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大海潮汐一样的浪潮
大海的浪潮规律总是这样的,一排大浪被推上了岸边,然后海水再倒回去,继而第二排大浪涌上来,再退回去。于是海边的一片盐碱地被造了出来,地增加了,海向着自己的方向退缩了些许,而新造出来的地中或海滩中,它既是一片新的土地,又带着海洋残留的印记。
海水受到月球引力的影响周而复始地进行着的这种潮汐运动,与华夏中原屡被外族侵犯的情况如同一辙。
让我们闭上眼睛用形象来思考一下便清晰了。魏晋南北朝之后,五胡乱华,是北方的少数民族入侵黄河北方地区,北方地区被这股“潮水”占领了,北方地区的华夏子民,为了不被屠杀与饿毙,就向着南方迁移,于是造成了移民潮。等这样一次“潮汐”现象过去(稳定)之后,在北方已经被少数民族所占领,成为两种民族的共居之地;而在南方,由于北方过来的移民的加入, 也产生了共居现象。但是,北方的少数民族是用武力进入的,而逃难南方的人则是和平进入空隙之地的。
大海的浪潮规律总是这样的,一排大浪被推上了岸边,然后海水再倒回去,继而第二排大浪涌上来,再退回去。于是海边的一片盐碱地被造了出来,地增加了,海向着自己的方向退缩了些许,而新造出来的地中或海滩中,它既是一片新的土地,又带着海洋残留的印记。
海水受到月球引力的影响周而复始地进行着的这种潮汐运动,与华夏中原屡被外族侵犯的情况如同一辙。
让我们闭上眼睛用形象来思考一下便清晰了。魏晋南北朝之后,五胡乱华,是北方的少数民族入侵黄河北方地区,北方地区被这股“潮水”占领了,北方地区的华夏子民,为了不被屠杀与饿毙,就向着南方迁移,于是造成了移民潮。等这样一次“潮汐”现象过去(稳定)之后,在北方已经被少数民族所占领,成为两种民族的共居之地;而在南方,由于北方过来的移民的加入, 也产生了共居现象。但是,北方的少数民族是用武力进入的,而逃难南方的人则是和平进入空隙之地的。
最后,北方的侵略者与原住民完成了一种融合;南方则多了一些客家人,也与土著居民有了一次新的融合。按照另一个比喻的说法,北方狼驱赶了南方羊,占了羊的领地,但在这片物产丰富的土地上(再加上孔子思想的熏陶),北方狼也转化成了北方羊。而赶往南方的民族,在与南方居民一起生活中,羊性更加充分了。这种现象周而复始,于是,在中国的历史上,出现了许多次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次逃难的南迁潮。
据史载:历史上我国人口的迁移,一是发生在“永嘉之乱” 时期,黄河流域广大人民流离失所,被迫大规模迁移到江淮流域(主要是流入江苏、安徽、湖北、四川等地)。这次南迁人口约 90 万,使秦汉以来人口分布显著的北多南少格局开始发生变化。二是发生在“安史之乱”时期,约有 100 万人南迁,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分布以黄河流域为重心的格局,我国南北人口分布比例第一次达到均衡。三是发生在“靖康之乱”时期,1125 年金灭辽开始南下攻打北宋,黄河流域成为主要战场,这次大的战争造成黄河流域大量居民向长江流域迁移,主要迁移浙江、江苏、湖北、四川,这是北宋末年人口迁移规模最大的浪潮。四是“金完颜亮”时期,1161 年金撕毁了与宋的合约,大举南侵,淮河流域成为主要战场,迫使淮河流域的居民南迁到长江流域,主要迁移浙江、江苏、湖南、江西等地。五是“蒙古兵南侵”时期,忽必烈登上汗位后,于 1273 年出动大批蒙古兵南侵,发动了消灭南宋的战争,主要战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当地居民为躲避战乱大量向珠江流域转移。六是清军入关展开的大屠杀,逼迫大量逃难民众南迁……
据史载:历史上我国人口的迁移,一是发生在“永嘉之乱” 时期,黄河流域广大人民流离失所,被迫大规模迁移到江淮流域(主要是流入江苏、安徽、湖北、四川等地)。这次南迁人口约 90 万,使秦汉以来人口分布显著的北多南少格局开始发生变化。二是发生在“安史之乱”时期,约有 100 万人南迁,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分布以黄河流域为重心的格局,我国南北人口分布比例第一次达到均衡。三是发生在“靖康之乱”时期,1125 年金灭辽开始南下攻打北宋,黄河流域成为主要战场,这次大的战争造成黄河流域大量居民向长江流域迁移,主要迁移浙江、江苏、湖北、四川,这是北宋末年人口迁移规模最大的浪潮。四是“金完颜亮”时期,1161 年金撕毁了与宋的合约,大举南侵,淮河流域成为主要战场,迫使淮河流域的居民南迁到长江流域,主要迁移浙江、江苏、湖南、江西等地。五是“蒙古兵南侵”时期,忽必烈登上汗位后,于 1273 年出动大批蒙古兵南侵,发动了消灭南宋的战争,主要战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当地居民为躲避战乱大量向珠江流域转移。六是清军入关展开的大屠杀,逼迫大量逃难民众南迁……

. 几乎可以这样说,每一次的夷狄入侵中原,最后都有一大批少数民族的人留居到中原之地,渐渐变成了新汉人,这批新汉民经过几十年至百年后,他们的后代就由“狼”柔化而变成了“羊”。
而每一次这种入侵的战争,都会有大批北方的汉民跑反、南迁,到南方去,这批本来就是“羊”的汉民到了南方之后,又让南方那些没有开化的原始少数民族(居住在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海南岛等地的少数民族)融合,共同迅速“羊化”(从不知驯化到一起驯化),就像诸葛亮七擒孟获一样——孟获服了。而这种服,就是南方少数民族被孔孟思想所驯服,最后都变成了奴性 的“羊”。
有一位教授这样说道:江南和中原华夏人是离得最近的, 中原要扩张,首选江南。最早的泰伯奔吴,在江南建立华夏族政权。越国源于夏朝大禹治水之后在越地的政权,虽和周朝没关系,但也是华夏族人。后来的孙权平定山越,都是汉人对百越人的驱赶,将江南的百越人驱赶至南方。我不否认江南一带有汉人和百越人的民族融合,但是融合程度和南方是不能比的,我敢肯定江南人大部分还是 O 型血,纯度不仅比南方人高,也高于北方人。
北方汉人毁于五胡乱华。汉朝是大统一的华夏王朝,华夏血统都是很纯的,人口达到五六千万。后经历了三国,战乱 100 年,期间汉人至少损失了 80%。西晋只有短暂的 50 年,又是八王之乱,汉人内斗,之后开始五胡乱华。西晋末年,衣冠南渡,大量中原汉族南迁,定都南京。北方被胡人占领,杀绝汉人,把汉族女人当“双脚羊”。当然当时出现了冉闵,把羯族灭了,但还是失败了。北方经历了北朝,汉人和胡人融合。南方经历了南朝, 虽有民族融合,但是江南一带基本是汉人高纯度血统。
后来再到隋唐,隋朝短暂,唐朝是个大统一的王朝,民族融合,汉人还都中原,和北方胡人融合。典型的就是消失的鲜卑族, 他们的文字和汉字很像,统一时候也推行汉化,唐朝融入汉族。匈奴被驱赶至欧洲,羯被灭族,后来的松赞干布统一了羌氐在西藏建政,和唐朝是友邦。唐朝人很多都自称唐人,不称汉人了, 这是民族融合的结果。
后有安史之乱,宋室南迁。自从西晋衣冠南渡以来,江南就一直是中国经济的中心。当时的江南汉族血统纯度很高,后来蒙古时期,北方 90% 的经历唐朝民族融合后的汉族又遭到了大屠杀。蒙古攻占临安以后,开始种族大屠杀。蒙古统治下的汉人新媳妇的初夜权是要给蒙古保长的,很多汉人为了保持血统纯洁性,第一胎都是摔死的。蒙古使中国损失 7000 万人口。明朝洪武驱散,一批苏州人被驱赶至苏北。后至清朝,满清大屠杀,对江南也造成了不亚于蒙古屠杀的影响,屠杀人口也得几千万。但是后来稳定以后,江南经济又迅速恢复,人口又开始增长,清朝达到了 4 亿。所以很多专家说在这个时候已经没有纯种的汉族人了。如果有,当时也被压缩在东南方向那一片狭窄的区域里。 #怎样出版书籍#如何出版书籍#书籍出版费用
后来再到隋唐,隋朝短暂,唐朝是个大统一的王朝,民族融合,汉人还都中原,和北方胡人融合。典型的就是消失的鲜卑族, 他们的文字和汉字很像,统一时候也推行汉化,唐朝融入汉族。匈奴被驱赶至欧洲,羯被灭族,后来的松赞干布统一了羌氐在西藏建政,和唐朝是友邦。唐朝人很多都自称唐人,不称汉人了, 这是民族融合的结果。
后有安史之乱,宋室南迁。自从西晋衣冠南渡以来,江南就一直是中国经济的中心。当时的江南汉族血统纯度很高,后来蒙古时期,北方 90% 的经历唐朝民族融合后的汉族又遭到了大屠杀。蒙古攻占临安以后,开始种族大屠杀。蒙古统治下的汉人新媳妇的初夜权是要给蒙古保长的,很多汉人为了保持血统纯洁性,第一胎都是摔死的。蒙古使中国损失 7000 万人口。明朝洪武驱散,一批苏州人被驱赶至苏北。后至清朝,满清大屠杀,对江南也造成了不亚于蒙古屠杀的影响,屠杀人口也得几千万。但是后来稳定以后,江南经济又迅速恢复,人口又开始增长,清朝达到了 4 亿。所以很多专家说在这个时候已经没有纯种的汉族人了。如果有,当时也被压缩在东南方向那一片狭窄的区域里。 #怎样出版书籍#如何出版书籍#书籍出版费用
因此,从秦始皇、汉武帝到清朝末年,五六次的从北方向南方的掠夺与驱赶,纯粹的汉民消失了,原始的血性不见了,投进这个儒学大熔炉的狼变成了羊,而那些没有变成羊的北方草原民族,还在那里向东西游荡。
地域也限制了南方人的勇敢
中国北方那一片浩浩荡荡的无边大草原,适合牛羊放牧, 也适合骏马奔跑,同时养成了草原牧民无拘无束、满不在乎的性格。他们的国家没有疆域,没有边界,走到哪里是哪里,占领哪里就在那里建立自己的国家。要是在这样的地方建立一支骑兵队伍,那就是最好的骑兵,可以打遍天下无敌手。这种最好的最凶猛的骑兵,最杰出的代表就是成吉思汗的骑兵和今天还仅存的哥萨克骑兵。
地域也限制了南方人的勇敢
中国北方那一片浩浩荡荡的无边大草原,适合牛羊放牧, 也适合骏马奔跑,同时养成了草原牧民无拘无束、满不在乎的性格。他们的国家没有疆域,没有边界,走到哪里是哪里,占领哪里就在那里建立自己的国家。要是在这样的地方建立一支骑兵队伍,那就是最好的骑兵,可以打遍天下无敌手。这种最好的最凶猛的骑兵,最杰出的代表就是成吉思汗的骑兵和今天还仅存的哥萨克骑兵。
哥萨克就是斯拉夫民族与蒙古人、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激烈碰撞与交融的产物。历史上的俄罗斯曾被蒙古人的金帐汗国统治数百年,从血统上与文化上都融入了大量的蒙古因子,而当年蒙古军队就是从南俄草原地区入侵并征服整个俄罗斯的。哥萨克人起源与生活的地方就是南俄草原。因此,哥萨克人有很强的游牧民族特点。比如,崇尚勇武刚强,热衷征战与劫掠,豪情万丈却又奢血好杀。哥萨克人的骑兵战术,如快速包抄与分割穿插等,与当年成吉思汗的蒙古骑兵毫无二致;而哥萨克人战斗时的勇猛与残暴甚至远远超出了当年的蒙古人。
俄国成为全世界领土面积最辽阔的国家,哥萨克骑兵厥功至伟。从 17 世纪 ~20 世纪初的整整四百年时间里,哥萨克人一直为沙皇俄国的扩张而不停地战斗。历次俄土战争(俄国与土耳其之间)、俄国与瑞典的北方战争、俄国瓜分波兰战争、巴尔干战争、克里米亚战争、高加索战争、征服中亚战争、征服西伯利亚战争、俄国与清政府争夺黑龙江流域的冲突、入侵外蒙古、入侵波斯、日俄战争、苏维埃革命时的俄国内战……四百年的时间里,哥萨克骑兵参加了俄国历史上的所有战争!哥萨克骑兵冲锋的方向就是沙皇俄国领土扩张的方向,从顿河直杀到黑龙江, 从乌拉尔山直杀到外兴安岭、从黑海直杀到太平洋……刀锋所向,战无不胜,这在人类历史上几乎是空前的。沙皇俄国以及继承它的苏联,一个仅仅陆地面积就超过两千万平方公里的超级帝国,就是哥萨克骑兵浴血苦战的战果。
俄国成为全世界领土面积最辽阔的国家,哥萨克骑兵厥功至伟。从 17 世纪 ~20 世纪初的整整四百年时间里,哥萨克人一直为沙皇俄国的扩张而不停地战斗。历次俄土战争(俄国与土耳其之间)、俄国与瑞典的北方战争、俄国瓜分波兰战争、巴尔干战争、克里米亚战争、高加索战争、征服中亚战争、征服西伯利亚战争、俄国与清政府争夺黑龙江流域的冲突、入侵外蒙古、入侵波斯、日俄战争、苏维埃革命时的俄国内战……四百年的时间里,哥萨克骑兵参加了俄国历史上的所有战争!哥萨克骑兵冲锋的方向就是沙皇俄国领土扩张的方向,从顿河直杀到黑龙江, 从乌拉尔山直杀到外兴安岭、从黑海直杀到太平洋……刀锋所向,战无不胜,这在人类历史上几乎是空前的。沙皇俄国以及继承它的苏联,一个仅仅陆地面积就超过两千万平方公里的超级帝国,就是哥萨克骑兵浴血苦战的战果。
像这样的民族,这样的骑兵,柔弱的汉民如何是他们的对手呢?中国的南方,是个与北方民族完全不一样的族群。
与北方那片大草原完全不同。中国的东南方向上是一派河湖港汊的水田,这里住着农耕民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的脚印甚至在一生中都不会走到几十里之外,而要外出,必须步行或者坐船。这个村与那个村,港汊相阻,可以老死不相往来。
而中国的南方或西南方,则是另一番景象,那是一片片耸起耸落的高原地,一座或几座山隔开了一个山村一个民族。由于山峦陡峭,民族众多,村落与村落间,民族与民族间,隔膜也就更多。
东南方向上是被水封闭的住地,而南方则是被群山封闭了的住地。不但交通闭塞、信息不畅,而且不同习俗的少数民族很多,相互间不相往来。这样的生活地形无法进行及时交流、互通有无,也无法组织起一支强大能够流动的军队,即使组织起来了,也是一支步兵,集结难,语言沟通难,行军的速度慢,登山、渡河作战难,其聚散的速度,冲击的势能,作战的效能,根本无法与北方骑兵相比。
这就又形成了一个比喻:北方骑兵为狼;南方步兵为羊。双方若打起仗来,肯定是一场狼追羊群的战争。
所以,中国建立的政权,一般都是北方人建立的。而南方人建立的政权都是局部的,同时也是短命的。
与北方那片大草原完全不同。中国的东南方向上是一派河湖港汊的水田,这里住着农耕民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的脚印甚至在一生中都不会走到几十里之外,而要外出,必须步行或者坐船。这个村与那个村,港汊相阻,可以老死不相往来。
而中国的南方或西南方,则是另一番景象,那是一片片耸起耸落的高原地,一座或几座山隔开了一个山村一个民族。由于山峦陡峭,民族众多,村落与村落间,民族与民族间,隔膜也就更多。
东南方向上是被水封闭的住地,而南方则是被群山封闭了的住地。不但交通闭塞、信息不畅,而且不同习俗的少数民族很多,相互间不相往来。这样的生活地形无法进行及时交流、互通有无,也无法组织起一支强大能够流动的军队,即使组织起来了,也是一支步兵,集结难,语言沟通难,行军的速度慢,登山、渡河作战难,其聚散的速度,冲击的势能,作战的效能,根本无法与北方骑兵相比。
这就又形成了一个比喻:北方骑兵为狼;南方步兵为羊。双方若打起仗来,肯定是一场狼追羊群的战争。
所以,中国建立的政权,一般都是北方人建立的。而南方人建立的政权都是局部的,同时也是短命的。
我们将历史上的北方与南方人作一个比较:
在这一比较中,有两点是主要的区别:其一是南方人性格胆小、懦弱,只会动嘴,不会动手。若要打架,一般打不过北方人。其二是从生活环境而言,自给自足的南方人只求温饱,别无他求,没有外侵的意识,而北方人生活在天苍苍,野茫茫的广原上, 与生俱来的从没有栅栏、围城的意识。
如果南方人以脚步定速度,北方人以马奔定速度。那么,蒙古马有 1 分钟一公里的冲击速度。一小时是 60 公里。而步兵根据美国陆军《野战条令》的标准,部队行军时正常步幅为 30英寸,以每分钟 106 步的步频计算,行军的速度约为 4.8 公里 /小时。如果我们以 6 公里计算,则骑兵的速度是步兵的十倍。
北方人 | 南方人 | |
(以内蒙人和东北人为例) | (以江浙人为例) | |
身材 | 高大粗壮 | 柔弱瘦小 |
性格 | 粗犷勇莽 | 谨慎细腻 |
衣着 | 束腰扎裤 | 宽带松衫 |
行走 | 骑马驰行 | 舟轿代步 |
住房 | 篷帐草窝 | 瓦屋木楼 |
行为方式 | 于强弱定胜负(以武为主) | 商谈契约(以文为主) |
生活方式 | 没有饥寒为上 | 享受为上 |
思维方式 | 没有框定思想的理论 | 以孔孟之道为依归 |
交往形态 | 原野无障碍 | 港汊有阻隔 |
聚团成军 | 同族不同部,易结合 | 十里不同风,难融合 |
行为速度 | 从小骑马,以马定速度 | 从小步行,以脚定速度 |
活动半径 | 不小于百里 | 不大于十里 |
在这一比较中,有两点是主要的区别:其一是南方人性格胆小、懦弱,只会动嘴,不会动手。若要打架,一般打不过北方人。其二是从生活环境而言,自给自足的南方人只求温饱,别无他求,没有外侵的意识,而北方人生活在天苍苍,野茫茫的广原上, 与生俱来的从没有栅栏、围城的意识。
如果南方人以脚步定速度,北方人以马奔定速度。那么,蒙古马有 1 分钟一公里的冲击速度。一小时是 60 公里。而步兵根据美国陆军《野战条令》的标准,部队行军时正常步幅为 30英寸,以每分钟 106 步的步频计算,行军的速度约为 4.8 公里 /小时。如果我们以 6 公里计算,则骑兵的速度是步兵的十倍。
这就是说,北方的骑兵要追击南方的步兵,几乎是无法可逃,而北方的骑兵要逃跑,则南方的步兵根本追赶不上。
以地形说兵战,我们还可以举内蒙古和贵州这两个省为例来说明。内蒙古全区总面积 118.3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2.3%。而这片草场的面积则有 8666.7 万公顷,整个海拔多在
1000 米以上,多草原(6 大草原)和湖泊(1000 多个)。大青山海拔1500~2100 米,在千米的海拔上长出来的这座山,就并不高了, 而只算是个山包包,所以,这里基本上是一马平川。
而贵州省呢,面积 17.6167 万平方公里,只有内蒙六分之一大,但却有数不尽的高山峡谷。进入贵州,绝对是开门见山。山下是山,山上还是山;山前是山,山后还是山;山叠着山,山顶着山;山靠着山,山连着山。一山更比一山高,这山望着那山远。
有山就有峡谷深涧,就得架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从古至今,都须如此。于是,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桥”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也催生着进步与创新。作为全国惟一一个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桥之于贵州,恰如盐之于炊食。从孤悬一线的独木桥, 到古驿道上的石拱桥,一座座连接彼岸的桥,讲述着民族的历史,延续着这片土地上清晰的人文脉络。
贵州到底有多少桥?
2014 年底统计,全省共有桥梁 17593 座,特大桥 185 座。其
中全长 178 千米的贵毕高等级公路上有桥 151 座,平均每 1.18 公里一座,几乎包揽了当今世界上的全部桥型,堪称世界的“桥
以地形说兵战,我们还可以举内蒙古和贵州这两个省为例来说明。内蒙古全区总面积 118.3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2.3%。而这片草场的面积则有 8666.7 万公顷,整个海拔多在
1000 米以上,多草原(6 大草原)和湖泊(1000 多个)。大青山海拔1500~2100 米,在千米的海拔上长出来的这座山,就并不高了, 而只算是个山包包,所以,这里基本上是一马平川。
而贵州省呢,面积 17.6167 万平方公里,只有内蒙六分之一大,但却有数不尽的高山峡谷。进入贵州,绝对是开门见山。山下是山,山上还是山;山前是山,山后还是山;山叠着山,山顶着山;山靠着山,山连着山。一山更比一山高,这山望着那山远。
有山就有峡谷深涧,就得架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从古至今,都须如此。于是,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桥”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也催生着进步与创新。作为全国惟一一个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桥之于贵州,恰如盐之于炊食。从孤悬一线的独木桥, 到古驿道上的石拱桥,一座座连接彼岸的桥,讲述着民族的历史,延续着这片土地上清晰的人文脉络。
贵州到底有多少桥?
2014 年底统计,全省共有桥梁 17593 座,特大桥 185 座。其
中全长 178 千米的贵毕高等级公路上有桥 151 座,平均每 1.18 公里一座,几乎包揽了当今世界上的全部桥型,堪称世界的“桥
梁博物馆”。
贵州上学难是出了名的,晚上放学回来,打着手电翻三座大山,路上需要两三个小时,一个月穿破一双解放鞋,是孩子们真实的写照。
像这样的地方聚兵与行军。和内蒙古草原作一个对比,其劣势是无法比拟的。

据测,贵州至内蒙有路程约 2200 公里(公路距离约为 2720
公里;直线距离约为 2070 公里),假设步兵的行军速度是每天50~60 里,而骑兵的行军速度可以达到 300 里。那么,这发生于南北征讨的结果会是怎么样的呢?
假设:蒙古军有十万兵南下,而贵州军也有十万兵北上。而沿路没有阻碍与战斗,那么——
蒙古军:马可以随处吃草,士兵多带肉干马匹即可(一个成吉思汗的蒙古兵有三匹战马,实在无粮时可吃马肉)。15 天左右到达。
贵州军:需带总数 800 万斤粮食(或先期准备、或沿途征购),加带冬衣,每个士兵负重 30~40 斤。80 天左右到达。
一支步兵要负重连续行军 80 多天,到达内蒙古后不管劳累、生病或水土不服就投入与骑兵的战斗,胜算到底有多少,相信所有人都会估计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