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这是不是共工的错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淮南子·天文训》
整个中国的地形
整个中国的地形,是北方高于南方,西方高于东方。尤其是西方地势更高。
要把中国的地势作一个比较,是不容易的,因为南方也有高峻的大山,而北方大都是草原与平原地带。现在,我们以人类居住的城市作个比较,大致就可以有个概念了。
中国省城、直辖市、自治区首府及局部主要都市的海拔高度排名(注:以下数据均为城市中心区均匀海拔):
日喀则:4000 米 拉萨:3658.0 米 香格里拉:3280 米格尔木:2808 米 丽江:2418 米
西宁:2261.2 米昆明:1891.4 米银川:1111.5 米贵阳:1071.2 米
呼和浩特:1063.0 米乌鲁木齐:917.9 米太原:777.9 米
成都:505.9 米 西安:396.9 米 重庆:259.1 米 长春:236.8 米 哈尔滨:171.7 米郑州:110.4 米 大连:92.8 米
福州:84.0 米 石家庄:80.5 米青岛:76.0 米南宁:72.2 米厦门:63.2 米济南:51.6 米南昌:46.7 米长沙:44.9 米杭州:41.7 米沈阳:41.6 米香港:32.0 米北京:31.2 米合肥:29.8 米武汉:23.3 米海口:14.1 米台北:9.0 米南京:8.9 米广州:6.6 米上海:4.5 米宁波:4.2 米天津:3.3 米
西宁:2261.2 米昆明:1891.4 米银川:1111.5 米贵阳:1071.2 米
呼和浩特:1063.0 米乌鲁木齐:917.9 米太原:777.9 米
成都:505.9 米 西安:396.9 米 重庆:259.1 米 长春:236.8 米 哈尔滨:171.7 米郑州:110.4 米 大连:92.8 米
福州:84.0 米 石家庄:80.5 米青岛:76.0 米南宁:72.2 米厦门:63.2 米济南:51.6 米南昌:46.7 米长沙:44.9 米杭州:41.7 米沈阳:41.6 米香港:32.0 米北京:31.2 米合肥:29.8 米武汉:23.3 米海口:14.1 米台北:9.0 米南京:8.9 米广州:6.6 米上海:4.5 米宁波:4.2 米天津:3.3 米
拿过去的皇城来比较:西安 396.9 米;北京 31.2 米;而南京
是 8.9 米,杭州 41.7 米;广州(代表南越国的首都)6.6 米。另外,还有两点证明:
一、长江黄河之证
长江发源于青海省南部的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冬冰峰西南侧的姜根迪如冰川。格拉丹冬,藏语意为“高高尖尖的山峰”,海拔 6620 米,姜根迪如海拔 6548 米,有南北两条呈半弧形的大
是 8.9 米,杭州 41.7 米;广州(代表南越国的首都)6.6 米。另外,还有两点证明:
一、长江黄河之证
长江发源于青海省南部的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冬冰峰西南侧的姜根迪如冰川。格拉丹冬,藏语意为“高高尖尖的山峰”,海拔 6620 米,姜根迪如海拔 6548 米,有南北两条呈半弧形的大
冰川,南支冰川长 12.5 公里。宽 1.6 公里;长江源头至宜宾,河段长约 3400~3600 千米,落差约 6200~6300 米。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干流全长 5464 公里,水面落差 4480 米。
珠江,是中国境内第三长河流。全长 2400 公里。流域跨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六省区,水系支流众多,水道纵横交错,以南盘江为河源,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东北的马雄山。流域地势大体上西高东低,北高南低。
淮河,位于中国东部,介于长江与黄河之间,是中国七大河之一,淮河发源于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西部的桐柏山主峰太白顶西北侧河谷,干流流经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在三江营入长江,全长 1000 公里,总落差 200 米。
二、南水北调之证
今天的南水北调,从汉水的丹江口水库把水调到北京,水位就得抬高 100 米以上。
以下是南水北调的一些信息:
总长 1273.72 公里。总干渠渠首设计水位 147.38 米,终点
48.57 米,能沿全线自流。
2003 年 10 月 27 日《每日出版》:南水北调中线开工,丹江口提高水位(据新华社电)。南水北调工程,经过多年的规划、论

珠江,是中国境内第三长河流。全长 2400 公里。流域跨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六省区,水系支流众多,水道纵横交错,以南盘江为河源,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东北的马雄山。流域地势大体上西高东低,北高南低。
淮河,位于中国东部,介于长江与黄河之间,是中国七大河之一,淮河发源于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西部的桐柏山主峰太白顶西北侧河谷,干流流经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在三江营入长江,全长 1000 公里,总落差 200 米。
二、南水北调之证
今天的南水北调,从汉水的丹江口水库把水调到北京,水位就得抬高 100 米以上。
以下是南水北调的一些信息:
总长 1273.72 公里。总干渠渠首设计水位 147.38 米,终点
48.57 米,能沿全线自流。
2003 年 10 月 27 日《每日出版》:南水北调中线开工,丹江口提高水位(据新华社电)。南水北调工程,经过多年的规划、论
证、勘察、规划确定,中线工程开工在即,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设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起点位于汉水上游丹江口市的丹江口水库。水库大坝由 162 米加高到 176.6 米,蓄水水位由 157 米提高
到 170 米后,一江清水将输入河南、河北,经石家庄进入北京、天津,以解决我国重要经济板块华北地区京、津、冀、豫四省市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受益人口达 3468 万。

中国有一则有名的历史传说,那就是共工撞折了不周山的故事:
远古,共工与颛顼争夺部落天帝之位,共工在大战中惨败, 于是共工愤怒地用头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柱子折了,拴系着大地的绳索也断了。因此,本来四平八稳的天盖就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动了;大地的东南角塌陷了,所以江河积水和泥沙都朝东南角流去了。
不周山就是如今的昆仑山,在传说中是支持天盖的一根柱子。
这个传说是真是假难以确证,但是中国老百姓几千年来的

这样的地形地势,对战争有什么影响呢? 让我们来看一则历史实例好了。书籍出版#书籍出版网 #书籍出版流程

汉武帝执政期间,打了六场开拓疆域的战争,我们讲到的故事中有两场战争涉及地势问题。一是向东南方的对南越国的征服之战,还有一场不同于以上形式的在西南方向开拓西南夷之“战”。
这个故事还得从一位大将军王恢出征闽越时说起。
这个王恢,是燕人。数为边吏,被任命为大行令,与大司农韩安国,并封将军,一起讨伐过闽越。
汉时,有个大鸿胪的衙门。景帝中元六年(前 144 年)更名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前 104 年)更名大鸿胪。大鸿胪是西汉初期中央最高民族事务及外交事务管理机构。该机构的主要职能比秦时有所增加,即,除管理四方蛮夷的归降事宜外,还要掌理帝王郊庙行礼及王侯朝见、宴飨礼仪事务。西汉大鸿胪内主吏为大鸿胪卿,属官有鸿胪丞、大行令、大行丞等。
大行令王恢出征前,曾经命令番阳县令唐蒙,前去慰谕南越
(即南粤)。
现今已发现这个南越国王宫遗址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中山四路。公元前 203 年,秦将赵陀割据岭南,建立南越国,在都城番禺(今广州)兴建王宫御苑。

到了长安之后,唐蒙去问市场上一个商人,这个商人说“:这种枸酱其实是出自蜀地,并非出自黔中,不过是土人贪图利益, 悄悄偷带此物,卖与夜郎国的人。夜郎国地临牂牁江,与南越通商,从江中运来运去,还是十分方便的,所以在南越能吃得到这种鲜美的东西了。听说这南越也想让夜郎国臣服,但是路途那么遥远,并不是一件易事哟!”
唐蒙于是有了他想,他想的是平定南越诸国的战事。
由枸酱而引出来的思考,让唐蒙想到了一个主意,他连忙上表给汉武帝,表中如此说道:
南越王黄屋左纛,地东西万余里,名为外臣,实一州主也。今若就长沙、豫章,通道南越,水绝难行。窍闻夜郎所有精兵,可得十万,浮舰牂牁,出其不意,亦制越一奇也,诚以大汉之强,巴蜀之饶,通夜郎道,设官置吏。则取南越不难矣。谨此上闻。


于是,他立即任命唐蒙为中郎将(有人考证为郎中将,此处存疑),让他出使夜郎国。
在《史记·西南夷列传》中,司马迁记载这段史实时,说了这样一句话:“乃拜蒙为郎中将,将千人,食重万余人,”
那么,只派出了一千人马,而运输食货辎重车的却有一万多人,这难道是一支准备打仗的队伍吗?绝对不是。
汉朝派出这样一支队伍是去睦邻南夷的。
唐蒙入见夜郎国王多同,将送给多同的锦帛财货珍宝置于国王的帐前,那真是五颜十色、琳琅满目,看得夜郎王羡慕不已, 再加上唐蒙吹嘘汉国国土如何广大,人口如何众多,兵力如何强盛,夜郎国王有些发蒙了,表示愿意臣服汉国。
唐蒙要夜郎举国归附。于是多同便召席了一个部落的酋长会议,唐蒙在会上发放了礼品。这些酋长们哪里见过如此精致的丝缎绸帛还有各式各样的吃食与生产的工具,都非常高兴,一 致同意多同与唐蒙定约。但是这些部落酋长都有自己的小九九: 你汉国离我们那么远,只要不派兵来打我们,收些礼品,说声臣
服,那有何难啊?我们照样过自己的小日子。
唐蒙可谓大功告成,他于是辞别夜郎,回到长安复命。
汉武帝自然高兴,遂特设犍为郡,统辖南夷,复命唐蒙前去整治道路,以便可以让大部队行军,通车舟之便。

加上朝中有大臣奏告唐蒙,于是汉武帝借此便把唐蒙给免了。
他这时候想到了大辞赋家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是蜀人,而且在平常相处时也颇有见地,用这个人去开通从蜀地到夜郎的道路应当是比唐蒙更为优势的。于是他任命司马相如为中郎将,到蜀地去执行任务。
正好在这个时候,西夷各部,闻得南夷臣服,得到了许多的赏赐,他们也情愿效仿南夷的做法,要求臣服于汉朝。
朝议时,武帝问道:“司马爱卿,现在西夷来信,也要学南夷臣服大汉,朕想请你出使西夷,如南夷之法行之,卿有何高见?”司马相如言道:“陛下,西夷如卬、冉駹,都是那里、那里的大
部,它们也有十、余个部落,不过比南夷地更近、近巴蜀,修建道路也更加容易一些。秦朝时候在那里就建通路,置吏治,尚还有遗址,今天如果恢复、恢复旧制,设郡县,比起南夷来、来条件更好,也更有利于汉朝哩。”司马相如天生是个结巴。
“很好,那朕就仍委任你为中郎将,出使西夷,爱卿是蜀人,

“谢陛下!放心,臣一定不负皇上、皇上厚望。”

“陛下,唐蒙还是有功、功劳的,他修路也有所成,只是那里、那里山岭绵延不——不绝,沟壑连绵不——不断,在群山峻岭中修路甚是艰难,再加上南方多褥热、多瘴气,民工易染疾病,吃不了苦、苦的还容易逃亡,自然不能全力作为,迟缓开通了。”
“爱卿有办法把路修通吗?”
“臣有信心、信心修通道路,不过陛下也得往艰难处、处想, 给微臣多一些时日。”
“甚好,那我就只将唐蒙撤回,不处罚他了,向南修路与开拓西夷两项任务就交给爱卿了。”
司马相如要修的工程是拆除旧关,在沫水(今天的大渡河)、若水(今天的雅砻江)、和牂牁拓边关,开绝域,西至沫若水,南至牂牁(今天的贵州中部)设立新关,打通灵水道(即南方茶马古道西道峨边以南),架桥孙水河(即今天的安宁河),直达南夷与西夷的都城。
唐蒙之所以修不成道路,归根结底是没有钱,生者没有工资,死者没有抚恤,无钱也就无粮。无粮民工们也就没有力气与情绪,故而逃跑的民工数不胜数。现在不一样了,司马相如的岳
父是富甲天下的“土豪金”,有了老丈人卓王孙等人的支持,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要铁还有铁,事事顺手,所以修起路来事半功倍了。
最后,道路终于修得差强可通了。

不过,这次战争,走夜郎国水路的这支军队并没有起到作用。戈船将军和下厉将军的军队,以及驰义侯调动的夜郎军队还未到达,南越已经被平定了。汉武帝在平定南越后,将原来的南越国属地设置了九个郡,直接归属汉朝。这样,由赵佗创立的南越国经过 93 年、五代南越王之后,终于被汉朝消灭了。
虽然借道夜郎溪,走牂柯江的这路兵马没有取到作用,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开辟这条通路是一个军事上明智的选择。
现在,让我们通过汉朝、南越国、夜郎国,来讲一讲新的“三国演义”好了。怎样出版书籍#如何出版书籍#书籍出版费用


多少兵马?步兵每天行军 60 里,不间断地要行军两个多月,这两个月需要耗费多少粮草给养?即使是靠近了西安城,这支孤军深入的部队早就累趴下了,还能正常作战吗?
而汉朝却完全不同,因为贵州的牂牁江正与珠江连结,借助夜郎国的牂牁江偷运兵马,就如李白讲的“千里江陵一日还”,数天之内就能突然出现在南越国的国都城下,那将是一个什么样的奇袭?
所以,从地域环境来说,只有汉国袭击南越国的份儿,却没有南越国攻打汉国的机会。
在这里,的确是“地域制胜论”。
有这么一次反常的战例
值得一说的,是朱元璋夺取政权的历史。

发生在公元 1363 年的鄱阳湖之战,以朱元璋的胜利告终, 他战胜了水师力量十倍于己的陈友谅势力。朱元璋何以取胜, 陈友谅何以战败,这方面的主客观因素很多。一则是此前的1360 年,陈友谅中了朱元璋的计,以为朱元璋的手下康茂才是内应,于是率兵直趋朱元璋的老巢应天(现在的南京),结果中了埋伏,龙湾大战,陈友谅损失惨重,“死者无算,亡战舰数百”,狼狈撤回,给陈友谅的军队造成不少损失。
其实陈友谅进攻应天也未必是中了圈套,即使没有内应,陈友谅也是有把握拿下应天的,让其不得不后退的原因,除了因为朱元璋事先有埋伏,最主要的是因为江水退潮,导致陈友谅大量的战舰搁浅。
二则是陈友谅不应该在朱元璋主力进攻庐州(合肥)的时候进攻洪都(南昌),而是应该直接进攻应天(应天府在宋代指商丘,在明代指南京),结果没想到洪都的防守如此严密,拖住了

不过,尽管朱元璋已经回师,倾尽全力而来,陈友谅的舰船、军队的人数还是有压倒性的优势,虽然朱元璋精心布置兵力,封锁湖口,切断陈友谅的退路,但这些对陈友谅的威胁并不大。

《明史·陈友谅传》的这段记载,道出了朱元璋的窘境,尤其是“几殆”一句,让人看到了朱元璋数次接近失败的结局。
朱元璋也跟当年的孙刘联军一样,想到了火攻,然而,敌舰高大,船体结实,火攻不一定奏效,《明史·陈友谅传》来了关键的一句:“东北风起”,东北风来了,朝着陈友谅方向吹。赶着这阵难得的风,朱元璋组织敢死队,驾着小船,装满燃烧物,撞向陈友谅的战舰。这一回火攻,扭转了整个战局,陈友谅的大战舰损失惨重,还丧失了主将,也就是陈友谅的弟弟陈友仁。此战之后, 战争的天平开始向朱元璋倾斜,陈友谅一战不如一战,连连败退,结果不得不突围,在突围战中被射死,于是全军崩溃,彻底败给朱元璋。
而时隔一千多年的鄱阳湖大战,风向也扮演了在赤壁之战
中同样的角色,东北风帮了朱元璋的忙,助其消灭了陈友谅的主力海军部队。

而朱元璋所以能够攻破北京,这个不需要再细说了,这是因为元朝政权这时已经腐败透顶,遭到了几路起义军的不断打击, 用摇摇欲坠来形容并不为过,即使朱元璋不进北京,也会有其他农民起义军打进北京去的。
从至正二十七年十月明军主力由江淮北上,至洪武元年二月,仅用四个多月的时间就攻下山东。三月,徐达挥军西向,分兵两路进攻河南。一路自济宁溯黄河而上,进攻汴梁;一路由河南永城、归德(今河南商丘)攻许州(今河南许昌)……闰七月初一日,明军主力自封丘西南渡黄河,沿御河,经临清、长芦(今河北景县)、通州(今北京通县),向北挺进。一路势如破竹,直逼大都城下。元顺帝见大势已去,遂于二十八日夜三鼓携太子、后妃

势如破竹,在北京城下几乎没有遭到抵抗,这就是那个时候的形势。用老百姓的一句话:那时候元朝气数已尽,天已亡元, 不亡夺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