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长篇小说连载35、36(作者:张星利)
发布日期:2023-10-23 09:20:31
35
夏一可学着给远在北京的姑妈写信,因为老师布置了作业,给远在外地的亲人写一封信,主要是掌握写信的格式,以后就会写信了。
夏一可的信是这样写的。
亲爱的姑妈、姑伯:
您好!
我是夏一可,老师要求我们学着写信,我想来想去给你们写一封信,不知道能不能收到?
我在学校这次语文考了86分,数学考了81分,虽然成绩不是全班最高的,但是我一直在努力。我现在是小学五年级,再过一年就要上初中了,等我长大了,我去北京看你们。
我奶奶身体都好,你们放心,我会经常去看她的。
最后祝你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此致
敬礼
您的外甥 夏一可
X年X月X日
夏一可从父亲那里要来姑妈的地址,买来信封,贴上八分钱的邮票寄到北京去了,他不知道这信要走几天,父亲说这信大概要走一个礼拜才能收到,先从咱靖宁到省城周宁市,然后坐火车到北京,得两天多时间,到北京后再进行分拣,然后再继续分发到各个区县,怎么算都要一个礼拜时间。若要回信,大概就要一个多月了,看你姑妈能不能回信。
其实,夏一可仅仅是试着写了一下,班上还有很多学生也写了,但是真正寄出去的可能就是夏一可一个人。
信寄出去之后,夏一可慢慢就忘了这件事,因为大人们总是很忙的,哪有时间给你回一封信。
不久后的一天,老师交给夏一可一个信封,说是一封信。夏一可拿到手里的时候是一个牛皮信封,信封上写着:
上腴省周宁市静宁县余力镇金水村小学
夏一可 收
这是一个印刷的单位信封,上面有北京的地址、电报挂号。
夏一可小心的拆开信封,里面居然有5元钱,他急忙把钱装进信封,因为他听说过,信封里不能装钱,这是违反规定的,不知道姑妈咋把钱装进去了。
一可侄儿你好!
你的来信已经收到。看了你的来信我感到很高兴。你第一次学着写信,写得还不错。从信中得知你的学习成绩还可以,但应争取每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从小学就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
我和你姑伯的身体还可以,现平时就我们两个人,你哥哥、姐姐都在外地工作,过年过节才回来。
你奶奶身体好吗?你奶奶年龄大了,你放学后有空去帮你奶奶干点活,你要听奶奶和你爸爸、妈妈的话,要好好学习,取得好成绩!放假了和你爸、妈一起到北京来玩。
你来信落款写到是我的外甥这不对,你应该是我的侄儿。
祝你学习进步!
姑妈
X年X月X日
夏一可把这封信给家里人都看了,大家都夸夏一可能行、本事大。夏一可的父亲也很高兴,说5元钱下一可就自己留着,买学习用品、零花。
夏一可写信这件事,传遍了整个金水村小学,老师们都夸这个孩子会写信,而且远方的亲戚也回了信,这是非常重视学习的典型,大家都应该向夏一可学习,夏一可感到特别自豪与骄傲。
35
快到“五一”的时候,电视里就开始播放全国各地的大学生都朝北京涌去,全国范围内大学生开始游行、罢课,而周宁的大学生也走上街头,有的也前往北京,新闻联播电视的画面显示,买票去北京的旅客反而没有座位,座位都被大学生挤占了,火车的过道上都是人。
夏一可他们去周宁的电视塔旅游参观,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着去。艮村的乡党在自家门口看到后说小学生都去游行了。游行似乎成为最热闹、最流行的词汇。
第一次看都周宁电视塔,高耸入云,这是目前西北地区最高的建筑物,人们所看的电视节目就是通过无线信号从这里发射出去的。到上面参观就要乘坐电梯,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大家有序乘坐,一次能做六七个人。第一次坐电梯,还有些不适应,电梯升空的那一刻有点眩晕,不过一会就好了。上面有转角的沙发,大家在上面又蹦又跳,因为太兴奋了,平生第一次上到这么高的地方,看地下的马路,人跟蚂蚁一样。远处的南山呈现在眼前,非常壮观。向北望,可以看到大太楼、静心寺。远处一片片绿油油的麦田,令人心旷神怡。
真快呀,小学转眼都五年级了,眼看就要小学毕业了。
夏一可的姐姐已经初中毕业了,现在准备上卫生学校,毕业当护士。夏一可清楚地记得大姐那时候学习成绩特别好,也喜欢看书,可是初中毕业考试却差了几分,高中就没有考上。那时候没有补习班,也没有再继续上学,大姐因此脾气也很坏,因而中学毕业后就没有再继续上学,而是姑姑在周宁的商业大厦给找了了服务员工作,这个工作也是个临时性的。因为离家远,就得住在哪里,但是她回到家还是不高兴,因为她的好多同学都在继续上学。
夏一可的二姐也没有考上高中,在一家纺织品厂当临时工。眼看着三姐也毕业了,再不能这样下去了,偶然的一个机会,夏一可的父亲看到了卫生学校的招生通知,学习期限两年,毕业后就可以成为一名护士。这可是一个好机会。
夏一可的父亲本来打算只让三女儿去读,他的想法很朴素,护士工作不淋雨、不风吹日晒,比农民强多了!因为是私人办学,在周宁市城墙外一个街巷,收费也高,咋办?收费高也要念。他这样想,即使勉强上个高中,出来考不上大学还是不行!听说现在国家的最新政策是大学生不再包分配工作了,就是说,你上了大学,也没有正式工作。农村人这时候还是对正式工作情有独钟,毕竟是铁饭碗,干一辈子啊,在哪里找这么好的事情,这可是打着灯笼也找不着的好事情啊。要上学,就意味着要花一大笔钱。这钱从哪里来,可把人难住了。
“爸,我也想上学。”二女子颤颤在屋里对父亲说。她不知道父亲能不能同意,因为她已经毕业一年了,现在在纺织厂那里还是学徒工,随时都可以被辞退,毕竟是临时工,再说,她根本不喜欢那个工作,机器整天嗡嗡响,聒噪的人脑子疼。
“你妹子今年刚毕业,准备在这个学校上,咱家两个人一起去上,这供不起呀!”父亲说。
“爸,这是我在厂里做工发得工资,除在灶上吃饭的钱,我没有乱花一分钱。”二女子把几张纸币交到父亲手里。
是啊,都是自己的娃,女子也是自己的孩子。老大已经是那个样子了,自己现在也不好说什么,孩子大了,说不成了,再说就要生气,就要打起来。但是,供两个娃上学,确实很艰难啊!开学就要学费,这是私人学校,出来也不安排工作,也只是给医院推荐。 但是事情还是这么个事情,该上学的时候还要上学,看来只有借钱了。都上吧,砸锅卖铁也要上,为了娃的将来,总不能都窝在农村吧。虽然不转户口,不是居民,但是这也是一技之长啊,夏一可的爸爸这样想。两年也快,出来就能挣钱,给家里也能减轻负担,再过几年找个婆家,安安稳稳过日子,这也好着呢!还不能让老大知道!唉,这事情办的。总不能让三个娃都上吧,咱在哪里找那么多钱?就这这还不知道学费在哪里,还的求婆婆告奶奶。上学借钱总是个名堂吧!
风里来,雨里去,早上走得时候用瓶子装一些咸菜,把烙好的馍拿上几块,中午学校那里有开水,就这样将就一下,到下午就回来了。虽然离家有点远,需要一个半小时,骑自行车,买一个旧自行车,能骑就行。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实在不行就在灶上偶尔吃一顿饭,虽然要节省,但是饭还是要吃的。学校可以住校,但是咱住不起,只能走读,住校就花费大了,住宿费不说,光一天三顿饭都在学校吃,咱负担不起。要上学就要节省,因为路远,这两年,上学路上把苦都吃咋了!
“嫂子,嫂子,”门口有人喊。
“来了,来了。”夏一可他妈正在灶房做饭,这个差事其实一点也不比在外面上班轻松,娃们一走就要忙活,起好面,下午蒸馍,预备着晌午饭,想着怎么做还要做出花样,还要省着,下来就是拾掇屋子,洗衣服,把里里外外收拾的干干净净,虽然不是二层楼,但是比他二层楼干净的多,一点也不比二层楼差。
“啥事啊?”夏一可母亲并不认识眼前这个人。
“你是和芳?”来人问。
“我就是。”夏一可母亲说。
“我是咱余力信用社的,你贷咱的款该还了。”来人说。
“贷款,我没有在信用社贷款!”夏一可母亲说
“你看,这是你的名字,用途是买架子车,200元。”来人说。
“我不知道,我也从来没有买过架子车。”夏一可母亲说,她有点蒙,因为她从来没有贷过款,也没有和信用社打过交道。
“那你问一下你家掌柜的。”来人说。
“那你等12点他下班回来,上班去了,还没回来。”夏一可母亲说。
“我不等了,还要跑几家子,你回来先问一下,看有这事没有,我们可不会弄错的,过几天我再来。”来人说。
贷款,咱那里有过贷款?买架子车?夏一可母亲一头雾水,疑虑重重。
中午,夏一可他爸回来了。
“信用社的人咋说咱有贷款?”夏一可母亲问。
“咱没有贷款。”夏一可父亲说。
“人家说是买架子车。”夏一可母亲说。
“买架子车?”夏义惠吃了一惊。他突然想起来了。
“哦,那是给光芒贷的款,是娶媳妇,写的项目是买架子车,现在可能还款的日期到了。”夏义惠说。
“我就说咱啥时候贷款了,原来是给光芒贷的款。”夏一可母亲说。
“咱是担保人。”夏一可母亲说。
“那你让光芒赶快把这钱给人家还了。”夏一可母亲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