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老人出书 家族出书 单位出书 教师出书
学生出书 自费出书 博客出书 其他出书
 
 

手机:13037972986

电话:0951-7895312 7895346

腾讯QQ在线客服

地址:银川市金凤区新昌西路132号银川当代文学艺术中心图书编著中心园

网址:http://www.csw66.com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原创天地 > >> 信息详情

善于表演政治家/ 残暴令人毛骨悚/ 文字狱前鬼也愁 /骄奢淫逸必败亡/(作者:郭彦全)

发布日期:2021-09-15 10:17:23 

                                                  善于表演政治家
 
 
 
封建统治者往往都会演戏,而且演技都极为高明。套用今天的说法,均可以获得“一级演员”的称号。他们演戏不同于舞台上的演员,演员需要乔装打扮,粉墨登场,需要有剧本、台词之类;他们则是本色表演,全凭临场发挥;演员表演在舞台上,他们则在生活中。他们演的内容,史学家们整理出来那就是历史。
既然表演那就不等于生活本身,就需要一定的伪装本领,而且要伪装得不露马脚,不出破绽,这就需要功夫。自然界中的变色龙,为了捕食和生存需要借助颜色来伪装,而封建统治者伪装的本领要比他们高明和复杂得多。要伪装也需要借助一些“道具”,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靠眼泪来伪装。三国时的刘备,我以为就是一个演技高明的伪君子。本人曾写有一首小诗:“织席编履计黔穷,金字招牌汉正统。创业先瞧刘表弟,觊觎再窥蜀璋兄。频抛眼泪收仁望,屡借荆州毁信诚。为泄私情毁社稷,托孤白帝了一生。”《三国演义》的作者,以汉为正统的思想,竭力抬高美化刘备,把刘备描绘成一个仁义道德、爱民如子,有着菩萨般心肠的大善人。特别是他那两滴廉价的眼泪,往往应用而生,给人们留下了有仁者情怀的深刻印象。但从他的所作所为来看却大相径庭。先看他的仁义:他开口闭口“汉室宗亲”,但他的发迹却是“大水冲走龙王庙”,根本不论所谓汉室宗亲的,他是凭借阴谋手段夺取刘璋的天下而起家的。孙权曾派兵攻打刘璋,刘备大义凛然地说:“你们如果攻打刘璋我就披发入山”。然而余音未落,他就用阴谋手段夺取了刘璋的地盘。而且庆祝这一胜利时酒后得意忘形,连军师庞统也觉得过分了,说:“攻人之国而以为乐事,恐非仁者所为”。再看他的眼泪:民间有一歇后语说:“刘备哭荆州,用泪占便宜”,说得非常准确透彻。荆州本来是孙权借给刘备的,但刘备一直找各种理由拒不归还,最后孙权只好用吕蒙之计,偷袭关羽,夺回了荆州。另外,刘备的伪装确实高明,即使被人喻为“乱世奸雄”的曹阿瞒也被他瞒过了。《三国志》中记载:“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曹尔。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一听曹操所说,刘备吓得把筷子都掉地上了,简直就如他的宝贝儿子阿斗一样。这个宴会如同鸿门宴,如果刘备表演得不好,就会被曹操收拾掉。
二是靠装疯来伪装。三国时的司马懿,也是善于伪装的高手。自然界的一些动物,当遇到强敌自料不是对手时会就地装死,还有一些小动物甚至还会以断尾迷惑对手来自救。当曹爽执政后,千方百计打击司马家势力,形势对司马懿十分不利,司马懿就利用装疯卖傻来迷惑麻痹对手。《资治通鉴》有一段绘声绘色的记载:“冬,河南尹李胜出为荆州刺史,过辞太傅懿。懿令两婢侍。持衣,衣落;指口言渴,婢进粥,懿不持杯而饮,粥皆流出沾胸。胜曰:‘众情谓明公旧风发动,何意尊体乃尔!’懿使声气才属,说‘年老枕疾,死在旦夕。君当屈并州,并州近胡,好为之备!恐不复相见。以子师、昭兄弟为托。’胜曰:‘当还忝本州,非并州’。懿乃错乱其辞曰:‘君方到并州?’胜复曰:‘当忝荆州’。懿曰:‘年老意荒,不解君言。今还为本州,盛德壮烈,好建功勋!’胜退,告爽曰:‘司马公尸居余气,形神已离,不足虑矣。’他日,又向爽等垂泣曰:‘太傅病不可复济,令人怆然!’故爽等不复设备。”司马懿装得年老体病,人不能自立,手不能持杯,耳不能听话,气不能匀出,并且托孤于李胜,一副行将就木的可怜虫样子。如此伪装只为迷惑李胜、曹爽这些敌手,最后表演目的达到了:“故爽等不复设备”。
明成祖朱棣也是一个装疯卖傻的能手。建文帝朱允炆怀疑他会造反,朱棣就装疯卖傻迷惑建文帝,以拖延时间。有时在北京城内狂呼乱走,有时又装得不省人事。建文帝派张芮等入王府探视,朱棣却在盛夏披着棉被在大火炉前烤火,连呼“冻死我了”!张芮等回去密奏建文帝,建文帝等人也信以为真。
三是靠甜言来伪装。《资治通鉴》载:“禄山在上前,应对敏洽,杂以诙谐,上尝戏指其腹曰:‘此胡腹中何所有,其大乃尔!’对曰:‘更无余物,正有赤心耳!’上悦。”花言巧语的安禄山还恬不知耻地拜比自己小得多的杨贵妃为母。皇帝与贵妃并坐,禄山先拜贵妃,上问何故,安对曰:“胡人先母而后父。”弄得唐玄宗喜滋滋的。然而正是这个花言巧语、满腹赤胆忠心的胡人,却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安史之乱”,“渔阳鼙鼓动地来”,宣告了盛唐王朝的终结,唐王朝从此一蹶不振,走向衰落。
四是靠孝心来伪装。封建社会号称以孝来治天下,“百善孝为先”。史载王莽从小就谦逊有礼,节俭勤奋,苦读经书,并十分孝顺母亲和寡居的嫂子。王莽的伯父大将军王凤病重,王莽精心伺候,亲自煎药尝药,一连几个月顾不得洗脸梳头,经常和衣而睡。他的孝心感动了王凤,王凤临死前请求太后和汉成帝委任王莽官职,此举为王莽日后的飞黄腾达铺平了道路。随着官职的升迁,王莽待人态度更加谦恭,他把车马和轻暖的衣物施舍给需要救助的宾客,以至于自己家里也没有多余之物。他的声名逐渐传遍了朝野。王莽担任大司马后,越发谨慎、节俭。他把皇帝的赏赐和封邑收入全部用来周济穷困人士,自己生活却十分节俭。有一次,王莽母亲生病,朝廷高官们纷纷派遣夫人前往探视,王莽的妻子出来迎接,衣裳沾不着地,身系麻布围裙,大家还以为是王莽家里的仆人呢。打听清楚后,人们更是惊讶赞叹不已。然而王莽一旦羽翼丰满就撕下了假面具,露出了狰狞的面目。为了独揽朝政,他把自己的幼女立为皇后,大肆排斥异己,牵连致死者数以百计。他还授意一些人制造天降祥瑞的假象,为自己当皇帝制造舆论准备。他还立汉宣帝玄孙幼童刘婴做太子,自己则当上了摄皇帝,即暂居天子之位代理天子的职权。之后又逼迫王太后交出汉朝的传国玉玺。公元八年,王莽终于粉墨登场,宣布取消汉朝,改国号为“新”,正式当上了新朝的皇帝。
五是靠善心来伪装。清代平庸的咸丰皇帝就是靠伪善来战胜奕?,取得帝位的。据史载,一日,道光皇帝领诸皇子狩猎,奕詝故意一箭不发。道光帝问他何故,他说,时下正值春季鸟兽繁殖之期,不忍杀生以伤天和。道光皇帝大喜:“此真帝者之言”!立储之事于是就定了下来。后来,道光皇帝生病,奕詝伏地流涕,悲痛异常。道光大悦,说皇四子仁孝,储位就定了下来。假如没有这些表演,咸丰帝就不可能取得帝位。隋炀帝杨广也是一位作伪高手。在他被立太子之前,“尤自矫饰”。他深知隋文帝喜尚节俭,就故意弄断琴弦,琴上落满灰尘,似乎久不使用。文帝见了非常高兴,以为杨广不好声伎。杨广又深知其母独孤氏性妒嫉,就“弥自矫饰”,姬妾都是凑数,自己仅与萧妃独处。独孤后知道后,盛赞杨广有男德。然而,他一旦得志,荒淫无耻、奢侈腐化、好大喜功的真面目就暴露无遗了。
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漫长,政治人物较多,会演戏的历代统治者层出不穷,而且又各有各的高超演技,所以不胜枚举,这里只能点到为止了。
既然演戏就总有曲终人散的卸妆之时。所以我以为识别伪装的诀窍就是,既要看他如何表演,又要看他卸妆之后的本来面目,既要看他的台前表演,又要看他的幕后表现,这就需要时间和实践的检验。他可以伪装一时一事,却不能伪装一世。白居易一首诗写得好:“赠君一法去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识别伪君子的另一个办法,我以为要听其言而观其行。观察一个人不在于听他一时一事说得做得如何,而是要看他一生一世干得如何,只有长时间的观察才能下结论。一定意义上说,“盖棺”方可“定论”,这是不会错的。
另外,识别伪君子,用心观察和经验也很重要。《元史》载,王思诚出任河南、山西道肃正廉访司时到了某县。县里的一位官吏前来迎接。王思诚私下对属官说:“来者一定是个贪官污吏。”不一会儿,果然有百姓在路上鸣冤喊屈。王思诚对这个百姓说:“是不是刚才那个官吏夺了你的马呢?”那个百姓说:“正是。”那个官吏当场就认罪了。王思诚的手下问长官:“你是怎么知道这个县吏就是污吏呢?”王思诚说:“穿着破烂的衣服,骑着骏马,这不是骗人吗?”众人折服。仔细观察,伪君子总会有破绽会露出来的。
 
诗云:
粉墨无须即登场,平生表演最为长。
装疯卖傻奸心敛,颂月吟风霸气藏。
但见丹心赤似血,谁知诡计狠如狼。
曲终人散真形现,立见骷髅本色彰。
 选自出版一书
 
                                                残暴令人毛骨悚
 
 
 
鲁迅先生在谈到历史时曾说过,历史歪歪斜斜地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但仔细看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先生用形象的语言,概括了历史的残酷性和虚伪性。确实,最能代表统治者反动本质特点的不外乎是荒淫、奢侈、残暴。但封建社会的史书中为何又写满仁义道德呢?不过是为了掩盖其反动本质罢了。毛泽东同志说过:“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他们神化、美化封建帝王,不过是为了欺骗人们而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穷兵黩武,杀人无数。无论是正义战争还是非正义战争,总会造成生灵涂炭,人民遭殃。特别是军人,首当其冲地成为炮灰。唐人曾有诗云:“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说得十分深刻。一些残暴的统治者和将领们,即使对放下武器的俘虏也要举起屠刀,直至剥夺他们年轻的生命而后快。公元前261年前后,秦国与赵国爆发了著名的长平之战。秦国采用了范雎的反间计,使赵王疏远了大将廉颇,而由善于纸上谈兵的年轻将领赵括为帅,导致全军覆没。主帅赵括被箭射死,赵国四十几万人投降了秦军,但秦军担心赵军俘虏侍机反抗,索性斩草除根,主将白起下令坑杀四十多万赵军。白起也落了一个令人闻风丧胆的绰号“人屠”。
公元前207年间,项羽率领5万楚军与秦将章邯、王离率领的40余万秦军主力激战于河北巨鹿。项羽发扬破釜沉舟的精神,一举击败秦军主力20余万,不久迫使另20万秦军和秦军将领章邯等投降。之后不久,项羽率军来至新安,苦于粮草不足,又担心秦朝降军生变,就在新安将秦朝20万降军全部杀死。
战争期间发生的人吃人现象屡见不鲜,令人触目惊心。《资治通鉴》记载,隋末天下大乱,“朱粲有众二十万。摽掠汉、淮之间,迁徙无常。每破州县,食其积粟未尽,复他适,将去,悉焚其余资;又不务稼穑,民馁死者如积。粲无可复掠,军中乏食,乃教士卒烹妇人、婴儿噉之。曰‘肉之美者无过于人,但使他国有人,何忧于馁’!”后来李渊派部将段确招降朱粲,“散骑常侍段确,性嗜酒,奉诏慰劳朱粲于菊潭。辛丑,乘醉侮粲曰:‘闻卿好噉人,人作何味?’粲曰:‘噉醉人如糟藏彘肉’。确怒,骂曰:‘狂贼入朝,为一头奴耳,复得噉人乎!’粲于座收确及从者数十人,悉烹之,以噉左右。”段确只因逞一时嘴快而成了吃人魔王的一顿美餐,岂不冤哉!
后汉时叛军赵思绾好吃人肝,常常当面剖开人肝切碎炒着吃,吃完后,人还没有死。还爱好用酒吞人胆,还对别人说:“吞此千枚,则胆大无敌也”。当长安城中粮食吃尽时,就把妇女、幼童作为军粮,按天数计算分发给士兵。每当这位屠夫犒赏军队时,就屠杀数百人,就像杀羊和猪一般。真令人毛骨悚然!
《宋史》中记载,北宋大将王彦升本性残忍,并且有一个特殊嗜好,爱就酒食人耳朵。对俘获的西夏人,既不审问,也不加刑,而是把他们囚禁起来,到他和属下宴饮时,就把囚犯押上来,王彦升硬揪下囚犯耳朵,大嚼着下酒。俘虏们鲜血淋漓,疼得浑身发抖,也不敢动弹一下。据说这个狂徒前后吃了几百人的耳朵。
一些统治者往往以杀人为戏、杀人为乐。东汉桓帝时外戚梁冀,手握大权,侵占京师洛阳周围近千里的地方作为林苑。又修一“兔苑”,占地数十里,老百姓误入苑中杀死一只兔子,就有十余人遭牵连被杀害。在梁冀看来,十余名老百姓的性命比不上他一只兔子值钱。
三国时的董卓,在一次官员为他送行的宴席上,把投降的几百名士兵,先割掉舌头,又斩断手脚,再挖掉他们的眼睛,然后放入大锅内煮食。参加宴会的官员们莫不大惊失色,董卓却谈笑自若,吃得津津有味。
北齐文帝高洋,荒淫无道,性好杀戮。“作大镬、长锯、锉、碓之属,陈之于庭。每醉,辄手杀人,以为戏乐。所杀者多令肢解,或焚之于火,或投之于水”。还令人把死囚置之于殿庭左右,号“供御囚”。皇帝要杀人,就拉去应命;三月内不杀,则赦免。
史载定州刺史南阳王绰,极为残虐。有一次出行,见妇人抱一小孩,夺下来就喂狗。妇人号哭,王绰怒,以小孩血涂抹妇人,并放狗去咬她。陈宣帝曾问他:“在州里何事最快乐?”王绰回答说:“在器皿中多放蝎子,置徂其中,观此极乐。”陈宣帝夜命索蝎一斗,天亮时得二三升,置于浴器之中,使人裸卧于中,被蛰的人不住地惨叫,陈宣帝与王绰在旁观看,欢笑不已。陈宣帝还埋怨王绰:“有这么快乐的事,为何不派人来告诉我!”
前秦时符生,残暴无比。爱生剥牛羊驴马,还爱剥人面皮,使之歌舞,临观以为乐,并且杀人成性。
统治者还利用严刑峻法,残忍无比。唐武则天虽是女流之辈,但其统治之时,任用酷吏,提倡告密,滥杀无辜,在整个历史上也不让须眉。她重用的酷吏来俊臣与万国俊还编撰《罗织经》数千言,教其徒网络无辜,创造讯囚酷法:有“定百脉”、“实地吼、“死猪愁”、“求破家”、“反是实”等。或以椽关手足而转之,叫“凤凰晒翅”;或以物绊其腰,引枷向前,叫“驴驹拔橛”;或使跪捧枷,累甓其上,叫“仙人献果”;或使立高木,引枷尾向后,叫“玉女登梯”;或倒悬石缒其首,或拿醋灌鼻,或拿铁圈毂其首而加枷,以致有脑裂髓出者。在他们这种酷刑之下,能活着出去的已属万幸。他们以这种极具诗情画意的名称,掩饰残害人命的滔天罪行。
这帮酷吏没想到他们创造的酷刑,有朝一日居然用到自己身上。《资治通鉴》中记载了“请君入瓮”的故事:“或告文昌右丞周兴与丘神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之。俊臣方与兴推事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甓,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甓,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甓’!兴惶恐叩头伏罪。”这就叫“木匠带枷,自作自受”吧!
明太祖朱元璋严刑峻法惩罚贪官污吏,手段也极为残忍。官吏贪赃枉法的,发往北方边地充军;贪污钱财六十两以上的,斩首示众,还要剥皮塞草。还把府州县衙门左面的土地庙作为剥人皮的地方。在官府的办公座位两旁,各悬挂一个填满草的人皮袋。此外还运用挑筋、剁指、鈅足、断手、邢膑、钩肠等酷刑。
他的儿子明成祖朱棣,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专门设立特务机构厂卫,厂卫用刑也极为残忍。他们给囚犯戴重达300多斤的立枷,几天内就会把受刑人压死。
封建统治者统治手法可谓五花八门,但归根到底,不过是两道而已,即王道与霸道。王道就是以所谓仁义道德、施行仁政来教化臣民;霸道即是镇压之道。一般来说,开国之初世道清平的时候,统治者就多采取一些休养生息的政策;越是处于世道混乱、穷途末路之时,荒淫、残暴、倒行逆施的统治者就越多一些。
 
诗云:
金殿巍峨势入云,森森白骨奠基深。
长平尸骸山原蔽,巨鹿冤声旷野闻。
腰断半身书字惨,活剖人胆宴席吞。
凭君莫羡当年事,乱世悲歌泣鬼神。
选自出版网
 
                                                 文字狱前鬼也愁
 
 
 
仓颉创造了文字,给人类提供了极大方便。对广大文人来说,一方面为他们舞文弄墨、青云直上创造了条件,文人们把书写文字的笔杆子称为“金不换”;另一方面又为他们制造了无数监狱,挖掘了无数坟墓。稍有不慎,就会葬身于文字狱中。历史上以文字罹祸的文人们数不胜数,真是成也文字,败也文字!
封建社会文人们获罪的方式多种多样,一种是主观上确实抒发不满情绪,隐晦曲折地诽谤朝政;一种是粗心大意,无心为之而触犯禁忌;还有更冤枉的是,本来想歌功颂德拍马屁却拍到了马蹄之上,稀里糊涂地丢掉了性命。
因犯忌而获罪。统治者作为九五之尊,最不愿意让人触及昔日不光彩的历史,或者自己的生理缺陷,以便在广大臣民心中树立一个完美无缺的高大形象,让大家顶礼膜拜。《资治通鉴》载,前秦时符生,“自以眇目,讳言‘残、缺、只、少、无、不具’之类,误犯而死者,不可胜数。”他少一只眼睛,竟有如此多的词受到禁忌,而兼本人性格残暴,身边人稍有不慎,可能就会脑袋搬家了。
明清两代的文字狱最为严酷和触目惊心。朱元璋出身贫苦,一生经历很曲折,自己文化程度又不高,所以掌握政权后总是疑神疑鬼,生怕别人讥笑嘲弄,因而就采取铁腕手段,大搞文字狱。只要触犯他的禁忌,往往格杀勿论,毫不手软。朱元璋贫寒时当过和尚,所以非常忌讳“光”、“秃”、“僧”这些字眼,与“僧”同音的“生”也觉得别扭。他早年还投身红巾军,最怕人们说“贼”、“寇”,与“贼”相近的“则”,看了也会觉得影射他,必欲杀之为后快。浙江学府教授林元亮写《谢增俸表》中有“作则垂宪”一语;杭州府学教授徐一夔上表文中有“光天下之人”,“天生圣人,为世作则”等语;尉氏县教谕许元贺表中有“体乾法坤,藻饰太平”八字,这些其中与“贼”、“僧”、“光”、“发”音有联系,“藻饰太平”又被朱元璋理解为“早失太平”,都触犯了其禁忌,因而下令把作者统统处死。弄得文人们下笔时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一般。
对皇帝或长辈的姓也不能犯忌。公元1519年,明代正德皇帝明武宗朱厚照去南京平叛,曾颁布一道诏书,禁止天下饲养和宰猪。大概是“养猪”、“杀猪”与“养朱”、“杀朱”谐音一致犯忌了吧。南方几乎家家养猪和杀猪,这道诏书真是害苦了江南百姓。
还有唐代年轻诗人李贺,只因其父名李晋,就不能考进士,因为“进”与“晋”同音犯禁。当时著名诗人韩愈曾为李贺辨讳,说难道其父名“仁”,李贺就不得为人了吗?但最终还是无济于事,使这位天才的年轻诗人英年早逝,只活了短短的27岁。
还有的因吟诗作文而犯忌。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集团变革而受到排挤。后因写《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城戏赠看花诸君子》:“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据说此诗一出,传于都下。有嫉恨诗人者,告发于当政之人。不几日,作者被贬为连州刺史。作者十四年后又写《再游玄都观》:“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据说“权贵者闻之,盖薄其行”,又遭打击。
宋代著名诗人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写的诗被人上纲上线,最终被贬他乡。《续资治通鉴》载:“御使舒亶言:‘轼近上写谢表,颇有讥切时政之言,流俗翕然争相传诵。陛下发钱以本业贫民,则曰:‘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陛下明法以课试群吏,则曰:‘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陛下兴修水利,则曰‘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陛下谨盐禁,则曰‘岂是闻韶解忘味,尔来三月食无盐’。其他触物即事,应口所言,无一不以诋谤为主”,并上苏轼印行诗三卷。这个舒亶绝对是一个罗列编织、上纲上线的高手。被罗列之诗,句句皆与皇帝对着干,岂不是大逆不道!苏轼能全身全影地保住脑袋已属不易了,最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号称“明初四杰”的著名诗人高启,在撰写《上梁文》中有“龙蟠虎踞”之语,而张士诚曾经统治南京,朱元璋就认为高启有影射攻击之嫌。又因高启写的一首《题宫女图》诗中有“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宫禁有谁来”之句,就认为是影射攻击朱家王朝宫闱之事,因而把高启判为腰斩。据说高启被残忍地截为八段,当时并未立即死去。他伏在地上用半截身子的力量蘸自己的鲜血连写三个字:惨!惨!惨!
乾隆时期,浙江举人徐述夔《一柱楼诗集》中,有“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方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之类的诗句;方芬《涛浣亭诗集》里,有“乱剩有身随俗隐,问谁壮志足澄清”;“蒹葭欲白露华清,梦里哀鸿听转明”等诗句。这些诗句中,均涉及到极为敏感的“明”、“清”等字,作者或则出于无意,但被乾隆认为有反清复明之意,因而被罗织成罪。
封建社会的文字狱,令人不寒而栗,不仅钳制了文人们的思想,使他们噤若寒蝉,动辄得罪,同时又毁灭了大量有价值的历史书籍和文献,其危害性不亚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诗云:
清风何敢乱翻书,文狱织成鬼也愁。
寺庙龙头曾剃发,高空圆月便含忧。
眇睛独惹残缺恨,半面徒勾皇帝羞。
洗手远离金不换,人生但愿识之无。
选自出版流程
 
                                             骄奢淫逸必败亡
 
 
 
王安石在著名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联系六朝盛衰兴亡的历史教训写道:“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这首诗,揭示了历代统治者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繁华竞逐”,追求骄奢淫逸,豪华奢侈,物质享受,因而导致封建大厦的倒塌,不得不悲愤地延续前朝灭亡的教训,被迫退出历史舞台。作者并举南朝陈叔宝为例,作了说明。
骄奢淫逸是封建统治者本性的大暴露,是腐朽没落阶级思想的大暴露,也是统治者聚敛积累财富的目的和动力。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大规模地修建宫殿园林。唐代文学家杜牧曾写过《阿房宫赋》,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秦阿房宫的壮丽辉煌和封建统治者生活的腐化堕落:“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灭,不知西东。”此赋极为形象地描绘出秦代阿房宫的气势雄伟、宫殿壮丽以及规模宏大。后传项羽进入咸阳城,一把火点燃阿房宫,竟烧三天三夜而不灭,可见其宏大也。这个宫殿里,美女多如星云:“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她们的妆镜,如明星般闪烁;她们浓密的黑发,如同云团一般;她们梳洗时弃用的胭脂水,涨满渭河;她们焚烧椒兰香料而散发的烟气,如同弥漫空中的烟雾一般。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宫女的美丽、漂亮、奢华和众多。而且这个宫殿里搜罗尽了天下的奇珍异宝:“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供统治者享受。
汉代的外戚梁冀,因拥立皇帝有功,多次被封为万户侯,把持朝政,聚敛财富,生活极为腐化奢侈。他大肆修建苑林,搜集奇珍异宝,飞禽走兽,供其享乐。他辟地数十平方公里,修建了一座兔苑,不准人们进入,而且还对每只兔子做了记号,谁要是误伤误杀,谁就要脑袋搬家。西域有位胡商不知深浅,误入兔苑,觉得兔子可爱,想尝尝兔子肉的味道,于是杀了一只兔子,结果被人告发官府,被逮捕入狱,因此案牵连被杀十余人。
还有梁孝王刘武,因抵抗以刘濞为首的“七王之乱”有功,加之他又是窦皇后宠爱的小儿子,所以平定叛乱后,他能够享受天子的乘骑待遇,同汉景帝同辇而行,特别是受到窦太后无数赏赐,所以建了一座“方三百余里,广睢阳城七十余里”的梁园。当时的睢阳城,亭台楼榭,金碧辉煌,映天蔽日;奇花异木,飞禽走兽,应有尽有;文人雅士,骚客游人,云集其间。刘武死后,葬于芒砀山中,“斩山为椁,穿石而藏”,其墓长56米,最宽处30米,宛若地下宫殿。后曹操起兵挖掘其墓,“得金宝万斤”。其生前奢侈豪华可见一斑,并由此产生一句谚语:“梁园虽好,绝非久留之地”。
二是大肆游乐。隋炀帝是一个典型代表。即位第一年(605),就坐船出游江都。在将近十四年的统治中,先后游江都、榆林、五原、长城、河右等地。他每次巡游,耀武扬威,炫富奢侈,从行者常十数万人。大小龙舟楼船数千艘,船工民夫不计其数,给沿途州县民众增添了极大负担,也导致了隋朝的加速灭亡。杨广还在洛阳大肆修建宫室,其中以“显仁宫”和“西苑”最为著名。显仁宫面积十余里,重峦曲涧,奇花异草,风景如画。西苑内又建造人工湖,又造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高出水面百余尺,沿小渠立十六院,每院有一个四品夫人管院事。炀帝最喜乘月夜,携宫女数千跨马游览,弦歌达旦。杨广还在洛阳景华宫征求萤火虫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岩谷”,还到江都修了“放萤院”,可见炀帝囊萤夜游的雅兴之高。
隋炀帝为了游乐,分四段修建了大运河,绵延四千八百多公里的大运河由此贯通,客观上也有利于南北通航和经济交流。唐代诗人皮日休《汴河怀古》云:“尽道隋亡是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计功不较多”,一方面肯定了隋炀帝修建的大运河的历史作用,同时也指出了他的奢侈腐化、贪图享受。
唐代另一位诗人李商隐的《隋宫》诗则着重针对隋炀帝的奢侈腐败行为进行了批评和揭露:“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作者对隋炀帝洛阳大肆修建宫室,以及几次下江南游乐、修建“放萤院”、隋堤遍植杨柳、沉湎女色靡靡之音等行为,进行了辛辣的讥讽:若非“日角龙庭”具有帝王相的李渊起兵推翻,隋炀帝的龙舟可以一直游览到天涯海角;隋炀帝昔日大肆搜集萤火虫,以至今天腐草中再看不到萤火虫;昔日劳民伤财隋堤上栽植的杨柳,已残败衰朽不堪,再难点缀艳丽风光,夕阳西下时落满了啼叫的乌鸦,真是凄凉满目,今非昔比!
清代的乾隆皇帝也曾六下江南、六莅五台,数十次木兰秋狝,虽然对发展经济、巩固统治、安定边疆起到了一些作用,但同时也给人民造成了极大的负担。
三是生活极为奢侈腐化。历史上有一种规律,历代开国帝王,起初还能保持勤俭,不事奢华,大抵因前朝灭亡的教训历历在目,而不得不采取一些有利于人民休养生息的仁政;而末世之君,封建王朝积弊难返,气数已尽,已病入膏肓,不可救药,往往寻欢作乐,醉生梦死,最终亡国。这种现象就是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所指出的“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商代最后一个皇帝殷纣王,《史记·殷本纪》载“(纣)以酒为池,县(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最后亡国。陈后主陈叔宝,也是一个生活腐化的著名昏君。在国难当头的情况下,他大兴土木,修建了结绮、临春、望仙三楼,每日与文人雅士、宠妃美女厮混一起,“步步金莲,朝朝琼树”,极尽欢乐,并自创靡靡之音《玉树后庭花》,而对国事不闻不问,最终国破家亡。
封建统治者的奢侈生活令人惊奇。历史上晋代统治者和上层人物的奢侈豪华令人发指。高官何曾,每次宴饮朝见时,不吃太官所设饮食,晋武帝只能让他自备。蒸饼裂开十字,他也不吃。饮食每日花费万钱,他还说没有下筷子的地方。他还以铜钩丝绳引车,用美石装饰牛犄角。有其父必有其子。其子何劭骄奢淫逸,新旧衣物及各类玩物应有尽有,他的饮食一日花销值两万钱之多。时人议论,皇帝御宴也比不了他。晋武帝驸马王济,用人奶喂养小猪,这种小猪蒸出来味道鲜美,异于寻常。连武帝也觉得他太奢华了。
明代著名奸相严嵩父子的生活也极为奢华腐败。严嵩的儿子严世蕃,妻妾成群。衣皆龙凤之纹,饰尽珠玉之宝。睡象床,围金帐,朝歌夜舞,荒淫无度。他所用“溺器皆用金银铸成妇人,而空其中,粉面彩衣,以阴受溺”。他对妇婢更是摧残蹂躏。每次吐痰,都令一名美婢张口接之。严刚刚发声,妇婢就张口等待。他把奴婢称为“香痰盂”。严世蕃还常常口出狂言:“朝廷有我富乎”?“朝廷有我乐乎”?狂妄至极。
还有清代那个祸国殃民的慈禧太后,生活也极为奢侈。据说她仅夏初衣服就有两千多件袍子。每日早晨起来必喝半碗人乳。宫中一般保持三四个乳母供其使用。乳母要求的条件也极为苛刻,必须体格健壮,容貌端庄,又须是刚刚分娩的少妇才行。洗一次澡就需用100条毛巾。慈禧一年穿袜子的费用,就等于当时一万多名工匠年俸的总和。
在这种追求奢侈豪华风气的弥漫下,逞富、斗富、炫富就成了一种社会的时尚。历史上著名的石崇、王恺斗富就是典型写照。王恺是司马昭妻弟、司马炎的舅舅,官至后将军,奇富无比。石崇因攻吴有功,被封安阳侯,后任荆州刺史等要职。在任期间,他劫夺远方商客,聚敛财富。王恺与石崇逞豪斗富,都想压倒对方。王恺家以麦糖洗锅,石崇家则把蜡当柴烧;王恺用紫色丝布做步障40里,石崇就用织锦做更为华丽的布障50里;石崇以椒涂屋,王恺就用赤石脂。武帝从暗中资助王恺。王恺曾购一株珊瑚树,此树高二尺许,枝条扶疏多姿,世所罕比,就在石崇面前炫耀,谁知被石崇举起铁如意一下子就击碎了,王恺极为惋惜和懊恼。这时石崇令人将家里高三四尺、光彩夺目的六七株珊瑚树取出来,与王恺相同的那样的珊瑚树就更多了。王恺一看,自叹不如,败在了石崇手下。石崇家的厕所都装饰得极为豪华,常有几名衣着华丽的婢女伺候上厕所的客人。客人上厕所后,马上换上新衣,还备有大床供客人小憩。如此豪华的厕所和待遇,常常令客人以为走错了地方,像到了人家的寝室一样。
这种奢侈豪华的腐朽生活必须有雄厚的金钱为基础,必然导致人们疯狂地掠夺敛财行为的发生,用权敛财,用官敛财就成了主要手段,因而皇帝、太后卖官鬻爵屡见不鲜,有的皇帝甚至还在皇宫中办起了集市。史载唐中宗派遣宫女开办集市,令百官扮作商人交易,有时买卖中发生纠纷,大臣与宫女互相辱骂,把宫廷弄得乌烟瘴气。
皇帝如此敛财,那些权臣们就更加胆大妄为了。明代奸相严嵩与儿子严世蕃被革职抄家时,家中被抄出黄金二万余两,白银二百余万两,古今名画手卷册页共计3201轴卷册,等等。从清代大贪官和珅家抄出来的物品清单:房屋两万余间,田地八千余顷。银号十处,本银60万两。金库内赤金5800两,银库内银元宝等895.5万个。和珅的家产,有八亿两之巨,比清廷十年收入的总和还多。当时民间老百姓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此话不假。
历史反复证明,骄奢淫逸必然导致败亡。“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奢必腐,腐必败,这是一条不可抗拒的规律。因而历代清醒的有作为的政治家,他们能够认真总结前朝盛衰兴亡的经验教训,十分重视节俭。
三国时的曹操就是一个十分注重节俭的政治家。他甚至禁止家里熏香。家里确有不清洁的异味儿,简单烧些枫树胶和蕙草就行了。他不仅以身作则,而且要求家人带头执行,违令者必重罚。有一次曹植的妻子违令穿了锦绣的衣服,恰巧被曹操看到,曹操立即下令让其回家自杀。尽管太过残忍,但也充分体现了曹操力戒奢华的坚强决心。曹操还对自己的后事做了安排,要求死后薄葬,安葬在贫瘠的土地上,不植树,不堆土,一切从简。
宋太祖赵匡胤取得政权后,也十分注意节俭。宫里的帘子,全部用青布来做;穿的衣服也是洗了又洗。当攻破后蜀时,看到蜀主孟昶用的便盆上都用珠宝装饰,一下就击碎了便器,说:“连这个东西竟然也用珠宝来装饰,也不知你该用什么东西来盛饭了。这样行事,不亡国能行吗?”他的女儿穿得华丽点他也不让,说:“你这样一穿,别人就会仿效,就会创恶业之端”。
当然,如前所说,历代开国之君,尚能注意;之后的不肖子孙,往往就要干那些奢侈豪华、坑爷坑爹、灭国亡身的勾当了。
 
诗云:
休言富贵与豪华,骄侈荒淫便是枷。
溺具曾夸金银器,痰盂竟是美娇娃。
锦帆游遍龙头落,玉树歌歇帝厦塌。
惆怅南朝千古月,忍思昔日旧繁华!
选自出版费用
关于我们 | 出版流程 | 基本价格 | 新书展示 | 精品图书 | 版权转让 | 咨询回复 | 联系我们 |
宁ICP备20000515号-1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77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号:新出银字第061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641100227744848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