆为例,介绍博物馆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
 
 
(图2-0-4)
 

1.“快乐感知”幼儿园小班走进博物馆的探索与实践
 
1.1以小班幼儿发展特点为参考珍视幼儿生活趣味,找寻博物馆
在博物馆实践活动中,幼儿走进真实的场景当中,与展品对话,通过直接体验与感知获得达成发展目标。博物馆不仅为幼儿提供了真实的展品场景,同时也为幼儿提供了区别于家庭、幼儿园的真实社会场景,在这里,幼儿接触到的便是社会缩影,充满未知。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在博物馆参观中,可以达成哪些发展目标呢?
 
3-4岁幼儿发展目标

领域 发展目标
语言 1.在倾听展品介绍过程中,在别人对自己说话时能注意听并做出回应;
2.听懂日常会话;
3.说话自然,声音大小适中,在博物馆中不大喊大叫。
社会 1.愿意和班级里的小朋友、爸爸妈妈一起参与博物馆活动;
2.喜欢承担小任务;
3.自己完成挑战任务,自己能做的事情愿意自己做;
4.在爸爸妈妈的提醒下,能够遵守博物馆的参观规则,爱护博物馆中的展品,不随意触碰。
科学 1.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了解多种多样的展品,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产生兴趣;
2.对感兴趣的展品能够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如大小、形状、软硬等,并用相应的词进行表述;
3.在参观过程中,了解周围物体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对不同的形状感兴趣;
4.通过视、听等多种感官去了解展品;
5.在数量关系上,手口一致点数5以内的展品数量,并说出总数;
6.知道展品的摆放位置,初步感知展品间的方位关系。
艺术 1.喜欢观看多种艺术形式的展品
健康 1.博物馆相对幼儿来说是陌生的环境,通过走进各个不同的博物馆之中,增强幼儿的环境适应能力;
2.参观过程中,坚持自己步行;
3.在爸爸妈妈的提醒下,注意安全,不做危险的事情;
4.具备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在博物馆中参观时,紧跟爸爸妈妈,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
5.与爸爸妈妈走失时,能向警察或馆内工作人员说出自己和家长的名字、电话号码等简单信息。
 
他们在博物馆中认真聆听讲解,并通过自己的亲身感知去发现。(图2-1-1,2-1-2)
 
图 2-1-1
 
图2-1-2
那么在幼儿最喜欢的汽车博物馆、自然博物馆和海淀公共安全馆中,哪个更适合小班呢?小班的幼儿更喜欢哪个呢?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又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图2-1-3),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这三个博物馆中,小班幼儿最喜欢的是汽车博物馆,因此,小班的博物馆之旅将在汽车博物馆中展开。
 
图2-1-3
北京汽车博物馆是国家二级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汽车博物馆。其中有汽车博览、主题展览、汽车科普、汽车娱乐、学术交流等功能展示区。一方面通过国内外不同历史时期的汽车、汽车用品、汽车艺术品和汽车衍生品来体现不同时代的生活和文化,另一方面,以其知识性、参与性、娱乐性和科普娱乐项目来展现汽车科技的魅力和乐趣。[7](图2-1-4,图2-1-5,图2-1-6,图2-1-7)
 
图2-1-4 
 
 
图2-1-5
 
 
图 2-1-6
 
图2-1-7
 
1.2教师“探馆”精准定位找寻幼儿眼中的“展品”
在活动之前,教师要比幼儿先进入博物馆,除了要了解一些博物馆的基本信息之外,还要深入了解博物馆的展品,挖掘博物馆对幼儿的价值。通过实地考察,教师们发现汽车博物馆里的展品内容丰富,既有现代汽车也有古代汽车,既有整体汽车的造型也有各部分零件展示以及各种功能的介绍等等。这些内容都要跟幼儿和盘托出么?他们会感兴趣么?他们能理解么?
汽车虽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物,幼儿对它们既熟悉又陌生,但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对汽车有不同的疑问和感受。如:小班幼儿关注汽车能动的特点,在玩小警车时总会低头开转动的轮子,还会问老师:“老师车轮为什么会转动?”等等。
 
案例分享一:会动的小汽车
一次户外活动分散游戏时,沝诺、卓航、乐乐等小朋友玩起了“警察开小车”的游戏。他们每个人开着车相互追逐着。不一会儿发现卓航和沝诺停了下来,他们好像在研究什么?老师前去参与:“你们在玩什么新游戏吗?航航你在研究什么呢?”卓航赶忙说:“老师你看,车轮拐弯时还会转动。”沝诺不时低头看车轮:“老师,你看,我一开车,这个车轮就会转动,为什么车轮会跟着我转动呢,跟着我走呢?”(图2-1-8,图2-1-9)
 
图2-1-8              图2-1-9
老师也参与其中,和幼儿们讨论起会动的小汽车的奥秘。“哈哈,这个车子自己肯定是不会动,光有轮子也不能动起来,但是我发现人坐上去就动起来了,车轮到底因为什么转动呢?我们可以去查一查或者问问爸爸妈妈,也可以尝试做个小实验,什么样的轮子更容易动起来。”幼儿对老师的问题投出了好奇的目光。
这样幼儿开始有了研究点,有了想法,会在一起进行碰撞,喜欢交流有关汽车及轮子转动的问题,而简单的户外游戏,竟变得更加有趣起来,“车”也更加的吸引幼儿了。
所以在博物馆活动开展过程中,并不是选择完参观场馆以后就结束了,就可以带着幼儿来参观,来开展活动了,还需要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分别为其选择适宜的场馆及内容进行参观。如小班幼儿对汽车外形比较感兴趣,场馆内种类多样的汽车以及造型夸张的汽车外形都比较适合小班幼儿参观。
在确定了小班幼儿在汽车博物馆中的探究内容后,教师又进一步解读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指南中寻找与博物馆内容联系在一起的幼儿发展目标,如3—4岁的幼儿能够对感兴趣的事物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结合幼儿对车轮为什么会转动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车轮的外形特征,了解车轮的形状、车轮的花纹样式与车轮转动的联系;3—4岁幼儿能手口一致点数5以内的物体,并说出总数,结合幼儿对车轮的兴趣,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点数博物馆中汽车车轮的个数,引导幼儿尝试发现车轮个数与汽车功能之间的关系。并设计相关的活动内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清晰明了地呈现小班活动设计过程与内容。
 
1.3深研目标,寻巧妙办法,促学习计划落位
(1)细化目标后的活动设计
 
图2-1-10
确定了目标以后,教师又进一步将目标细化,细化后的目标为通过对汽车车轮、花纹、个数等的观察,进而了解汽车的基本组成部分,并找到自己喜欢的汽车。整个活动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进行。
 
(2)渗透教育
由于小班家长是第一次参与博物馆活动,所以在活动前教师对家长进行了活动介绍,并为幼儿铺垫了相关经验,如教师可以设计一节音乐活动初步了解关于汽车的相关知识,并进一步激发幼儿对汽车博物馆的兴趣,为参观活动进行铺垫。
 
案例分享二:音乐游戏 《开车的小司机》
活动目标:
1.听歌曲《开车歌》,并能根据歌曲中的歌词内容做出相应的动作。
2.完整欣赏歌曲,并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有规则地进行开车音乐游戏。
3.通过开车的音乐游戏活动,感受扮演司机进行音乐活动的乐趣。
经验准备:(认知准备)幼儿认识常见的小汽车。
物质准备:《开始和停止》《开车歌》音乐、呼啦圈、交通信号灯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一)热身游戏:听音乐《开始和停止》,随音乐做开车动作进场
(二)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喜欢的车
(三)会唱歌的车,引导幼儿模仿不同汽车的叫声
二、基本部分
(一)听音乐《开车歌》
情境导入:小汽车们开来了,请你听一听它们是怎样开车的?
(二)根据音乐模仿动作
1.教师与幼儿一同按歌词内容进行动作表现
小汽车是怎么开的?我们一起试一试怎样开汽车?
2.跟着音乐一起做动作,了解游戏规则
小朋友们,我们现在都是小司机,小司机开车可是要遵守交通规则的,什么时候停车啊?什么时候开动小汽车?
3.分组游戏
(1)教师运用道具扮演交警,变换交通信号灯颜色,引导幼儿跟随音乐有规则地做音乐游戏。
(2)幼儿轮流扮演交警,跟随音乐出示相应的交通信号灯,其余幼儿听音乐做动作。
三、结束部分
听音乐《开始和停止》,扮演小司机开车出活动室。
同时在体验活动中也设计了两个幼儿活动,第一个是关于车轮的活动,教师为幼儿设计了相应的问题,如车轮是什么形状的,车轮上有什么,为汽车设计车轮等活动,帮助幼儿了解关于车轮的秘密,第二个活动是关于汽车整体的,幼儿要通过完成拼图了解汽车的组成部分。
 
(3)参观指导手册设计
有了活动方案,为了将活动方案以幼儿能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更好地完成预设目标,我们设计了幼儿参观任务手册。我们将活动前期的家长须知以参观指南的形式呈现出来,家长通过阅读参观指南能够明确本次活动目标、参观时的注意事项以及参观要求,这样对家长也有一个参观指引。如通过参观手册中的参观指南部分清楚地告知家长此次活动需要帮助幼儿完成的主要目标,如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能手口一致点数5以内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这样家长在带着幼儿参观的时候就有了目的性。参观指南中主要内容有:在场馆内要讲文明,注意幼儿的安全,遵守参观规则等参观注意事项。提示家长参观时注意在参观时间内完成任务,引导幼儿独立自主完成任务,并敢于大胆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家长要辅助幼儿阅读相关的参观内容,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活动中期的幼儿活动需要用适宜幼儿操作的形式将内容呈现出来。考虑到幼儿年龄特点,学龄前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枯燥的讲述不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而操作互动性强的参观任务手册能让幼儿的参观更加聚焦,目的性更明确、更有趣。
为了帮助幼儿达成以上目标,教师结合幼儿年龄特点设计了相应的活动,如粘贴车轮,幼儿在粘贴车轮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车轮是圆形的,并将车轮与其轮廓进行一一对应;通过将不同时期的车轮与生日蛋糕进行连线,让幼儿初步感知车轮的发展历程;通过绘画活动——我给车轮穿衣服,让幼儿结合自己已经观察到的车轮花纹进行创作;通过车轮数一数活动,进一步巩固幼儿5以内的点数等内容,通过与参观任务手册的有效互动将参观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经验。
 
1.4幼儿园小班走进博物馆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设计完参观任务手册以后,分发给家长,让家长拿着任务手册带领幼儿去博物馆进行参观,让参观活动不再漫无目的,而是有了具体的依托,通过完成一项项的小任务,进行有目的的参观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我们的博物馆之旅开始啦!
 
案例分享三:《圆圆的车轮》
随着活动的陆续开展,家长和幼儿终于可以参与到汽车博物馆的参观体验活动中来。这也是我们第一次策划组织博物馆体验活动。我们与家长和幼儿一样,都带着兴奋又激动的心情。
进入汽车博物馆,幼儿被里面各种各样颜色鲜艳的汽车吸引住了。他们对参观已经迫不及待了,幼儿拿着任务书,根据自己喜欢的、想要了解的内容,带着爸爸妈妈一起进行体验。在我们随机拍照和观察中,发现饭团小朋友使用任务手册在观察车轮,他看看车轮又看看手册,很认真的在对比。听到他还在嘀咕着:“这个是对着哪个车轮呢?看着应该是木头的,那和这个图是一个吧?爸爸你看,对吗?我找得对吗?”看到老师后他还腼腆地笑笑。爸爸也马上凑上前帮饭团进行比对。参观变得有目的性了,会有自己的参观点,而不再是漫无目的随便看看。(图2-1-11)
之后,又有老师拍到了幼儿在研究车轮的场景,有的小朋友还进行了触觉体验,尝试摸一摸车轮,感受车轮的不同质地。一诺小朋友根据任务书内容,带领妈妈来到古代大车轮前,兴奋地和妈妈说:“哦,太厉害了,妈妈你看,我找到了,就是它,是木头的,是圆形的!和这个任务书上的图片一样一样的。妈妈我想摸一摸这个车轮,因为我以前没见过,这个车轮好大呀,感觉好沉,摸起来还硬硬的,怎么发明的?真奇怪。”(图2-1-12)妈妈还用相机记录下了幼儿探索体验的图片,并根据讲解内容给幼儿进行了介绍。过程中幼儿不仅与父母一起进行了探索,还学到了新的知识。
除了任务书,我们在汽车博物馆中根据中期活动内容在现场还有一些互动小任务,小朋友们根据自己对汽车外观的观察进行运用,通过汽车部位贴贴找找,来内化自己的观察发现。小朋友还在一起进行讨论:“我看见车轮了,是圆的。”“嗯,我也看见了,我还看见车轮上面还有花纹呢!”妈妈说花纹就是用来帮助车子前进,增加摩擦力的。”“那我们把这个车轮贴在这里吧。” 幼儿们通过有目的的观察体验,能够运用起来。(图2-1-13)
 
图2-1-13
还有的幼儿随机完成了拼图挑战,“我找到一辆车,这张是车窗部分,应该放在车轮上面。”“老师你看这块儿是放在这里的吗?是这样么?感觉好像拼不上。”老师引发思考:“你试试换个方向呢?”“嗯好,那我换个方向试一试。”在此过程中老师们也和幼儿有了互动,并让幼儿获得思考。(图2-1-14,图2-1-15)
 
图2-1-14                                图2-1-15
活动结束以后,我们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与大家一起分享自己在博物馆中的收获,和爸爸妈妈一起梳理总结在博物馆中的收获,巩固在博物馆中的收获与发现。比如在汽车博物馆中,幼儿与家长通过制作亲子海报(图2-1-16,图2-1-17)来进行总结。在幼儿园中,我们也会给予幼儿充足的时间来与别的小朋友进行分享。
 
图2-1-16                                                图2-1-17
 
1.5期望与思考
(1)前期准备充分
由于小班幼儿刚熟悉幼儿园生活,第一次参与博物馆活动,家长和幼儿对博物馆活动不太熟悉,所以本次活动由教师、家长和幼儿共同体验博物馆活动,活动前的专题家长会,帮助家长熟悉了活动程序、活动目的、注意事项及需要遵守的要求。
 
(2)幼儿获得发展
幼儿第一次走进博物馆中,对馆中展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认真听讲解员的介绍,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汽车的外形及结构。仔细观察车轮的形状、花纹,在点数车轮的个数时,感受5以内量的多少。
在延伸活动中,与家长一起制作分享海报,表达自己在博物馆中的所见所闻所想,实现家园共育。
 
 (3)下一步展望
汽车博物馆活动已经圆满结束,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的前期思考、活动设计以及活动内容的呈现方式都为幼儿的博物馆教育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在参观体验活动中,幼儿都表现出了对汽车博物馆的极大兴趣,并能够与展品进行积极有效的互动,回到家中也能够继续探索。(图2-1-18,图2-1-19)
 
图2-1-18                                        图2-1-19
但活动过程中仍存在些许问题,如有些家长希望能在博物馆活动中使幼儿获得全方位的发展,家长还希望能够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所以我们还会不断探索改进,让我们一起期待之后的博物馆之旅吧!
 
 



[1]《新时代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探讨》  2018—8聂安娜 《科学与财富》
 
[2] 《美国幼儿园、家庭与博物馆的合作共育》 李生兰
 
[3]《幼儿发展评价手册》1999-10-01 白爱宝 教育科学出版社
 
[4]《教学心理学丛书:接受学习与课堂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5]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6]邹晓燕.幼儿的学习方式及理论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6(1):56—61.
 
[7]来源于百度百科。
 






关于我们 | 出版流程 | 基本价格 | 新书展示 | 精品图书 | 版权转让 | 咨询回复 | 联系我们 |
宁ICP备20000515号-1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77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号:新出银字第061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641100227744848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