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老人出书 家族出书 单位出书 教师出书
学生出书 自费出书 博客出书 其他出书
 
 

手机:13037972986

电话:0951-7895312 7895346

腾讯QQ在线客服

地址:银川市金凤区新昌西路132号银川当代文学艺术中心图书编著中心园

网址:http://www.csw66.com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原创天地 > >> 信息详情

最毒不过妇人心/阴险狡诈成帝业/白痴也可当皇帝/ 大臣不坏帝不爱/(作者:郭彦全)

发布日期:2021-09-16 15:32:54 





 
                                         最毒不过妇人心
 
 
 
到过陕西咸阳乾陵的人都会看到,在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合葬陵前,耸立着两块巨大的石碑,西侧的一块叫“述圣碑”,是武则天亲自撰写的5000余字的对唐高宗的歌功颂德;东侧的一块则是“无字碑”,高耸入云,气势雄伟,碑上空无一字。举目遥望陵前山形,宛如平躺着的女人的两个乳房,让人一下感觉到一种女人的强大气场,让人不由地想起陵墓中躺着的那位一千年前权欲熏天的女皇武则天来。
对武则天树的无字碑,历来人们看法不一。第一种看法认为,武则天生前觉得自己功德无量、无法用文字来表达,索性不着一字。因为她执政期间,发展了科举制度,推进了农业生产,提拔了许多人才,巩固了国防,弘扬了盛唐国威。可谓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功德确实不小。第二种看法认为,武则天执政期间,任用酷吏,提倡告密,滥杀无度,奢侈豪华,作风淫乱,政治败坏。她的罪孽,绝非用一块石碑所能记述。第三种看法认为,武则天其人有功有过,自己不好评价。与其如此,千秋功罪,还不如留与后人评述。还颇有点自知之明。
在我看来,历史上几位执政的女强人——吕后、慈禧太后等,她们比起以男人为中心的封建帝王从数量上来说,犹如沧海一粟,但她们在权欲熏天、心狠手毒、豪华奢侈、作风淫乱等方面,绝不会输于男性,甚至在某些方面有过之而无不及。
武则天曾被唐太宗召入宫中立为才人,赐号武媚。但后被太子李治看上。唐太宗去世后,武则天被削发为尼,入住感业寺。两年后唐高宗李治把她迎回宫,册为昭仪。进宫后,她诬陷王皇后和其母利用巫术,蛊害皇上,使王皇后在高宗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接着她为了陷害王皇后,下狠心掐死了自己的亲生女儿,嫁祸于前来探视过的王皇后,使高宗遂下废除王皇后的决心。通过一系列阴谋活动,武则天终于如愿以偿登上了皇后宝座。王皇后和萧淑妃被打入冷宫之后,唐高宗偷偷地去看过几次。武则天知道后,就派人把王皇后和萧淑妃的四肢砍去,然后放入酒坛中,不久两人就死去了。对王、萧的后人也不轻易放过。《资治通鉴》载:“义阳、宣城二公主,萧淑妃之女也。坐母得罪,幽于掖庭,年逾三十不嫁。太子见之惊恻,邃奏请出降,上许之。天后怒,即日以公主配当上翊卫权毅、王遂古。己亥,太子薨于合璧宫,时人以为天后鸩之也”。
武则天是个权欲熏天而又心狠手毒的女人。只要不利于她,她就会毫不留情地除掉,不管你是亲生骨肉,还是龙子龙孙。人常说:“虎毒不食子”,武则天却不管这一套。李忠本来是唐高宗与后宫刘氏所生,后王皇后把李忠过继,收养为子,高宗下诏把李忠册立为皇太子。武则天为皇后后,千方百计陷害李忠。先是指使亲信许敬宗等人力谏高宗改立其亲子李弘为太子,结果李忠被贬为梁王,后李忠因内心忧惧,受到刺激,总是防备刺客袭击,并经常占卜以求祸福。消息传到宫中,武则天怂恿高宗废李忠为庶人,被贬远方;之后,李忠又被诬告联合上官仪、王伏胜等造反,被赐死于贬所。
对自己亲生的四子,李弘、李贤、李显、李旦,只要威胁到她的掌权和利益,武则天也绝不会轻易放过。唐高宗身体不好,他想把皇位传给太子李弘,这样不利于武则天的辅政。另外,李弘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对其母参政是看不惯的。在这种情况下,武则天就下毒毒死了24岁的亲生儿子李弘。李弘被毒死之后,李贤被立为太子,高宗对他寄予很大希望。然而在武则天的操纵之下,李贤被贬为庶人,四年之后,又神秘地死去。李贤死后,平庸的李显被立为太子,武则天觉得这个儿子容易控制,不影响她操纵朝政。高宗逝世后,武则天借故将即位不足两个月的中宗李显废为庐陵王,立四子李旦为睿宗。睿宗不过是个傀儡,之后武则天采取一系列阴谋手段,指使一些人假借所谓天意、祥瑞等名堂,为自己篡夺帝位造声势。之后67岁的武则天终于登上了帝位,建立了大周王朝,成为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武则天还因同父异母的哥哥,早年对其不敬,记恨在心。执掌朝政之后,找理由报复,将他们迫害而死。武则天还毫不留情地处死了背后议论自己与张易之、张昌宗淫乱的孙子李重润与孙女永泰公主及永泰公主的女婿武延基。他们在议论祖母的秽事时,不料走露了风声,被张易之听说后马上报告了武则天。武则天顿时大怒,将此三人交由各自父母处置。迫于压力与自保,其家人将此三人一并缢杀,也有的说法是武则天亲自处死了他们。对武则天来说,家丑内扬也绝对不行。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武则天的高压手段并不能阻止史书中对其秽闻的大量记载。上面提到的男宠二张,他们因床笫功夫、相貌俊美,又协音律歌词,先后被武则天之女太平公主推荐给武则天作为男宠,深受武则天宠爱。武则天任命张易之为控鹤监内供奉,任张昌宗为奉宸令。二张当时权震天下,不少高官都要看其眼色行事。还有个洛阳街头卖药的薛怀义,长得伟岸有力,也被人推荐给武则天御用。为了掩人耳目,武则天将他剃度成僧人,还在寝宫后修建一密室,专供她与薛怀义淫乱。后来这个“花和尚”与武则天的新宠御医沈南缪争宠,因武渐渐冷落薛怀义,薛怒火中烧,一把火烧毁了自己督造的耗资巨万的明堂,大臣们纷纷要求严惩薛,武则天舍不得,放过了他。之后薛怀义更加骄横不法,武则天终于不能忍受,指使人把他杀了。
当然,生活淫乱这方面比不上她在晚年任用酷吏、滥杀无度、告密成风在历史上更为有名。
武则天自徐敬业起兵造反后,总怀疑天下人都想图谋自己,再加之她长久专权,且行为不端,心知宗室大臣怨望,人心不服,就想大开杀戒加以震慑。所以其统治时期告密成风。“有告密者,臣下不得问,皆给驿马,使驿行在。虽农夫樵人,皆得召见,廪于客馆。所言或称旨,则不次除官,无实者不问。于是四方告密者蜂起,人皆重足屏息。”在最高统治者的纵容、唆使、支持下,必然形成告密成风、人人自危的恐怖局面。据《资治通鉴》载:“太后自垂拱以来,任用酷吏,先诛唐宗室贵戚数百人,次及大臣数百家,其刺史、郎将以下,不可胜数。每除一官,户婢窃相谓曰:‘鬼仆又来矣’。不旬月,辄遭掩捕、族诛。监察御史严善思,公直敢言。时告密者不可胜数,太后也厌其烦。命善思按问,引虚伏罪者八百五十余人。罗织之党为之不振,乃相与构陷善思,坐流驩州”。
在武则天大开杀戒的唆使下,产生了大量的打手和杀手。著名者有来俊臣、周兴、傅游艺、索元礼等人。这些人有理论有实践,还编写了所谓《告密罗织经》到处推广,并创造了很多讯囚酷法,看后令人毛骨悚然。在这种惨无人道的严刑拷打下,不少人屈打成招,丢了性命。
再看看武则天的前辈吕后的表现。她与武则天在权欲熏天、心狠手毒、作风淫乱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
汉高祖刘邦去世后,刘邦与吕雉的亲生儿子刘盈当了皇帝,是为汉惠帝。汉惠帝性格柔弱,又受汉初以孝治天下的影响,导致性格阴鸷强悍的吕后实际掌握了全部权力。
汉惠帝病逝后,吕后立惠帝姐姐鲁元公主之女当了皇后,即张皇后。张皇后没有儿子,却假装怀孕,然后领养后宫侍妾所生的儿子作为自己的亲生儿子,取名刘恭,并立为太子。吕后暗中派人杀死了刘恭亲母。惠帝死后,立刘恭为帝。因其年龄太小,所以朝政就由吕后主持。过了几年后,少帝刘恭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就对左右说:“太后杀了我生母,长大后一定要报仇。”吕后知道后,把刘恭囚禁起来,后又废。又立恒山王刘弘为帝,所有权力又归吕后掌握。
刘邦死后,吕后采取种种阴谋手段,把刘邦那些封王的子子孙孙,一个个地消灭了。到最后,刘邦八子,去掉已死的汉惠帝刘盈,其余七子中,只有淮南王刘长吕后从小抚养,爱如己子,比较安全。其中四人,或本人,或其后代,皆死于吕后之手。齐王刘肥差一点被吕后鸩酒毒死,后因献出一郡给吕后之女鲁元公主,始得吕后照顾;代王刘恒,因远处边疆,手中又握有重兵,吕后投鼠忌器,才免于毒手。
与此同时,吕后却大肆提拔吕氏子弟,上将军吕禄、相国吕产,拥兵自重,刘氏王朝几乎成了吕家天下。吕后逝世后,齐王刘肥与朱虚侯刘章,暗中与太尉周勃、丞相陈平联系,一举铲除诸吕,政权又回归刘氏。
吕后在刘邦生前受到冷落,刘邦死后,吕后疯狂残害报复后宫姬妾,把刘邦最为宠爱的妃子戚夫人,拔光头发,让她带枷舂米。后来又将戚夫人四肢砍断,挖去眼睛熏聋耳朵,灌上哑药,然后扔到厕所,称为“人彘”,令人参观。吕后亲生儿子汉惠帝刘盈看到戚夫人惨状后,大病一场,并说:“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
刘邦生前料到他死后吕后一定会对戚夫人所生儿子赵王如意下毒手,就选择正直的大臣周昌为赵相,用以保护赵王如意。吕后多次不怀好意令赵王如意进京,都被周昌以各种理由拒绝。后来吕后先使人召周昌至长安,然后又令人召赵王至京城。汉惠帝觉察到吕后要杀害赵王如意,一直让赵王陪伴在身,使吕后不能轻易下手。后惠帝有一天早晨出去打猎,赵王年少不能早起,没有前往,吕后便令人持鸩酒毒死了赵王如意。
从上面汉朝的吕后和唐朝的武则天的所作所为来看,她们的残酷、暴虐、狠毒、淫乱等方面,一点也不比男性差,有的方面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封建社会中,红颜薄命,女性处在社会最底层,受压迫最重;一旦得志,则会极度反弹,走向极端。她们既能用美色柔情征服男子,同时也能用皮鞭屠刀征服男子。“最毒不过妇人心”,对她们这些女强人来说,一点也不为过。
 
诗云:
遍览书籍与汗青,最毒莫过妇人心。
曾惊酒瓮腌肢体,又叹厕茅览彘人。
忧玺旁失亲鸩子,惧淫泄露竟杀孙。
乾陵无字碑高耸,难掩女皇罪满坤。
选自企业出书


 
                                     阴险狡诈成帝业
 
 
 
在封建社会里,要想取得政权,除了天时地利之外,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借助所谓的“天命”来迷惑众人,也是必不可少的。
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二人率900多名戍卒前往渔阳戍边,因大雨延误路程,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等待着只能是杀头。在这种情况下,陈胜和吴广就商量起事造反。为了显示他们起义的合理性,陈胜吴广利用当时人们的迷信,让人找朱砂在白绸布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字,把它塞进一条已经从河里打起来的鱼的肚子里。士兵们把鱼买回家剖开鱼肚一看,都觉得十分惊奇,更觉得陈胜起义受命于天。
与此同时,晚上吴广又偷偷跑到兵营附近的一座破庙里,点起篝火,学着狐狸叫,接着高喊:“大楚兴,陈胜王”,士兵们听到后又惊又怕。第二天,人们见到陈胜后就指指点点,窃窃私议起来。这时,吴广又故意激怒喝醉酒的看押戍卒的营尉,并高喊:“大家散伙吧!反正误期去了也是死!”这时营尉操起军棍来打吴广,并拔剑威胁。吴广顺势夺过营尉宝剑,杀死了营尉。陈胜把戍卒召集起来说:“去也死,不去也死!不如反了吧!王侯将相,难道是上天注定的吗?”大家一起高呼:听从陈胜命令。于是一支农民起义军“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吹响了推翻暴秦的号角。陈胜吴广起义,既利用当时的客观形势,又施以迷信诈术,终于点燃了农民大起义的熊熊烈火。
刘邦更是一个诈术高明、诡计多端的人。史学家利用惯用的手法,把刘邦的出生描绘得不同凡人。有一天,其母在大泽边休息,睡着后梦与神相遇而交。刘邦的父亲见妻子很长时间没回家,就到大泽边寻找。抬头望去,高空电闪雷鸣,神龙盘旋。刘邦母亲从大泽边醒来后就怀孕了。这些骗人的无稽之谈,旨在证明刘邦是天生的龙子龙孙,受命于天。刘邦生下后相貌也异于旁人。史书载其“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实际情况是,他出生在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前面又有两个哥哥,同成千上万贫苦家庭中的“狗蛋”、“屎蛋”一样,不会有多么金贵。他的起义也充满了神秘色彩。他以亭长身份押送一批囚徒前往骊山为秦始皇修建陵园,一路上总有人逃跑。按秦法令,如不能带领原有人到达骊山,刘邦与囚徒都要被斩首。有一天,走到丰邑西边的大泽里时,大家停下来休息。刘邦在路边一个小店里喝酒,酒足饭饱后对囚徒们说:“此去骊山,不死也得当苦役。我今天豁出去了,把你们全放了,大家逃命吧。”刘邦话落后,大家四散而逃,也有十几人跟着刘邦往大泽里而逃。这时前面探路的人回来说:“前面有一条大蛇挡路,我们还是绕路前行吧。”刘邦仗着酒劲,大声说:“什么大蛇,让我去看看”。说完,仗剑前行,果然有一条粗大的白蛇拦在路中。刘邦举剑砍去,把大蛇砍为两截,大家继续前行。不一会儿,一个老太太痛哭流涕,大家问她为何哭,她说:“有人杀了我的儿子。”人们又问:“谁杀了你的儿子?”老太太说:“我的儿子是白帝的儿子,它变成了一条蛇,横在路上,就被赤帝的儿子斩杀了。所以我在这痛哭。”人们当时以为老太太说胡话,过了一会儿,老太太忽然不见了,大家觉得十分诧异,因此对刘邦就更加敬重了。后来,人们又说,白帝之子是秦王朝天子,而赤帝之子就是刘邦。刘邦斩杀秦王朝天子,将来一定会做真命天子。
刘邦的出身、起义充满了神秘色彩,无非是想制造刘邦受命于天的舆论,老百姓应该服服帖帖地听命于他。而现实中的刘邦,则是一个活脱脱的市井无赖。史书记载,有一年,沛县来了一位贵客,是沛县县令的远方挚友,人称吕公。县里有头有脑的人物都去拜贺,刘邦也前往。萧何正好任宴席司仪,向来客宣布:“凡贺礼不满千者,都坐堂下。”刘邦虽无分文,听到这个规定竟毫不在意,说“我贺一万”。吕公很惊讶,亲自下堂迎接。
原来这个吕公就是刘邦日后的老丈人,即吕雉的父亲。吕公会相面,觉得刘邦气度不凡,就把女儿许配刘邦,这个无本买卖对刘邦当时来说多么合算,赚了体面又得夫人。刘邦的这种表现,朴实憨厚的老百姓无论如何是做不到的。
刘邦的这种奸诈善变的性格,贯穿其一生。比如对儒生,刘邦极为反感。他在起兵打天下时,凡是遇到戴儒冠要见他的人,他就把儒生的帽子给摘下来,撒一泡尿在里面,以示侮辱。后攻打昌邑不下,儒生郦食其要求拜见。刘邦一听是个儒生,就谢绝接见,说“我以天下大事为重,没时间接见儒生!”郦食其对人高声喊道:“我非儒生!我乃高阳酒徒!”这才得到刘邦的接见。郦食其毫不客气地对刘邦说:“你要起兵诛暴秦,为何如此对待老者呢?”刘邦这才辍洗起衣,延其上座。郦食其为刘邦策划了攻打陈地的建议,使刘邦得到了粮草,摆脱了困境。西汉建立之初,大臣陆贾常常在刘邦面前称说《诗》、《书》,刘邦听得极不耐烦,便骂道:“乃公马上得之,安事《诗》、《书》!”陆贾反驳道:“马上得之,难道能马上治之吗?”接着向刘邦建议“文武并用,长久之术”,刘邦终于采纳。楚汉荥阳对峙时,项羽欲用被俘的刘邦之父刘太公做筹码,逼刘邦退兵。于是项羽把刘太公绑捆于兵营前,旁边支了一口大鼎,高声对刘邦喊道:“你要再不退兵,我就烹了你父亲!”谁知刘邦对项羽高喊:“我与你早已约为兄弟,我的父亲也是你的父亲。如果要烹你父亲,则幸分我一杯羹!”项羽听后,并没有杀刘太公。这也是刘邦的高明之处。他深知项羽虽然残暴,却爱沽名钓誉,又有妇人之仁。他抓住了项羽的性格弱点,使项羽无计可施。
再看看刘邦封韩信齐王时的表演。韩信攻下齐地后,借口齐人狡诈多变,而且齐南面又与楚国交界,不设立一个暂时代理的齐王不利于镇抚局面,要求刘邦暂封他为代理齐王。刘邦此时正被项羽围困在荥阳。他看到韩信的书信后,不禁勃然大怒,责骂韩信道:“我被困此地,日夜盼望你前来救援,你却按兵不动,还想自立为王!”这时侍立在侧的张良、陈平同时用脚暗踩刘邦,并凑近刘邦耳根说:“目前汉军处境不利,大王不可能禁止韩信称王。与其如此,还不如册立韩信为王,让他镇守齐国。否则,可能发生变乱。”刘邦顿时醒悟过来,立即改口骂道:“大丈夫平定诸侯,要做就应该做真王,何必做代理的假王呢?”并即派张良前往韩信军中,册立韩信为齐王,并征调他的军队攻打楚军。
当时形势恰如谋士蒯通分析,楚汉纷争,势均力敌,僵持不下。双方要凭自己的力量立即消灭对方,是不可能的。在这种形势下,韩信的向背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向楚则汉亡,向汉则楚亡;若保持中立,则可与楚汉三分天下,韩信偏偏未听从蒯通之言,采用了下策,导致了日后兔死狗烹的结局。当韩信被吕后采用萧何之策被囚于长乐宫时,他才想起了蒯通的话:“我悔不听蒯通之言!”然而悔之晚矣。这个能够统率千军万马,攻必克、战必胜的杰出军事将领,败就败在没有刘邦的奸诈多变上。刘邦听到吕后斩杀韩信后,又悲又喜,还打听韩信死之前有何遗言,这个心情很值得玩味。
即使取得政权后,刘邦奸诈善变的性格也丝毫未改。他打败项羽后,就采取兔死狗烹的政策,把昔日的有功之臣,特别是几个所封的异姓王韩信、彭越、英布等,能杀则杀,能攻则攻,必欲除之而后快。他在击败英布途经故乡时,写了一首著名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一方面他对昔日有功之臣的猛士们诛杀殆尽,另一方面又假惺惺地说什么“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充分暴露了他阴险狡诈的性格。
北宋的赵匡胤也是用阴谋手段取得政权的。这就是著名的陈桥驿兵变。周世宗去世后,赵匡胤身边已经聚集了一大批高级将领。显德七年(960),边境报称北汉勾结契丹联合进攻后周边境,后周宰相范质匆忙派赵匡胤帅禁军北上御敌。一个号称通晓天相的军校苗训对人说起“日下复有一日”的异象,在军中散布。在赵匡胤、赵光义、赵普等的一手策划下,当军队行进到陈桥驿的地方,将士们一起高呼:“愿立太尉为天子!”此刻已有人把黄色龙袍披到了赵匡胤身上。赵匡胤还假装不知军队起事之事,谦让表演一番才应允,登上了北宋开国皇帝的宝座。据说周世宗生前显德六年(959),在北征契丹的途中,忽然从地中得到一木牌,上书“点检做”。联系京师流传“点检做天子”的谣言,周世宗有些坐卧不安。有一次召赵匡胤喝酒时,醉醺醺地说:“你小子生得方面大耳,颇有帝王之相,说不定今后也是九五之尊呢!”周世宗一番话,把赵匡胤吓得屁滚尿流,急忙说:臣的一切都是陛下给的,陛下叫我死,我二话不说,我绝不敢有异心。一通话骗过了周世宗。为了防止政变,周世宗还把与谣言有关的后周太祖女婿张永德任的殿前都检点免职,代之以职位较低的赵匡胤。然而,周世宗尸骨未寒,赵匡胤就利用阴谋手段黄袍加身了。
对这种采用阴谋手段,恃强凌弱,欺负孤儿寡母的行为,历来为英雄们所不齿。后赵石勒就说过:“丈夫行事当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终不能如曹孟德、司马仲达父子,欺他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赵匡胤就是用欺负孤儿寡母的手法,夺取了天下。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1276年,宋朝派柳岳前往元军军营向伯颜求和,伯颜说:“你们宋朝过去从后周柴氏的孤儿寡妇中夺得天下,今又失于小儿之手。天意如此,何必多言!”驳得宋使者哑口无言。
 
诗云:
鱼兆狐鸣大楚兴,军前献父诈分羹。
事成悉数诛功狗,酒酣犹能唱大风。
满口流涎曹魏惑,一袍加体宋皇兴。
机关算尽徒为尔,李树杨花谢未穷。
选自出书网
 
 
                                   白痴也可当皇帝
 
 
 
皇帝和白痴,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皇帝在封建社会是九五之尊,统治万物,是国家富强和发展,人民福祉和幸福之所系。从其神圣的职位和履职要求来看,这是一个需要有超常智力和精力作支撑的职位,应是人群中精英的精英方可胜任。用封建社会的词来说,应属“上智”之类。而白痴应属下智,缺少正常人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恐怕生活自理尚且不能,焉能治理国家,当亿人之上的“人上人”呢?然而在封建社会,有时白痴与皇帝竟然画上了等号。
三国时的司马懿,世之枭雄,智勇双全,曾是蜀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的劲敌。之后司马懿父子们篡魏立晋,但司马懿超常的智力却没有遗传给晋国子孙,他的后代产生了不少白痴,晋国也成了有名的产生白痴皇帝的朝代。
晋武帝的儿子晋惠帝司马衷,就是一个智力低下的白痴。他当太子的时候,朝廷大臣们就觉得他智力低下,难以处理政事,其父晋武帝司马炎对他也有所怀疑。为了测试他的智力,司马炎曾经出题来考他。但司马衷妻子贾氏提前得到了试题,找人答好了题,然后让司马衷照抄下来,呈送晋武帝。武帝看了答题后非常高兴,打消了心头疑虑,终于立司马衷为太子。司马炎去世后,司马衷即位当了皇帝。
当上皇帝之后,他的白痴本质暴露无遗。有一日他去华林园游览,听到蛤蟆在叫,觉得很奇怪。就问身边的侍从们:蛤蟆为公叫,还是为私叫?侍从们觉得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有一个聪明一点的就回答他:“蛤蟆在官地则为公叫,在私地则为私叫”,把这个白痴皇帝给搪塞过去了。
又有一年遭饥荒,粮食歉收,老百姓吃不上饭,很多人被饿死,官员们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晋惠帝。晋惠帝听说后,显得十分惊奇,说:“老百姓无粮食吃,为何不吃肉糜呢?”肉糜就是用肉煮成的糊状的粥。当时,老百姓连粮食都吃不上哪还敢指望吃肉粥呢?这个白痴皇帝自幼“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当然不可能真正地了解民生疾苦。靠他来管理国家,体恤民情,救民于水火,无异于痴人说梦了。
由晋惠帝这个白痴皇帝来管理国家,治理国家,其结局可想而知。《资治通鉴》载,由于晋惠帝痴憨,“由是权在群下,政出多门。势位之家,更相荐托,有如互市。贾郭姿横,货赂公行”。自己执不了政,就靠群下来执,因而政出多门,谁都想揽权。那些有权有势者,互相荐托,互相利用;跑官卖官者,有如在集市贸易一样。那个强悍狠毒的贾南风,也就乘虚而入,横行霸道,行贿受贿,独揽朝政。
白痴皇帝司马衷在位17年,不过是朝廷的一个摆设而已。他登基之初,辅政的杨骏独揽大权,接着强悍毒辣的妻子贾南风把持朝政,之后又爆发了震惊全国的宫廷祸乱——“八王之乱”,先后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囧、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个诸侯王,为争权夺利而互相残杀,最终有7位被杀,伤亡的军民达30多万。在这场混乱中,白痴皇帝司马衷作为傀儡,流离失所,四处逃窜,饱受兵患,血溅衣衫,最后被司马越毒死,了结了自己窝囊的一生。
晋朝关内侯索靖,被人称为具有先见卓识的人。他知天下将乱,就指着洛阳宫门前的铜驼感叹说:“会见汝在荆棘中耳!”实际上,并非索靖有多聪明,而是他看到了白痴当皇帝的必然结局——国乱家亡,异族入侵。八王之乱后,西晋王朝已元气大伤,苟延残喘,气息奄奄,最后爆发了永嘉之乱,西晋王朝被刘氏彻底灭亡。
西晋灭亡后,东晋也产生了一个白痴皇帝——晋安帝司马德宗。《晋书》中载,司马德宗自少及长,口不能言,竟然连寒暑四季变化,也不能辨别。他的日常行为,都要靠别人来料理,是一个不知冷热,不辨寒暑,不能说话,不能自理的弱智。然而,就是这个弱智,竟然也当上了东晋王朝的皇帝。司马德宗的痴呆,不亚于他的先辈司马衷。据说,有一年冬天,外面下起了鹅毛大雪,司马德宗以为是棉絮飞舞,嚷嚷着光着脚往外跑,要把雪片拿到屋里铺炕。以这样的智力来管理国家,他的结局和晋惠帝差不了多少。
《魏书》中记载:“自德宗以来,内外乖贰。石头以外,皆专之于荆、江。自江以西,则受命于豫州。京口暨于江北皆兖州刺史刘牢之等所制。德宗政令所行,唯三吴而已”。皇帝愚痴,做不了主,造成的后果就是政令不通,各地自行其事。在外面号令不行,在京城大权则掌握在其叔父司马道子、司马元显父子手里。司马德宗6岁被封为太子,15岁登基,37岁去世,在位22年,最终被刘裕派人勒死。司马德宗死后,刘裕扶持其弟司马德文继位,是为晋恭帝。不久晋恭帝就被刘裕逼迫禅让,东晋灭亡。
历史上还有一些皇帝,智力虽然比白痴高些,但似乎又低于常人,即使有睿智谋臣扶持,也无济于事。比如刘备的那个儿子就属此列,民间故有“扶不起的阿斗”之说。刘禅作为三国枭雄蜀汉刘备的儿子,照理说遗传基因还是不错的。刘备病逝后,有天下大智者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全力扶持,却也不见多少成效。诸葛亮出兵北伐前撰写了前后出师表,对刘禅进行了谆谆告诫。建议其“开张圣听”、“不宜妄自菲薄”、向其推荐治国可用之才、联系后汉灭亡的历史教训,建议其“亲贤臣、远小人”等等,可谓事无巨细,苦口婆心,谆谆教诲,可见诸葛亮对其智力有多么不放心。诸葛亮死后,他宠信宦官,亲近小人,重用投降派,使蜀国很快就灭亡了。
唐代诗人李商隐在《筹笔驿》诗中写道:“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馀”。诸葛亮足智多谋,才比管仲、乐毅,还是不能挽救蜀汉刘禅,最终人们还是看到刘禅坐着驿车,千里迢迢,长途跋涉,从蜀汉前往洛阳受降。时无英主,使诸葛亮空负霸才,只能抱恨年年!
其实,刘备对自己这个宝贝儿子,还是心中有数的。在白帝城托孤时就对诸葛亮说过:“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然而,对于对蜀汉忠心耿耿、开济两朝的诸葛亮来说,绝不会背弃刘禅而自立。忠臣名节保住了,但蜀汉很快灭亡了,事难两全。
刘禅的愚蠢和痴憨在投降司马氏后表现得最为充分。公元263年,蜀汉灭亡,曹魏封刘禅为安乐公,食邑万户。有一日,司马昭设宴款待刘禅。司马昭故意在宴席上安排表演巴蜀歌舞。蜀国的降臣们都感到格外悲凉,只有刘禅谈笑风生,面容无改。事后司马昭对心腹贾充说:“一个人没有心肠,竟到如此地步。即令诸葛亮仍在辅佐,也无法不亡国啊!”
后来司马昭有一天又问刘禅:“你想念巴蜀吗?”刘禅回答:“这里很快乐,不想念巴蜀!”司马昭事后说:刘禅真是个老实人!之后蜀汉旧臣郄正对刘禅说,以后司马昭再问这件事时,你就说,先人墓地在巴蜀,思念巴蜀。后来司马昭又问刘禅,刘禅就按郄正的话说了一遍。司马昭暗自观察刘禅说话时的表情,欲哭而无泪,想痛苦又痛苦不起来。司马昭说:“你这话怎么跟郄正的话一样呢?”刘禅说:“你怎么知道呢?”周围的人都大笑起来。
也有的人为刘禅辩护说,这正是刘禅的聪明之处,大智若愚,韬晦之计,为远离杀身之祸的表演。我觉得这种理由难以令人信服。亡国前宠信小人,不思进取,招致亡国。此时却玩起了所谓智谋,原先干什么去了?
南朝后主陈叔宝,尽管多才多艺,精通音乐诗词,但投降隋朝后的表现,也如同弱智一般。《资治通鉴》载:“帝给赐陈叔宝甚厚,数得引见,班同三品。每预宴,恐致伤心,为不奏吴音。后监者奏言:叔宝云,‘既无秩位,每遇朝集,愿得一官号。’帝曰:‘叔宝全无心肝!’”监者又言:“‘叔宝常醉,罕有醒时。’帝曰‘饮酒几何?’对曰:‘与其子弟日饮一石。帝大惊,使节其酒。既而曰:‘任其性;不尔,何以过日!’”已经国亡家破了,陈叔宝还向隋朝皇帝请求官职。真是“全无心肝!”不是白痴又是什么呢?
 
诗云:
为己为公判最明,偏能园榭辨蛙声。
皆因愚庶缺聪慧,何不灾年食肉羹?
雪片纷纷当絮被,六花瓣瓣暖床厅。
昏庸君主昏庸智,王乱敌侵民不生。
选自出书流程

                                         大臣不坏帝不爱
 
 
 
“大臣不坏,皇帝不爱”,这话听起来有点别扭,似乎不合乎逻辑。但是,在封建社会里,政治斗争不断,宫廷斗争不断,政治舞台上往往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今日的大臣,明日说不定成了皇帝;今日的皇帝,明日说不定成了阶下囚。而大臣要成为皇帝,首先要取得民心。大臣的表现太好了,你的威信甚至超过皇帝,老百姓都拥护你,皇帝对你能不急吗?
封建社会的大臣与皇帝,在一般情况下,利益是一致的。作为封建社会的文臣武将,为建立封建王朝家天下立下了功绩。作为好的大臣,在皇帝看来,就应听皇帝话,跟皇帝走。也就是说,你可以当个好大臣,你可以发红,但要有个度,不能好得过了头,不能红得发了紫,导致威信、名望甚至超过了皇帝。如果这样,你置皇帝于何地?你就离死不远了。
封建社会的皇帝,最怕大臣雄心勃勃,总想建功立业,特别是皇帝地位未稳以及遇到疑神疑鬼的皇帝就更是如此了。《资治通鉴》载:“汉十二年秋,鲸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相国为上在军,乃拊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军,如陈豨时。客有说相国曰:‘君灭族不久矣,夫君位为相国,功第一,可复加哉?然君初入关中,得百姓心,十余年矣,皆附君,常复孶得民和。上所谓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资贷以自污?上心乃安’。于是相国从其计,上乃大悦。”
按理说,萧何追随刘邦自沛县起兵以来,一直兢兢业业,忠心耿耿,恪尽职守,为前线打战的刘邦在后方安抚百姓,筹措粮草,保证了前线战事的顺利进行。推翻项羽后,以功封相国。应更加感恩戴德,做好工作报答刘邦知遇之恩。所以,刘邦带兵平定鲸布时,他仍然一如既往,“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军”。这在普通人看来,再正常不过了。但刘邦却不这么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你萧相国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富贵至极,离帝位只有一步之遥了。你这样一如既往,安抚百姓,“得百姓心”,“孶得民和”,意欲何为?也就是客人所说的“夫君位为相国,功第一,可复加哉?”功名再加不就位及皇帝了吗?好在萧相国对刘邦的性格十分清楚,赶紧接受客人的意见,“多买田地,贱资贷以自污”,干一些皇帝能够容忍的坏事,自己糟蹋自己,结果是“上乃大悦”,也保全了自己。即使像萧何这样功高盖世,聪明睿智者,日后还是被刘邦投入监狱,受尽侮辱,只是保全了一条老命。在封建社会里,“伴君如伴虎”,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皇帝这只虎吞噬掉,而虎要吃人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
一般来说,封建帝王只可共患难,而不能同安乐。一旦封建王朝建立起来,他们就会采取翻脸不认人的做法,想办法置你于死地而后快。
一是采取“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做法,大肆杀戮功臣。汉代的刘邦和明代的朱元璋就是典型代表。刘邦取得天下不久,先后把燕王臧荼、楚王韩信、韩王韩信、燕王卢绾、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找各种理由杀死,赵王张耳被废王贬为侯。短短几年,除了地偏势薄的长沙王吴芮之外,几位异姓王全都被收拾掉了。有的杀死后还不解气,还把人剁成肉酱,分送各诸侯大臣食用,如对彭越等。
张良、萧何、陈平、灌婴、曹参、樊哙等功臣,他们之所以能够善始善终,未成刘邦、吕后的刀下之鬼,或因自己的聪明睿智而巧妙避祸,或对统治者构不成什么太大的威胁。如“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帮刘邦取得政权以后,“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游”,寻仙学道,云游四海,如同越国时的范蠡,泛舟五湖烟月,成功避祸;萧何则如上所述,见风转舵,委曲求全;陈平则作风淫荡,放荡不羁。史载陈平当了右丞相后,不理朝廷大事,终日饮美酒,戏女人。有人在吕后面前说他的坏话,陈平听到后更加放纵,吕后私下则暗暗高兴;曹参也是装疯卖傻,饮酒作乐,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所谓“萧规曹随”;至于被人称为“陆贾无武,绛灌无文”的灌婴、樊哙,他们对刘邦、吕后构不成什么太大的威胁,统治者也觉得没必要收拾他们。
另一个滥杀功臣的是臭名昭著的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借口丞相胡惟庸结党营私,专横跋扈,对自己形成威胁,于1379年处置了胡惟庸,前后十年间杀了3万多人。即使对赋闲在家的左丞相李善长也不放过,一家老小70余口全遭杀害。之后凉国公蓝玉因居功自傲,侵占民田,引起朱元璋不满,借此诛杀蓝玉。之后四面构陷,八方株连,前后杀死1.5万余人。到朱元璋死时,所封的9个公爵、54个侯爵,差不多全都被消灭了。那些功臣宿将,差不多诛杀一空。
朱元璋滥杀功臣,连太子朱标也看不过去。他曾劝谏朱元璋说:“陛下杀人太滥,恐伤和气”。朱元璋听后当时没有说话。第二天他把一根棘杖丢在地上,让朱标去捡。朱标害怕扎手,面带难色。这时朱元璋说:“你怕刺扎手不敢拿,我给你把刺去掉,然后交给你,有何不可!”此时的朱元璋采取过河拆桥的办法,已经把这些昔日同自己浴血奋战的功臣宿将,都当成了眼中钉、肉中刺,必欲去之而后快。然而他这样做也是枉费心机。本人曾写一首小诗,题目为《感朱元璋滥杀功臣事》:“雪压冰封雾气毒,胡兰谢后百花枯。唯余天地一株在,火并宫廷可见否?”朱元璋借胡惟庸、蓝玉案,清除异姓功臣宿将,就以为可使朱家王朝统治永久。不料他尸骨未寒,他的儿子燕王朱棣就起兵南下,火烧王宫,烧死侄儿朱允炆帝,导致宫廷互相残杀,血流成河。
二是夺掉你的实权,让你干不成什么事,也对皇帝构不成什么威胁。这就是宋太祖赵匡胤使用的“杯酒释兵权”的伎俩。宋太祖赵匡胤不愧为玩弄政治权术的高手,他用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兵不血刃地夺取了后周柴氏的政权。他又用“杯酒释兵权”的谋略,毫不费力地夺去了功臣良将的权力。他的政治智谋与权术,可谓“四两拨千斤”,举重若轻,得心应手。
宋太祖赵匡胤取得政权后,害怕重蹈后周覆辙,首先收回那些名位与自己相近的高级将领的兵权。他免除了慕容延钊的殿前都检点,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韩令坤的军职,令两人出任节度使,接着又对开国元勋下手。在一个秋天的傍晚。宋太祖赵匡胤布置了丰盛的酒席,召集开国功臣石守信、高怀德、张令铎、王审琦、赵彦徽等高级将领宴饮。酒过三巡,宋太祖令左右退下,满脸愁容地对大家说:“我没有你们,就不会有今天。可是,这个皇帝很难当啊!远不如当节度使快活。我长年累月睡不上个安稳觉啊!”大家都感到很奇怪,问赵匡胤:“这是怎么回事啊?”赵匡胤回答说:“这不难明白,皇帝这个宝座,谁不想坐坐呢?”大家听了,连忙下座磕头,说:“陛下何出此言!如今大局已定,谁还敢有二心呢?”赵匡胤接着说:“你们的忠心我不怀疑,但人生在世,谁不想贪图富贵。一旦哪天有人把黄袍加在你身上,就由不得你了!”众将都吓得满头大汗,连连说道:“请陛下指一条明路!”赵匡胤顺势开导道:“人生短暂,犹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还不如多攒些钱财多置些房产给子孙来得实惠。自己过着儿孙绕膝、歌舞宴饮的日子颐养天年。免去了君臣猜疑,上下相安,岂不是好?”见皇帝把话说得这么清楚、这么直截了当,大家都心中有数了。第二天,大家纷纷上疏称病,请求解除兵权。赵匡胤顺势下坡,解除了他们的兵权。
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比起刘邦、朱元璋的“狐尽狗烹”、“卸磨杀驴”的办法来,还是文明得多、高明得多。
三是皇帝恨不得唆使你干些坏事。唐德宗时陆贽为宰相。此人为官清廉,不收受来京办事官员的礼物,唐德宗就开导他说:“为人不必太清廉,对人家的礼物一律拒绝是不通人情世故的表现。收一些像马鞭、鞋帽之类的小礼物,也无关紧要”。而唐德宗本人就是聚敛钱财的高手。可见,皇帝干坏事,你不干也不行。他逼着你跟他保持一致才甘心。
既然“大臣不坏,皇帝不爱”,那么,对大臣来说,如果自己识相,那就尽量放纵自己,省得让皇帝担心你功绩大了,威信高了,收买了民心,夺去他的宝座。史载秦朝大将王翦出征之日,秦王在霸上设宴送行,王翦竟然向秦王请求,要咸阳附近上等的田地以及几所精美的房舍。王翦对秦王说:“臣已年迈,再多的荣华富贵,也享受不了几年。请赐田宅,也可以为儿孙留下一份产业。”秦王爽快地答应了。皇帝害怕的是你夺他的命根子——权力,至于给你点田宅就不算什么了,反而能收到玩物丧志、不思进取的效果,皇帝也可睡个安稳觉。
北宋宰相赵普,十分贪恋钱财。有一天晚上,赵匡胤突然来到他家里,看见其房檐下摆着十来个大瓶子,便问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赵普十分恐慌,就撒谎说:“是吴越王钱俶送来的海产品”。赵匡胤顺势说:“那味道一定很新鲜吧,让我尝尝。”于是令人把瓶打开,里面全是金灿灿的瓜子金。赵普尴尬至极,连忙申辩说:“他们的来信我还没打开。如果知道是这个东西,一定会奏明圣上”!赵匡胤说:“收下吧,没关系。他们以为国家大事由你们这些书生来决定的呢!”说罢带人扬长而去。赵匡胤根本不在乎赵普收多少金子,在乎的是怕你收买了民心。
既然皇帝怕你威望、名声超过了他,那你就要想办法把自己所做的一切成绩,归功于皇帝,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田单相齐的故事就很有意思。《资治通鉴》载:“田单相齐,有老人涉淄而寒,出水不能行。田单解其裘而衣之。襄王恶之,曰:‘田单之施于人,已取我国乎!不早图,恐后之变也。’左右顾无人,岩下有贯珠者,襄王呼而问之曰:‘汝闻吾言乎?’对曰:‘闻之。’王曰:‘汝以为何如?’对曰:‘王不如因以为己善。王嘉单之善,下令曰:寡人忧民之饥也,单收而食之。寡人忧民之寒也,单解裘而衣之。寡人忧劳百姓,而单也忧,称寡人之意。单有是善而王嘉之,单之善也王之善也!’王曰:‘善’。乃赐单牛酒。后数日,贯珠者乃复见王曰:‘王朝日宜找田单而揖之于庭,口劳之。乃布令求百姓之饥寒者,收谷之。’乃使人听于闾里,闻大夫之相与语者曰:‘田单之爱人,嗟,乃王之教也!’”这个贯珠者真可谓是一个会办事的人啊!经过他七弄八弄,这件事收到了点铁成金的效果。本是田单办的一件好事,最后却把功劳、声望都巧妙地归功于皇帝头上。皇帝从原来的很反感田单办这件事,发展到后来借这件事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好效果,肯定是美滋滋地合不拢嘴。而战国那位大名鼎鼎的田单,在揣摩皇帝意图,拍皇帝马屁方面,与贯珠者相比,也甘拜下风吧!
 
 
诗云:
天下声威聚帝君,应惧功名祸及身。
范蠡识趣江湖阔,韩信贪功未央崩。
登顶应知高处寒,功成须要良弓焚。
王朝试看成功日,无数冤魂叩帝阍。
选自出书
 
关于我们 | 出版流程 | 基本价格 | 新书展示 | 精品图书 | 版权转让 | 咨询回复 | 联系我们 |
宁ICP备20000515号-1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77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号:新出银字第061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641100227744848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