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
风雨欲来花草摆,时代变更人心动。自从中央一号文件在东岭村宣传学习后,就像一石激起千层浪,波浪一圈套着一圈。
时值麦子打胎抽穗时节,东岭村的小麦还算风调雨顺长势喜人。不过,为了保证能在大锅饭解散之前再能给国家集体交一次公粮,不光数量上要有保障,且质量上也没问题,杨天亮和几个干部在观察了麦田以后决定发动社员去樊村弯五十亩地里薅一次燕麦草,若不除掉燕麦草,就会导致公粮不纯而质量下降。说也怪,这一年燕麦草非常多。按照惯例,往年村上也组织除摘燕麦草。可是今年杨天亮和领导班子一伙人却格外看重这一年的公粮上交,因为,公粮上交了以后土地就要下放到各家各户分散经营,就是说今年是吃大锅饭集体上交公粮的最后一次,显然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这一次上交公粮无疑在东岭村每一个庄户人心中都会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
杨天亮认为愈是在这个新旧交替的时代愈要对党和国家保持忠诚,绝不能因为这次上交公粮是集体化经营制度即将解散了就可以在公粮质量上打马虎眼,况且,东岭虽然贫穷,可穷的要有志气、有气节,多年来在上交公粮任务中都属先进村子。所以,要善始善终。
农历四月的一个上午,东岭几十个男女劳力在樊村弯五十亩麦地里头顶蓝天丽日在绿色的麦海里兴致勃勃地抽拔燕麦草穗子。大家海阔天空地说这议那。
有人说好好拔燕麦,这是难得的大集体劳动的最后一次,等麦子收了把地分到各家各户,想再恢复这集体场面的劳动我看这辈子都没戏了。
有人说大锅饭有啥好的,弄得社员一年到头不够吃,靠吃返销粮。
有人说你怨大锅饭也好,不怨也罢,毕竟咱们经历过这一段农村历史。党和国家一心想把农村向富裕道路上引领哩,正是发现农业合作化集体经营上的不足之处,所以才调整农村经营方针,实行土地承包联产制,才有了一号文件。反正村上安排来除草拔燕麦,是为了保证以后收割的麦子杂质少,而杂质少,上交公粮就会验得等级高。咱村上多年来上交公粮一直都是先进,如果不好好除掉燕麦草,肯定会影响东岭荣誉的!
“反正土地要分给各家各户,这是铁板上钉钉子的事。眼看麦熟收割,眨眼间分地就各顾各了,还管得了他公粮质量的好坏是个啥?”说话的是快三十岁的一个叫存子的光棍汉。
“像你这号子货,说这样的话就没有一点政治觉悟,缺少爱国心!你家贫困,公社年年为你家救济哩。上公粮是尽一个农民的义务哩。公粮是运到国防保卫边疆的解放军手里。军人给咱保家卫国,出力流汗,甚至牺牲,咱当农民的交公粮做点贡献有啥过分的?你刚才说得管得了他公粮质量的好坏是个啥?你这话说得不对,以后可千万不能再说出这么没良心的话!”说这话反驳光棍汉的人是东岭村党支部副书记封长忍。他也来除草拔燕麦,他在光棍汉身后西南方向约十米多的地里拔燕麦,当他听到光棍汉毫无良心的话语时顿时觉得心里不舒服。他觉得在农村路线新旧交替的关键时刻,正义必须占领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而绝不允许歪风邪气来干扰!他缓了一口气,又用和蔼的口气说:“存子,你过来,哥给你说个话。”
存子“嘿嘿”一笑,但带点生气地口吻说:“你有话就说,俺能听见,耳朵又没聋!”
封长忍笑说道:“哎呀哎呀,还耍起脾气来了。我再说一句,存子兄弟,你过来!”
此刻,存子似乎变成一个热爱集体的好社员,用手把膝盖前的麦子用手朝两边一分,留出空间,小心翼翼地向封长忍走去。
封长忍对存子说:“我还以为你想要哥给你说个媳妇哩!”
存子一听说封长忍要为自己提亲,就像久居在暗无天日的地道里的人突然间看见了一丝阳光欣喜地不知说啥好。他用上牙咬住自己的下嘴唇,激动地两只眼睛圆睁了片刻,即而有点湿润。
封长忍温情地说:“人常说,人到三十而立。你今年也不小了,只因家贫,一直没有个媳妇,并不是你人笨。我和杨书记一直操心你的婚事。叫你这会过来,是告诉你个好消息,我给你已经物色了个女人!”
存子此刻拉着封长忍的手说:“她是哪搭的人?”
“是杨书记的一个远亲,和你年岁相当,只因命运不好,在结婚半年后丈夫死于一次劳动事故。本人没有儿女,没有牵挂。你若同意见面,我就订个见面的日子。我问你,你同意不?”
“同意,同意。”
“你保证婚后会对人家好不?”
“我把她当作心肝宝贝,放在俺心里!”
“人家是过来人,你嫌弃不?”
“绝对不嫌弃!”
“真的还是假的?”
“全是真心!”
“现在你没媳妇急症,说不嫌弃我信哩。可是婚后一生娃,日子长了,你能保证不揭人家是个寡妇的短?”
“我对你发誓,不揭人家短!”
“婚后还大大咧咧耍大男子脾气不?”
“不敢,不敢!
“长忍哥,你甭多心!刚才的确我说得不对,以后保证不说消极话了!”
“不但不能说消极的话,而且要说积极的话!你想,本身农村政策变化了,土地马上要承包给各家各户,人心难免涣散,这个时候大家要团结一心,度过最后一段集体生活。如果人心这个时候一涣散,不利于上交公粮,以及影响开展其他工作。你想,地里那么些人都听着你的消极话,难免产生负面影响。”
“我错了,再不敢胡说咧!”
“这就好,浪子回头金不换嘛!”
“哥,那你抓紧我的婚事。到时我好好把你和杨书记谢一下!”
封长忍“嘿嘿”一笑说:“要谢你得谢杨天亮书记。因为这女人是杨书记的远亲。若不是杨书记同意让给你提亲的话,我哪儿来这么个线索呢?”
“那你说啥时见面?”
“心热了?着急了?”封长忍逗笑着说。
“心也热了!性子也急了!咋能不热?咋能不急?和我同龄的人娃都上小学了。可咱还是个处男!”存子动情地说。
“各人有各人的生活道路。每个人的婚姻状况各不相同,这里边有家庭条件、个人条件、社会背景,还有机遇等等。人比人气死人,有道是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见面不相识。古人讲得天时地利人和,实际就是对人生事业要取得成功,包括婚事在内的各种因素的总结,即客观和主观的两个方面。”
“长忍哥,你说得真好,以后要向你和杨书记学习。”
“杨书记比我懂的更多。人家在部队上锻炼过,关键是平常自学,加上人家天资聪慧,我也得紧跟人家走!”
“那你说,啥时提亲去,我也好做准备?”
“后天吧!”
“真的?”
“一言即出,驷马难追!”
存子此时激动地用拳头在封长忍肚子轻轻地打了一拳,“嘿嘿”一笑说:“我这一生娶不上媳妇就找你算帐!”
“你的事我包了!”
“没麻达!”
“那就拜托你当哥的了!”言罢,存子抱拳弓腰表谢,接着,扭身又走向拔燕麦的麦地。
他太激动了!他一边拔草,一边哼唱着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
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
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一片冬麦 (那个)一片高粱
十里(哟)荷塘 十里果香
哎、 咳哟, 嗬呀儿咿儿哟
咳! 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生活
为她富裕, 为她兴旺”
此刻,在樊村弯五十亩一片绿色的麦海里拔燕麦草的几十个男女,都被这首欢快悦耳的歌唱所打动,他们纷纷直起腰,脸向着歌声飞来的地方看去。
此时,封长忍兴奋地鼓动初中毕业回乡的姑娘、团支部文体委员杨红梅用心地把这首《在希望的田野上》再唱一遍。
杨红梅对于封长忍副书记的话没有推辞,她笑着说道:“既然封书记下了军令让我唱,我就抛砖引玉,不嫌丢丑,就唱一段吧!多听大家指正!”接着,她清了一下嗓子,面对一片绿色麦海,和众多的父老乡亲,动情地唱道: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
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
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一片冬麦 (那个)一片高粱
十里(哟)荷塘 十里果香
哎、咳哟, 嗬呀儿咿儿哟
咳! 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生活
为她富裕 ,为她兴旺
我们的理想, 在希望的田野上
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穗
牛羊在牧人的笛声中成长
西村纺花(那个)东岗撒网
北疆(哟)播种 ,南国打场
哎、 咳哟,嗬呀儿咿儿哟
咳! 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劳动
为她打扮, 为她梳妆
我们的未来, 在希望的田野上
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
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样
老人们举杯(那个)孩子们欢笑
小伙儿(哟)弹琴 ,姑娘歌唱
哎、咳哟,嗬呀儿咿儿哟
咳! 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奋斗
为她幸福, 为她争光
为她幸福 ,为她争光”
此刻,天空是蓝天丽日。眼下是丰收在望的绿色田野。人们兴奋的情绪受到感染,不少人也随声哼唱。悠扬的歌声在这片黄土地的上空久久回荡着……
中午十二点钟,在五十亩地拔燕麦的村民听到队长说放工的号令后,纷纷怀抱着燕麦草走出麦地,然后有专人用架子车将大家拔来的燕麦草收集到车上,拉到牲口饲养室给牲口当作饲料用。
在放工回家的路上,大伙说笑议论。
有人说:“盼着麦一收早点把地分到手,再也用不着由队长安排来做活了。”
有人说:“话又说回来,集体有集体的好处,扛个镢头光上工,到时夹条口袋来分粮。可土地一下户,种地、锄草、施肥、收割碾打,样样得由你个人操心!”
又有人说:“要我来说,不论是集体经营还是个体经营,要想地里能高产,过上好日子,总得艰苦奋斗!就是土地下了户,虽然不集体去上工,但你这个家庭的人总得靠辛勤的劳动才能收获五谷杂粮。劳动,劳动,这是根本!”
此时,夹在人群中有“快板王”之称的封宽厚深有感触地即兴说道:
“一号文件暖人心,
东岭人民畅所言。
为保交粮质量好,
除草流汗多喜欢。
太阳当头照,大家走得欢,
忙罢土地就下户,
人人心中在盘算。
种地再不需队长来敲铃。
勤劳智慧是法宝,
耕耘收获米粮山。
奸猾偷懒受惩罚,
拉棍乞讨是寒酸。
哎咳哟来哎咳哟,
说得不好提意见。
提意见你甭着急,
我这会肚子催我加快脚步回家要吃饭。”
此时,大家为“快板王”拍手叫好,个个都被说得心花怒放……
再说存子收工回家,将封长忍为自己提亲的事告诉给父母后,二老激动万分,立即买菜割肉,准备后天女方来见面好好招待一番。
见面这一天,女方父母及女方兄嫂共五人在封长忍的带领下到存子家来相亲,也是天造地设,二人一见钟情,遂订下了终身大事,并决定当年国庆节期间结婚。
当日晚上,存子为表示感谢介绍人及杨天亮和一些乡党,就在家炒了几个菜,买了一瓶西凤酒,予以招待。期间,大家对存子说了许多祝福的话,而存子也说了不少感谢话。期间,推盏换杯,气氛甚是热烈。杨天亮和封长忍喝了几盅酒后兴趣高涨,开始划拳猜令,一声接一声,叫人听来悦耳心动。
一点点,
二红又细。
三月三,
四季发财。
五魁首,
六六六。
七巧门,
八仙过海。
九鸿门,
十满堂。
划拳的人手势随着叫拳声不停地比划,谁输了谁喝酒。轮回复始,存子在一旁提着个酒瓶给倒酒。
围在周边的人愈来愈多。
存子见状,就让自己的妹子杨玲和母亲又炒了几个菜,去村供销社又买了几瓶酒来招待凑热闹的乡党。
此时,喝酒的场面已持续到半夜十一点多钟,月亮已经升起来了。然而,来喝酒的乡党们毫无倦意。期间,把存子买来的几瓶酒已喝完了。为了不丢面子,存子妈叮咛存子去村供销社再买几瓶酒让大家喝。但是,就在存子正从自家院门走出时,忽然从门外闯进一个跑得“呼哧呼哧”的人!
“哎呀,你咋跑得这么急?”存子问。
“我有急事找村干部!”
“找谁?”
“杨书记!”
“哈事嘛?”
“你把杨书记给我叫出来!”
存子转身去叫杨天亮,说是有人说有急事。
杨天亮放下酒杯,立即来到门口。
“啥事?”
“不好了,咱的枣红马不见了!”封友亮恐吓得用哭腔在说。
杨天亮猛听此闻,心中一惊,觉得事关重大,情急万分!遂即给在场的封长忍说:“立马把冬生和红旗叫来!”
封长忍二话没说,不多时将人叫来。
接着,杨天亮、封长忍、杨红旗、封冬生以及存子和在场的人随封友亮赶至饲养室。
杨天亮让封友亮把事情的前后叙述清楚。
封友亮说:“我记得清清楚楚,夜里我喂牲口时枣红马还在。不料我睡一觉解手时,忽然发现圈门敞开。我急忙去关门,并查看圈内牲口有跑的没有,果不其然,发现枣红马不见了。接着我意识到可能被人偷走了。”
杨天亮立即兵分三路,派人迅速出动寻找。一路三人组成。其中一路由杨天亮领队,朝北边樊村五十亩地方向寻找,此路最偏僻,路是生产土路。杨天亮判断盗贼很有可能选择此路,因为这条路不易被人发觉。他领饲养员封友亮、杨顺展和杨天祥;封长忍领了杨天朗和二楞;杨红旗领了封冬生和杨天俊,分别去通往县城的公路和去公社的沙石路寻找。
再说被盗走的这匹枣红马,年龄有五岁,正是盛年,是东岭村花了三百多元从马市上买回来快有一年半的时间了。枣红马深受饲养员封友亮钟爱。马很有灵性,封友亮对其特别优待,精心饲养。尽管枣红马刚买回桀骜不驯,然而,在封友亮耐心而科学的训练下,枣红马慢慢地顺从了封友亮。说起封友亮也非同一般,他在青海草原上当过骑兵,因此,他有耐心和技巧能训练好枣红马。他曾骑着枣红马用手抓住马鬃在麦场跑过五圈,围观的人吓得捏了一把汗,担心封友亮在没有马蹬的情况下可能随时会摔下来,然而骑马人封友亮却用两个腿像铁钳子一样,把马的身子夹得紧紧的,有惊无险。只要封友亮给枣红马吹个口哨,枣红马就会立即竖起耳朵,寻声奔来。
其实这个盗马贼十分狡猾,在盗马前曾来东岭踩过点,侦察过逃跑路线。当晚盗马后逃跑路线就选择的向北樊村弯方向,因为此地是偏僻之地,路是土路,不易被人发现。盗贼一共二人,都是三十多岁的年轻人。盗贼一人在前边牵着枣红马,另一人在马后边用一条绳子吆喝着。时值后半夜半个月亮升起,苍黄的月色下道路难辨,本来从东岭向北是条直路,可是盗贼却中途走向偏西北的另一条土路。人常说贼胆包天。又道是做贼心虚。盗贼感觉愈走愈迷,心情愈来愈加紧张,加上枣红马行走的路两边都是即将成熟而散发出诱人的麦香,经不起麦草气味的诱惑,枣红马就走走停停,扭头用嘴吃上几口麦子。可是盗贼却心里如火,嫌耽误逃跑时间怕被人发现,所以就用手在后边抽打枣红马的屁股。
然而,盗贼岂知枣红马非一般温顺的马。它性子刚烈,自己嗅到美食却硬不让吃不说,反而还遭抽打,自然怨气冲天!当盗贼抽打它时,它就与盗贼作对,或屁股朝后下沉而蹬住前腿,或与盗贼在原地打转转。
却说杨天亮一行人手持手电和棍棒,顺着通往樊川的道路寻找。由于怕手电暴露目标,又是熟路,所以虽拿手电,但没有使用。当他们行至岔路口时,杨天亮多了个心眼,让封友亮和自己上岔路去寻找,让杨顺展和杨天祥一直向北去寻找。
杨天亮对封友亮说:“听说枣红马听的你话,你有啥绝招?”
封友亮说:“在田间放牲口吃草时,不论我是否看见了枣红马的身影,只要枣红马听见我打一声口哨,就判断是我,就会向我跑来!”
“那你试一下,打几声口哨,看有啥动静么。”
封友亮说:“对。”接着,就把手指头放在嘴里打了几个口哨,然而没有任何反应,也许是封友亮打得口哨声小,枣红马没有听见。
杨天亮说:“我在部队当侦察兵时也学过口技,包括模仿马叫,我就试一下。”言罢,他全神贯注地学了几声马的嘶鸣声。
算是万幸,少许工夫,杨天亮和封友亮隐约听到了枣红马回应的叫声。
此时,杨天亮和封友亮乐得相互拥抱在一起。可是,他俩从断断续续的马叫声里推测盗贼正在胁迫着枣红马,这说明枣红马还在樊村弯这广阔的麦田间。
追,再朝前追。
杨天亮和封友亮竖起耳朵,极力倾听周围的动静。
忽然,杨天亮听见“哎哟,哎哟……”的疼痛呻唤声。
杨天亮把封友亮手一捏,暗示停止前进。
他们停下来,蹲在地上,又侧听到“哎哟……哎哟……”的叫声。
杨天亮暗示封友亮弯着腰朝前走。大约在距离盗马贼一丈多远时,杨天亮突然用手电一照,发现一个盗贼牵着马,一个盗贼手捂着腹部疼得在地上不停地叫唤。
“好大的胆,盗马贼哪里逃!”杨天亮冲了上去,欲抓住盗马贼!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盗马贼撂开疆绳,撤腿就跑。
说时迟,那时快,杨天亮像雄鹰抓鸡一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逃跑的盗贼扑倒在地,将其胳膊反扭,用随手携带的一截绳子把盗贼的两只手腕捆死。随后,又追上另一个逃跑的盗贼将其捆绑了起来
此时,封友亮走向失而复得的枣红马,吹了一声口哨打了个招呼,只见枣红马将脖子伸向封友亮,连打几声响鼻,表示见到主人的激动之情。
封友亮忙上前拉住枣红马的缰绳,用脸贴住枣红马的脸部,激动地一时热泪盈眶。
杨天亮押着被捆绑的一个盗马贼过来对封友亮说:
“看守好枣红马。我叫人过来帮忙。”说罢,他用随身携带的哨子向杨天祥和杨顺展所走的方向“嘟嘟嘟”地吹了几声暗号,让他们赶快过来。
约二十多分钟的时间,杨天祥和杨顺展顺着哨声奔至而来。
他们牵着枣红马,押着两个盗马贼,怀着喜悦的心情向派出所走去去。
此时,苍黄的月色笼罩着即将成熟的小麦的东岭原野,人的脚步声与枣红马有节奏的“嘚嘚嘚”马踏声交汇在一起,在寂静的夏夜里显得是那么动听。“嘚嘚嘚”的马踏声惊动着栖息在麦地里的野鸡,它们“扑噜噜”的从行人头顶的上空飞过,发出“嘎嘎嘎”的叫声,还真令人心生些许惊怕。不单是有野鸡出没,更有野兔也从人身旁蹿过。他们走呀走,向着派出所走去……
当他们走到派出所门口时,东方已泛出鱼肚白。
值夜班的警察王东戈接待了他们。
“他们几个人因什么问题把你用绳索捆绑来派出所?”王东戈对着被捆绑的高个子盗马贼在讯问室开始了严肃地依法问讯。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高个子盗马贼名叫史照彤,男,三十岁,史家堡村人。矮个子盗贼名叫洪永波,二十九岁,洪家寨村人。
史照彤素有小偷小摸恶习,众人皆知。
一日,史照彤听说表叔“阴扇子”从狱中释放归来,就来到东岭村看望。期间,史照彤向“阴扇子”打听过东岭村饲养牲口的状况。
一日下午,“阴扇子”和史照彤从田间渠岸上割了一大竹笼牲口吃的青草,足有六十多斤。“阴扇子”与史照彤约好共同用棍子将一大竹笼青草从东岭原上的东干渠抬到东岭饲养室院子,换取工分,他们就是利用这样的一次机会,预先察看好了饲养室的大致情况。他们给饲养室交完草后,史照彤便随“阴扇子”回到了家。
“阴扇子”在招呼史照彤喝茶抽烟时流露出对杨天亮这个领导班子的不满情绪,他说他多么希望把饲养室的几头牲口弄死,盼着麦场里的麦秸子着大火烧光才解他的气,到时看他杨天亮如何收场……
史照彤也不笨,听出了表哥的弦外之音。为了日后盗马走哪条道路比较安全,他请教了“阴扇子”。
“阴扇子”说:“不要走大路,最安全的路是通往樊村弯的偏僻小路。”
史照彤交代了作案这天是“阴扇子”把他和洪永波叫来的,并乘杨天亮等人在存子家喝喜酒的空间实施盗马的。
史照彤除了交代“阴扇子”为他们作案望风外,还用竹筒从饲养室门缝向里吹了一些有毒的气体。在“阴扇子”积极配合下,他们盗马成功,偷偷地把枣红马牵出饲养室的院子,然后慌忙上路逃走了。
王东戈对两个盗马贼进行了详细讯问,在取得第一手资料后,立即将“阴扇子”捉拿归案。
“阴扇子”到案后,开始矢口否认,但在大量证据面前,不得不低头认罪。
随后,派处所将三个盗马贼移交给了县公安局,县公安局依法对三个盗马贼刑事拘留。等待他们的将是人民的审判。
在盗马案件发生后的第三天晚上,东岭村召开党团员和干部会议。村部办公室灯火明亮,人声喧哗。
不过,随着杨天亮一句“请大家安静下来!”的话落下来后,喧哗声嘎然而止。
“今晚上叫大伙来开个会,村上发生了枣红马盗窃一案,想必大家也都知晓了。
大家都知道了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农村要实行一场土地革命,即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对于一号文件,绝大多数群众表示热烈欢迎和支持。然而也有极少数人认为反正麦收罢大锅饭就要被打破,集体就不存在了,至于现有的集体财产,包括牲口、仓库、水库等都与自己无关,但是,在坐的所有参会的同志们,这种思想是狭隘的,自私的!要知道,这些集体的财产破损或被盗丢失,全都与每个社员的利益相连啊!比如:若是有人破坏了水利设施,万一遇到大旱,需要浇水的庄稼怎么办?浇地当然受到影响!现在发生的枣红马案的个中原委,想必大家也知道,就是因为村子出了丧家犬,狗把骨头朝外噙,才导致了盗马案的发生!”杨天亮说到这儿,缓了一口气,忽然话锋一转说:“但是,螳螂挡车,自取灭亡!法网恢恢,盗贼难以逃脱!”
此刻,封长忍也义正词严道:“内外勾结,想把集体利益搞垮,以泄私愤,那只是做梦娶媳妇—想的美!梦,毕竟是个梦啊!”
此时,大伙的激情被点燃,纷纷对“阴扇子”勾结外村人偷马的违法行为严厉斥责。
“真不是个东西,里应外合来偷马,真是丧尽天良!”
“他‘阴扇子’的美梦是做错了!他以为快要分地了,集体财产就没人保护了。呸!集体对土地还拥有所有权,仅是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社会主义的公有性质不会变的!”
“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为。这真应了聪明反被聪明误这句名言。”
“哎哎,最近还有人不给队长打招呼公然提个担笼去麦场从麦集子上扯柴,还扬言反正集体要散伙了。唉唉!”
杨天亮与封长忍、封冬生交头接耳后说:“从现在起,到分地前,对我们基层党组织和全体党团干部是个严峻的考验,我们必须加强对集体财产和利益的保护力度,如果对于破坏或盗抢集体财产的情况发生,必须挺身而出,与坏人做坚决不屈的斗争!”
接着杨天亮对封冬生布置了加强对集体财产的保护措施,安排民兵专人日夜巡逻,确保集体财产不受侵犯。
会议还研究了其它事项。
开完会,杨天亮和封冬生带着两个年轻党员和三个团员到村上有共公财产的地方去巡逻。
此时此刻,碧蓝的夜空明星闪烁。杨天亮一行人先在饲养室周围巡查一遍,接着又说唱着去村上的水库巡查。
当他们在水库坝面巡逻时,不时见野兔在野草丛中逃蹿,又有野鸡在空中飞来飞去。
东岭村地处关中黄土平原,根据地理情况,每年收获小麦的时间是农历四月底。由于这是东岭村吃大锅饭的最后一次麦收,人们的心情难免喜忧参半,恋恋不舍。喜的是土地制度改革后会给农民带来精神和物质上的双丰收;忧的是土地下户后从耕种、施肥、管理、收粮等全部过程都得由自己操劳费心。恋恋不舍的是土地下户后再也看不到这么众多的人在一起劳动和说笑的宏大场面了。
杨天亮把各项工作都抓得很紧,他带领大家用了近十天的时间,夜以继日地奋战,将全部小麦收割并拉回麦场。
接着,杨天亮又安排电碌碡碾场,以及脱粒机碾打。随后又抓紧晒麦,准备为国家喜交公粮。
一日下午三点半左右,烈日喷晒,气温高达三十七度,东岭村上百个男女劳力戴着草帽在麦场用农具把麦颗推成几座小山似的,接着是三个人一个单元,一人撑口袋,两个人用簸箕从麦堆子揽来麦粒,然后朝口袋里装。虽然太阳离下山还有些时间,但要趁热收粮,并且要装到车上,准备晚上拉去交公粮。麦场上那个紧张、热烈地场面好像一幅生动、活泼的喜获粮食丰收的壮美画卷。
吃罢晚饭,几十辆装满公粮的架子车由一辆插着红旗的四轮拖拉机带头,像一条巨龙,蜿蜒行进在通往粮站的土路上……
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艰难行走,终于达到了粮站。由于几十个村子都来交公粮,所以交公粮的人多,得按先后顺序排队交公粮。
等呀等,在排队漫长的期间,杨天亮让大伙就地休息,而自己则和封长忍、杨红旗三人在停留的交公粮的车子周围来回走动。杨天亮打着手电,对每个车上的麻袋爱惜地用手拍拍,就像娘家的兄长在妹妹即将出嫁之际对妹妹恋恋不舍的样子。
忽然,杨天亮在序号为八号的架子车前用手电照了一下,他的眼睛定格住了。
原来,杨天亮发现有两个麻袋是做了次等麦记号的,不在上交公粮之列。
他让封长忍和杨红旗过来看。
封长忍和杨红旗看了后,确认是已做过记号的,是以后要给社员分配的麦子。
杨天亮让封长忍把八号车子的五个人全部叫到跟前,用手指着这两包次等麦子说:
“你们看看,这两个麻袋是做了记号的次等麦子,是准备以后给社员分配的,不料在忙乱的装车时把这两麻袋麦子给装上了车。你们现在把车缷了,只把这两麻袋麦子留在车上,我马上回村换两麻袋好的粮食拉来!”
有人说:“过称也是用磅,连架子车一块过,咱不说,谁也不知道有两麻袋次等麦子,你何必认真呢?”
“胡说啥哩,解放军给咱保家卫国,咱怎能把次等麦子上交公粮?这两麻袋次等麦子必须更换!”杨天亮义正严辞地说。
又有一个小伙子说:“集体上交公粮这是最后一回,仅仅有两包咱自己认为是次等的麦,换不换都不是个啥原则问题,反正都是麦子。”
杨天亮火了:“如果我没有发现这两麻袋次等麦子,你上交了也就是那么一回事了。可是却被我发现了,我良心上过不去,我曾当过兵,当兵的又不挣工资,出力卖命保国防,为祖国默默奉献。咱如果不把优质粮食上交,于心何忍?况且咱东岭多年来上交公粮都是先进,不能因为这两麻袋次等麦子把红旗丢了!”
说话的两个人被杨天亮的一席话折服了,承认自己说得不妥,就连忙缷车。
接着,杨天亮和杨红旗一起跟着八号架子车的三个小伙子拉着两麻袋次等麦子出了粮站。
路上,他们赶的很紧,回村换了两麻袋优质的麦子又急急向粮站赶来。
当杨天亮他们一行向粮站赶来的路上,岂料忽然乌云翻滚,电闪雷鸣,把夜幕撕了个条形裂口,发出“轰隆轰隆”的声音。当他们一行人行至在粮站外大门口一丈远时,头顶上空先是一阵“轰隆隆”像石头滚下山坡的声音,突然变为“咔嚓咔嚓”的巨响,同时伴随闪电,那闪电好似传说中的一条巨龙快速抖动着弯曲的躯体,发出强烈的刺人的光芒,使杨天亮一行人眼前顿时一片黑暗,并感到浑身有一股电流传过。接着一个个都支撑不住倒在地上。
一会工夫,杨天亮从昏迷中挣扎起来。还有三个人随之也爬了起来。
杨天亮怀着劫后余生的激动,双手把自己的脸摸了一下,“嘿嘿”一笑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你们几个人刚才被雷击有啥感觉?
大家纷纷谈了各自的感受。
忽然,杨天亮从声音中发觉怎么少了二十岁的青年杨新华,他就连忙寻问杨新华人呢?
此刻,大伙一下子慌了神。
有人说:“我想起来了,在来的路上走到那个杨树弯的时候,杨新华说他要解手,从我手里要走手电说去照明,我就给了他手电。”
“不见人影,莫不是他在后面慢慢向粮站走着。”有人说。
“会不会遇到啥意外呢?”
杨天亮果断地说:“不要猜测了,立即回头寻找杨新华!”
“新—华—新—华—”
“新—华—新—华—”
大家在急切地呼唤着杨新华的名字。
终于,他们在杨树弯树林里,找到了躺在地上的杨新华!可能是被雷击伤了,他手中握着一把手电,手部明显有烧伤的痕迹,头部也有烧伤的痕迹。
天哪,这可怎么办?
杨天亮立即背着尚有一丝呼吸的伤者,在其他人用手托着伤者身子的情况下,迅速向就近的公社卫生院奔去。
在医院,医生对伤者进行了紧张的全力抢救……但是,虽经全力抢救,终因伤势严重,医治无效,杨新华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大家悲痛之极,无不掉下热泪。
杨天亮更是心如刀割,泪如雨下。
事故发生后,杨天亮认为杨新华是为给国家交公粮途中被雷电击伤而亡,属于公伤。对其精神应予表彰。否则,伤者家属心里不安,群众情绪也会受到波动。为此,他向公社唐书记郑重请求让公社为死者开个追悼会表彰,并给死者妹妹杨紫薇安排个正式工作。
唐书记就东岭村的请求,专门召开了会议。经研究,同意东岭村的请求,为死者杨新华召开一个追悼会,给死者妹妹安排一个正式工作。
追悼会在东岭村村部外的小广场隆重举行。大会由杨天亮书记主持。
参加追悼会的除了本村群众外,还有粮站代表及其他村子个别干部。
向阳公社唐书记带班子的几个领导也特意前来参加悼念。
唐书记在追悼会上说:“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追悼会,悼念东岭大队的好青年杨新华,我们的心情十分沉痛。但是,我们又觉得十分骄傲,因为杨新华是为交公粮被雷电击伤,他的牺牲是伟大而光荣的!
乡亲们,尽管我们面临着即将打破吃大锅饭这一局面,这是一个历史的大变革交替年代。但是,请乡亲们放心,虽然土地要下户,然而,这仅仅是土地经营方式的转变,而集体土地性质依然姓公,没有丝毫改变。走社会主义道路方向不变,党对农民的关怀没有变。土地经营方式改变的目的是为了充分调动群众生产积极性,能使粮食高产,让乡亲们过上美满幸福的生活。
再者,乡亲们关心伤者杨新华后事处理一事怎么办?我代表向阳公社郑重表态,会给伤者家属一个妥善安置的。
最后,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高举中央一号文件的旗帜,积极参与这场伟大的土地变更,为脱贫致富,早日走上社会主义小康生活而努力奋斗!”
追悼会结束后,东岭村人按照当地风俗,对杨新华进行了葬埋。
为了不能丝毫削弱党和政府为民服务的信心和威望,由公社党委牵头,会同县政府相关部门协助,将死者杨新华的妹妹杨紫薇安排到公社广播站成为正式工。
在农村经营制度历史大变革的紧要关头,党和政府及时妥善地对这起因上交公粮途中不幸被雷电击伤亡故的农民进行了安置抚慰,极大地激发了东岭乡亲们积极参与土地经营制度的伟大变革的积极性。东岭人从心底里感觉到不论社会如何发展变化,不变的是党对百姓的关怀。
交完了公粮后,东岭大队仍然获得了上粮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
接着,在杨天亮的领导下,东岭大队顺利地由大集体经营的土地制度,过渡为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从此,东岭村在杨天亮的领导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
出书/
自费出书/
个人出书/
老人出书/
出书流程/
出书费用/
如何出书/
怎样出书/
出版/
图书出版/
出版图书/
书籍出版/
出版书籍/
出版网/
出书网/
自费出书网/
个人出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