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老人出书 家族出书 单位出书 教师出书
学生出书 自费出书 博客出书 其他出书
 
 

手机:13037972986

电话:0951-7895312 7895346

腾讯QQ在线客服

地址:银川市金凤区新昌西路132号银川当代文学艺术中心图书编著中心园

网址:http://www.csw66.com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原创天地 > >> 信息详情

《家国人才的雄起密码》第三章 文化人才有集群出现的特点 (王静)

发布日期:2022-01-18 11:49:29 


文人集群出现是世界性现象
 
文人和艺术家以集群的状态出现是一种世界性现象。
公元前,也就是中国出现诸子百家的那段时间里,古希腊在不长的时段里就出现了一大批的文化哲人,例如:
柏拉图(约公元前 427~ 前 347 年):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苏格拉底(公元前 469~前 399 年):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 教育家。
亚里士多德:哲学家,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称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是柏拉图的学生, 亚历山大的老师。
伊索:公元前 6 世纪的希腊寓言家。
毕达哥拉斯(约前 580~ 前 500 年):哲学家、数学家和音乐理论家。
埃斯库罗斯:公元前525 年出生于希腊阿提卡的埃琉西斯。他是古希腊悲剧诗人,与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一起被称为是古希腊最伟大的悲剧作家。
赫拉克利特(约公元前 530~前 470 年):是一位富传奇色彩的哲学家,是爱菲斯学派的代表人物。
欧里庇得斯(公元前 485~前 406 年):与埃斯库罗斯和索福克勒斯并称为希腊三大悲剧大师。
索福克勒斯(约前 496~前 406 年):雅典人,雅典三大悲剧作家之一。
伊壁鸠鲁(公元前 341~前 270 年):哲学家、无神论者,伊壁鸠鲁学派的创始人。
……
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文化名人也是集群出现的: 作家方面有:
但丁·阿利格斯(1265~1321 年):他的代表性著作《神曲》。彼特拉克(1304~1374 年):擅长十四行体的抒情诗,1341
年,他获得桂冠诗人的荣誉。
薄伽丘(1313~1375 年):著名作品是短篇故事集《十日谈》。列奥那多· 布鲁尼(1369~1444 年)和罗伦佐· 瓦拉(约
1406~1457 年):布鲁尼是新兴的人文主义教育体系的创始人, 同时也是佛罗伦萨政治史的作者。瓦拉是哲学家兼语言学家,他曾就许多教会捏造的文献辨伪。
这段时间艺术家也层出不穷,乔托(1266~1337 年):在他的壁画里创造富有现实感的男女形象,一变中古绘画的简单和呆板;乔托的继承者玛萨乔(约 1368~1466 年),发现远近透视的规律,是绘画走向现实主义的重要步骤;雕刻家吉伯尔提(1378
~1455 年)和多那台罗(1386~1466 年):他们的作品对人体作了忠实的描绘;建筑家布鲁涅列斯奇(1377~1446 年):利用精确的计算,解决了佛罗伦萨教堂建筑无柱圆屋顶的结构问题。
在文艺复兴的后期,意大利出现了更多的人才。其中最杰出而具有多方面才能的是佛罗伦萨的列奥那多·达·芬奇(1452
~1519 年):代表作有《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
与达·芬奇同时代的米开郎基罗(1475~1564 年):是著名雕刻家、画家、建筑家和诗人。他虽以宗教故事为题材,但作品中所表现的,则是市民阶级的人本精神。他的雕刻代表作有大卫像和摩西像,绘画杰作是分别画在罗马西斯丁教堂天花板上和墙壁上的《创世纪》和《末日裁判》。
拉斐尔(1483~1520 年):他费时十年之久,为教皇的梵蒂冈宫殿画壁画,总名为《教权的建立和巩固》。他成功地把许多人物安置在广大的空间里,布局宏伟。他的《圣母升天》洋溢着一个凡俗妇女的欢乐情景。
从十六到十九世纪,法国也集群出现了一批著名的作家: 弗朗索瓦·拉伯雷(1491~1553 年):代表作为《巨人传》《拉
伯雷全集》。
莫里哀(1622~1673 年):喜剧作家、演员、戏剧家。法国芭蕾舞戏剧创始人。代表作《伪君子》《吝啬鬼》。
比埃尔·高乃依(1606~1684 年):作家,代表作《熙德》《贺拉斯》。
让·拉辛(1639~1699 年):剧作家,与高乃依和莫里哀合称十七世纪最伟大的三位法国剧作家。代表作《昂朵马格》《费德尔》《阿达莉》。
让·德·拉封丹(1621~1695 年):诗人,以《拉封丹寓言》留名后世。
伏尔泰(1694~1778 年):启蒙時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启蒙运动公认的领袖和导师。被称为“法兰西思想之父”。
狄德罗(1713~1784 年):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和作家。他的最大成就是主編《百科全书》。
让~雅克·卢梭(1712~1778 年):是瑞士裔法国思想家、作家、政治理论家。
巴尔扎克(1799~1850 年):19 世纪著名作家,法国现实主义文学成就最高者之一。《人间喜剧》(Lā Comédie Humaine)其中包括《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
梅里美(1803~1870 年):现实主义作家,中短篇小说大师, 剧作家,历史学家。代表作《卡门》。
维克多·雨果(1802~1885 年):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 作品有《巴黎圣母院》《笑面人》《悲惨世界》《九三年》。
大仲马(1802~1870 年):19 世纪浪漫主义作家,代表作有《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
小仲马(1824~1895 年):创作家、小说家。代表作是小说《茶花女》。
凡尔纳(1828~1905,):小说家、博物学家,现代科幻小说的重要开创者之一。代表作有《海底两万里》《八十日环遊世界》
《地心游记》。
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 年):小说家。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柏林之围》等作品都已成为世界文学的珍品。
福楼拜(1821~1880 年):现实主义作家。《包法利夫人》被视为是“新艺术的法典”,一部“最完美的小说”。
莫泊桑(1850~1893 年):代表作有《羊脂球》《项链》。
埃米尔·左拉(1840~1902 年):19 世纪法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人才的专长是被环境与氛围塑造的
 
我们试想,当一个有着聪明才智的人,来到了一个地域, 这个地域全都是种地的农民,再无其他的副业,那么,他要生存下去,就只得种地。如果他流浪到达一片草原,这里只有牧民, 那他只有放牧,只不过他以后或许比其他人更擅长这一行当罢了。再或者,这个人来到的是音乐之都,来到的是绘画之乡,那么,他入乡随俗,说不定也成了一名音乐家或画家。因此,当一个地域出现了一堆相同的人才,其他的人再钻进这个地域之后, 也就近黑者墨,近朱者赤,等他钻出头来之后,他就是这个集群中的标准一员了。
因此,某些个天才的专长是环境塑造的,是这个集群中的氛围与特色塑造的。
中国历史上的文学现象,就是如此。
汉代就是汉赋,唐朝就是唐诗,宋代就是宋词,元朝就是元曲,当然,在这个时期里,也还有其他的艺术,例如在汉朝,还有乐府诗,还有原始性的小说和说唱,但都盖不过汉赋。
一旦汉赋与唐诗出现了集群现象,并且得到了朝廷、皇帝的推崇、推广,就会有一个发展、提升、繁荣的过程,会完成它的一个“全生长期”,而其他的文学样式,只就得靠边站了。尤其是当文人们靠着这种文学样式能够升官,能够扬名,能够发财之后, 环境形成了一个烘托之势。有出息的人才就会蜂蝶逐香,愈聚愈多,愈捧愈“牛”,势必形成一个历史性的大高潮。
让我们先拿唐朝来说事。
清代康熙年间所编的《全唐诗》凡 900 卷,目录 12 卷,共
计收诗 48900 余首,作者 2200 余人,可见唐诗在唐朝足以一统天下。
唐贞元三年,十六岁的白居易从江南来到京都长安,带着自己的诗稿去拜会名士顾况。
顾况担任掌管编纂国史和起草朝廷重要文件的著作郎,无论在朝在野都极负盛名,求见的人极多。他既是大诗人,又是宰相李泌的挚友,十分高傲,一般士子求访不易,更难得到他的赞赏。他能见白居易,算是对白居易高看了一眼。顾况看到诗稿上“白居易”的名字,熟视这个少年道:“米价方贵,居亦弗易。”这意思是说,你叫“居易”,但你不知道长安生活费用这么高,你要定居下来也不是桩易事吧。
但是等他读到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句子“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句,不由大为赞赏, 随即改口“:青年才俊如此,长安居亦易矣!”五代时王定宝记云: “白乐天初举,名未振,以歌诗谒顾况。况谑之曰‘:长安百物贵,居大不易。’及读至《赋得古草原送别》诗曰:‘野火烧不尽,春
风吹又生。’况叹之曰‘:有句如此,居天下有甚难!老夫前言戏之尔。’”
这是许多人都知道的故事,但我们可以再问出其他的一些问题来。
既然长安米价如此之贵,一般人是住不起的,那么,为什么白居易还要像飞蛾扑火一样,非要跑到长安去讨生活呢?
当然,回答也是容易的,长安是首都,文化政治的中心,有皇帝在,大官多,人脉广,求官易;名人人才扎堆,可以相互学习;容易得到前辈名人的关注、提携,扬名易……
而白居易不正是这样一下子出了名的吗?顾况的评价不胫而走,他从此名声大振。
这“离离原上草”是白居易的第一首诗,凭这第一首小诗就出了名的,白居易是千年难得的第一个例子。
这个例子,我们或可叫做“特定区域文化现象”,在某一块土地上,或者说在某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像古代的雅典、意大利佛罗伦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以及中国唐朝长安,北宋朝开封,南宋朝临安、元朝大都、明清朝的北京等。
开始是有了几个名人扎堆,像“竹林七贤”那样的扎堆现象, 然后听到了消息的其他后起才俊像“粉丝”那样追逐而去,这就像李白、杜甫、白居易跑到长安去谋“发展”,于是人才愈聚愈多, 构成了一个大团队,造成了某一方面人才大量扎堆的菌落现象。
无论是李白还是杜甫,抑或是白居易,无非都是这样一个过程,奔向一个政治、经济或文化中心去谋求发展,从“边缘人”做起,以求获得这个集群中人的认同,成为其中不被人轻视的一员。然后再迈出第二步,攀向最高枝,或成为某一个派别的领袖。自然,在迈向最高层的过程中,需要动力,需要火箭的第二级第三级推动力,被人鼓励、吹捧、推荐、评奖,是一种动力,而被贬与被排挤,则是另一种动力,而在某种情况下,这另一种动力对于他能量的激发会显得更加重要。个人自费出版#个人自费出版网#个人自费出版流程#个人自费出版费用
 
 
被贬与受辱会带来巨大的反弹
 
像白居易到长安去谋发展,整个长安的政治、经济、人文是他所处的大环境,而所进入的文人(诗人)团队里去,那么这个文人的环境就是内部环境。顾况所说的现在长安物价很贵、米价涨,生活大不易,讲的就是外部环境,而文人集团内部的情况则是一个生存的小环境。
让我们再为白居易设想一下吧!难道就凭他一首“离离原上草”就能永远立于光辉的高地吗?不是,他的诗歌最辉煌的时期,是他任盩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到贬为江州司马的时候。白居易的感伤诗最出色的是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和《琵琶
行》。前者为早年(元和元年)所作;后者便是外迁这一阶段的作品。这两首诗均达到很高的思想艺术水平。正是这千古流传的两首诗,成就了他的诗名。
有人说出了白居易写作《长恨歌》的历史背景,当时诗人正在盩厔县任县尉。此诗作于元和元年(806 年),诗人为失去与湘灵相会之可能而痛苦,这也就是说,在《长恨歌》里,融入了他自己失恋而带来的感受。
白居易 11 岁时,因避家乡战乱,随母将家迁至父亲白季庚任官所在地——徐州符离(今安徽省宿县境内)。之后在那里与一个比他小 4 岁的邻居女子相识,她的名字叫湘灵,长得活泼可爱,还懂点音律,于是两人就成了朝夕不离、青梅竹马的玩伴。到白居易 19 岁、湘灵 15 岁时,情窦初开,两人便开始了初恋。
白居易有一首诗名为《邻女》,追叙了 15 岁的湘灵,并赞美湘灵的美丽和她悦耳的嗓音。贞元十四年(798 年),白居易 27 岁的时候,为了家庭生活和自己的前程,他不得不离开符离去江南叔父处。一路上他写了三首怀念湘灵的诗。分别是《寄湘灵》《寒闺夜》和《长相思》。
白居易的《长相思》是这样写的: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这个倚楼女子,他想象的就是湘灵。
由诗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白居易与湘灵经过 17 年的相处和
8 年的相恋,感情已经很深。离别后不但苦苦思念,而且已考虑
过结婚问题。白居易 29 岁考上进士,回符离住了近 10 个月,恳切向母亲要求与湘灵结婚,但被封建观念极重的母亲拒绝了。
白居易怀着极其痛苦的心情离开了家,贞元二十年(804 年)秋, 白居易在长安作了校书郎,需将家迁至长安,他回家再次苦求母亲允许他和湘灵结婚,但门户大于一切的母亲,不但再次拒绝了他的要求,且在全家迁离时,不让他们见面。白居易以不与他人结婚惩罚母亲的错误,并三次写了怀念湘灵的诗:《冬至夜怀湘灵》《感秋寄远》和《寄远》。白居易 37 岁时才在母亲以死相逼下,经人介绍与同僚杨汝士的从妹结了婚,但直到元和七年还写诗思念湘灵。例如《夜雨》《感镜》等。后来白居易蒙冤被贬江州途中,和杨夫人一起遇见了正在漂泊的湘灵父女,白居易与湘灵抱头痛哭了一场,并写下了题为《逢旧》的诗。这时白居易已经 44 岁,湘灵也 40 岁了,但始终未婚。这首诗里白居易再次用

 
了恨字,此恨与《长恨歌》的恨是相通的,白居易的这段悲剧爱情为他移恨入《长恨歌》打下了基础。他凭一张“旧船票”登上新的“客船”。
我们都知道,陆游的母亲让他休了他最爱的表妹唐婉,使他写出了千古绝唱《钗头凤·红酥手》: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而白居易的母亲不让儿子娶湘灵,因此儿子也写出了不朽名作《长恨歌》。
谁之恨,谁之错?母亲的错就是陆游的错,唐皇的恨就是白居易的恨,恨亲人而不能直接说出,郁积于心,依托于他人他事, 纱帐后带着隐晦,这才更显得沉郁而凝重。反过来说,如果没有母亲的阻止、反对,诗人写不出“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样的绝句来,因此,绝情母亲阻扼正是他们创作的成功之母。
元和十年(815 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这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白居易被贬的表面原因是他越职奏事,率先上书请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了当朝权贵,实际上真正的根源在于他平日所作的讽喻诗招致当权者的嫉恨,故借此机会打击报复。对此,白居易自言:“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而他被贬至江州,不仅被挤出了文人集群之外,还被挤出了
长安这个政治集团之外,他被统治集团关闭了进出的大门,所以他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自己是正确的,统治者的决定是错误的。统治者为他关上了一扇门,他要为自己开一扇窗。这就是动力。最终,他成功了。
自元和十一年(816 年),至大和二年(828 年),一共是 12 年的时间。白居易到江州后的第二年,写下《琵琶行》。诗中通过一个擅奏琵琶的长安名妓沦落江湖的不幸身世,寄托了自己政治上失意的苦闷。在《琵琶行》中,就有着他内心的呼喊。我们设想,如果他的仕途与生活一直顺遂,他绝对写不出“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本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样的警句来。
把白居易看成一个“青年符号”,像白居易这样的小青年, 来闯首都长安,他一开始就是这个城市的“边缘人”,后来中举、还当上了官,完全融入了这个城市,成为适应性的一员。但这一  “贬”,又将他贬成了“边缘人”,谁都不知道被贬的自己能否再次回到这个城市里去,再次获得先前取得的地位。所以这后一贬, 落差是相当大的,这就造成了他思想与情绪的巨大跌宕。而这 种第二次的被边缘化,再加上他婚姻的受挫,正是这个人才迈向  最高峰的第二次推动力。
有专家说,历史上受污辱最深重的天才人物,当数南唐的李后主了。他的国家灭亡,自己还当了俘虏。更可悲的是他的最爱,那个美人小周后被俘之后,不时被强召入宫。赵光义还在“行幸”小周后时命一干画师现场观摩作画,实际上就是把强奸的画面保存下来(后来确有《熙陵幸小周后图》存世)。
而且,宋帝还把一顶“耻辱帽”戴在他的头上,封他为“违命侯”。
亡国之君,阶下之囚,更是一个老婆被别人任意奸辱的戴绿帽子的男人,这种屈辱,是任何一个男子都承受不了的,更何况是一个皇帝。所以他的跌落,何止是从天上跌落到人间,简直是进了地狱。让我们读几首李煜后期的词:
 之一: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之二: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之三: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之四: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被俘后的词,与前期截然是两种风格,字句都明白如话,没有雕琢,但感情浓聚于其中,那是化不开的一团千古愁怨。就是这“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俗话一句, 却成了流传千古的名唱。
李煜祖父李昇、父亲李璟三代都好文词,李璟常与宠臣韩熙载、冯延巳等饮宴赋诗。他的词,感情真挚,风格清新,语言不事雕琢,“小楼吹彻玉笙寒”是流芳千古的名句。其诗词被收录《南唐二主词》中。李煜始,就有个南唐词派存在,其主要人物就是李煜和他的文臣们。
因此,我们说,完成他词后半生提升的不是其他,正是他身背的无限屈辱。
其实,对于我们每一个人而言,有两样东西都是会让我们获得动力的,一是情与爱,二是怨与恨,而在许多的时候,怨与恨给人的动力比情爱所给的还要大。
许多人一定知道成语“江郎才尽”的出处。《南史·江淹传》中有载:南北朝时,有一位名叫江淹的人。年轻的时候很有才气, 可是当他年老的时候,拿着笔,思考了半天,再也写不出任何东西。因此,当时人们谣传说:有一天,江淹在凉亭里睡觉,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一个叫郭璞的人对他说“:我有一支笔放在你那里已经很多年了,现在应该是还给我的时候了。”江淹摸了摸怀里, 果然掏出一支五色笔来,于是他就把笔还给郭璞。从此以后,江淹就再也写不出美妙的文章了。
江淹(444~505 年),字文通,南朝政治家、文学家,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他少时孤贫好学,六岁能诗,文章华著。但是中年以后,官运亨通,一帆风顺,官运的高峰却造成了他创作上的低潮,富贵安逸的环境,使他才思枯竭。
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很好地拿今天的航天技术打个比喻,要想把飞船发射到太空中去,需要极大的动力,必须要像有三级火箭那样的持续加力过程。无论是司马迁讲到的那些前代人物, 或是他自己,还是历史上的名诗人词人们,都是因为有了第二次、第三次的推动,才能升登最高峰的,没有了这种后续的推力, 就会像江郎一样,平淡终生。
伟大的天才需要多级的火箭推力,一级不够,二级勉强,有三级最好,这使他能够弹射得更高。如果升腾时没有了后继的动力,这个人也就会回跌到地上。
 
 
剧烈的内斗会增加人才的动力
 
宋代虽然对文人比较宽容,但绝不意味着没有内斗外争。而有时,这种争斗还异常剧烈。
庆历三年(1043 年),宋仁宗任用范仲淹、富弼、韩琦等名臣为相,决定对吏治进行整顿。范仲淹上《答手诏条陈十事》,旗帜鲜明地提出整顿冗官,任用贤能,而裁减冗官,精简机构是改革的核心内容,但改革将要触动的不是少数人的利益,而是整个士族官僚层,其阻力之大,可想而知。
最后这场改革失败了,改革失败的直接原因是以夏竦为首的反对派攻击范仲淹、韩琦为朋党。皇帝很忌讳大臣结为朋党, 宋仁宗也不例外。
1069 年,宋神宗排除朝中大臣的反对和阻挠,果断地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副宰相),筹备变法事宜。
然而,事不遂人愿,越改麻烦越多。从熙宁六年秋开始,天下大旱,10 个月滴雨未下,麦苗焦枯,神宗整天眉头紧锁。农历四月这天上朝回来,忽然内侍来报,一个叫郑侠的小官,绘了一幅《流民图》以驿站马传密件进呈皇帝,还附了一道奏疏,大意是说他负责看守安上门,每天在城门上看到为变法所苦的贫民扶携塞道,质妻鬻子,斩桑拆屋。于是将这些图景绘下来请皇帝圣览。
郑侠还请神宗观其图,罢废害民之法,“延万姓垂死之命。十日不雨,乞斩臣宣德门外,以正欺君之罪。”
《续资治通鉴》记载:神宗接下了这份郑侠不惜以死罪的方式而密呈上来的《流民图》,袖以入内,反复观看,面色凝重。四月初六,皇帝在度过一个不眠之夜后,下诏暂停青苗、免役、方田、保甲等八项新法。最终这场改革也失败了。
在这两次改革两次失败的动荡中,文人们也是像换马灯一样不停地变换着命运。
王安石变法失败,司马光重新走上政坛,尽废新法,改革事业遭受重创。年幼的哲宗皇帝赵煦登基,他的祖母高太后垂帘听政,坚决支持司马光。苏轼从开始反对王安石变法,到他亲眼目睹了世事变迁,发现王安石变法的合理性,转而支持变法,受到司马光的打击。司马光逝去后,苏轼因不愿附和当时急功近利的章惇之流,又受到他们的无情打击。
苏轼开始支持保守派,后来又赞成改革派,他的观点反复了数次,命运也就改变了数次。到了最后,一个小小的谢恩表,竟然激出了一个“乌台大案”。
文本框: 第三章	文化人才有集群出现的特点元丰二年(1079 年)三月,苏东坡由徐州调任浙江太湖滨的湖州。他作《湖州谢上表》,只是例行公事,说几句感谢皇恩浩荡的话就行了。偏偏他有一肚子不合时宜,非要别出新奇,在奏文后面夹了几句牢骚话:
“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正是这几句话,监察御史里行何正臣摘引“新进”“生事”等语上奏,说苏轼“愚弄朝廷,妄自尊大”。
但单凭《湖州谢上表》里一两句话是不行的。偏偏凑巧,当时出版的《元丰续添苏子瞻学士钱塘集》,给御史台的新人提供了收集材料的机会。监察御史里行舒亶(念 dǎn)经过四个月潜心钻研,找了几首苏轼的诗,上奏弹劾说:
“至于包藏祸心,怨望其上,讪渎谩骂,而无复人臣之节者, 未有如轼也。盖陛下发钱以本业贫民,则曰‘赢得儿童语音好, 一年强半在城中’;陛下明法以课试郡吏,则曰‘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陛下兴水利,则曰‘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盐碱地)变桑田’;陛下谨盐禁,则曰‘岂是闻韶解忘味,尔来三月食无盐’;其他触物即事,应口所言,无一不以讥谤为主。”
这下子不得了,等于是说苏轼这小子不知好歹,他一直在漫骂皇上您那。于是苏轼倒了大霉,被抓进乌台,关了 4 个月。还差点掉了脑袋。但是从另外一面来说,的确也成就了一个宋词的高峰者苏东坡。如果没有这一系列的倾轧、内斗、受难,苏东坡成为不了千古伟大的词人。
有人计算过,北宋朝的苏轼一生被贬过 8 次,他先后分别贬往杭州、密州、徐州、黄州、惠州、英州、儋州、湖州。
“乌台诗案”后,他得了一介小官。就立马奔到黄州,住进一所破庙,担任了一个“民团副司令。”而正是这次的死里逃生和被贬,才有了最伟大的著作《赤壁怀古》和《赤壁赋》的诞生,意味着苏轼本人走向了一个新的天地,宋代文学也走进了一段新的里程。
明人曹臣所编《舌华录》中,记载着这样一个小故事,一天, 苏轼饭后散步,拍着肚皮,问左右侍婢“:你们说说看,此中所装何物?”一婢女应声道“:都是文章。”苏轼不以为然。另一婢女答道:“满腹智慧。”苏轼也揺了揺头。
爱妾朝云回答说:“学士一肚皮不合时宜。”苏轼捧腹大笑。风景秀美的惠州西湖畔的六如亭,是一代文豪苏轼为侍妾
王朝云所建。上有楹联曰:“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独谈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朝云说他“不合时宜”,只是一种外交式的圆通语言,其实就是一肚子的牢骚,一肚皮的怨气与不满。

 
在广袤的非洲大草原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早晨, 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一只羚羊从睡梦中猛然惊醒。它的另一只同伴对它大喊:“赶快跑,如果慢了,就会被狮子吃掉 !”
于是,羚羊起身就跑,向着太阳升起来的方向飞奔而去。 就在羚羊醒来的同时,一只狮子也惊醒了。它看到有几只
羚羊在跑,它不由得想“:赶快跑,我已经好长时间不知道肉是什么滋味了,再这样下去,那岂不是要饿死 !”
于是,起身就跑,也向着太阳奔去。
谁快谁就赢,谁快谁生存。一个是自然界兽中之王,一个是食草的羚羊,等级差异,实力悬殊,但生存中却面临同一个问题
——如果羚羊快,狮子就饿死;如果狮子快,羚羊就被吃掉。无论是处于狮子还是羚羊的地位,不必想太多,往前跑就是了。这是一个有关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其中包含的智慧可以应用在人生的方方面面。对待时间,你永远都不能轻视。只有不断向前奔跑的人,才不会被“吃掉”,才不会被社会淘汰。
如果我们将一个朝廷的环境比喻成一个草场,朝廷的强势派就是狮子,弱势派就是羚羊,而被赶到边缘去的羊(更靠近狮子的羊)是处于更弱势的羊。而正是这种威逼与追逐,成就了羚羊的速度(也就是人才成就的高度)。
请想,像江淹这样的人,根本没有狮子在屁股后面追他,他怎么能够成就一个伟大的诗人呢?#个人自费出版一本书多少钱#个人自费出版一本书需要多少钱#个人自费出版一本书要多少钱
 
关于我们 | 出版流程 | 基本价格 | 新书展示 | 精品图书 | 版权转让 | 咨询回复 | 联系我们 |
宁ICP备20000515号-1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77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号:新出银字第061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641100227744848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