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老人出书 家族出书 单位出书 教师出书
学生出书 自费出书 博客出书 其他出书
 
 

手机:13037972986

电话:0951-7895312 7895346

腾讯QQ在线客服

地址:银川市金凤区新昌西路132号银川当代文学艺术中心图书编著中心园

网址:http://www.csw66.com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原创天地 > >> 信息详情

自古英雄尽解诗/ 兔死狗烹也必然/聪明过人说神童/文人相轻也相亲/(作者:郭彦全)

发布日期:2021-09-17 15:59:10 




                                        自古英雄尽解诗
 
 
 
唐代诗人林宽说得好:“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尽解诗”,这绝非夸张之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文化生活的丰富,诗歌渐渐在普通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甚至有“不学诗、无以言”的说法,并成为封建社会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学子们博取功名利禄的手段。随着封建社会后期专业诗人的产生,诗词渐渐脱离了普通群众。
历史上君临天下、贵为天子的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皇帝,不少也是吟诗作赋的高手。
请看草莽英雄汉高祖刘邦,凭借自己的权术智谋,击败了项羽而统一了天下。但时隔不久,淮南王英布起兵造反,刘邦不得不御驾亲征,并很快击败了英布。在得胜还乡时留下了那首《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取得政权后,一方面滥杀功臣良将,一方面又感叹无猛士“守四方”,我在一首小诗中抨击了刘邦的这种阴险狡诈和善于权术的性格:“事成欲尽烹功狗,酒酣犹能唱大风”,也可谓一针见血。
楚汉纷争时另一个力能扛鼎但却无权谋的楚霸王项羽,在被刘邦包围于垓下时,也写了一首《垓下歌》抒怀:“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奏响了一曲众叛亲离、英雄末路、无力回天的悲歌。
曾被毛泽东视为“略输文采”的汉武帝刘彻,其诗写得还是不错的。如他的《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此诗描写汉武帝巡视山西,泛舟汾河,宴饮群臣的欢乐情景。作者触景生情,抒发了流光易逝、人生易老、伤秋怀人、乐极生悲的惆怅情怀。
真正的诗人是具有雄才大略、文韬武功、奠定“汉魏风骨”的魏武帝曹操。他的诗大气磅礴,豁达豪放,抒发了封建帝王特有的那种霸气。如在《短歌行》中,一方面抒发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只争朝夕、时不我待,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怀,另一方面又吐露出“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为实现远大抱负,求贤若渴、广纳贤才的决心。他的《苦寒行》(北上太行山)和《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等篇,则记载了自己南征北战时环境之险、气候之恶、行军之难以及作者思乡之情。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另一首《步出夏门行》(龟虽寿)中对生死的豁达辨证的看法:“神龟虽寿,终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人固有一死,但精神不能衰老;人的生命长寿与否,还取决于自己。诗中充满了辨证的观点,至今仍有现实意义;诗中的名句至今仍被人们传诵。
其子魏文帝曹丕的诗则是缠绵悱恻,柔情蜜意,与曹操金戈铁马、气吞日月的诗风截然相反。他写的〈〈燕歌行二首〉〉(其一):“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雁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恨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乡?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把秋日夜晚女子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之情,描写得一波三折,情思绵绵,催人泪下,成为文学史上歌咏爱情的名作。
南北朝时的梁武帝萧衍和萧纲父子也皆能诗。萧衍曾写过《莫愁女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的诗篇,流传甚广。其子萧纲写的《夜望单飞雁》:“天霜河白夜星稀,一雁声嘶何处归?早知半路应失伴,不如从来本独飞”。作者借咏孤雁,描写了作者暮年时叛将侯景发动宫廷政变,逼死其父、儿子和侄辈二十人被杀的悲愤凄凉心情。
隋炀帝杨广,则是一位写景状物的高手,请看他的《春江花月夜》:“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共星来”,把春日月夜春花正开,星光月色随波翻卷的美景,写得栩栩如生。再看他的《野望》:“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去,一望黯销魂”。寒鸦、流水、孤村、斜阳,构成一幅萧瑟图景。其中名句被后人广泛引用,甚至原封移植词中。这种情况可能就是被后人感叹的“天子惜多才子气”。贵为天子的一国之君,本应呕心沥血,治国理政,而他却醉心于声色犬马、诗词歌赋而误国。
可与魏武帝曹操文韬武略相媲美的是唐太宗李世民。他的《帝京篇十首》,将京城长安的雄伟壮美跃然纸上:“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绮殿千寻起,离宫百雉余。连瞢遥接汉,飞观迥凌虚。云日隐曾阙,风烟出绮疏。”豪迈的诗风中彰显出盛唐气势。他的《赐萧瑀》中“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臣诚”句也颇为人传诵。
唐朝的另一位皇帝李忱,还专门为悼念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写了一首诗,题为《吊白居易》:“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贵为天子的封建帝王,居然能对一位诗人的创作风格、创作成就及对后世的重大影响,作出如此高的评价,在文学史上也惜不多见。白诗仙若地下有灵,也应倍感荣幸、感激涕零了。
唐代的那位女皇武则天也有诗歌流传于世。请看她的《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因新春而怀人相思,因相思而睹物寄情,把女子新春相思怀人的情怀刻画得极为细致逼真。
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诗也广为传诵。请看他的《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另一首《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前首通过描写菊花的生不逢时,揭露封建社会埋没人才的黑暗现实,并寄托自己改变这种不合理现实的宏伟抱负;后一首则以花喻人,借咏菊花抒发自己推翻黑暗封建统治、扭转天地乾坤、直夺长安政权的豪情壮志。全诗托物寄情,比喻形象,寓意深刻,大气磅礴,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后唐庄宗李存勖,则非常爱好歌舞戏曲。又通晓音律,还能自己撰词谱曲,时人称之为“御制”。并给自己起了一个响当当的艺名“李天下”。还与伶人粉墨登场,同台竞技。即使贵为帝王,却对此道乐此不疲。
一介武夫的宋太祖赵匡胤也有《咏初日》一诗流传于世:“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把初日的普照大地及其逐星退月的威严,写得极为传神,并以初月暗喻自己作为宋朝开国之君的至高无上、君临天下、惟我独尊的情形。相传宋太祖还有《咏明月》诗问世,而今只留下几句残句:“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向中天万国明”,一副帝王自画像,写得颇有气势。
当然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帝王词人还是李煜。特别是他的后期作品,作为被俘的君主,回想昔日歌舞升平、穷奢极欲、不识干戈的帝王生活,对照而今丧失自由寂寞凄清、日夕以泪洗面的囚徒生活,真有天壤之别啊!受此触动,他写下了不少饱含血泪的诗词。其诗《渡中江望石头城泣下》、《感怀二首》等,其词《望江南》(多少恨)、(闲梦远)、《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帘外雨潺潺)、《相见欢》(无言独上高楼)等,皆系血泪交加之作,故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成为祖国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本人曾写有《瞻仰南唐二陵咏李煜》:“豆蔻词工首数君,此山何幸葬词灵!国家不幸词坛幸,治世无能治句能。国丧金迷纸醉上,词因泪血沧桑工。休言卧榻无鼾睡,太祖成全李煜名”,对李煜词的评价也较符合实际吧。
南唐虽是弹丸之地,李氏统治也不过三代,但李煜祖父李昪、父亲李璟皆有诗词传世,而且写得也不错。如李昪的《咏灯》:“一点分明值万金,开始惟怕冷风侵。主人若也勤挑拨,敢向尊前不尽心?”相传这是作者九岁时所写,写得明白如话,颇含哲理:只要你真心付出,就会自然得到回报。李璟传诵于世的《摊破浣溪沙》(菡萏香消翠叶残)、(手卷真珠上玉钩),皆情思绵绵,蕴藉多情。其中“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等名句,广为传诵。
帝王中诗书画俱佳的要数宋徽宗赵佶了。这位帝王如同比他稍早一点出生的南唐后主李煜一样,最后也当了俘虏。今昔对比,感慨无涯。他被金人俘虏北上途中,曾写了一首《眼儿媚》:“玉京曾忆昔繁华,万里帝王家。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 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昔日生活何等繁华气派,今日又何等萧条冷落,只可惜昔日那种帝王生活只能在梦中回忆了,他的那堆龙骨也不得不葬身荒漠。
金主完颜亮虽是少数民族,但其流传的《题画屏》一诗,也写得雄心勃勃,锋芒毕露:“万里车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封建帝王中写诗最多的冠军非清代乾隆皇帝莫属。据说他一生写诗四万多首,与一部《全唐诗》差不多。然其诗因缺乏生活、宫廷气息过浓而难为人们接受,没有一首诗被人所传诵,但他作为一个封建皇帝,终生孜孜不倦、热爱写诗的精神是值得钦佩的。
以上粗略地谈了一些帝王写诗的情况,旨在说明,就是日理万机、贵为天子的皇帝,尚有不少热爱诗词者,尚能抽出时间吟诗。考察我国诗歌发展史,历代灿若繁星的著名诗人大多是历代在朝或下野以及终身不仕的文臣武将或隐士,如屈原、曹操、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柳宗元、高适、岑参、元稹、刘禹锡、李贺、李商隐、杜牧、王禹偁、王安石、柳永、苏轼、黄庭坚、秦观、李清照、陆游、范成大、杨万里、辛弃疾、元好问、萨都剌、高启、唐寅、文征明、钱谦益、吴伟业、纳兰性德、龚自珍、郑板桥等等,他们中的不少人在政事、军事之余,钟情于诗歌创作,留下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立志报国救民以及美轮美奂的名篇佳作。
综上所述,历代帝王能诗词歌赋者甚多。一般来说,帝王们自幼有全国一流的大学者当师傅教习,饱读经书,奠定了吟诗作赋的坚实基础,所缺乏的是丰富多彩的生活的磨砺。同时,大多帝王又爱附庸风雅,经过耳闻目濡,也渐成诗词行家。一些农民出身的帝王,尽管无太多文化,但后天很勤奋、很努力。又因生活坎坷,经历丰富,胸襟洒脱,直抒胸臆,写出的诗也不同凡响。所以,天子沾点才子气也是正常的,只是少数皇帝一心陶醉于诗词歌赋、轻歌曼舞而不能自拔,不理朝政、荒废朝政,把天子职责放弃而等同于普通才子,再沾染一些才子轻佻放荡、文人相轻、嫉贤妒能的恶习,那就坏事了。
 
诗云:
马上谁言只武功,英雄自古尽诗人。
大风歌起狂飙劲,垓下云飞壮士吟。
魏晋风骨撑北岳,江南流水绕孤村。
可怜惜多才子气,明月楼高旧梦温。
选自回忆录出版一书

 
 
                                   兔死狗烹也必然
 
 
 
兔死狗烹似乎是封建社会的一种必然规律。从封建王朝的建立一直到其寿终正寝,很多朝代都概莫能外,所不同的只是采取的手段是隐晦曲折还是直截了当而已。
吴越争霸时的越国,范蠡和文种是越王勾践的重要谋臣,在帮助越王打败吴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越王勾践被吴军困于会稽山时,范蠡向越王提出了暂且忍辱偷生,卧薪尝胆,以图再起的战略方针;文种则临危受命出使吴国军营,贿赂吴王及其权臣,麻痹迷惑对方,最终不辱使命,使得越国绝处逢生,从山穷水尽的绝路最终步入柳暗花明。越王被赦免回国后,两人又齐心协力发展生产,制定了长期的复仇强国的计划。范蠡辅助越王整顿军事,操练士兵,谋划战机;文种则主要管理国家,安抚百姓,发展生产。在两人的竭力励精图治下,越国渐渐复兴。范蠡又劝越王韬光养晦,不露锋芒,侍机进攻吴国。当吴王战败向越王求和、越王犹豫不定时,范蠡又果断地劝越王坚决不留后患,不给吴王可乘之机,越国最终取得彻底胜利,接着又称霸东南。
范蠡与文种两人,对越国的贡献可谓功比天高,但两人的结局却又有云壤之别。范蠡在越国取得胜利后,清醒地分析了当时所处的形势和越王的为人:“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长着长脖颈,鹰嘴鼻,是阴险之相。只可与他共患难,而不能同安乐。”毅然泛舟五湖,隐姓埋名,不仅全身避祸,而且还成为大富豪,家资万贯。文种却没有听从范蠡语重心长的劝阻,结局十分凄惨。越王听信谗言说文种要谋反,顺势赐剑给文种逼其自杀,文种只得自杀。
楚汉相争时韩信的遭际更令人寒心。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写道:“世或以韩信首建大策,与高祖起汉中,定三秦,遂分兵以北,擒魏,取代,胁燕,东击齐而有之,南灭楚垓下。汉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司马光此言不差。韩信以其聪明才智和丰功伟绩,先被立为齐王,后又改为楚王。刘邦曾对诸将说过:“帅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人们把韩信与张良、萧何誉为“汉初三杰”。然而,等到摘取胜利果实时,韩信不仅没有摘到,还被别人摘了脑袋。对刘邦来说,创业时期,需要韩信为其攻城掠地,一旦取得政权,韩信的聪明睿智就变成了包袱,令皇帝睡不好安稳觉,必欲除之而后快。刘邦借有人上疏告韩信欲谋反,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就采用南游云梦泽的方法,欲擒韩信。韩信自知接纳楚之降将钟离昧引起刘邦怀疑,于是杀死钟离昧提头来见刘邦。谁知韩信一到,就被刘邦派武士捆绑起来,载在后面的车上。韩信长叹道:“果然如人们所说的那样啊!‘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自当烹!”韩信的这一感叹真令人感慨万千,封建帝王是多么的薄情寡义啊!我曾前往汉中写下《瞻仰汉中韩信拜将台》小诗:“登坛拜将气何雄,一儒终敌百万兵!孰料禽亡屠猎狗,可怜势去悔蒯通。森然遗像昭天地,无赖汉王早逝风。汉水滔滔流不尽,也惜烈士吐冤声。”刘邦当年需要韩信时登坛拜将,多么诚恳,一介书生的韩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简直胜过百万雄兵。谁能料到最后结局竟是兔死狗烹,死到临头的韩信似乎也想起了当年蒯通叛汉自立,与汉、楚鼎足三分的建议,然而悔之晚矣!后世人们为了纪念韩信,在当年登坛拜将处塑像,而被人称为市井无赖的汉王刘邦如同秋风过客早不见踪影。滔滔的汉江啊千百年来滚滚不息,仿佛也在为韩信抒发不平之声!
刘宋时开国元勋檀道济,屡立战功,威名远扬。宋文帝多年卧病,对他一直放心不下,害怕自己一旦病逝,新皇帝无法控制檀道济。元嘉十二年(435),文帝病重,恰逢北魏南侵,文帝召檀道济入朝。不久,刘义隆下诏,以密谋造反的罪名,把檀及他的儿子全部杀死。临刑时,檀道济义愤填膺,目光如炬,摘下头巾往地下一扔,厉声喝道:“你们是在自毁长城!”消息传到北魏,魏人欣喜若狂,觉得刘宋以后不值得担忧了,遂大肆进攻建康。此时的宋文帝慌了手脚,才感觉到再无像檀道济这样的将领可用。宋文帝兔未死、鸟未尽,就把狗烹了、弓藏了。
被人称为千古明君的唐太宗,也难违背“兔死狗烹”这一规律。当皇帝后也对功臣宿将疑虑重重,好在他毕竟是明君,没有大肆杀戮。如对尉迟敬德,此人曾在“玄武门事变”中立下首功,也曾出生入死地救过李世民,因而成为李世民的心腹爱将。但李世民对他还是放心不下,常加试探。有一次,他对尉迟敬德说:“为什么总有人说你要谋反?”尉迟敬德听后觉得十分委屈,气极之下,大呼道:“我怎么会谋反呢?”说着把衣衫一扯,露出了身上的道道伤痕,把李世民弄得极为尴尬。
对功臣李勣,李世民也放心不下。在临死前,还对李勣进行了一次考验。他下了一道诏书,命令李勣即刻离京去做迭州都督。李世民对随侍的太子李治交代了这样做的真正目的:“李勣才智有余,然你对他无恩,恐怕不能怀服。我今天贬黜他,如果他听从前往,等我死了后你可以用他为仆射;他如果徘徊观望,就可以杀了他。”李勣结果经受住了考验,前往甘肃迭州赴任。
北宋时的赵匡胤,采用“杯酒释兵权”的办法,温情脉脉地给了大臣们一刀,兵不血刃地解决了“兔死狗烹”的问题,他的手法倒是很有创造性。
明太祖朱元璋,则利用胡惟庸、蓝玉案,大肆株连,威逼陷害,杀了近10万人,就连赋闲在家的李善长也不放过,把功臣宿将几乎诛杀一空,是一个心狠手毒的帝王。
清朝的年羹尧,自恃功高,妄自尊大,不可一世,因不守臣道被雍正皇帝逮捕入狱。这时年羹尧才有所清醒,乞求皇帝把他这只老狗留下来,慢慢地给主子效力。雍正帝念他有大功,赐他自尽。年羹尧上吊之前似乎悟出了什么,咬破手指在墙上写下了“狡兔死,走狗烹”后上吊了。
“兔死狗烹”,从统治者的角度来说,封建王朝建立起来了,原野上没有了兔子,还留狗干什么?正如韩信所说:“天下已定,我自当烹!”对开国皇帝来说,自己驾驭控制这些功臣,尚有把握;而子孙们则很难说了。因此,在自己咽气之前,把这些功狗们烹了,用朱元璋的话来说,就是把棘杖上的刺给去掉,给子孙们扫除执政障碍,岂不更好?
狗所以被烹,还因为狗能够对它的新主人构成威胁。唐太宗对李勣、尉迟敬德不放心,就是怕太子们日后驾驭不了他们,怕他们功高震主。所以,在咽气之前,对这些大臣们进行考验:合格的继续留用;不合格的,当场就可处死,以绝后患。
狗所以被烹,是因为主子担心,主人给的骨头少了,会滋生不满和反叛情绪。与其如此,还不如找个理由先把你烹掉,免得日后麻烦。
狗所以被烹,从主人来说,假如这些功狗日后居功自傲,达不到目的而由功狗变成了疯狗,四处乱咬,本身又很凶悍,弄不好会把主子给咬死,还不如“先下手为强”,先把你烹了,可以让后代生长在无狗世界。
总之,狗被烹,对统治者来说,可以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来。
那么,狗如果不想被烹,也有各种办法:
一是插上翅膀,远走高飞。比如像吴越争霸时的范蠡。功成名就后泛舟五湖烟月,远远地摆脱了皇帝那根牵狗的链条。皇帝连狗的影子也看不到,还怎么来烹呢?还有汉时的张良,功成名就后,“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游”,成仙入道了,皇帝如何奈何了神仙?再有明代的姚广孝,14岁就当和尚,一生不脱袈裟,但却积极从事政治和军事活动,充当朱棣的高级军师。和尚无求无欲,进退自如,就像狗注射了预防狂犬病的针一样,令主人放心,也给自己涂了一层保护色。
二是狗要学会知足。主人丢给你骨头多少都不在乎,心存感恩,这样也相安无事。汉代疏广、疏受叔侄二人同为汉宣帝时太子的师傅。有一天,疏广对侄儿疏受说:“我听说‘知足不会受辱,知止不会危险’,功成自退,这是自然规律啊!现在我们做官达到两千石,官居高位,名望也有了,像这样再不离开,恐怕以后会有后悔的事情发生。不如我们叔侄相随出宫,告老还乡,以长寿命终,岂不是好?”疏受叩头曰:“愿听叔父安排”。于是叔侄两人一起上书称病,请求退职。皇帝十分高兴,批准了他们的请求,并加赐黄金二十斤,皇太子又赠五十斤。真是皇帝放心,本人高兴,皆大欢喜。
三是狗要一直温顺,善解人意。南宋岳飞之死,从自身来看,也是原因多多。作为皇帝忌惮的武将,总想建功立业,“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同时,还不能与皇帝保持一致,总是想迎“二圣回朝”,却不考虑宋高宗此时的感受:“但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因而,宋高宗与秦桧必欲杀之而后快,岳飞自己把自己送到了绝路。
 
诗云:
兔死狗烹势所然,禽亡何用劲弓藏!
胡蓝冤狱功臣尽,长乐钟声志士亡。
吴越云烟盟鸥鸟,赤松林岫爽心房。
高飞远走缴矰避,严子陵高山水长。
选自出版回忆录一书

 
                                聪明过人说神童
 
 
 
神童,就是比普通小孩聪明一点的孩子。封建帝王和高官们的孩子,从小受教育条件远远好于普通人家的孩子,一般来说,会聪明一点。神童有多种多样,初步分来,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敢于反抗型的神童。东汉时质帝刘瓒,被梁太后和其弟梁冀迎立为帝。他即位时,年仅八岁,朝政由梁冀把持。质帝年龄虽小,却很聪明伶俐,十分不满梁冀的专横。有一次,他在朝堂上当着满朝公卿的面,指着梁冀说:“这是个跋扈将军!”梁冀大为恼怒,当心质帝长大后难于支配,就决心除掉他。146年闰6月1日,梁冀命令内侍在饼中投毒,然后送给小皇帝吃。质帝吃了几块饼后,觉得肚子难受,急忙让内侍把太尉李固叫来,问道:“我刚才吃了几块饼,现在觉得肚子胀闷,嘴里发干,想喝些水可以吗?”梁冀害怕喝水后把毒药吐出来,就急忙阻止说:“还是不喝为好。”不一会儿,毒性发作,质帝肚腹绞痛,倒在地上翻滚嚎叫,不一会儿就死去了。
还有晋成帝司马衍,5岁即帝位,朝政由王导、庾亮辅佐。因为庾亮是成帝的舅舅,因而朝政由庾亮来把持。成帝父亲明帝病重时,遗诏辅政的大权全都垄断在南顿王司马宗手里。后来庾亮得势后,对司马宗极为不满,不久找理由就把司马宗给杀了。小皇帝晋成帝很久未看到头上长满白发的司马宗上朝,便问庾亮说:“平日里那位白头公在哪里?”庾亮回答说:“那位白头公司马宗谋反,已经伏诛了。”成帝哭着说:“舅舅说别人做贼就杀了,人说舅舅做贼又如何办呢?”庾亮听了,心生恐惧,脸色都变了。朝中人们不禁为小皇帝的敢言聪慧而惊奇。只可惜这个小皇帝幼时被舅舅庾亮所制,长大后又处于乱世,庾亮与苏峻、祖约争权,苏、祖二人联合起兵反晋,攻入建康,将成帝俘虏到石头城。
二是随机应变型的神童。如晋成帝的父亲晋明帝司马绍,幼年聪慧。有一次,他坐在父亲元帝的膝上,恰逢有人从长安前来。于是,晋元帝问他:“你说太阳与长安哪个离我们远?”司马绍回答说:“长安离得近。因为没有听说过有人从日边来,所以长安离得近些。”元帝十分惊讶。第二天,元帝大宴群臣,又问司马绍这个问题,不料司马绍却回答说:“太阳离得近。”元帝惊奇地问道:“为何与昨天的回答不一样呢?”司马绍回答:“抬头就能看到太阳,却看不到长安。所以说太阳离得近。”满朝人都觉得他是个奇才。晋明帝即位后,与意欲篡权的王敦进行了斗争。他微服察看王敦营垒,毅然下诏讨伐王敦,后王敦因病而死,东晋政权得到了加强。
三国时东吴诸葛瑾之子诸葛恪,少时也以聪慧闻名于世。有一次,孙权大会群臣,正当酒酣耳热之际,孙权令人牵一头毛驴进来。孙权仔细审视了毛驴一番后,就在毛驴脸上贴了一张长纸条,上面题写“诸葛子瑜(诸葛瑾字子瑜)。”诸葛恪一见,立即跪请孙权,要求在纸条上增加二字。孙权答应了,诸葛恪即添二字于后。众人一看,毛驴脸上的纸条变成了“诸葛之瑜之驴”。大家都惊叹诸葛恪的聪慧,孙权也十分高兴,就把毛驴赐给了诸葛恪。还有一次,孙权问幼小的诸葛恪:“你父亲与你叔父谁更贤能呢?”诸葛瑾的弟弟即是大名鼎鼎的蜀汉军师诸葛亮。诸葛恪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当然是我父亲贤能了。”孙权惊问其由,诸葛恪回答:“我父亲能主动献身于陛下,我叔父却不能。”孙权听后大喜。之后诸葛恪侍奉太子孙登,为太子四友之首。孙权卧病临终时,征召大将军诸葛恪为太子太傅,辅佐太子孙亮,后诸葛恪为孙静设宴所杀。诸葛恪的这些故事因罗贯中写入《三国演义》而流传甚广,几乎家喻户晓了。
三是仁爱慈悲型的神童。曹操的儿子邓哀王曹冲,自小智力出众。曹操平时十分注重节俭,为此制定的相关刑法也很严厉。有一天,曹操的马鞍放在仓库里,被老鼠咬了几个洞。管理仓库的库吏十分害怕,不知如何是好。打算自缚自首,但仍然担心免不了一死。曹冲对他说:“等三天之后再说,再去自首。”曹冲于是用刀把自己的衣服戳了几个洞,像是被老鼠咬过的一般,然后装出十分愁苦的样子。曹操问他因何愁苦,曹冲回答说:“我的衣服被老鼠咬了几个洞,人们说老鼠咬衣是十分不吉利的。因此,我高兴不起来。”曹操说:“不必为此烦恼了,人们所说的没有什么道理的。”不一会儿,库吏报告马鞍被老鼠所咬,曹操听后放声大笑道:“我儿的衣服放在身边还被老鼠所咬,何况马鞍放在仓库里呢!以后小心就是了。”于是没有追究库吏的责任。这个故事被人们称为“破衣免罪”,充分体现了曹冲仁爱慈悲和智力超群。
曹冲不仅仁爱慈悲,而且聪颖智慧,想象力甚至超过成人。“曹冲称象”的故事被人们广为传颂。三国时,孙权给魏进献一头大象。曹操一看这个庞然大物就想知道它究竟有多重。然而大象体型太大,如何称它的重量呢,曹操就让文武大臣们想办法。大家一时还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来。这时,曹冲对大家说:“我有一个办法,把大象放在船上,刻下水淹没船时的痕迹,然后把大象赶下来,再往船上放东西,一直放到船刻的位置为止。称一下船上的东西,不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吗?”大家都觉得曹冲这个办法好,十分称道曹冲的聪明。
曹冲的晚辈曹睿也是一个十分睿智仁慈的神童。他是魏文帝曹丕的儿子,15岁就被封侯。因为其母亲犯错被处死,刚开始曹丕并未打算立他为太子,但一件事过后使曹丕改变了主意。有一次,曹睿跟随曹丕一起去打猎。他们看到一只母鹿和一只小鹿,曹丕开弓射死了母鹿,并让曹睿射死小鹿。这时,曹睿不禁想起了母亲与自己的遭遇,心中十分悲痛,就没有听从曹丕的话,他对曹丕说:“陛下已经射死了它的母亲,我不忍心再把它的儿子射死。”说着,泣不成声。曹丕也马上放下了弓箭,觉得曹睿有仁爱慈悲之怀,可成大事,决定立他为太子。之后,清朝咸丰皇帝与其弟奕?争夺帝位时,也采用这种办法,骗取道光皇帝的信任而登上了帝位。
四是急中生智型的神童。北宋大名鼎鼎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小的时候就创造了影响深远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有一次,他和几个小伙伴正在玩耍,突然,不小心一个伙伴掉在盛满水的水缸里。小伙伴们一下子不知所措,只有司马光沉着冷静,急中生智,急忙找了一块石头把水缸砸碎,小伙伴得救了。这事传为历代佳话,上了小学课本。
五是有勇有谋的神童。顺治18年(1661)2月5日,顺治皇帝驾崩,由8岁的第三子玄烨即位,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康熙皇帝。由于皇帝年幼,按照顺治帝的遗嘱,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位顾命大臣共同辅政。四人中鳌拜武功最高,权力欲望最大。他居功骄横,结党营私,独揽大权,专断朝政,根本不把小皇帝放在眼里。康熙虽小但心里清楚,由于鳌拜私党遍布朝野,稍不小心,非但不能除掉鳌拜,反而会招致杀身之祸。小皇帝采取了欲擒故纵的办法,表面上处处顺着鳌拜,使其不生疑心,暗地里则采取措施,以对付鳌拜。他借口喜欢摔跤游戏,挑选了一批身强力壮的少年做贴身护卫,要求他们练习摔跤以侍候皇帝,实际上是为了擒拿鳌拜而做准备。康熙到鳌拜府上看望鳌拜时,发现鳌拜席下藏刀欲图谋不轨。康熙见时机成熟,就召鳌拜进宫。鳌拜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刚进宫就被一群身强力壮的少年拿下。康熙列举鳌拜30条大罪处死了他,从而真正掌握了朝政。
六是善于观察型的神童。东晋时的王戎,与阮籍、嵇康交游,为“竹林七贤”之一。有一次,他与一群小孩在路边嬉戏。发现李树上结有很多李子,其他小孩见状纷纷上树摘李子,只有王戎不被所动。别人问他原因,他说:“李树在路边,果实还很多,一定是苦李了。”小伙伴们摘下李子一尝,果然苦不可言。只可惜长大后的王戎,喜好空谈,又十分贪财,获讥于世。
七是才子神童。历史上这类神童甚多,比如名列“初唐四杰”的唐代著名诗人骆宾王,相传七岁时就作了《咏鹅》诗:“鹅,鹅,鹅,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写得生动形象。还有唐朝诗人苏珽,幼年时看到一只死兔子,就写下了《咏死兔》一诗:“兔子死兰弹,持来挂竹竿。试将明镜照,何异月中看”。想象浪漫奇特,十分动人。
历史上的神童很多,我这篇小文也只能挂一漏万,分类也未尽合理,供读者参考。
 
诗云:
直指朝中跋扈人,可怜一饼阻阳阴。
聪明可辨长安日,威势难存白首臣。
称象神童才过众,砸缸幼子智超群。
中华自古多仁爱,怀柚让梨誉满坤。
选自 个人自传出版一书
 
                                       
                                   文人相轻也相亲

 
 
 
曹丕在《典论》中指出:“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文人相轻似乎成了一种规律。然而,分析一下中国文学史可以得出结论:文人相亲或文人相重的远比文人相轻的要多得多。
西晋时期文学家左思是一个相貌丑陋、不善言辞的人。他曾经想写《三都赋》,三都即魏蜀吴的京城。这个消息传出后,当时著名的文学家陆机也想写《三都赋》,觉得非常可笑。他给弟弟陆云去信说:“这里有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竟然要写《三都赋》。等他写完后,拿他的稿纸去盖酒坛吧!”文坛大家如此讥讽戏谑,一般人们对左思就更是冷嘲热讽了。然而,这一切更加激发了左思写好《三都赋》的创作热情和坚定信心。经过十年废寝忘食的精心写作,《三都赋》问世后首先得到了当时文坛巨匠皇甫谧、张华等人的肯定。陆机后来读了左思的赋之后,从心底里感到佩服,决定放弃写作《三都赋》的念头。他觉得自己再写也不会超过左思的作品。《三都赋》经过文坛耆宿、名流显宦的赞誉,人们竟相传抄,以至洛阳纸张的价格也为之上涨,产生了“洛阳纸贵”的典故。
初唐时著名的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清新刚健、善于革新的诗风闻名于世,被当时的人们习惯地称为王、杨、卢、骆。但杨炯对人们的这种习惯排名很是不以为然,曾经对人说:“我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应该说,当时人们的排序还是妥当的,只不过杨炯沾染了“文人相轻”的习俗罢了。
沾染点文人相轻的陋习并不可怕,这也是难以避免的,但发展到文人相妒,进而到文人相害的地步后果就严重了。
战国时李斯、韩非都属法家学派。李斯为秦国丞相,韩非也前往秦国欲施展自己的抱负。李斯自忖韩非才华横溢,留下此人恐怕以后会对自己形成威胁,就决心除掉韩非。《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云:姚贾、李斯欲害韩非,就在秦王面前毁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送毒药给韩非,逼韩非自杀,韩非欲见秦王以自陈而不能被迫自尽。后来秦王后悔,欲救韩非,韩非已经自杀。一代英才就这样陨落了。
还有孙膑与庞涓,二人自幼情同手足,结为兄弟,孙膑为兄,庞涓为弟,同拜鬼谷子为师学习兵法。后来庞涓先下山投靠魏国君主,孙膑则继续跟鬼谷子学习兵法。魏王得知孙膑的军事才能后,请孙膑出山,孙膑拜别鬼谷子来到魏国。此时的庞涓,已是魏国元帅,率兵打了不少胜战,名声显赫,春风得意。他得知孙膑赴魏,十分惊慌。他自知原本就不如孙膑学问扎实,孙膑又跟师傅多学几年,自己根本就不是孙膑的对手,发展下去肯定会被孙膑取代。所以千方百计地阻止魏王重用孙膑,并设法陷害孙膑。在职务上,庞涓建议魏王以客卿身份对待孙膑,使其不能施展才能;之后又仿照孙膑笔迹陷害他私通齐国。不明真相的魏王十分恼怒,欲杀孙膑。庞涓又假惺惺地建议魏王保全孙膑性命,孙膑被魏王处以膑刑,挖掉了膝盖骨。庞涓的如意算盘是,孙膑受膑刑后,已经没有可能当元帅,难于取代自己。留孙膑一条命骗他写完兵书后,以自己的名义呈献魏王,岂不是好?孙膑得知真相后,几经周折,逃离魏国,当上了齐国军师,最终率兵用计战胜了庞涓,庞涓得到了兵败身死的应得惩罚。
文人相害的事例还有流传已久的宋之问害死其外甥刘希夷的故事。初唐诗人刘希夷,25岁就考取进士。当时的文坛霸主是以擅长写宫体诗的沈佺期、宋之问为代表。后刘希夷写下了《代悲白头翁》名篇,其中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句最为著名。几天后,诗人遇到了舅父宋之问,就将诗稿拿出来向宋之问请教。宋之问十分喜爱“年年岁岁”两句,知道该诗刘希夷还没给其他人看过,就向刘要这篇诗稿,刘也不好拒绝就给他了。过了不多久,宋之问听说刘希夷在和朋友宴饮时,出示了自己的这篇新作。这使宋之问十分恼火,企图将此诗句窃为己有的打算破灭了。于是,宋之问买通杀手,半夜用一包土囊把刘希夷闷死了。“年年岁岁花相似”句也成了刘希夷的诗谶。
也有人认为,当时宋之问的诗名远在刘希夷之上,而且有很多传诵的佳句,岂能为占有一联好诗句而杀自己的外甥呢?我们只能姑妄言之而姑妄听之了。
如果皇帝沾染了文人相轻的恶习,后果就十分可怕了。有一个传说,隋初著名诗人薛道衡,才华出众,曾写《昔昔盐》一诗,获得广泛声誉:“垂柳覆金堤,蘼芜叶复齐。水溢芙蓉沼,花飞桃李蹊。采桑秦氏女,织锦窦家妻。关山别荡子,风月守空闺。恒敛千金笑,长垂双玉啼。盘龙随镜隐,彩凤逐帷低。飞魂同夜鹊,倦寝忆晨鸡。暗窗悬蛛网,空梁落燕泥。前年过代北,今岁往辽西。一去无消息,哪能惜马蹄。”隋炀帝自恃才高,不允许有人超过他。“薛道衡由是得罪,后因事诛之曰:更能作‘空梁落燕泥’否?”这当然是一种传说了。实际情况是,薛道衡长期以来看不起杨广的为人,不愿归于其羽翼之下,同时遇事又敢于直言。大业五年(609),朝廷议新令,长期未作决断。薛道衡就此事发表议论,得罪了杨广,杨广令其自杀,薛道衡不肯,杨广派人“缢而杀之”,与其写诗应无关系。
因隋炀帝杨广是历史上著名的昏君,所以他头上的屎盆子扣得也比别人多。还有一个传说,某日杨广与群臣分别作《燕歌行》,写成后互相比较,看谁写得最好。大家都互相谦让,都知道让隋炀帝三分,把诗写得很一般。于是,众口一词,皇帝的诗独占鳌头。唯独王胄不管这一套,把诗写得太好了,“不下帝”,令隋炀帝下不了台,找了个理由把王胄砍了头。王胄死后,隋炀帝念着王胄的佳句得意地说“‘庭草无人着意绿’,王胄你还能写出来吗?”这个传说当然也没有多少可信度。事实上,群臣谁敢站出来说王胄的诗“不下帝”呢?即使王胄的诗写得再好恐怕大家也会众口一词地恭维皇帝,而且又知道隋炀帝是一个忌才妒能的醋坛子就更不会说王胄的诗好了。
上面所说的是文人相轻、文人相害的事。一般来说,文人们知书达理,往往惺惺相惜,因而文人相亲、文人相重的情况,要大大多于文人相轻者。
南北朝时著名的文艺论著《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早年家境贫寒,笃志好学,历时五年,撰写出文艺论著《文心雕龙》,后经当时文坛巨子沈约的提携,名满天下。据说,有一次,沈约乘车外出,见有一人身背一大捆书稿,挡在道中。沈约即停下车来,刘勰双手捧上惨淡经营多年而写成的《文心雕龙》书稿。沈约当即取来翻阅几章,大加赞誉。回家后,又把《文心雕龙》置于几案,不时阅读。经文坛巨匠沈约的大力提携,贫困潦倒、默默无闻的刘勰一下子名扬四海。唐代李商隐曾写《漫成》诗赞颂了沈约奖掖后进的情形:“雾夕咏芙蕖,何郎得意初。此时谁最贵?沈范两尚书。”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在长安酒楼上遇到了当时的诗坛元老贺知章。贺知章问其所业,李白取出《蜀道难》呈上。贺知章边读边点头连连称赞:“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天上太白星精耶?”贺知章立即解下随身佩戴的金龟,呼唤店家换酒,与李白豪饮,大有相见恨晚之感。李白当时名不见经典,而贺知章已是诗坛元老,就连皇帝也敬他三分。李白《蜀道难》经他推许,顿时名满天下,作者也得了一个“谪仙人”的美名。
白居易也因顾况提携而出名。相传唐德宗贞元三年(787),16岁的白居易初出茅庐,来到长安,拿了一卷诗作慕名拜访当时的名士顾况。顾况起初并不把他放在眼里。用眼一瞥试卷署名有“居易”二字,就戏谑嘲讽地说:“现在的米价贵得很,要想在长安‘居’下去可是很不‘易’啊!”因唐代习俗文人要想求取功名必得延请名士推荐,被推荐的人其中也不乏有滥竽充数者,因而顾况起初也并不看好眼前这位年轻人。但随着翻看诗卷,顾况脸上渐渐露出庄重之色,特别是看到那首《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后,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并对白居易说:“刚才老夫玩笑话而已。写得出这样的诗,还怕在长安‘居’不‘易’吗?我看你大有希望!”没过几年,白居易就文名大噪了。
文人相亲,有时纯粹是事出偶然。比如中唐著名苦吟诗人贾岛,他在长安应试时,骑驴拜访隐士李凝故宅,归来途中在驴背上构思出一联:“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但他对联中的“推”字还不太满意,想换为“敲”字,又拿不定主意。他骑在驴背上边走边斟酌,还不时地做出推与敲的手势。此时正值初任京兆尹的韩愈的车队经过,贾岛因沉思冲撞了韩愈的车仗。骑兵们簇拥着把贾岛带到了韩愈的面前。贾岛向韩愈说明了情况后,韩愈非但没处分贾岛,还替他斟酌起来,良久敲定说:“还是用‘敲’字好一些。”说着两人并辔而归,结为好友。因韩愈提携,贾岛当年就考中了进士。
在艰难困顿环境下,文人相亲、文人相助就更为难得了。柳宗元与刘禹锡因参与王叔文、王伾革新运动而被贬谪。《资治通鉴》载:“王叔文之党坐谪官者,凡十年不量移。执政有怜其才欲渐进之者,悉召至京师。谏官争言其不可,上与武元衡亦恶之。三月,乙酉,皆以为远州刺史,官虽进而地益远。永州司马柳宗元为柳州刺史,朗州司马刘禹锡为播州刺史。宗元曰:‘播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万无母子俱往理。’欲请于朝,愿以柳易播。会中丞裴度亦为禹锡曰:‘禹锡诚有罪,然母老,与其子为死别,良可伤!’上曰:‘为人子尤当自谨,勿遗亲忧,此则禹锡重可责也。’度曰:‘陛下方侍太后,恐禹锡在所宜矜。’上良久,乃曰:‘朕所言,以责为人子者耳,然不欲伤其亲心。’退,谓左右曰:‘裴度爱我终切。’明日,禹锡改连州刺史。”柳宗元在自身贬谪的情况下,还能设身处地地为好友刘禹锡着想,可谓患难见真情。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中说:“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晚唐诗人朱庆馀以《闺意》诗献张籍给文学史上文人相亲留下一段佳话。朱庆馀以举子身份拜谒诗坛享有盛誉的老诗人张籍,并付一首诗云:“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诗中把自己比作一个谨小慎微、疑虑重重的新娘,欲拜见公婆时束手束脚,悄悄地问着夫婿:妆扮是否合适?画眉颜色是深是浅?此诗语意双关,把张籍巧妙地比作新郎,深得张籍欣赏,并将其诗稍作修改后向人推荐,还写了一首《酬朱庆馀》的七绝:“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把朱庆馀比作明艳娇美的越女,喻其诗为价值连城的菱歌,远远胜过齐纨被时人推重。在张籍的大力推荐下,朱庆馀当年就考取了进士。
还有晚唐诗人项斯,多次进京赶考,二十年一无所获。此时曾经欣赏他的老诗人张籍早已去世。后来总算遇到了一位爱才成癖的杨敬之,杨时任国子监祭酒。项斯以诗卷拜谒杨敬之,两人见面一谈,十分投缘。杨敬之作诗赠项斯说:“几度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在杨敬之的大力宣传提携下,项斯第二年就考取了进士。
宋代也有不少文人相亲的事例。例如,曾经当过宋初宰相的著名词人晏殊,就是一位十分喜爱热情举荐、提携后辈的人,因而有所谓“一时名士,多出其门”的情形。当时名士如范仲淹、富弼、欧阳修、韩琦均受到他的提携,而成为北宋的名相、贤臣或文宗。北宋的著名文学家欧阳修,《资治通鉴》誉其“奖引后进,如恐不及。曾巩、王安石、苏洵、洵子轼、辙,布衣屏处,未为人知。修即溺其声誉,谓必显于世”。
要做到文人相亲、文人相重,首先要能看到别人的长处,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要有自知之明。顾炎武在《广师》中写道:“夫学究天人,确乎不拔,吾不如王寅旭;读书为己,探赜洞微,吾不如王雪臣;独精三《礼》,卓然经师,吾不如张稷若;萧然物外,自得天机,吾不如傅青主;博闻强记,群书之府,吾不如吴任臣;文章尔雅,宅心和厚,吾不如朱锡鬯;好学不倦,笃于朋友,吾不如王山史;精心六书,信而好古,吾不如张力臣。”
 
诗云:
文人相重也相轻,莫为陈言便翳睛。
难信同门残手脚,乐闻异道共携行。
推敲佳话缘驴背,患难真情见柳公。
不隐人才欣奖掖,逢人尽道项斯名。
 选自回忆录出版费用一书
关于我们 | 出版流程 | 基本价格 | 新书展示 | 精品图书 | 版权转让 | 咨询回复 | 联系我们 |
宁ICP备20000515号-1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77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号:新出银字第061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641100227744848C