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中国京城的优劣比较
京城五都会,卓锥争比闾。朱楼矗隘址,绣甍夹通衢。酒削飨列鼎,贩脂来驷车。东家见妖丽,西舍闻笙竽。劬劬农家子,住在三家墟。一日出京市,归不把犁锄。千金卖恒产,买屋京城居。京城岂不美,咄嗟异荣枯。货殖非吾法,守望非吾徒。仰屋视门傅,壁立檐无储。却归卜丘首,邻里相揶揄。嗟嗟食田子,食技汝不知。食田可久业,圣主方捐租。
——(元)杨维桢·《招农篇》
审视历史上的几大古都
在中国历史上,有哪些个城市最适合作为王国的首都呢? 首推第一的两大城市是洛阳与西安,洛阳建都的时间为 2218年。西安累计为 1133 年。
同时被并称为四大古都的有:西安、洛阳、南京、北京。
被并称为七大古都的有: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安阳。
被称为八大古都的是: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安阳、郑州。
中国重要王朝的京都在民间被按照方位顺序进行了分类。第一是东京(今开封,历史上又称“汴梁”,“汴州”)、东都(洛阳,古又称“洛邑”)。第二是南京(今南京)。第三是西京(今西安, 另有附近同一地区的古都咸阳)。 第四是北京(今北京)。
那么,我们在前面从未提到的郑州如何也曾为八大古都之一呢?
一次,在郑州古都学会成立大会上,朱士光教授阐述了“大古都的四个标准”:首先须是中国历史上主体王朝,即起主流作用的朝代建立的都城;其次拥有较长建都时间,至少在 200 年以上;再者,曾建有相当大的城区规模。

市区的商城遗址既有内城、外郭,又有宫殿区、作坊区,占地 9 平方公里;郑州为人口第一大省河南之省会,级别与西安、南京相当。

各大古都如果按地域划分。那么,中原地区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郑州、安阳八大古都中,有四个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在八大古都中,有六大古都都曾建立过全国性政权,它们是西安(周、秦、汉、唐)、洛阳(夏、商、周、汉)、南京(明、中华民国)、北京(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封(宋)、安阳(早期三皇五帝时代、商)。 而定都北京的金国、定都南京的东晋、定都杭州的南宋等朝代,都是中国处于分裂时期的政权,即不是全国的统一政权,可以说是半国之国。
在这些城市中,只有安阳笔者没有介绍。安阳作为古都迄今也十分遥远。
中国有记载的第一个国家是夏,那是治水有功的大禹建立的。据传:帝舜在位三十三年时,正式把天子位禅让给禹。十七年以后,舜在南巡中逝世。三年治丧结束,禹避居夏地的一个小
邑阳城,将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但天下的诸侯都离开商均去朝见禹王。在诸侯的拥戴下,禹正式接王位,居住在阳城,国号夏。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改定历日称为夏历,以建寅之月为正月。

商朝,又称殷、殷商 ,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又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同时期文字记载的王朝。夏朝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在亳(今商丘)建立商朝。之后, 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今安阳)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二百七十三年,所以商朝又称为“殷”或“殷商”。朝歌,为中国商朝末代行都和春秋时期卫国国都、楚汉战争时项羽所封十八诸侯中殷王首都。是《封神榜》故事发生地, 朝歌(zhāo gē)原叫沬乡,又改为沬邑,是古地名,在今河南淇县。是商朝晚期都城。
不过,要评价一个都城的安全与危险,是非常难以比较的课题。一是在奴隶制社会,即我们提到的夏、商、周,那时的社会形态的变化周期较慢,而都城往往也经常迁徙。即使到了封建社会——有些专家认为中国的封建社会是从公元前 475 年的战国时代开始——在史书上有了记载,但情况也很复杂,很难一口论定。如何出版诗集#诗集出版#小说怎么出版

亡,但秦在长安建立公侯制国家,却延续了 700 余年。
又如女真族建立的金国,最先建都在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后迁都中都(北京市区西南部广安门一带),再迁都至汴京(今河南开封)。

个统一王朝作过首都。
如果不算西周(奴隶制社会),也不计新朝(王莽所建的新朝在商务印书馆的《现代汉语词典》中放在了西汉朝之内),则有:
1. 秦灭周为公元前 256 年,到秦帝国灭亡是公元是 206 年, 是 50 年,但是按统一中国的概念计算则只有 15 年。
2. 西汉(公元前 206~8 年),计 214 年。
3. 隋朝(581~618 年),计 37 年。
4. 唐朝(618~907 年),计 289 年。
秦、西汉、隋、唐朝四个朝代的平均值为 139 年。
二、洛阳:在历史上统一王国建都的有:
东汉:雒阳、汉魏故城、光武帝至献帝,共 12 帝 25~220 年, 计 195 年。
西晋:洛阳、汉魏故城、武帝至愍帝,共 4 帝 265~317 年,计52 年。
隋:东都、东京、隋唐故城、炀帝、恭帝 606~618 年,计 12 年。唐朝:洛阳宫、东都、神都、武则天、东京、隋唐故城高宗、武
后、中宗、玄宗、昭宗、哀宗、六帝657~908 年(其间都洛40 余年)。其中统一朝代的王都只有东汉与西晋(隋唐不再重计)。其
平均值为:123.5 年。

唯独东晋还勉强算是个统一的国家,只有一个王朝,时间为103 年。
四、开封,只有北宋一个朝代勉强可以计算(说勉强是因为它还不是完全算作统一中国的大国,还有金与西夏等国的存在),计 167 年。
五、杭州,只有南宋一个朝代勉强可以计算(此时全国是处于分裂状态)。计 152 年。
1125~1279 年是南宋存在的时间。然而南宋开始是在南京
(现河南商丘),直到绍兴八年(1138 年)才定都临安。其后蒙古南侵,于德佑二年(1276 年)攻破临安,恭帝被俘。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人连续拥立了两个幼小的皇帝(端宗、幼主),成立小朝廷苟延残喘,直到 1279 年兵败崖山南宋灭亡。
所以临安(杭州)做为南宋首都应是1138 到1276,共138 年。
六、北京 为五朝帝都(辽、金、元、明、清)
元朝:1271 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9 年灭南宋,1368 年朱元璋攻破北京,元朝灭亡。(1271~1368 年),计 97 年。

清朝:1644 年入关进北京,1911 年灭亡。以进北京时间计算,为 267 年。

评比结果:
第一名,北京:平均 196 年,有 3 个朝代。
第二名,西安,平均 139 年;有 4 个朝代。
第三名,洛阳:平均 123.5 年;有 2 个朝代。第四名,开封:167 年;只有 1 个朝代。
第五名,杭州:138 年;只有 1 个朝代。第六名,南京:103 年;只有 1 个朝代。
这里面取决定因素的是两点:一是全国性政权的多寡;二是建都时间的长久。
一个国家的皇城到底该设在哪里

我们已经注意到了,被认为最佳的皇城:北京与西安,一个在中国的北边,另一个在中国的西边。而成都处于中国的西南, 杭州处于中国的东南,其他的城市,如洛阳、开封、南京等,可以算是中国的中心地带。
看来似乎是位置处于北方与西方的皇城最好。但是,这样的城市是否偏僻了一些呢?
按照我们常规的看法,一个国家的皇城,是政治的中心,经济的中心,自然而然也应当处于地理位置的中心,所以最好的地带应是中原地段,怎么反而偏僻地方占了优势呢?
让我们拿全世界的地理位置作一个比喻。
世界最热闹最拥挤的地方,当然算是欧洲,在那样一个小的地方,排列着 44 个国家:阿尔巴尼亚、安道尔、比利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联邦德国、保加利亚、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法国、希腊、英国、爱尔兰、冰岛、意大利、塞尔维亚和黑山、荷兰、挪威、奥地利、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瑞典、瑞士、斯洛伐克、西班牙、捷克、匈牙利、梵蒂冈等。


欧洲地图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1914 年 8 月 ~1918 年 11 月)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全世界的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点,一般定为是 1939 年德国入侵波兰开始。

1939 年,德国入侵波兰。但是希特勒判断出现了错误,英法为了维护其世界领导地位和国际秩序,被迫向德国宣战。
在世界大战中,法国、苏联、最后是德国,都遭到重大损失, 不是领土被占领,就是死伤数百万到上千万人。苏联有超过2680 万人死亡。但是美国呢?它偏安于遥远的北美洲,那个地方反而是地大人稀,如果有矛盾,也只是迁移户与土著印第安人的矛盾。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根本没有一颗炸弹能投到那里(除了其后的珍珠港事件,其时夏威夷已经并入美国版图里了),如果它不往外打,也根本没有一个国家会去侵略它的本土。这就是偏有偏的好处,它的安全系数相当大,如果它的位置是处于欧洲的中心,在第一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绝对不会让美国事先置身事外。
我们就拿这样一个比喻来说明问题,把一个国家当成一个城市,美国就像是一个国家的首都,而拥挤的欧洲相当于中国的


而且,这两个皇城具有的安全性还有另外一层意义。即如果这个国家的皇城守不住了,在它们的后面还有退逃之地。北京有漠北可退,西安有西域可逃。
这就像元朝政权,在中国华夏之地待不下去了,可以逃跑到漠北去。
这漠北地区到底有多大?它泛指中国北方沙漠、戈壁以北的广大地区。清末通称为外蒙古。现分属于今俄罗斯、蒙古国、哈萨克斯坦等地。广义上的漠北蒙古包含整个沙漠以北即现在的外蒙地区、天山北路、阿尔泰山以北。狭义上的漠北地区是指沙漠以北,外蒙地区,这些地区已经不是中国传统的领土,它比中国的领土要大得多。

为了要消灭剩余的蒙古势力,明成祖曾经组织过五次亲征, 它们分别是:永乐八年征鞑靼,永乐十二年征瓦剌,永乐二十年征鞑靼,永乐二十一年征鞑靼,永乐二十二年征鞑靼。五次北征, 都很有气势地形容为“五出漠北,三犁虏庭”,像犁地一样把蒙古人的地盘连根翻了个底朝天。但是明显没有达到既定的目的, 否则绝不应该仅隔二十多年就发生“土木之变”——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军队生俘的严重政权危机。
而对于北元来说,这是天不绝元的证明。你追我就逃,奔马四散,你明朝的大部队速度比我慢,粮草不足,不能持久,能奈我何?
但是如果是中原地带或者像成都、杭州那样的都城,情况会

在南宋攻克临安后,南宋的小皇帝只好被大臣们背着逃跑, 他们的逃跑路线只有逃到南方去或跑到大海里去。其结局一定都不会好。
证明这种结果的就是崖山海战。

元大军逼抵南宋首都临安,德祐二年(1276 年)宋朝朝廷求和不成,于是五岁的小皇帝宋恭帝投降。宋度宗的杨淑妃在国舅杨亮节的护卫下,带着自己的儿子即宋朝二王(益王赵昰、广王赵昺)出逃,在金华与大臣陆秀夫、张世杰、陈宜中、文天祥等会合。接着进封赵昰为天下兵马都元帅,赵昺为副元帅。元军统帅伯颜继续对二王穷追不舍,于是二王只好逃到福州。不久, 刚满7 岁的赵昰登基做皇帝,是为宋端宗,加封弟弟赵昺为卫王, 张世杰为大将,陆秀夫为签书枢密院事,陈宜中为丞相,文天祥为少保、信国公并组织抗元。
赵昰做皇帝以后,元朝加紧灭宋步伐。宋端宗景炎二年
(1277 年),福州沦陷,宋端宗的南宋流亡小朝廷直奔泉州。张世杰要求借船,却遭到泉州市舶司、阿拉伯裔商人蒲寿庚拒绝,随即早有异心的蒲寿庚投降元朝。张世杰抢夺船只出海﹐南宋流亡朝廷只好去广东。宋端宗准备逃到雷州,不料遇到台风,帝舟倾覆,端宗差点溺死并因此得病。左丞相陈宜中建议带宋端宗到占城(今越南南部),并自己前往占城,但后来二王数次召其回
来都不返;最后逃到暹罗(今泰国),最终死在那里。端宗死后, 由弟弟七岁的卫王赵昺登基,年号祥兴。左丞相陆秀夫和太傅
(太子的老师)张世杰护卫著赵昺逃到崖山,在当地成立据点,准备继续抗元。
不久﹐在现时广东和江西二省抗元的文天祥得不到流亡朝廷的支援,被敌生擒,陆地上的抗元势力覆灭。

南宋彻底覆亡了。
用不着再多说,成都这个城市,到大兵围城之际,四周都是高山险水,也是没有退路的了。这一比较,我们就知道什么样的皇城地域位置最好了。学术专著出版#如何出版一本书#出版一本书需要哪些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