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开始陆沉
曹操取代了东汉,建立了曹魏,而司马氏又取代了曹氏政权,建立西晋。
但是好景不长,西晋只延续了 53 年。
其实,西晋这个国家,周边已经是被五胡所包围,只是它自己不知,还一味自认强大,在中原大地上胡作非为,频繁内斗,却不知道达摩克利斯之剑已经从头顶上掉落了下来。
公元266 年,司马炎登基,国号晋,定都洛阳。280 年灭东吴, 完成统一。但司马氏的八个藩王你打我,我打你,自相残杀,史称“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加以天灾连年,胡人遂乘时入侵。永兴元年(304 年),南匈奴贵族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起兵,逐步控制并州部分地区,自称汉王。光熙元年(306 年),晋惠帝死,司马炽嗣位,是为怀帝,改元永嘉。
永嘉五年(公元 311 年),刘渊子刘聪遣石勒、王弥、刘曜等率军攻晋,在平城(今河南鹿邑西南)歼灭十万晋军,又杀太尉王衍及诸王公。旋即攻入京师洛阳,俘获怀帝,杀王公士民三万余人。史称“永嘉之乱”。
从“永嘉之乱”再到东晋灭亡,相距百余年,在北方那片无际无涯的草原上,又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少数民族。他们乘中原内乱,大肆南侵,在华北地区建立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的国家,其中存在时间较长和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有五胡(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的游牧部落)和他们建立的十六个国家。
永嘉之乱后,晋朝统治集团南迁,定都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史称衣冠南渡。
从“永嘉之乱”再到东晋灭亡,相距百余年,在北方那片无际无涯的草原上,又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少数民族。他们乘中原内乱,大肆南侵,在华北地区建立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的国家,其中存在时间较长和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有五胡(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的游牧部落)和他们建立的十六个国家。
永嘉之乱后,晋朝统治集团南迁,定都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史称衣冠南渡。
刘渊死后,他儿子改国号为前赵。不久被石勒所灭,建立后赵,与此同时辽东的鲜卑族慕容建立前燕国(后为前秦所灭)。之后北方一直被少数民族占据,各个国家继灭亡,而又建立了后秦,后燕,后凉,南凉,北凉,魏等政权。公元 386 年,鲜卑人拓跋
珪建立魏(史称北魏),于 439 年统一北方。东晋在 420 年被刘裕所建的南朝刘宋政权取代,之后南北朝长期对峙。当时北朝一直是少数民族政权,南朝是汉族政权。南朝经历了宋,齐,梁, 陈。北朝魏535 年左右分裂成东魏,西魏。东魏成为后来的北齐,
西魏成为北周。北周于 577 年灭北齐统一北方,而后北周外戚
隋国公(杨坚),于 581 篡夺皇位,建立隋朝,之后灭陈朝统一了中国。
其实在五胡之后,许多少数民族的军民,大部分都融入到了汉民族之中。
许多学者用“中原陆沉”“神州陆沉”“中原沦陷”等名称来冠于这次大灾难。因为这一次劫难,大汉民族几近亡种灭族。
这里,我们得特别介绍一下冉闵这个人物。这是在北方诸多少数民族中出现的唯一一个汉族政权的皇帝。
在五胡乱华,胡族大肆屠杀汉人的纷乱年代,老百姓为了活命,迁徙的流民潮几乎席卷了整个中国。冉闵的父亲冉瞻就出身于当时名震天下的乞活义军中。乞活义军是西晋末至东普活跃于黄河南北的流民武装集团的一支,抗击胡族,为生存而战。冉瞻在一次作战时为羯赵俘虏,因伤势过重没几天就去世了,羯赵国主石勒欣赏勇冠三军的冉瞻,见当时十一二岁的冉闵聪明
珪建立魏(史称北魏),于 439 年统一北方。东晋在 420 年被刘裕所建的南朝刘宋政权取代,之后南北朝长期对峙。当时北朝一直是少数民族政权,南朝是汉族政权。南朝经历了宋,齐,梁, 陈。北朝魏535 年左右分裂成东魏,西魏。东魏成为后来的北齐,
西魏成为北周。北周于 577 年灭北齐统一北方,而后北周外戚
隋国公(杨坚),于 581 篡夺皇位,建立隋朝,之后灭陈朝统一了中国。
其实在五胡之后,许多少数民族的军民,大部分都融入到了汉民族之中。
许多学者用“中原陆沉”“神州陆沉”“中原沦陷”等名称来冠于这次大灾难。因为这一次劫难,大汉民族几近亡种灭族。
这里,我们得特别介绍一下冉闵这个人物。这是在北方诸多少数民族中出现的唯一一个汉族政权的皇帝。
在五胡乱华,胡族大肆屠杀汉人的纷乱年代,老百姓为了活命,迁徙的流民潮几乎席卷了整个中国。冉闵的父亲冉瞻就出身于当时名震天下的乞活义军中。乞活义军是西晋末至东普活跃于黄河南北的流民武装集团的一支,抗击胡族,为生存而战。冉瞻在一次作战时为羯赵俘虏,因伤势过重没几天就去世了,羯赵国主石勒欣赏勇冠三军的冉瞻,见当时十一二岁的冉闵聪明

公元 349 年,羯赵皇帝石虎死后其子十余人互相残杀。公
元 350 年正月,石闵宣布复姓冉闵,杀死羯赵皇帝石鉴,同时杀

到冉闵灭羯赵的时候,中原汉人大概只剩下 400 万(西晋时人口为 2000 万),冉闵解放邺都后一次解救被掳掠的汉族女子
就达 20 万。
他下令邺都城门大开,凡“六夷(匈奴、鲜卑、羯、氐、羌、巴氐)与官同心者住,不同心者任所之”。
一夜之间,方圆几百里的汉人,扶老携幼,全往邺城里面涌;而一直以邺城为老窝的羯胡及六夷外族,推车挑担,拼命往外跑。
冉闵意识到这些胡族终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始终是中原战乱不绝的祸根,便颁下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杀胡令》“:凡内外六夷胡人,敢持兵仗者斩,汉人斩一胡人首级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职悉拜东门。”
一时间,邺都城内汉人纷纷拿起武器追杀胡族,冉闵亲自带兵击杀邺城周围的胡人,三日内斩首二十余万,尸横遍野,同时冉闵还扬言要六夷胡人退出中原,“各还本土”,否则就将其统统
杀绝。
各胡深惧其下场将同羯族与白奴人,组成联军连番围攻冉魏政权。面对胡族联军的疯狂反扑冉闵沉着应战:首战以汉骑三千夜破匈奴营,杀敌将数名,逐百里,斩凶奴首三万;再战以五千汉骑大破胡骑七万;三战以汉军七万加四万乞活义军破众胡联军三十余万;四战先败后胜以万人斩胡首四万;五战以汉军六万几乎全歼羌氐联军十余万;六战于邺城以一两千刚组织的汉骑将远至而来的胡军七万打的溃不成军。各地汉人纷纷起义响应,开始对入塞中原的数百万胡族展开大屠杀,史载“无月不战,互为相攻”,一举光复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陕西、甘肃、宁夏。
迫于冉闵和诸路中原汉军的武力威胁,氐、羌、匈奴、鲜卑数百万人退出中土,各自返还陇西或河套草原一带原来生活的地方,一些胡族甚至从此迁回万里之外的中亚老家。在返迁的路上这些不同民族的胡族相互进攻对方,掠杀对方,抢食粮食,甚至人肉相食,能成功回去的人十个人中仅有二三人。
冉闵灭羯赵,歼灭三十多万羯族与匈奴为主的胡兵。冉闵后来在邺城对羯族屠杀了二十几万,加上全国各省各地的复仇屠杀。羯族与匈奴在血腥的民族报复中被基本杀绝。
五胡中的四胡在种族仇杀中都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而统治今天外蒙内蒙和中国北部的鲜卑人却进入极盛时期。
公元 352 年,冉闵将城中的军粮分给百姓,独自带领一万人马去今天的河北定州征粮。鲜卑族得到这一消息,急调二十万


冉闵就义后,冉魏国的臣子绝望至极,悲天呼地,纷纷守节自缢,少部分逃往东晋,无一投降前燕者。冉魏几十万汉人不甘受辱,纷纷逃向江南,投奔东晋。东晋军未能及时接应,使得几十万百姓中途受到鲜卑大军追击、屠杀,死亡殆尽。晋将只得以自杀谢罪。
这是中原汉民对入侵五胡的一次强大反击战,虽然最后以冉闵的失败而告终,表示了在五胡十六国时代,汉族人民的血性犹存,但是随着历史的往后延伸,汉民族中像冉闵这样的英雄就愈来愈少了。个人出书
五个少数民族溯源
这段时间,是由五个少数民族侵入了华夏的北方,建立起多个少数民族的政权,这才造成了五胡乱华的局面。那么,这五个少数民族的历史起源是怎样的呢?
匈奴自不必再说,当东汉朝将北匈奴赶往康居国之后,还留下一个南匈奴,投降于东汉,仍然留在华夏北边的国界上。
从北方草原入塞的胡族中,羯、白匈奴、丁零、铁弗、卢水胡、鲜卑……九大胡人部落主体都是金发碧眼的白种人,这些来自蛮荒之域的野蛮胡族还保留着原始的食人兽性,其中以羯族、白种匈奴、鲜卑族最为凶恶。
鲜卑族是从哪里来的呢?
鲜卑是发源于中国东北的一个古老民族,属东胡系,居于鲜卑山,因此得名。近年来,考古学、历史地理学与民族史研究认为鲜卑山即大兴安岭山脉。其名始显于东汉初年。或又以鲜卑为春秋及春秋以前的山戎。语言与乌桓相同。属东胡语(古蒙古语)的分支。
而羯人入塞之前﹐隶属于匈奴﹐即“匈奴别落”。羯人具有深目﹑高鼻﹑多须的特点,很可能是匈奴西掠所征服或同化的西域及更西的游牧民族。其族源或是西域胡人之一种﹔或曰与


至于羯族就简直可以称之为“食人恶魔”了。
史书记载羯族军队行军作战从不携带粮草,专门掳掠汉族女子作为军粮,羯族称之为“双脚羊”,意思是用两只脚走路像绵羊一样驱赶的奴隶和牲畜,夜间供士兵奸淫,白天则宰杀烹食。其后,虽有五万多少女被解放,但也无家可归,被冉闵收留。后来冉闵被慕容鲜卑击败,邺城被占。这五万名少女又全部落入食人恶魔慕容鲜卑的手中。慕容鲜卑奸淫污辱,又把这五万名刚刚脱离羯族魔爪的可怜少女充作军粮。一个冬天就吃了个干净。邺城城外这五万名少女的碎骨残骸堆成了小山。
在羯族建立的羯赵政权统治下,曾经建立了雄秦盛汉的汉民族已经到了灭族的边缘。
而羌、氐的来源是这样的。《说文·羊部》:“羌,西戎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声。”羌,属他称,即当时中原部落对西部游牧民族的泛称。
氐族,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民族。从先秦至南北朝,氐族分布在今甘肃、陕西、四川等省的交界处,大部分集中于陇南地区。五胡十六国时期,先后建立过仇池、前秦、后凉、成汉等政
权,对当时的历史有重大的影响。南北朝以后,氐族逐渐融合于汉族之中。
当我们清楚它们的来源后,就知道了,从西部而来的羌、氐, 从西北部而来的白色人种的羯族,从北方而来的南匈奴旧部,以及从东北方而来的鲜卑族,都赶来凑热闹了。这些少数民族之前都已包围着华族(汉族),在西、北、东北方向上,构成了一个对华夏的弧形包围圈,它们像狼群一样,在巨大的羊群四围窥视着、寻觅着,当这个羊群无缝可钻的时候,它们就在四周游荡,一旦这个羊群有了破绽,发生了内乱,就群起而攻之,抢到圈子里来。西晋末年的大乱情况,就是这样发生的。
他们夺地、占城、杀人,无恶不作,犯下了骇人的罪行,并且在黄河流域以及北方的土地上,建立起一个又一个的胡人政权。
五胡所建的十六国为: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胡夏、成汉。
其他周边国家有:仇池、代国、北魏、冉魏、西燕、高氏高句丽
(中国)、吐谷浑、谯蜀和翟魏。
这其中,前燕、后燕、南燕、南凉、西秦为鲜卑族所建;前凉、西凉、冉魏为汉人所建。
十六国其他国家分别为:前秦、后凉为氐族所建;后秦为羌人所建;前赵、大夏、北凉为匈奴所建;后赵为羯族所建。
以上多数北方国家,最后均被后来崛起的北魏帝国消灭,而南方的宋朝取代了晋朝。
·060·
|


汉起至 439 年北魏拓跋焘灭北凉为止。范围大致上涵盖华北、蜀地、辽东,最远可达漠北及西域。
那么,在那个时候,中国当时的民族的人口状况是怎样的呢?
有史家经过查证,认为——
十六国时期,陕西一带羌、氐、匈奴有 80 万之众,而当地的
汉族人口因战乱、逃亡也只剩 80 万;山西则是匈奴羯族和鲜卑
族的天下,他们也有80 万之多,残留在当地的汉族只有100 万人;
河北的鲜卑人应该有 80 万,而当地汉族人口不过 150 万人;至于河南、山东一带主要是汉族人,人口占绝对优势,而迁移至此的鲜卑族人则主要靠汉人每户五十石的租米来过活;汉武帝在

西晋灭亡是 317 年,到隋朝统一中国是 589 年,约有近 300

制造江南大屠杀,江南 580 万人口死伤 460 万,是中国长江流域遭受的第一次毁灭性破坏。
这段时间里的人口概况是: 北朝:
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 485 年实行均田制后到北魏孝明帝正
光元年时(520 年)达到北魏人口峰值 500 万户,约 3000 万人。北魏尔朱荣之乱后分裂时(534 年),有 337 万户,北齐幼主
承光元年(577 年)303 万户,2000 万人。 而到了隋朝统一中国之后的情况是:
隋文帝开皇元年(581 年)建立隋朝,有 360 万户。
开皇九年(589 年)全国户口达700 万户,人口约4000 万人。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 年),达到约 870 万户,4450 万人。以上的历史资料可以看出,和平安定时期,人口可以达到
4500 万人,而动乱最剧的时候,人口才有 2000 多万,这巨大的差距,说明了战争给予人民群众带来的灾难是何等巨大。
南朝:
宋武帝永初二年(421 年)估计全国有 2000 万。
宋文帝元嘉十七年(440 年)估计全国有 2370 万。
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 年)户口数为 90 万户,517 万人。梁武帝大同五年时(539 年)有 1103 万人 .

直到陈霸先建立陈朝后到陈宣帝在位时(约 577 年)才达到60 万户,240 万人。
和平年代人口高峰期与战乱时的比是:10∶1。
往前追溯,魏蜀吴三国近 100 年末世动荡时期,人口从东汉
最高 5000 万减到三国末年 800 万左右。在这段时间里,胡族到
西晋建立前则共迁入 870 多万,塞外遗留的想必更多,感觉此时中国人口中胡人已占多数。
后来再加上西晋八王之乱 16 年,汉人又减少了很多,西晋胡人夺权不过是顺其自然而爆发的事情,后来后赵皇帝石勒大规模屠杀汉族、五胡屠汉,再后来冉闵政权虽占据几省征兵最多却仅有 11 万,等冉闵死后,汉族再次遭到屠灭,而南迁的汉人也
只有 90 多万。
到公元 589 年,南朝陈灭时,北朝人口是 900 万,基本是胡
人,塞外估计胡人也应有几百万,而南方总人口只剩 200 万,其

因此,这时,全中国真正的汉族只剩下 5% 左右,其后蒙古、满清入关又是大屠杀,胡人血统还在继续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