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天地

《人类生存的博弈密码 》第六章 草原带上的三个“狠角色”(王静)

发布日期:2022-01-05

 
 
草原上的三大游牧人种
 
前面的章节已经介绍,从中国的西北边境,一直到中东,铺展开来,自古以来有三大人种(这里是指游牧民族人种):一是匈奴人种,二是雅利安人种,三是闪米特人种。
最靠近我们中国边境的是匈奴人。
目前,学术界普遍承认蒙古人属于东胡族系。东胡是后来退居辽西的乌桓人和东汉以后崛起的鲜卑人的祖先,蒙古人的远祖。匈奴在古代史籍中被称为胡,根据历史记载,东胡的称呼反映出蒙古人和匈奴人一样是胡,因为其分布在匈奴东部而曰东胡。
通过考古学和人类学研究可以初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蒙古中部、东部的石板墓文化的使用者可能是匈奴和东胡的共同祖先,匈奴和东胡在种族上都属于蒙古人种的北亚类型,他们在种系上是同源的,地域范围上是接近的,文化特征上具有相似性。由此推及:匈奴和蒙古可能是一个族源的民族。当然,这并不意味说匈奴人是蒙古人的直系祖先。
那么,匈奴与东胡两者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据《史记· 匈奴列传》记载“:东胡王愈益骄,西侵。与匈奴间,中有弃地,莫居,千余里,各居其边为瓯脱(匈奴语边界的意思)。”可见,匈奴与东胡是两个相邻的不同政权。
匈奴最早的强势单于冒顿,击杀了东胡王,夺取了东胡百姓和牲畜财产,估计从此时开始两族合并成了一族。
据资料记载,南朝梁人萧子显所撰《南齐书·魏虏传》在述及东胡后裔拓跋鲜卑时说“:魏虏,匈奴种也,姓拓跋氏。”从公元 14~15 世纪,两大部落联盟——匈奴和东胡已经在中亚形成,考古学和语言学的研究表明:匈奴和东胡
部落起源—氏,他们在风俗和语言方面有着共同之处。正像蒙古国专家道尔吉苏荣等学者所认为的,石板墓文化与匈奴文化之间存在某种亲缘关系,它们很可能也是组成匈奴联盟的重要早期

成员,甚至其中某一支就是构成匈奴主体民族的先祖。

匈奴人的形貌

第二是雅利安人,雅利安人是欧洲 19 世纪文献中对印欧语系各族的总称。从印度和波斯古文献的比较和研究中推知,远古在中亚地区曾有一个自称“雅利阿”的部落集团,原是南俄罗雅利安人种斯草原的一个古老游牧民族,擅长骑射,有父系氏族组织,崇拜多神。公元前 2000 至前 1000 年间,一支南下定居印度河上游流域,一支向西南进入波斯,另一支迁入小亚细亚。自18 世纪欧洲语言学界发现梵语同希腊语、拉丁语、克尔特语、日尔曼语、斯拉夫语等有共同点后,即用“雅利安语”一词概括这些语言(现通称印欧语系语言)。
中亚地区,有文字记载,有资料追溯的最早居民为古印欧人。公元前 1500~ 前 1100 年,来自乌拉尔——伏尔加河的印欧人种雅利安人东迁到中亚和伊朗高原,将早先来此的古印欧人种吐火罗人赶到天山以东直至黄土高原一带。其中定居在伊朗高原的雅利安人是波斯人的祖先,定居在中亚的雅利安人是斯基泰人和塞种人的祖先,他们一部分操伊朗语,一部分说突厥语。一部分南下印度征服达罗毗茶人,成为操印地语的印度斯坦族的祖先。
古代文献对雅利安人称谓有塞种、萨迦、斯基泰等。
纳粹德国时期,希特勒歪曲了雅利安人的概念,将北欧五国以及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等地金发碧眼的日耳曼人的体征定义成了雅利安人的体征,实际上两者相去甚远。
第三是闪米特人,又称闪族人,亦称“塞姆人”。属高加索人种一支。是起源于阿拉伯半岛的游牧民族,相传诺亚的儿子闪即为其祖先。阿拉伯人,犹太人都是闪米特人。生活在中东、北非的大部分居民,就是阿拉伯化的古代闪米特人的后裔。
闪米特人的历史十分久远,约公元前 3000 年初,闪米特人的一支阿卡德人迁徙到两河流域北部,他们在萨尔贡一世的带领下征服了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建立阿卡德王国。公元前 2191 年, 闪米特人的另一支古提人进攻阿卡德王国。随着这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混战,苏美尔人重新征服了两河流域,这期间苏美尔人留下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法典——乌尔纳木法典。
苏美尔人消失后,闪米特人的一支——阿摩利人开始建立巴比伦,他们在汉谟拉比的领导下经过征战,统一了两河流域, 留下了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
就民族血缘来看,从叙利亚到阿拉伯半岛、北非地区,这里的中东各民族都有从语言到习俗,以
及血缘上的亲近关系,所说的闪含语系和传统,从远古时代起就有共同点。闪族地区最早建立过亚述、巴比伦、犹太、迦太基等国家。其中亚述曾建立横跨亚非的帝国,但是整个闪米特地区没有真正统一,阿拉伯半岛和北非没有纳入亚述。在以后的历史中,
闪族地区始终是多民族的分裂状态,闪米特人的后裔——阿拉伯人先后被波斯、马其顿、罗马等非闪族的庞大帝国统治,但受闪族一神论思想的影响先后建立的犹太教、基督教的影响却日益巨大,也为未来闪族的统一打下基础。


一个比一个凶狠的民族
 
要说匈奴的崛起,不能不说到冒顿这个人物。
秦始皇横扫了六国而统一了中国,同时也对匈奴用兵,秦将蒙恬将匈奴击败,使其退出河套以南地区,徙往漠北。此后,匈奴有十余年很少南下。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 年),一个冒顿(公元前234~ 前174 年)出现了,弑父而自立。使匈奴迅速强大起来。
冒顿的崛起几乎与大汉王朝是在同一个时间段。
冒顿是匈奴头曼单于之子。当太子时,头曼单于欲立所宠阏氏(匈奴皇后)之子为太子,将冒顿派往月氏(西域游牧部落) 为人质,随即发兵攻打月氏。月氏恼怒,欲杀冒顿。冒顿闻讯, 盗得好马,逃回匈奴。头曼见其勇壮,乃令其统领万骑。但冒顿因此对父亲不满,他将所部训练成绝对服从、忠于自己的军队, 为政变谋位作准备。他制造了一种“鸣镝”的响箭,规定:“鸣镝”令出必射,不射者斩。出猎时,他射出鸣镝,随从有不随鸣镝射往同一目标的皆斩。而后,他用鸣镝射自己的宝马,左右有不敢射者,也被立斩。进而,他又用鸣镝射自己的爱妻,左右仍有不敢射者,又被斩杀。后来,他以鸣镝射头曼单于的宝马,左右无人不射。冒顿知部下绝对忠于自己了。在一次随父头曼单于出猎时,冒顿用鸣镝射头曼,左右皆随之放箭,头曼被杀。随后,冒顿又诛杀后母及异弟,尽杀异己之臣,自立为单于。
当时匈奴的主要威胁来自两方面,一是东面的东胡,一是西面的月氏。
冒顿单于即位不久,东胡王乘其立足不稳,遣使索要头曼单于的千里马。为麻痹东胡,冒顿不顾群臣反对,将千里马送给东胡王。东胡王得寸进尺,又提出索要单于一阏氏。冒顿左右皆非常忿怒,请求出兵攻东胡,但冒顿仍满足了东胡王的要求。东胡王认为冒顿软弱可欺,不再将其放在眼里。冒顿单于则乘机稳固统治,扩充军备。当时,在匈奴与东胡之间有千里荒地,没有归属,东胡王欲占为己有,遣使通知冒顿单于,令匈奴不得进占。匈奴臣有人认为可以出让。冒顿大怒,称:地者,国之本也, 奈何予人。杀主张让地者,发兵突袭东胡。东胡猝不及防,东胡王被杀,其民众及畜产尽为匈奴所得。不久,冒顿单于又乘胜西攻月氏,迫其西徙。从而解除了两面威胁。随后,匈奴征服了楼兰、乌孙、呼揭等 20 余国,控制了西域大部分地区。向北则征服了浑窳、屈射、丁零、鬲昆、薪犁等国,向南兼并了楼烦(今山西东北)及白羊河南王之辖地,重新占领了河套以南地。匈奴有了南起阴山、北抵贝加尔湖、东达辽河、西逾葱岭的广大地区,号称将引弓之民并为一家,拥有控弦之士三十余万,成为北方最强大的民族。
秦二世要残杀自己的兄弟姐妹,也要等老爹死了,自己登上帝位之后,他还远没有到诛杀自己父亲的地步,而这个冒顿却能在将兵面前射杀父亲,并残杀后母与兄弟,足见他的没有人性。老人出书#老人出书网#老人出书流程#老人出书费用
匈奴人对于中国边界的侵扰,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历史。它与秦朝一起崛起,与汉朝同时挺立,侵扰边境三百年,直到东汉时期,才逐渐衰落下去。
要说与匈奴的关键一战,还有赖于西汉朝的陈汤与甘延寿。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出自西汉名将“陈汤”的上
疏中。“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气概,就是那个时代汉帝国的对外政策和在西域诸国中的威权。汉建昭三年(公元前 36 年),西汉使节谷吉被匈奴所杀,汉将陈汤、甘延寿驱兵西征,据说带的都是西域几个国家的军队(现在的多国部队),过乌孙,进入康居界,至阗池(在今天的吉尔吉斯共和国境内)。这一战中单于战死,汉军把匈奴的上层几乎杀光。“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就是陈校尉在这一战后流下来的千古名句。
中东,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战争的频繁程度不亚于中国。
最早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伟大创建者——苏美尔人建立了政权,但后来,各城市国家为了争雄称霸,相互征战不休。结果,大大削弱了苏美尔人的力量,使他们只得臣服于闪米特人。阿卡德人是闪米特人中的一支,阿卡德的名称来源于阿卡
德语。在公元前 3000 年左右,阿卡德人陆续来到两河流域北部定居,居住在苏美尔人以北的平原上,这些“乡下人”和苏美尔人又贸易,又抢劫,持续了好几百年。在定居两河流域北部的时候,这些“乡下人”像海绵一样,贪婪地吸收着苏美尔人的种种知识,他们不仅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学会了使用车轮并开始组建自己的战车方队,这为以后他们夺取苏美尔人的天下奠定了良好的坚实基础。
“萨尔贡”一词在阿卡德语中意为“真正的王”。当苏美尔地区各城邦混战之时,萨尔贡抓住这天赐的良机,带领着阿卡德人不失时机地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创造了两河流域的阿卡德大帝国。阿卡德王萨尔贡出征三十四次,最终击败了卢伽尔·扎吉西,武力征服了苏美尔的主要城邦。他与卢伽尔·扎吉西作战, 俘虏了他,并给他套上颈枷带往尼普尔。接着萨尔贡挥兵南下, 征伐拉格什,“洗剑于波斯湾”,在苏美尔各地都归入阿卡德的版图之后,萨尔贡建立起了中央集权的君主制度,即“天下只有一张嘴”,各地皆听命于中央。
 阿卡德王国约于公元前 2154 年为古提人所灭,然而重新统一中东的伟业被生活在底格里斯河中上游的亚述人所完成。作为新月沃地的第一个“巨无霸”国,它的领土相当于当今的蒙古国(150 多万平方公里)。
公元前 5 世纪末,波斯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帝国。作为第一个超级大帝国,它的面积略小于澳大利亚。
(波斯帝国 = 亚述帝国 +3/4 埃及 + 伊朗 + 高加索三国 +1/2土耳其 + 巴基斯坦 +1/2 希腊 +1/3 中亚,大于 600 万平方公里。)而由闪米特人所建立的中东与西亚帝国,其统治者与冒顿
没有什么两样。亚述统治者的侵略战争是以极度凶残为特色的。军事所至,庐舍为墟,居民几乎全被屠戮。如在亚述那西尔帕二世所征服的土地上,男子被杀或沦为奴隶者约占三分之一, 儿童则几乎无一孑遗。财富也全被劫走,即使有残余居民,亦冻饿而死。亚述的野蛮征服造成了赤地千里、惨绝人寰的景象。从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起,屠杀的凶焰稍稍收敛,但被征服居民仍差不多全被劫走,迁移到距亚述较近的地区,迫使他们成为永久的奴隶。
历史学家说,在魏晋南北朝时代,侵入中华大地的五胡(即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都是十分凶残而无人性的, 但是其中最狠毒的则是羯族。有一个成语,叫“毒如蛇羯”,后来误作“毒如蛇蝎”,以至错传久远后约定俗成,正本反成错义。说的就是这羯族人之毒。
这个羯胡,就是五胡乱华时,屠杀汉人最凶的一支胡族。魏晋时,主要分布在上党郡(今山西潞城附近各县)的武乡、羯室一带,与汉人杂居。长相以高鼻、深目、须浓为特征。那可是地球上最凶顽的一支种群。汉人不幸摊上了他,被祸害达一个多世纪之久,举全国汉人力量方灭之!
这里先看一看五胡乱华时的诸胡谱系:侵华的羯族、白奴族、丁零族、铁弗族、卢水胡、鲜卑、九大石胡等主体,都是金发碧眼的白种人。氏族包括大月氏、小月氏和巴氏。大月氏主体为白种人,小月氏和巴氏主要为黄种人。而姜、扶余、乌桓(东胡与匈奴混血)、和入侵辽宁的高句丽等主体为黄种人。
五胡乱华时屠杀汉人最厉害的羯人总数不过 20~30 万,他们的血统来源于葱岭以西的小月氏,后被匈奴作为俘虏族押迁到中国北方,入侵中华时被认作为匈奴的别种。
羯人石勒于东晋元帝大兴二年(319 年)建立后赵。史载羯人将汉族女子圈为“双脚羊”,夜间百般奸淫,白天则宰杀烹食。到汉将冉闵灭掉羯人后赵,一次解放被掳掠的汉族女子达二十万。
冉魏政权建立,先歼灭 30 多万羯胡匈奴兵,在邺城再屠羯
20 多万。颁发杀胡令后,南北东西的汉人群起响应,在这股全国性报复仇杀下,羯胡几被杀绝。
后鲜卑慕容得诸胡助力杀了冉闵,入主中原。当时冉闵解救的二十万汉族女子中有五万人无家可归跟随着他,这时落入鲜卑杂胡手中,同样被奸淫宰食,五万人在邺城被吃了个干干净净。
如果你以为羯胡就此被屠灭、再也不能为害汉人,那就大错特错了。有支万人的尔朱羯族,因北降鲜卑得以保全。到鲜卑内乱时,这只几万人的尔朱羯开始造反,差点将强大的鲜卑也灭了种。
在鲜卑联军的复仇追击下,残存羯人在侯景带领下向南方梁朝请降,考虑虎到他们的悍勇,被编收为雇佣军。但很快侯景发动武装叛乱,幽囚饿杀梁武帝,对江南汉人实施血腥种族屠杀,仅是屠杀就将四万户 20 万人杀绝。这就是著名的“侯景之乱”,江南汉人十去其九。
羯族的来源至今仍是个谜,不过很多学者认为他们可能是中亚的粟特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是从后赵皇帝的姓上分析,后赵皇帝姓石,粟特人在中亚建立了许多小国,其中有一个叫塔什干,就是今天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唐朝称其为石国,许多该国到中国的粟特人给自己取中国姓时都取石字。二是史书上说羯人多数信胡天,这个胡天就是拜火教主神阿胡拉
  • 马兹达,而拜火教是粟特人主要信奉的宗教。所以,羯族可能是粟特人,而粟特人是东伊朗语族,说的是东伊朗语。从史书上误称他们为匈奴别部上看,他们应该是跟随匈奴一起进入中国的。东伊朗人并不是伊朗人,现在的阿富汗塔什图人和塔吉克人就是,他们和伊朗人、印度人都属于雅利安人。和欧洲人一样属于印欧语族。别看今天伊朗人,印度人长得黑,那是他们长期在南方生活,可他们都是标准的白种人,雅利安人的后裔。
我们可以这样说,地球上的多数战争,多数的抢掠与屠杀, 都是来源于草原上的这三大游牧民族,他们一个比一个凶狠,或者说他们都同样凶狠。他们的扩张、迁徙、掠夺,是战争的祸源。如果我们要了解战争的起源,就从这里开始研究好了。#老人出书多少钱#老人出书要多少钱#老人出书需要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