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老人出书 家族出书 单位出书 教师出书
学生出书 自费出书 博客出书 其他出书
 
 

手机:13037972986

电话:0951-7895312 7895346

腾讯QQ在线客服

地址:银川市金凤区新昌西路132号银川当代文学艺术中心图书编著中心园

网址:http://www.csw66.com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原创天地 > >> 信息详情

《春秋》(长篇小说连载二十三)(少陵 著)

发布日期:2025-03-05 10:59:03 

                                 二十三
 
一九八二年春节前夕的一个上午,寒风卷着雪花在空中飞舞。街道上人烟稀少。然而,向阳人民公社的会议室里却暖阳如春。
这里,聚集着全公社各村的干部,正在全神贯注地倾听公社党委唐书记传达中央一号文件:
“同志们!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已吹响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号角,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已在我国农村取得突破成功。所以说,推行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改革的切入点。
长期以来,我们吃得是大锅饭,集体劳动,然而,到头来还是过不上好日子,每年粮食短缺不够吃,而靠吃国家返销粮。这是为什么?我国已经解放了几十年了。农民的生活还没有得到大的改善,更有甚者,个别村子还有人要饭乞讨,这种贫困的难堪局面何时才能发生质的改变?广大的农民朋友在苦苦思索着……牢记为人民谋幸福的共产党人更是心急如火,日夜在运筹帷幄,为广大农民朋友在勾勒着脱贫致富的蓝图!
今天,我传达的是中央一号文件,最核心主题是在中国的农村推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特征的家庭承包责任制。
土地下户是个新生事物,也是农村改革的突破口和主要表现形式。对此,也可能有人不适应,因为听到队长敲铃上工只挣工分,别的事不用管,一年到头,只拿条口袋去场间分粮。可现在,种地、浇水、施肥、管理、收获和碾打,一系列农活都得由每个家庭来承担,而一下子脱离了大集体生活,还有些人不大习惯。
但是,从安徽、四川、云南、广东等地传来的消息看,实行了包产到户这种经营方式后粮食提高了产量,人们获得了更灵活的自由,人们喜气洋洋,精神振奋,为中央一号文件拍手叫好!”唐书记愈说愈激动,讲得津津有味,他的一字一句,就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在场的每一个参会人的眼球和急切求知的心。他的口有点渴,就示意旁边的秘书倒水来。
二十多岁、留着长辨子的姑娘马上提上开水瓶,给唐书记的水杯续了水。
唐书记像说书演员单田芳说书的那样,又开口道:“欲知承包多传奇,客官洗耳听我说。”
此刻,掌声响起来,大家为唐书记诙谐幽默的讲话而感动。
唐书记说:“话说小岗村是安徽一个小村庄,二十户人家,过的日子是吃粮凭返销,用钱生产凭救济贷款,以逃荒乞讨而名扬四周八邻。正如凤阳花鼓词所形象地唱道:泥巴房,泥巴床,泥巴囤里没有粮,一日三餐喝稀汤,正月出门去逃荒。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停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小岗村农民在生存实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人人思考着以后的生路。这一年冬天的一个寒夜,西北风呼呼地吹着,天上的星星在眨巴着眼睛,老天爷注视着小岗村生产队的一间破败不堪的茅草屋子里,有十八个穿着破旧、面黄饥瘦的男人为了不被饿死,在一盏灰暗的灯光下面对一张包产到户的契约书,一个个焦虑万分,每个人的心像在扯锯,到底敢不敢在契约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经过激烈地内心斗争,冒着政治上杀头的风险,立誓‘宁可入狱斩头,也要分田到户搞包干制’。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在这张契约上按了红色指印!
同志们,中央得知此情后,不但对十八位农民兄弟包产到户的举动没有反对,相反,却用中央一号文件的形式予以肯定!
这充分说明中国农村改革已势在必行,不容怠慢!
还有,我要向群众讲清,不论采取包产还是包干,到户到组,小包大包哪种经营方式,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只要群众不要求改变,就不要变动。至于有的人认为包干到户就是走资本主义复辟道路,以及什么是平分集体财产、分田单干等等。这都是一种误解!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实行土地下户新的经营方式,它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的,农户和集体保持承包关系,由集体统一管理和使用土地,大型农机具和水利设施,要服从国家的计划与指导。”唐书记喝了一口茶水,润了一下嗓子又说:“中央一号文件还强调,对于军属、困难户、五保户的生活,必须保障,集体要有一定的共公提留,以做物资保障。
最后,我讲一点极为要紧的,也是中央一号文件所强调的,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基层组织建设。公社党委要求每个村支部要不忘党的宗旨,旗帜鲜明地坚决捍卫党的立场和信仰,为农村改革发挥模范起带头作用。
同志们,咱们向阳公社一共十六个村子,今天各村干部全都来参会,我心情十分激动,表示热烈欢迎!
下面由村支书代表、东岭村党支部书记杨天亮同志作表态发言,大家欢迎!”
杨天亮仍是穿着一身没有领章、帽徽的黄军装,潇洒英俊地走上会议台。他微笑着向台下参会人敬了个军礼,接着他就说:
“唐书记让我代表在坐的各位同仁讲几句话,我是诚慌成恐。不过,既然走上台,就得说几句,算我抛砖引玉吧!
对于中央关于农村的一号文件,我们表示热烈欢迎和支持!
党和政府一向关心我国农村,解决中国农民的温饱问题是党中央的头等大事。鉴于农村吃大锅饭,集体劳动生产,而粮食产量却一直搞不上去,群众生活没有大的改善的严酷现实,顺应民心,发布了一号文件让土地承包,真是太及时,太重要了!不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且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一号文件像里程碑一样,将千秋万代屹立在华夏史册上。她像一座灯塔一样,将照耀着中国农民在社会主义大道上阔步前进!
我们决心对中央一号文件要认真学习领会,大力向群众宣传,并制定出落实方案。
还有,不论经营生产方式如何改革,我们对党在农村基础组织不能放松,要在这场空前的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加强党组织建设,增强对党的信仰,平常我们看电影或小说时,每当看到英雄人物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英勇献身的传奇事迹时,总是热泪盈眶,热血沸腾,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恨不得也冲上前去,与英雄共同战斗!然而又低首哀叹,没有处在那个战火飞纷的年月。但是,今天,此刻中央一号文件吹响了冲向中国农村改革的战斗号角,机会终于来了!在这场和平年代的农村改革大潮中,我们要争当一名先锋,咱是党支部书记,宁叫挣死牛,也不能翻了车。解放前打仗能当英雄,遗憾咱没有生在那个年代。这会改革开放,机会终于来了,带领群众奔小康,在和平年月也能当英雄,干出一番事业来,我们要让群众的党旗在中央农村改革春潮中“呼啦啦”地高高飘扬!
说得不好,请多给予指导!”杨天亮讲完,向台下又敬了个军礼,然后走向台下。
此刻,于会的全体人员对杨天亮热烈奔放的演讲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并发出来自内心的喝彩:“杨天亮,杨天亮,讲得太实在,给人力量和希望!”“老子英雄儿好汉,天亮他爸就是个老书记,到了天亮这一辈,是长江后浪赶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东岭的支书有见识,是咱学习的好榜样!”
但也有个别人说:“牛皮不是吹得,火车不是推得。说了不算,做出来再看!”
杨天亮对于正面和反面的议论,既不受宠若惊,也不灰心丧气,而是暗下决心一定要言行一致,干出一番事业,做一个优秀的村党支部书记。
会议结束后,参会人员在会台上都领上了一份中央关于农村改革的一号文件,然后,激情满怀,边走边议地走出会场……
 
会场外,大雪纷飞,天空白茫茫的。寒意侵人,景象萧条。然而杨天亮和封长忍却倍受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所鼓舞,二人意气风发,边走边说。
封长忍说:“过去吃大锅饭,集体上工,一切都是集体化,也不许农民做点小买卖,管得很死。动不动就是什么路线问题呀,被斥责为是投机倒把,有的还被判了刑,坐了牢。现在有了中央一号文件,看来要彻底扭转这种极左局面了。”
杨天亮说:“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央之所以出台一号文件,就是鉴于人民公社制度经营方式单一的弊端已经严重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了。人们拼死拼活,屁股翘着腰弯着,面朝黄土背朝天,春夏秋冬来复去,一年到头难吃饱,吃粮靠返销,生产凭贷款,究其根子是大集体人心涣散、激发不起干活的积极性。中央根据大量调研,认为土地承包下去这种方法见效、可行,能多打粮食,且人们兴趣高涨。南方一些农村,例如安徽凤阳小岗村,十八个农民用性命担保写下了承包土地生死契约。这事听来,令人伸舌、感叹!可见,中国农村的一场空前的大改革势在必行!咱俩回去后先召集所有大小干部和党团员会,学习传达中央一号文件,大家领会精神后,接着召开村民大会学习传达。这样做,效果可能会好些。”
封长忍说:“就按你说的办。”
“好。”杨天亮说。
他俩一路走得浑身热呼呼的,雪地滑,又加上有一里多长的陡坡,自然活动量不小。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艰难行走,终于回到了东岭。但是,当他俩行走在村中间街道时,突然发现吃水的井旁有个老太婆在用辘轳把一桶水刚一绞上岸就滑倒了。
杨天亮和封长忍快步走近,定晴一看原来是七十多岁的军属乔菊芳大妈。她原本生有两儿两女,大儿杨爱国,踊跃参军在部队上了军校,干到了连长级别,不料在一次带领新兵训练时因新兵把手榴弹甩到身后,他在众战士生命遭受威胁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奋不顾身扑了上去,使众战士得救,而自己却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乔菊芳大妈化悲痛为力量,当部队首先问她有什么要求时,她毅然地说要送小儿子杨爱民去参军,部队满足了她的愿望。老人还有两个女儿,杨爱琴和杨爱萍。大女儿在报社当记者,小女儿在教学。儿女们都很尽孝,要把乔大妈接到城市生活,然而乔大妈说啥也难忘故土,舍不得东岭的父老乡亲。所以,平常她就住在东岭村。
此刻,说时迟,那时快,杨天亮心疼地从冰冻滑溜的井沿上扶起老人,说:“乔大妈,我背你回去吧!”言毕,由杨天亮背着,封长忍在身后扶着,小心地在雪地上走着回到了乔大妈的家。
见乔大妈的浑身几乎被桶水浸湿,杨天亮让封长忍在屋子中间的地上笼起一堆火,怕乔大妈受冷,接着他迅速回家,让封翠玲拿上一身新线衣,和他一道,赶往乔大妈家。
接着,杨天亮和封长忍拿着自家水桶,又为乔大妈担来了水。而屋里封翠玲为乔大妈换上拿来的新线衣。
一会工夫后,杨天亮和封长忍为乔大妈的水缸里担了四桶水,把水缸盛满。
接着,屋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乔大妈流着热泪说:“都怪我这不中用的老婆子,不小心给滑倒了,给你们添了许多麻烦。叫我心里真过意不去。”
封长忍说:“乔妈不必客气。咱们祖祖辈辈在东岭住在一起,亲如一家,遇到了这事,咋能袖手旁观?”
杨天亮说:“助弱扶困,爱护老人,这在咱东岭一带是个老传统呀!再说,俺三个人都还是共产党员哩!”
封翠玲笑呵呵地说:“乔大妈不是一个普通的大妈,她是一位光荣军属,还是烈士的母亲!您把儿子送到边防去参军保国,本身就是对国家做出了一份贡献!我们和大妈生活在东岭的人能为大妈帮把手,尽点微薄之力,少让远在军队的爱民操点心,从而让他安心为国站岗,也算是我们几个人对国家的一点奉献吧!”
一出红日天地新,一句温言暖人心。此刻,乔大妈将坐在身旁的封翠玲的手使劲向自己身边拉,然后,情不自禁地在封翠玲脸蛋上亲了一下。
封翠玲此刻也像对待生身母亲一样,用手抱住乔大妈的头,用自己的脸在老人前额上紧紧地相挨着……
此刻,杨天亮和封长忍不约而同地说:“乔大妈,你认了干女儿封翠玲,我们不服气,请您也认下杨天亮和封长忍吧!”
乔大妈笑呵呵地答应道:“认认认,你们都是我的干儿女!”
此刻,掌声响起来。
接着,杨天亮让封翠玲回家擀好了面条,又炒了鸡蛋葱花,用盆子和碗端到乔大妈家,然后封长忍从自家拿来半瓶西凤酒,接着烧锅下面,四个人坐在一起,举杯祝福,吃了一顿不同寻常而充满诗情画意的便饭。
门外,雪花飞舞。
屋内,暖意融融。
 
当天晚上,东岭村部办公室挤满了党团员和全体大小干部,他们都洗耳聆听支部书记在宣讲中央一号文件。
杨天亮心情兴奋地说:“今晚上把大家召集来是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消息要告诉大家,这就是中央发了个一号文件,核心是讲农村要实行一场巨大的改革,农村的面貌将发生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下面,我就给大家把一号文件原汁原味地念一遍,请大家伸长耳朵用心听,这可关系到每家每户今后的生活!”
此刻,大家鼓掌,欢迎杨天亮宣读文件。
杨天亮满怀热情地念道:“实践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的农村政策是正确的,我国农村经济这几年的变化、发展是令人鼓舞的。但是必须看到我们农业的基础毕竟比较薄弱,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所以,一定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地了解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继续艰苦工作,力争一九八二年农业有一个更大的发展……”
杨天亮用了几乎一个小时,才将文件原封不动地念完。
他喝了一杯茶水,润了一下嗓子,让大家也休息了一会。接着,他又给大家讲解了文件的主要内容以及相关新闻。
杨天亮说:“我国的农村土地制度,历经过一个曲折复杂的发展过程。第一时期是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第二时期是实行社会主义合作化时期。现在,也就是这一期全面改革时期属第三时期。三个时期土地改革是在不同历史背景下进行的。
第一次土地改革,即新中国成立以后,对中国老百姓来说,从根本上改变了千百年来与土地分离的状况。从地主手里夺过了土地,使千百年来土地一直被少数人霸占的不公平局面发生了颠覆性的转变。‘分田分地真忙’一语就是解放初期土改时农民激动兴奋心情的真实写照。从此,‘耕者有其田’变为现实。到了一九五八年,农村又实行了人民公社化,农村土地属集体所有,并由集体实行统一的生产经营。但是,二十多年实践证明,这种合作化制度脱离了当时的国情,不适应生产力的需求,忽视了广大农民切身的利益,致使不少地方农民解决不了温饱问题。
一九七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冬季的一个晚上,寒风刺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十八个农民兄弟在一间茅棚内做出了一件历史性的壮举—在经过内心激烈斗争后,在一张契约上庄严地写下自己名字,发誓就是杀头也要承包土地。自从承包土地以后,是年年高产。于是,中共中央得知此情后,几经调研,终于在一九八二年作出了农村实行土地改革的一号文件!文件一出,即得到全国农民的热烈欢迎!
由于几十年来长期吃大锅饭,农民听到打铃声就去下地,致使人心涣散,地不能高产,一年到头还是不够吃而要靠吃国家返销粮,农民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现在,政策允许土地承包,实行多样化经营方式,真叫人高兴啊!
当然,咱们村如何土地改革,又如何处理相关集体财产等问题,还需下来进一步研究。
下面,由封长忍书记发言。”
此刻,大家掌声响起来。
封长忍说:“刚才,杨书记把文件已经合大家原封不动地做了传达,并讲了文件出台的历史背景及伟大意义。杨书记讲得很好!我也讲几句,由于文化水平低,多请大家批评指正!
我要说,中央一号文件下的太及时,似雨中送伞、雪中送碳!由于长期吃大锅饭,造成人心涣散,只知道多挣工分,却没有几人去关心粮食能否高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给地里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劳力,到头来工分值才几毛钱,还填不饱肚子,指望吃国家返销粮度日。不但吃得不够,也缺烧的。穷啊,愁啊,我们猴年马月才能有个好日子?”说到这,封长忍长叹一声,停顿片刻。
忽然,他抬起头,语气急转,像拔云见日似地激动地说道:“感谢党中央,牢记百姓苦,把改变中国农村贫困面貌、让农民过上幸福生活的大事时刻放在心上,大量调查,又听取汇报,针对现实,及时调整农村政策,发出一号文件,对土地实行家庭承包。啊,这咋能叫人不高兴?”他喝了一口茶水,接着说:“这下倒好,土地下户,一心一意,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粮食能多打,肚子能填饱。我举双手支持中央一号文件!”
团委副书记、铁姑娘队队长杨冬梅停下手中正织的毛衣,扬起脸说:“对于中央一号文件,我们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实行土地承包经营当然好,咱们村上杨红军承包了‘灯盏窝’十亩地就是个最好的证明!过去,‘灯盏窝’像个后娘生的娃,地处偏僻不说,关键是亩产二百来斤。可是杨红军承包后,一年比一年有成色,亩产提高了好几倍!这说明个啥?答案很简单,那就是种地者一心一意精心耕种、精心施肥、锄草、精心护理!所以,我一万个拥护中央一号文件!”
此时,长着满脸胡子、年方四十五岁的二队队长,外号“胡子”的右手拿着旱烟袋,抽了一大口,然后嘴一张,放出一股呛人鼻腔的烟气,开口道:“我说两句。一号文件太好了!过去吃大锅饭,经营方法单一,把人死绑在土地上,撅着屁股由春忙到夏,由秋干到冬,可到头来,还是饿肚子,吃国家返销粮。我记得有一年风雪天,俺妈让我去樊村俺姨家借粮食。我披了一身雪花进了俺姨家的门说明了来意,热情的俺姨对我心疼地说:‘好俺娃这冷的天来了,让姨先给俺娃做一顿白米干饭,美美吃一顿再说。’接着,俺姨就麻利地给我做了一顿红豆白米干饭。我像饿狼一样,连吃了三碗。然后,我姨给我在柜子用口袋装了最少有八十多斤苞谷。口袋装得很满。俺姨说:‘你快走,趁你姨夫人还没回来哩!’俺姨把我送出门,我就用肩膀杠着一口袋苞谷往家里赶。
那天风雪很大,道路难辨,我就凭着大概的记忆艰难地行走在被雪覆盖的野地里。我扛的实在太累了,然而不敢放下口袋,怕雪地弄湿苞谷,就咬牙坚持,只见塬畔有被旋风把有的地方的落雪吹得一干二净显现出一片空白的地,我激动地赶到此地,放下沉重的口袋歇息了一会,长出一口气,缓了缓接着腰一弯,屁股一撅,扛着口袋苞谷又朝回赶。妈呀,过死娃沟时,惊动了一只野兔从我脚下蹿过,把我吓了一大跳!快到村子时,只见俺妈和小妹在大柳树下等我哩!俺妈当时见了我,‘哇’地一声哭了!我一下子心软了,说:‘快回,回家再说!’
俺妈和小妹在身后用手给我扶着口袋。
回到家,我‘嗵’地一下放下沉重的口袋,扑在我妈的怀抱中委屈地‘呜呜呜’地放声大哭……”
此刻,会场静极了,不少人被感动而发出哭泣声……
忽然,杨冬梅打毛衣的竹签子把手戳了一下,疼得喊叫:“哎哟,流血了!” 
这“哎哟,流血了”的喊声一下子把胡子队长从痛苦的回忆中拉回了现实。
“唉唉,在那个吃不饱饭的艰苦岁月里,真是受够了罪呀!”他头一扬,好似走出深山到了口外,为广阔的天地而惊叹道:“好在一号文件支持农民承包土地,简直就是给咱嘴里添食,碗中送肉!”
此刻,大家都为胡子队长的讲话连声叫好:“说得实在,说得痛快!”
胡子队长用火柴点燃了已熄灭了的旱烟锅子,抽了几口又说:“过去我这个队长给人派活,也得罪了不少人。社员都想多挣工分,活路当然有轻有重,有好干和不好干的。为派工经常有人暗地骂我,也有个别人与我明着开火的。可现在到好了,把土地分配到户,各人耕种各人的土地,迟了早了,勤了懒了,打多打少,再也不需队长给分工了,再也不会有人因派工或分粮与我胡子队长红脸了!啊啊,土地承包,越早越好!人能吃饱,肯定能把贫穷帽子甩掉!”
现在,大伙的激情被点燃,都为胡子叫好而竖起大拇指。
胡子队长笑着说道:“我先抽烟,一会想起来再说。”
封冬生说:“土地下户当然好,可不知这民兵组织还存在不存在?”
杨天亮说:“只要全世界还存在着人剥削人的制度,蛮不讲理的帝国主义还想着侵略他国,那么,战争的隐患就存在,而战争不消亡,我国就不能马放南山,放松警惕。正如毛主席说的‘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那样,因此说,农村实行土地承包后,关于过去的民兵组织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受到波动。但是,我想,国家会采取措施的。”
杨天朗“哈哈”一笑说:“今天主题是学习中央一号文件,不是研究你负责的民兵工作。”
封冬生说:“我是民兵连长,对打抢和甩手榴弹有兴趣,如果取消了民兵组织,我就没法过这一把瘾哩!”
封长忍说:“话说到这里了,我讲几句,按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农村尽管搞土地承包,但是,党在农村的坚强堡垒不能垮,各项政权组织建设工作不会中断。不但不会中断,而且还会加强。当然,今天的中心是学习一号文件,领会其精神。”
封振东说:“土地一下子承包给了家庭,那么水库和所有水利设备咋办?如果承包给个人,而这个承包人能否保障水利设施为大家服务及时呢?如果遇到大旱浇水,承包人乱收费咋办?或者说承包人不善于经营导致其工作瘫痪咋办?”
杨天亮说:“振东提的这个问题很重要。毛主席说过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可见水利工作对农业的重要性有多大了。众所周知,咱东岭有一座小型水库,还有三眼机井。这些水利条件是一笔难得的财富!周边的村子看着都眼红哩!特别是为打机井,我们东岭人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呀!我初步想,这些水利设施不能承包给私人,要留给集体经营管理,以保障群众今后浇地的切身利益。”
三队队长封开合说:“我说呀,中央一号文件好!过去集体耕种、收割人心不齐,尽管人苦得像驴一样,可粮食吃不到年底就没了。我当时家里人口多,老是不够吃。有一次,我去渭北一个地方买苞谷,跟做贼一样!我悄悄地推个加重自行车出了咱东岭,然后披星戴月上了路,独自一人在赶路。当我赶到渭河时,天刚麻麻亮,在我过桥时,由于是木头桥,桥很陈旧,桥板有的已腐朽,一不小心而踩空,猛然间我半个身子被夹在桥板缝隙中,幸亏被一个过路人搭救,我才免遭更大的伤害。接着,我缓了一口气,再也不敢骑车子,就一直把车子推过桥。那一次,我在一家农户买了二百斤苞谷,当时把我高兴地偷着笑!那人悄悄告诉我,说如果碰到有人问,就说我是他亲戚,而绝对不敢说是买得苞谷。否则,他就得挨批斗。
我骑着沉重的自行车,逢上坡得推,遇下坡不敢骑。经过长途跋涉,赶到家里时,已是夜里十二点多了。”他说到这,双目湿润,简直不堪回首。稍停片刻,他又继续讲:“这会好,土地要下户,我真要感谢党和政府!我可一心一意精管我的庄稼,争取高产,争当一个带头人,再也不想吃国家返销粮咧!如果粮食丰产,除了上交公粮外,该给集体扣得就一扣,剩下的全是我的,我就可自由支配,磨白面,吃长面,烙锅盔,把多余粮食卖给国家。到时手中有了大把票子,能盖新房,能买拖拉机、自行车、缝纫机,能拿钱给俺屋里每个人扯上一身新衣裳!还可把钱捐献给村上干一些公益事业,翻修破旧的学校,把多少辈丢下的土路修成水泥或柏油路。如果条件允许,还可给家里拉个线装一部电话。唉,我盼早点分地,去实现我的梦想!”
杨红旗一直用斯大林烟锅抽着带有香甜味道的旱烟,只是认真地倾听着大家的意见,同时皱眉沉思着。此刻,他把抽完的烟锅子在鞋底子一磕,然后终于开口了。
“我也该说上几句了。今个儿传达学习一号文件,当然大快人心!在靠集体劳动生活吃饭的艰苦日子里,在坐的人的日子几乎都不差上下一个样,可以用贫穷二字来概括。俺婆娘炒菜可怜没有油倒,就拨了几颗蓖麻籽放在锅里用铲子一压,凭那一丁点油来炒菜。谁知蓖麻油吃了犯头疼。唉唉,叫人受尽了苦!还有,有一件难忘的往事,想来叫人心酸!”他说着,难受得一时哽咽,陷入悲痛。
“快说下去,说下去,把委屈一下子倒出来也痛快!”有人催促杨红旗。
杨红旗振作精神,说:“在坐的都知道,咱村的人都得感谢龙遗沟那一片槐树林。每到割麦前,也正是最缺粮的时候,家家男女老少齐出动,跑到几里路外的龙遗沟槐树林里捋槐花和树叶子,把这东西拿回来一蒸就当饭吃。记得有一天下午,我在槐树林里与其他几个人正捋槐花时,忽听有人喊道:‘狗日的外村人整天来这捋槐花。快撵快撵。’接着我就听见被抓住的一个人哭道:‘求你了,好俺叔,把笼子还给我!我再也不敢来折你槐叶了!’
‘不但不给你笼子,还要罚你钱!’追赶的人义正严词地说着。
接着,我又听见求情声:‘放了我,放了我,我再也不来了……’
当时,把我吓得躲在一个老槐树的树稍上。周围是一片茂密的树枝,茂密的树枝纵横交错着,树下的人看不见我。我当时心脏‘咚咚’直跳,浑身颤抖。幸好,追赶的人一直没有发现我。我盼呀盼,我盼老天爷早点夜幕降临,追赶的人一走,我就可以从林子逃了出来。我就等呀等,盼呀盼,一直等到半夜里,我发觉林子没人了,就悄悄从树上下来,提着一笼子槐花和树叶偷偷地走出树林,在朦胧的月光下,凭着我的记忆,过了冒水泉,又过一条沟,再艰难地爬上深沟,然后,提心吊胆地沿着田埂小路朝回走。当我路过死娃沟时,麦地里不时有野鸡‘扑噜噜’从头顶飞过,更有野兔不时从面前‘嗖嗖’地跑过。我当时显然害怕,但自己给自己仗胆,心里不停地自语道:‘活人不怕死去的人!’我吓得不敢回头,因为我早就听说过活人左右肩膀有两盏灯。如果回头,肩膀的灯就会灭的,灾难也会来临的。所以,我以坚强的毅力朝回走,甚至尿都很急,但也不敢停下来小便。当我走到半路上时,隐隐约约地看见前面有两个人迎面而来。当时我被吓了一大跳!我以为是鬼哩!我有意识地唱了两句秦腔戏。结果迎面而来的人听到我的声音说话了:‘红旗,红旗,妈接你来了!’
我激动地快步走去,知道是我妈和小妹,我见到我妈和小妹后,既激动兴奋,又伤心流泪,但我硬是咬住舌头,没有哭出声。然而我妈却‘哇’地一声哭了。
我忙劝我妈:‘今个儿树林子有人看守,我等他们人走后才悄悄回来。没事没事,我经常走夜路,习惯了。这不都好好着嘛!’
‘下次不准你这么晚回来,叫妈操心!’我妈心疼地说着。就这样,我和我妈、妹子,说着话回到了家。”杨红旗说到这儿,缓了一口气,变了个人似地说道:“这下子倒好,土地下户,只要好好耕种,肯定能多打粮食,再不会去龙遗沟靠折槐花叶子当饭吃了!”
一队队长杨仁志,一顿能吃两老碗泡馍,力大能扛动一百八十多斤的麻袋,三十出头的他右手指夹着一根香烟,使劲抽了几口后,掐灭烟头说:“我敢说,土地下户后,家家都得精心去耕种,问题明摆着,你若不好好经营,就不会得到土地的回报。谁给地里投入多,谁就能多打粮。话说回来,谁不想自己的地里多打粮食而饿肚子?在坐的谁都忘不了咱东岭过去的穷光景。我记得人家皇甫村给水渠岸上年年种着苜蓿,人家属半川半原,种苜蓿是给头牯吃哩,而咱东岭人没啥填饱肚子,每年到了收麦前这段时间,也是闹饥荒的时候,婆娘女子齐出动,黑了吃罢饭,提个笼子就出了村,一伙子人就涌向了种苜蓿的渠岸,在朦胧的月光下,一手拿着笼子,一手撅着苜蓿。说起来真逗人笑哩!有一次,我撅苜蓿时抓了一把屎,我‘扑哧’一下笑出了声,当时被身边的赵大妈制止劝道:悄着,小心暴露目标。听说人家黑天有民兵巡逻哩。我轻声‘嗯’了一下,把笼子一提,猫着腰又转了个地方,把有屎的手在草地使劲一搓,然后又继续撅苜蓿。苜蓿撅满了一笼子,我们就准备往回走。但是,就在我们准备离开苜蓿地时,不知谁没有忍住而喉咙发痒咳嗽了一声,惊动了看守苜蓿的人,用手电一照,这下不得了,我们不约而同地悄然爬在地上。稍停片刻,不见手电再照,我们就起身悄然撤离了苜蓿地。
在回家的路上,我跟大家学说撅苜蓿意外抓了一把屎的经历,逗得大伙‘哈哈’大笑,有人笑的肚子疼,有人笑出了眼泪,还有人则说抓臭屎是好预兆,臭是香,定会发财银子叮当响。唉唉,想起过去的苦日子,叫人真是难忘!俺媳妇是安徽人,回娘家回来说她娘家村子里土地实行了承包,粮食打得多的多,上了公粮,再给村上交够,剩下的全是自己的,而且留的比交出的粮要多好多倍。这话我信哩,咱村杨红军承包了‘灯盏窝’十亩地不就发了财么?唉唉,承包肯定多打粮好处多,不然中央下发一号文件动员让人承包土地呢!”
封翠玲说:“看来大家对中央一号文件非常欢迎!这很好,大家认识基本一致,知道一号文件是为了解决咱老百姓填饱肚子的事,让土地承包。下面就是咱今个儿来的所有干部讨论研究这么几个事:一是啥时分地到户;二是集体的现有财产如头牯咋样分?仓库房子咋处理?水利设施咋安排?军烈属和五保户如何来承包地?等等,等等。请大伙议一下。”
此刻,封翠玲的一句话好像一杆子戳到了雀巢,大家个个心情激动,叽叽喳喳,各抒己见。
有人说,会后马上就把土地朝下分。
有人说,地有好有坏,有远有近,采取啥方法来分呢?
有人说,采取抓阄的办法最公道。
有人说,眼下分地不合适,踩踏麦子,等麦子收了再分。
对于抓阄分地的方法大家表示同意。
对于收麦后再分地大家也表示同意。
关于水利设施,绝大多数人表示让集体经营管理,以保障大家浇地。
对于头牯的处理,有人让卖掉,照人分钱。
但几经辩论,最后决定是愿意养头牯的人可以采取抓阄的办法来买,而阄里写好具体头牯对象。
至于军烈属和五保户承包土地一事,决定由集体负责。
在大家纷纷发表意见时,杨天亮就让大队会计杨红旗紧张地做着会议记录,并拟好了几条决定,内容就是:
一、收麦以后分地。
二、分地采取抓阄方式。
三、水利设施由集体管理经营。
四、头牯分配合价采取抓阄方式分配。
五、军烈属和五保户承包土地由集体负责。
会议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大家身浴漫天月色边说边笑走出村部,兴奋地往家赶。出书/自费出书/个人出书/老人出书/出书流程/出书费用/如何出书/怎样出书/出版/图书出版/出版图书/书籍出版/出版书籍/出版网/出书网/自费出书网/个人出书网
 
 
关于我们 | 出版流程 | 基本价格 | 新书展示 | 精品图书 | 版权转让 | 咨询回复 | 联系我们 |
宁ICP备20000515号-1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77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号:新出银字第061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641100227744848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