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
十亩地“灯盏窝”承包经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得到了上级政府的肯定和新闻媒体的赞扬,此事在社会上犹如一声春雷,“轰隆隆”地震聋发聩。
一叶知秋。人们感受到了中国农村的一场改革春潮的气息,带着香甜的味道,已扑面而来。这气息温润可亲,沁人心脾,激活了东岭人的生命细胞,使人顿生青春活力。
杨天亮更是热情高涨。
一日早上,他去公社办事,顺便去了唐书记办公室。
唐书记是东岭村的蹲点干部,由于工作上的原因,与杨天亮关系自然亲近许多。唐书记一心巴望东岭各项工作都能搞上去,能够早日脱贫致富。他对东岭村取得的一点一滴的成绩都记在心里,记录在自己的工作日记上。他见杨天亮到来,自然十分喜欢
“你兄弟来了就好,我正好找你聊聊目前的工作,谈谈彼此的看法哩。”唐书记一边说着,一边让坐,接着就给杨天亮倒茶、递烟。
杨天亮对于唐书记的热情连声致谢:“都是自己人,不必太客气!”
二人并排坐着,中间隔了一个茶几。
“群众目前对‘灯盏窝’这块地的承包都还有啥议论的?”唐书记说。
“有这么几种议论,一是说承包这种方式好,利国利民,承包人上交了国家的公粮,又给集体交了承包费,剩余部分都归承包人,承包人受益匪浅。结果是国家、集体、个人都收益,这是天大的好事。二是承包有风险,如果遇到天灾大旱或雨涝,收益不好怎么办?三是如果承包人富裕了,以后政府会不会来干涉?”杨天亮说。
唐书记此刻眉头一皱,接着“哈哈”一笑,站起身,在地上来回踱着步子,忽然转过身很有信心地说:
“群众对这种承包方式有顾虑,说来并不奇怪。因为人民公社化集体制度几十年了,生产经营都一直是大兵团去耕种收获。生产队长把上工钟一敲,庄户人家拿着工具就出了门,接着浩浩荡荡地边说边谝去下地。而今猛然间说要改变几十年的耕作方式,觉得不习惯是自然的。至于怕承包以后有风险会吃亏,那是群众不懂法的反应。这种风险、天灾在法学理论上被称为意外或不可抗力。若是真到了这一步承包人的地减了产,可以在协议上规定少交承包费或免除责任。”
此刻,杨天亮也茅塞顿开,放下茶杯,拍手叫好,说:“唐书记,你再说一遍!你刚才说得意外不可抗力,我觉得还蛮新鲜的,你说得可有啥可依的书面东西?”
唐书记说:“有有有!我有个表哥在政法院校是个教授,人家对国家法律、政策吃得透。关于咱们说得目前农村政策形势,以及法律问题,我领你去向我这个表哥请教。”
“那太好了!唐书记,你说啥时候去找你表哥?”杨天亮说。
唐书记说:“我这个人是办事不愿拖拉,让我先给表哥打个电话,问一下。”
”哎。”
唐书记用电话与其表哥勾通好了以后,说:“他下午没有课,让咱去。”
“那就太好了!”杨天亮兴奋地两手一拍说:“谢天谢地!”
中午,杨天亮在公社吃了饭。
下午,杨天亮和唐书记坐着公社的小车,去了古城南郊的政法学院万教授家。
万教授,男,四十八岁,个子高,长条脸,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看人很是热情、慈祥,显得十分有亲和力。他对客人以水果和烟茶招待,视为贵宾。
唐书记说:“和我一块来拜访你的人是东岭村党支部书记杨天亮同志。”
此刻,杨天亮点头致意。
万教授伸出手,与杨天亮打了个招呼,表示欢迎。他示意都坐下,不必客气。
万教授说:“你们来找我,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
唐书记说:“是这么,听说外地一些村子大胆地把土地承包给了个人耕种,你是研究法律和国家政策的人,能回答这个事是对还是错?”
万教授喝了一口茶,把杯子放在桌上,笑着说:“我是学院经济民法系研究室的主任,整天在研究国家政策、法律。要我回答这个问题,答案是不论采取何种生产经营方式,只要能使粮食作物提高产量就是对的,这没有错!”万教授又点燃了一支烟,抽了几口说:“当然,不论采取哪一种形式,但不能改变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向。”
唐书记问:“关于目前农村改革方面,有啥政策上的依据没有?”
万教授兴奋地从他书房取来一份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份中共中央文件宣传稿。他说:“这是《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影印件。文件是这样表述的—实践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的农村政策是正确的。我国农村经济近几年的变化、发展是令人鼓舞的。但是必须看到,我们农业的基础毕竟比较脆弱,工作中也还存在不少问题。所以,一定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了解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继续艰苦工作,力争一九八二年农业有一个更大的发展。需要指出的是最近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农村一部分社队基层组织涣散,甚至陷于瘫痪、半瘫痪状态,致使许多事情无人负责,不良现象在滋长蔓延。这种情况应当引起各级党委高度重视,在总结完善生产责任制的同时,一定要把这个问题切实解决好。”万教授说到此,给客人各削了一个苹果递了过去,接着说,“邓小平同志曾说过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这种转变不是自上而下的,不是行政命令的,而是生产发展本身提出的必然要求。”
杨天亮说:“你能知道有承包成功的范例吗?”
万教授激动地说:“有有有,我手头就收藏了一份报纸,写得是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打破土地公有制,十八户农民冒着杀头危险召开会议,决定将全村土地按人口承包到户。国家和公社大队的公粮任务分包到户完成,剩余的全归个人,即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为此,签订了生死状,并按了红色手印,以恐无凭,立字为证。”万教授说着,将一张报纸递给杨天亮。
杨天亮接着报纸,全神贯注地看着……
此时,唐书记说:“表哥,你预测一下,咱们中国农村以后的形势是什么样子?”
万教授充满信心地说:“中共中央为了让国家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特别是对农村,给予极大关注!中央在千方百计搞调研,为中国农村如何能早日达到小康水平而勾勒蓝图。受教育部门委托,我们经济民法系由我主编了两本书籍,名字叫《论农村土地经营方式》和《法律入门》。”他说着,起身从书架上取了四本书,分给唐书记和杨天亮,说:“送给你们,看看学学,有啥问题以后提出来,便于我们研究和完善。”
唐书记接过表哥赠送的书籍,说:“感谢表哥,我回去好好拜读!”
杨天亮说:“本来是想求一口水喝,却意外收获到大海!真是幸运!太谢谢了,太谢谢了!”
万教授谦虚地一笑,说:“研究法的目的,是为了给我们国家政治经济建设服务,如果只把这些书籍放在柜台上睡大觉而不让老百姓看,那就违背了作者的初衷。别说赠送给你们几本书,就是以后工作中遇到啥法律、政策难题或者官司什么的,尽管吭声,我会热情服务的!”
好言一语三冬暖。唐书记说:“那就太感谢了!”
杨天亮说:“哎,唐书记,我有个想法,不知该不该说。”
唐书记问:“啥想法?”
杨天亮在唐书记耳朵旁耳语一番。
唐书记笑了。他对万教授说:“表哥,想请你为俺东岭起草一份承包土地格式合同书,行吗?”
万教授“哈哈”一笑,欣然接受,并答应让唐书记三天以后来取合同格式书。
杨天亮又笑说道:“万教授,我看社会这会大变革,做生意的人也会多起来了。一切都在改变,以后纠纷肯定会多起来,肯定会有不少麻烦事,甚至对薄公堂。如果不懂法的话,肯定会吃亏的。我想,我们村上能把你请上当个法律顾问好吗?”
万教授笑道:“我已经给几个单位当着法律顾问。至于农村嘛,倒还没有。我会满足你们的请求的。”
杨天亮满意地点头致谢。
唐书记说:“中国以后要实行依法治国,这是必然的趋势。杨天亮作为一个农村基层支部书记,有这种超前意识,实在难得!表哥,你可要尽量为我蹲点的东岭村提供法律帮助呀!”
万教授说:“当然,当然!教学就应当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促进理论发展。”
唐书记说:“听说明年中央可能要出一个关于农业方面的文件,专门讲农村土地经营方式转变的内容。我想,到那时,农村会迎来一次改革的春潮!到时,牵扯到很多法律问题。是这么的,表哥,我想请你啥时给我们公社全体干部讲一次法律知识,你看何时有时间?”
万教授说:“等你下次来把我给东岭起草的承包土地合同格式书取走时,我再做安排。”
唐书记点头同意。
万教授又语重心长地对杨天亮讲:“农村是个广阔天地,正如毛主席所说农村是大有作为的。以前听唐书记提说起过你,但一直没见人。今天一见,的确名不虚传,你是一个有志气有远大理想的青年人!你父亲是抗美援朝的功臣,又当过多年农村党支部书记,你又接了你父亲的班,是东岭现任书记,听说你还当过兵,你的条件十分优越。这几年又大胆工作,取得不少成绩,我在报纸上也看到过你的事迹,我为你高兴!”
杨天亮听到万教授的一番赞扬话,觉得有点惭愧,说:“你褒奖了,我十分感谢你的认可!不过,我还做得很不够!”
万教授说:“我也是系上的支部书记。尽管你我岗位不同,但目标都是一致的,都是在为党的宗旨奋斗!你好好干,前途无量!”
杨天亮说:“感谢你的鼓励!我一定会努力工作的!”
唐书记此时兴奋地说:“表哥是学校的支部书记,杨天亮是东岭支部书记,而我也是公社党委书记。嗨,咱们三个人全是《红色娘子军》上的洪常青,都是党的人,今天喜相逢,真是巧合,命运安排!”
杨天亮激动地说:“三人一条心,跟党向前进!我和唐书记奋战在农村,为了农民的合法权益,以后可能常登万教授的门,还请万教授百忙之中多帮助!”
一句话逗得在场的三个人“哈哈”大笑。
时间很快到了晚上。万教授盛情邀请唐书记和杨天亮在学校食堂吃了饭。
吃罢晚饭,彼此握手说声“再见”就分手了。
此时,星稀月明,长空一碧,银辉泻地。杨天亮和唐书记乘坐的吉普车穿过繁华闹市,直奔南边的乡村。
杨天亮说:“今天收获真大,收益匪浅,真有相见恨晚之意呀!”
唐书记说:“不管怎么说,今天没算白来,听到了很多新鲜的事。”
杨天亮笑道:“也是,也是,要不是天黑了,我还真想多谝一会哩!”
唐书记说:“以后有的是机会。”
杨天亮说:“啥时去取合同格式,你尽管把我叫上!”
“噢,那当然。”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奔驰,小车终于到了东岭。
杨天亮下车时说:“唐书记,要不你和司机甭回公社,就睡我家吧!”
唐书记开玩笑地说:“不了不了,怕影响你俩口子的春霄!”
杨天亮此刻“扑哧”一声笑道:“书记你真会开玩笑!那也好,再见吧!路上多小心!”
唐书记“哎”了一声,就让司机调转车头缓缓地向村外开去。接着,消失在苍茫的秋夜里。
封翠玲当时正哄娃们睡觉,而自己则牵挂着早上出门但还未归的杨天亮。忽听得窗外有隐隐约约的说话声,估计杨天亮回来了,就一“咕碌”从炕上爬了起来,朝院子走去。
“咣咣咣”,门外有人敲。
“谁呀?”封翠玲问。
“我,天亮。”
封翠玲急切地“哗”地一下打开门,迎进杨天亮。
杨天亮进了门,一下子把封翠玲抱起转了一圈又放下。
封翠玲用手在杨天亮的胸脯上捣了一拳,说:“你真坏,既然想我了,还不早点回来?”
杨天亮借着妻子的话,双手捧住她的脸,亲了一口。
封翠玲挣脱身,故意娇声娇气地说:“人家贫弱女子,怎敢遭你这受强壮男子的这般欺负?”言罢,转身去关了院门。
回到家,封翠玲喜悦地问道:“你今个儿咋这么晚才回来?”
“我和唐书记去了政法学院拜见了万教授。他是唐书记的表哥,他给我俩讲了不少国家法律、政策、形势,叫人很受鼓舞!他是经济民法系主任,还把他主编的两本法学书籍赠送给了俺俩。哎,真是幸运!”
“你咋回来的?”
“是唐书记小车送回的。”
“这我就放心了。”
“有啥不放心的,就凭我学的这拳脚,坏人还不是我的对手哩!”说着,杨天亮“噌”地一下,给封翠玲在地上劈了个叉。
封翠玲笑说道:“快起来,快起来,看你今个儿见了一回法学教授,看把你高兴的!”
杨天亮戏说道:“夫君体弱,恳请娘子来搀扶!”说着,他双手合一。
此刻,封翠玲笑了,但怕惊醒已熟睡的孩子,就用手捂住嘴笑。
杨天亮也怕惊动孩子,就赶快起身。
“你还饿不?”
杨天亮摇头,示意不饿。
接着,封翠玲让杨天亮快点休息。
“你先睡吧,我再看一会书。”
封翠玲此刻给杨天亮倒了一杯茶水,放在书桌上,然后自己又去睡觉。
杨天亮一边喝茶,一边兴致勃勃地打开万教授赠送的书籍《论农村土地经营方式》。这本书最前面一页写的是导言,是作者满怀革命深情讲述自己为什么要写此书的目的。
导言写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东风拉开了中国改革的大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十八户农民冒着杀头风险召开会议,决定将全村土地按人口承包到户,签订了“生死状”的传奇壮举,触发了作者研究法律、政策的心灵大门,使作者热血沸腾,思绪万千!为了我国社会主义农村走向繁荣、富强、美丽,特根据农村现状,就土地生产经营方式问题做以大胆分析、研究,抛砖引玉,以尽作者微薄之力。
哦!导言字字情,句句意,字里行间,仿佛看到作者为了农村繁荣、富强、美丽而跳跃的一颗红心。
杨天亮把卷热读,不停地用红蓝铅笔在书上划上杠杠,圈重点,时而还做笔记。
这本书,使他眼界更加开阔,思想更加活跃。他决心多学点时事政治和法律知识,以崭新的姿态,来迎接中国八十年代改革春潮的到来。
这一夜里,杨天亮辗转反侧,久久难以进入梦乡,白日在万教授家的景象又浮现在他的眼前,不知何时,他终于进如了梦的世界……
一个久旱不雨,烈日如火的中午,杨天亮因支持杨红军承包土地而被批斗游街。他戴着用报纸糊的筒筒高帽子,脖子上挂着一个大木牌子,上面写着:走资派。游行的队伍中有人高呼口号—打倒走资派头头杨天亮!人民公社集体所有制不容破坏。
杨天亮两眼喷射出愤怒的烈火,他的胸中翻卷着万丈波澜!
游行队伍长龙似地跟在他身后,推搡着他向前步履艰难地行进……
他又梦见自己独自一人坐在一条被坚冰封冻的大河堤岸上。
寒来暑往,四季轮回,他盼望着温暖的春风早日吹拂,化了冰雪,绿了杨枊。
终于,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由淡红,到深红,近而光芒四射,光照万里。冰封的大河终于发出“咔嚓咔嚓”的响声,镜子般平静坚定的河面,大块大块不规则地溶化破裂,渐渐地冰层溶消,“咔嚓咔嚓”的声音轰隆巨响,惊天动地!
接着,“哗哗”的春潮铺天盖地,汹涌澎湃,催枯拉朽,势不可挡,一泻千里,直奔东方。
观潮的人涌满了河的两岸。人们扬眉吐气,拍手称赞,随着春潮而去……
杨天亮更是激动难抑,他纵身由岸上跳入河中,奋力拼搏,欲当一个弄潮儿……
他又梦到自己经营了一个砖厂致了富,成了乡镇企业的一枝花,被选上省劳模,戴着大红花,去参加庆功会……
“咯咯咯”,雄鸡报晓的声音终于惊动了梦乡中的杨天亮。他揉了一下惺忪的双眼,忽然想起一如既往的晨练,就一“咕碌”爬起来,简单地用毛巾擦了一下脸,就去院子练武去了。
练武时,梦中那些激动人心的结果,一直激励着他。
吃早饭时,他给封翠玲学说了晚上的梦境。
封翠玲说:“大锅饭吃了几十年,可粮食产量就是搞不上去,乡亲们的日子总是过的清苦。虽然杨红军承包土地取得了一些成果,可毕竟还是在走钢丝,存在危险。”她给小儿子杨春天喂完奶又说:“不过,你后面的梦倒是个好梦。你看,大河被冰封的河面忽然‘咔嚓咔嚓’发生巨响破裂,接着是春潮滚滚,这说明一切阻碍生产力的旧制度要被破除,替而代之的是一场社会大变革!我认为,这是社会向好发展的好兆头在梦里显现。好梦,好梦呀!”
杨天亮听了封翠玲一番解梦的话,也深有同感,眉飞色舞地说:“我想,一场巨大的农村改革即将到来!”
封翠玲说:“从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对于改革到来是能反映一些的。你看,集市贸易就比以前活跃多了。要我说呀,咱要做个社会变革的急先锋,带头闯一闯,若是想要让整个村子脱掉穷帽子,是要有一套宏伟的计划。打铁先要自身硬。咱要让大家变富,咱自己先得脱贫,这样,说话才有力度。”
杨天亮说:“今天是个礼拜六,等兄弟妹妹晚上回来聚在一起,好好就创业一事议一下。”
封翠玲说:“好呀,我下午就给把好吃的做上。”
杨天亮问:“做啥好吃的?”
封翠玲说:“摊煎饼。”
“好,煎饼都爱吃!”
当天晚上,杨天亮的弟弟杨天明、三弟杨天俊,以及妹妹杨月兰全都从不同的岗位回到了家,一如既往地来尽孝道,看望慈祥而守持在家的老母亲。他们照例给老人买了吃的和营养品。杨月兰除了给母亲买吃的外,还给母亲买了一身新线衣。同时给几个侄子买了糖果、奶粉、童鞋。
几个侄儿吃着糖果,流着口水,乐得“咯咯”欢笑。
身为姑姑的杨月兰,先抱起杨子祥,把买的新鞋给穿上,然后领着在地上走了一个来回,看着侄儿穿的鞋子合脚,乐得直拍手叫好。
接着,杨月兰又包起杨念环侄女,用同样的方法给穿上鞋子,觉得合脚,又拍手叫好。
接下来又抱着小侄子杨春天,也给穿上新鞋子,用手摸了摸脚,然后轻轻放在地上,见其“噔噔噔”地跑向妈妈封翠玲的怀抱。
杨月兰笑说道:“还是妈妈亲!”
杨天俊笑道:“常言说,胳膊还是离拳近,尽管喂不熟,当姑的还得尽这份心!”
在场的人都哄然大笑。
接着,封翠玲手一挥说:“我宣布,现在吃饭!”便系一件花围裙,两只胳膊带个护腕,干净利索地从灶房将摊好的煎饼用蒸馍箅子盛了上来,放在饭桌上。接着,杨月兰又从灶房把炒好的土豆丝和辣子醋水碗端了上来。
随后,杨天俊又把小米稀饭端了上来。
杨月兰首先给母亲卷了一张煎饼,双手递到母亲手中。
母亲露出了慈祥的笑容,说,“都趁热吃吧!”
大家边吃边对嫂子封翠玲夸奖。
杨天明说:“有嫂子这手艺在,不愁嘴上没吃的!”
杨天俊说:“俺嫂子手艺有大嫂子巧么?”
杨天明说:“也不错,与大嫂还真又一拼哩!”
杨天俊“哈哈”一笑说:“还没有比手艺哩,就先有偏向,我看你二哥还是怕老婆!”
杨天明用筷子在杨天俊头上轻轻笑打了一下,说:“你光会盯着我!”
杨天俊笑说:“你护短很明显么,还怕兄弟说。”
杨月兰说:“就等着天俊啥时把媳妇能娶回来,也坐到一起吃个团圆饭。”
杨天亮说:“哎哎,咋忘了把酒拿来。翠玲,赶快从柜子把那瓶西凤拿上来,这个场合没酒可不热闹啊!”
于是,封翠玲离开饭桌便去拿酒去了。
少许,封翠玲把一瓶西凤酒拿上来,她先给母亲倒了一小盅,双手递给母亲,接着给每人都倒了一盅酒。
杨天亮动情地站起身,说:“今个儿我高兴,高兴的是人都凑齐了,平时大家工作忙,你在我不在的,今个儿倒好,喜相逢,就喝上一杯!先敬咱妈一杯!”说着,杨天亮举杯与母亲相碰。
其余人也都站起来,伸过酒杯。
杨天亮说:“祝母亲身体健康!”言罢,一饮而尽。
其余人也不约而同说:“祝母亲身体健康!”
杨天亮用手示意,大家都坐下。
大家从命。
母亲说:“妈借子女吉言,争气多活几年,要看看咱东岭发生的变化,变成一个富裕村,还要盼望几个小孙孙长大成人哪!”
此刻,大家都被母亲的一席暖人心的话倍受鼓舞,不约而同地“啪啪”地拍手。
封翠玲笑说道:“都趁热吃吧!”
等大家吃完饭,杨天亮说:“我有个事,想与大家商量一下,请大家尽情献智献策。”
杨月兰问:“啥事吗?”
杨天亮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了后,中国将有一场巨大的社会变革,咱不说城里,不说其他行业,单单只说农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十八个村民冒着杀头的危险,在合同上签了名,把全村土地分给了各家农户承包。”
“有这事?”杨月兰闪着明亮的大眼问。
“有!”杨天亮镇定地回答。
“这样做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嘛?”杨月兰说。
“不不,只是经营方式变化,而土地性质还姓公,是集体的。”杨天亮说。
“在这方面,政府有啥精神?”杨月兰问。
“一九八一年,中央关于农村工作有个会议纪要。”杨天亮说。
“是肯定承包形式呢,还是否定?”杨月兰问。
“当然是肯定!”要不,咱村杨红军承包了‘灯盏窝’十亩地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咱西陵县委和县政府都把这个事当作新生事物大力宣传过。”杨天亮说。
“只要县委支持,我想就大胆干!”杨月兰说。
杨天明说:“我们厂子也发生了变化,有个车间已承包给了一个班。看来,国家的大政方针就是有个大的转变。”
杨天俊说:“大哥,依我看,干部干部,要先走一步。我想,咱成立上一个建筑队,肯定前途不错!现在社会搞开放,基础建设急需跟上,这是挣钱的好门路!”
杨天明说:“哎,三弟说的建筑队,这很实际,给人盖房,总不会赔了吧?”
杨天俊说:“我有个同学他哥在省建筑设计院是工程师,如果咱家办个建筑公司,就聘请他哥帮忙,给咱当技术顾问。”
杨天亮说:“那当然再好不过了。”
杨月兰说:“让我看,咱这里黄土平原土质好,粘度大,适合办个砖瓦厂。咱这方圆几十里,还缺少个砖瓦厂哩。现在开放了到处都在盖新房,用砖还从外省买,周折太大,若是能在咱当地办个砖瓦厂,就是砖瓦销售便宜些,都划得来。反正我们这里有的是做砖瓦的原料,黄土到处都是。大哥,我看还是你能在这方面多考虑一下。”
杨天亮说:“月兰说得也中恳,是值得考虑的。”
母亲静静地听取着子女们关于创业的想法,心里在不停地盘算着砖厂与建筑队的优劣……
沉思了半晌,母亲终于说出了自己的主张:“我建议,你们弟兄俩人就是创业的榜样,要不,你这个书记就缺少威望,难以调动大家创业的积极性。打铁先要自身硬呀!”
杨天俊得到母亲的支持,激动地说:“咱妈这个佘太君发了话,咱就一定能致富奔小康,再有曲折艰难,也要把砖厂和建筑队办起来,到那时,有了钱,咱先捐给东岭,把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土路变成水泥路,把旧村舍换成楼板房,建成一个新农村!”
母亲笑说道:“说得真好!说出了你死去父亲的心愿,也是我的心愿。如果单是为了自身好过,钱再多也没意义。记住啊,在场的每一个人!不论你坐多大的官,拥有多少财富,都不能忘了根,忘了养你育你的东岭村的父老乡亲!”
杨天明说:“请妈放心,俺姊妹兄弟绝不会给杨家丢脸!说了不算,做出来再看!”
杨天俊说:“我们争口气这一点不成问题。现在要紧的是如何着手创业?”
母亲说:“关于资金一事,我手头还有几个养老钱,也就五千多元。这钱给你弟兄们去创业。其余的,还可发动亲朋好友向他们筹借,以后有了加倍归还就是了。”
杨天亮说:“我想,先把砖厂办起来。等把砖厂办起来有了成果后,再办建筑队。”
母亲说:“我有个建议,不知当讲不当讲?”
杨天亮说:“请妈讲,只要有利创业,当然欢迎!”
母亲说:“说起砖厂,是与土地打交道,要尽量用闲置偏僻的地方,靠塬为好,好取土方便。若是用咱东岭的土地,可能群众有意见。”
杨月兰说:“咱东头有个死娃沟的地方,荒僻闲置,要不在那办砖厂。我估计不会有啥反对意见。”
杨天亮说:“有无反对意见,都必须召开社员大会民主通过。最后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来决定。”
母亲说:“如果开会反对的意见多,就拉倒,咱可去你舅家的村子办砖厂。”
杨天俊说:“明天还是先召开个村民大会,议一下再说。”
杨天明说:“这事就这么定了,反正砖厂非办不可!”
杨天亮和杨天俊异口同声说:“明天就开会,有亲人的支持,有我弟兄俩的决心,不信创业不成?”
第二天,杨天亮把创办砖厂的想法告诉给了封长忍和杨红旗,得到一致支持。
接着,村上召开村民大会,让社员表态。
“办砖厂是好事,以后谁盖房用砖就不用多跑路了。”寡妇韩雪花兴冲冲地说。
“好事,好事!绝对的好事!死娃沟若能办成砖厂,造福百姓,当然是变废为宝的好事!”一直练武好抱打不平的封星坤嗡声嗡气地说。
“办砖厂是个新鲜事,咱这东岭的土质粘度高。”封尚仁老汉把正“叭哒叭哒”吃烟的旱烟锅从嘴里取出来,然后放出一股浓烈呛人的烟雾说着。他稍缓停顿了片刻又说:“不过,咱这一带从来没有人干过这一行,若是要干,要费很大的事!听说咱杨书记来揽这一摊子事,我老汉还是有信心的!他这小伙子有闯劲、有志气,肯定能成。”
杨天亮此刻从村办公室里给封尚仁老汉端来一杯茶,双手递上,说:“尚仁伯这么把年纪也来关心我承包死娃沟办砖厂的事,真叫卑侄我感激、佩服!请你喝了这杯茶,润润嗓子,多讲几句指点的话。”
封尚仁接过茶水,微笑着喝了一口,说:
“要离古坟墓远点。我想办砖厂可能还得在公家办个什么手续呢?”
杨天亮喜悦地说:“大伯想的真周全,我会去办的。”
杨红旗说:“这个死娃沟自我记事起就一直是个人人不待见的荒地。不过,尽管这样,作为杨天亮,却鼓着极大地勇气在这儿想办砖厂,他想与村上立个协议,在这八亩多地的沟道办砖厂,每亩地按亩产二百斤小麦、每斤麦子八毛钱计算,每亩地一百六十元钱,八亩地是一千二百元。杨天亮保证每年给村上交两千块钱。承包期限为十年。承包以后从第三年开始,年总承包费由两千块钱增加到四千块钱。如果今天在场开会的人有人还能给村上承包费交的比这高的话,可举手表示,村上将优先承包给谁。现在给大家半个小时考虑。”
此刻,会场上“叽叽喳喳”,三三两两地这一伙、那一堆地在热烈地讨论着……
半个小时的时间终于到了,杨红旗征求大伙意见,问有没有比杨天亮上交承包费用高的人,然而,尽管杨红旗再三征求意见,还是无人搭话。
最后,大家一致同意杨天亮承包。
会后,由封长忍和杨红旗,还有各小队队长参加,封长忍作为大队代表,与承包人杨天亮签订了承包死娃沟八亩地的一份合同书。
接着,杨天亮就筹借资金,聘请制砖师傅,同时办理相关营业手续。为了能早一天开业,杨天亮雇佣了挖掘机和大量劳力,夜以继日地在死娃沟八亩地上奋战,铲平场地,安装砖机,铲除杂草,修整崖壁。为了鼓舞士气,他购买了一台大型收录机放在工地上,播放革命红色戏曲,以活跃民工的精神生活,从而达到鼓舞士气的目的。
经过三个多月的准备工作,基本达到开业标准,就决定在来年三月初开业。
冬去春来,大地解冻,万物复苏。东岭一带崖畔沟道,河堤两岸,已被一层毛茸茸的绿色覆盖。金黄色的迎春花格外惹人喜欢,给人们带来美好的希望。蝴蝶飞来飞去,热情而忙碌地传递着春天人间的美好。
在砖厂工地,红旗招展,高音喇叭里传出《歌唱祖国》的嘹亮歌声: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我们团结友爱,坚强如钢!
今天,在死娃沟要举行一场砖厂开业庆典,现在这里人山人海,锣鼓喧天,比过年还要热闹几倍。
上午十点钟,在鞭炮“叭叭”的响声中,由封长忍宣布道:
“东岭砖厂开业庆典启幕!首先,由公社唐书记讲话。”
此刻,掌声雷鸣般地响起来。
唐书记说:“今天,我代表向阳公社党委和政府,对东岭砖厂开业表示热烈地祝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大幕。在这片古老的黄土地上,将进行一场伟大的改革壮举!政府会大力支持改革创业的人士, 今天,杨天亮有勇气想变死娃沟为砖厂,大干一番事业,为社会创造出建筑所需的基本材料砖块,这种精神和行动,是值得赞许的!我们祝愿他旗开得胜,带动东岭乡亲们早日富起来!”
当唐书记刚一讲完,雷鸣般的掌声再一次春潮般地响起……
最后,杨天亮致答谢词。
各位领导,全体东岭父老乡亲,以及所有来宾:
你们好!
今天,砖厂举行开业典礼,同志们在百忙中前来祝贺,真令我热泪盈眶,百感交集。
为了东岭能早日改变贫困面貌,走上美丽富强的社会主义大道,几经思考,几经周折,我决心站在改革开放的春潮前沿,艰苦创业,不辜负上级党和政府的希望,不辜负父老乡亲的殷切盼望,把砖厂办好,有了钱捐献给东岭,为改变东岭穷苦旧面貌而奉献全部青春。
当杨天亮念完致谢词,大伙涌上台子,给杨天亮披红戴花,众人用手将其捧起,对其一片爱心和创业精神表示敬佩。
此刻,天蓝日红,群情激昂。人们的喧哗声和喇叭里的欢快地歌声交汇成一首壮美嘹亮的乐章,响彻在砖厂上空,回荡在辽阔的东岭原上……
出书/
自费出书/
个人出书/
老人出书/
出书流程/
出书费用/
如何出书/
怎样出书/
出版/
图书出版/
出版图书/
书籍出版/
出版书籍/
出版网/
出书网/
自费出书网/
个人出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